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线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在文中阐述了在实施“体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和思考。
关键词:高中教学;体验——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38-2
体验——探究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总之在教学活动中,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只有学生作为主人真正参与才是高效率的学习!那如何扭转目前不良的局面,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1.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如现在我们使用的新课程教材(人教版)中选修第三专题《胚胎工程》,教师都觉得陌生,不太好把握,凌乱而且难记,于是照本宣读的大有人在,效果当然很差。这就要求我们自己提前去研究教材、课程标准,去学习梳理相关的知识,还可以收集加以扩展,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驾驭自如。另外如在解决遗传概率的计算或解光合——呼吸作用综合题这些典型问题时,教师一定要有明确的观点和思路,还能举一反三。让学生惊叹于老师理科的思维逻辑和奥妙!
还有一句俗语:“要给学生一杯水,那你自己应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神圣的万能的,他会突发奇想问你一些日常问题或特殊的生物现象,你若能给他一个有道理的说法和想法,他会佩服敬仰你,而且感觉生物知识能学以致用,否则他会对你失望甚至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在加强教材研究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如我常通过观看《走进科学》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去给自己丰富知识储备。
2.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
好的课堂教学内容应充实、丰富、精彩;教学过程应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教学形式应活泼多样,特别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课堂气氛应轻松愉悦、活跃、寓教于乐;教师的评价应及时准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处于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先入为主”效应。因此,上好第一堂生物课及开好每堂课的头,将学生迎进“课堂”,就显得非常重要,它可以引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所以我对每节内容的课堂引入都要作精心的设计,如我在讲授“物质跨膜运输”一节时,我就以红萝卜放在常温下的清水、沸水和0.3g/ml、0.5g/ml的蔗糖溶液中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教学,并强调只有原生质层(生物膜)有活性时才能出现预期的现象。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自身形象,做到态度和蔼、表情自然、语言生动、板书工整,使学生对你产生好感,从而接受你并认同你所讲的内容,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3.进行感情投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这是形成互动式教学的前提。在走进课堂时,不管自己有多大的烦忧,教师必须露出真诚的笑脸,以自己高涨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再有了课前充分的准备,学生自然被你吸引。常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次真诚的交流就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教与学互相交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提供学生探究的空间和时间,强化学生主体体验
1.创设参与氛围,提高参与质量
(1)以自学指导组织教学。针对教学内容,大胆改革教学结构,以“自学指导”为形式组织教学,注重学生内化过程,在自读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课本提示,独立思考和练习,完成力所能及的练习题;或给学生提供自学提纲,采用读、讲、议相结合的办法逐渐理解知识;或边看书,边圈点,边答疑。如在“光合作用”一节教学中,首先请学生阅读理解课本上的相关内容,教师协助学生自学、讨论、整理知识提纲,提倡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思路,然后把学生不理解的、普遍提出的问题再进行讨论和讲解,使知识达到完善和充实,最后进行课堂练习,检测知识掌握情况。
(2)组织学生讨论答疑。为了提高参与的质量,教师不能只问繁琐的小问题,不能被我问你答、似乎热闹活跃的假象迷惑。课堂提问一定要设计的有容量、有价值。通过:A.问重点,保持思维清晰度;B.问难点,挖掘思维深度;C.问盲点,拓展思维广度;D.问结合点,构建知识网络;E.问发散点,培养创造性思维。如在“特异性免疫”一节教学中,可设计如下程序或讨论题:(1)骨髓的作用是什么?(2)淋巴细胞是怎样产生的?(3)特异性免疫是如何实现的?(4)两种特异性免疫有何区别和联系?(5)如何设计免疫问题?在组织学生讨论时,还要善于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各抒己见,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明确的是,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引导学生设计作业并参与评卷。传统的作业教学是教师命题学生作,然后由教师批阅评卷。这种做法,教师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而学生对错误的认识却并不深刻,学生是否真正弄懂错误之处,教师也并不一定清楚,从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设计作业与参与评卷既可以调动学生思维,还可以借鉴他人学习方法,有双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
(4)参与演示实验设计。教学中的一些较简单的演示实验尽量让学生上讲台做。首先请操作者向同学们讲清自己的设计思路并实施操作过程,然后由其他同学对其设计原理、操作、实验现象及结果进行分析评议,总结实验的成败所在,提出改进意见。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评价能力,也达到了一人实验全体受益的效果。 2.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参与能力
质疑可以激活课堂,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升华。学贵有思,学贵有疑。没有探索的发问,没有疑惑的眼神,也就没有对疑问的回应和释疑后的喜悦。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努力做到认真善意对待,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绝不要因为学生提出了没有意义、不好回答的问题而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保护好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同时认真做好引疑工作,不断提高质疑问难质量。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时开其意,“口欲言而不能时”达其辞。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做到三思而后问,多思而后问,问后再多思。
三、给学生合理评价,激发探究过程的良性循环
每个人都需要得到肯定。在学习中取得些许成绩,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学生的内心将会无比快乐和自豪,从而产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因此,我在学生的体验——探究过程中坚持多表扬,少批评,课堂上敏锐抓住有利时机,寓夸奖于评价中,如夸这个同学思路新颖,语言严谨或那个学生想法独特,审题精确独具慧眼,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参与度。
当然,如果滥用赏识评价,易被学生识破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容易给学生误导,难以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产生骄傲自满的心态。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应及时合理,不过可以采取先褒后贬的评价顺序!
让学生“动”起来是课堂改革的一个目的,“动”是好课堂的必要条件,体验——探究式教学则是学生作为主体“动”起来的一种学习方式。美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而学生想什么和做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所以作为教师在做好自己教学设计的同时,还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想法,尽可能地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己体验自己探究。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真正地实现高效轻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放我们教师自己,解放学生,减轻他们过重的学习负担。我想这也就是目前我们正在推行的新课程的一大要义。
[参考文献]
[1]周阳.浙江省高中生生物学习方式的调查分析.中学生物学,2009(02).
[2]江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让学生主动学习.中学生物学,2009(04).
关键词:高中教学;体验——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38-2
体验——探究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总之在教学活动中,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只有学生作为主人真正参与才是高效率的学习!那如何扭转目前不良的局面,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1.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如现在我们使用的新课程教材(人教版)中选修第三专题《胚胎工程》,教师都觉得陌生,不太好把握,凌乱而且难记,于是照本宣读的大有人在,效果当然很差。这就要求我们自己提前去研究教材、课程标准,去学习梳理相关的知识,还可以收集加以扩展,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驾驭自如。另外如在解决遗传概率的计算或解光合——呼吸作用综合题这些典型问题时,教师一定要有明确的观点和思路,还能举一反三。让学生惊叹于老师理科的思维逻辑和奥妙!
还有一句俗语:“要给学生一杯水,那你自己应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神圣的万能的,他会突发奇想问你一些日常问题或特殊的生物现象,你若能给他一个有道理的说法和想法,他会佩服敬仰你,而且感觉生物知识能学以致用,否则他会对你失望甚至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所以教师在加强教材研究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如我常通过观看《走进科学》或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去给自己丰富知识储备。
2.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
好的课堂教学内容应充实、丰富、精彩;教学过程应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教学形式应活泼多样,特别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课堂气氛应轻松愉悦、活跃、寓教于乐;教师的评价应及时准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处于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先入为主”效应。因此,上好第一堂生物课及开好每堂课的头,将学生迎进“课堂”,就显得非常重要,它可以引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所以我对每节内容的课堂引入都要作精心的设计,如我在讲授“物质跨膜运输”一节时,我就以红萝卜放在常温下的清水、沸水和0.3g/ml、0.5g/ml的蔗糖溶液中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教学,并强调只有原生质层(生物膜)有活性时才能出现预期的现象。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自身形象,做到态度和蔼、表情自然、语言生动、板书工整,使学生对你产生好感,从而接受你并认同你所讲的内容,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3.进行感情投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建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这是形成互动式教学的前提。在走进课堂时,不管自己有多大的烦忧,教师必须露出真诚的笑脸,以自己高涨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再有了课前充分的准备,学生自然被你吸引。常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次真诚的交流就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教与学互相交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提供学生探究的空间和时间,强化学生主体体验
1.创设参与氛围,提高参与质量
(1)以自学指导组织教学。针对教学内容,大胆改革教学结构,以“自学指导”为形式组织教学,注重学生内化过程,在自读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课本提示,独立思考和练习,完成力所能及的练习题;或给学生提供自学提纲,采用读、讲、议相结合的办法逐渐理解知识;或边看书,边圈点,边答疑。如在“光合作用”一节教学中,首先请学生阅读理解课本上的相关内容,教师协助学生自学、讨论、整理知识提纲,提倡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思路,然后把学生不理解的、普遍提出的问题再进行讨论和讲解,使知识达到完善和充实,最后进行课堂练习,检测知识掌握情况。
(2)组织学生讨论答疑。为了提高参与的质量,教师不能只问繁琐的小问题,不能被我问你答、似乎热闹活跃的假象迷惑。课堂提问一定要设计的有容量、有价值。通过:A.问重点,保持思维清晰度;B.问难点,挖掘思维深度;C.问盲点,拓展思维广度;D.问结合点,构建知识网络;E.问发散点,培养创造性思维。如在“特异性免疫”一节教学中,可设计如下程序或讨论题:(1)骨髓的作用是什么?(2)淋巴细胞是怎样产生的?(3)特异性免疫是如何实现的?(4)两种特异性免疫有何区别和联系?(5)如何设计免疫问题?在组织学生讨论时,还要善于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各抒己见,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明确的是,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引导学生设计作业并参与评卷。传统的作业教学是教师命题学生作,然后由教师批阅评卷。这种做法,教师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而学生对错误的认识却并不深刻,学生是否真正弄懂错误之处,教师也并不一定清楚,从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设计作业与参与评卷既可以调动学生思维,还可以借鉴他人学习方法,有双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
(4)参与演示实验设计。教学中的一些较简单的演示实验尽量让学生上讲台做。首先请操作者向同学们讲清自己的设计思路并实施操作过程,然后由其他同学对其设计原理、操作、实验现象及结果进行分析评议,总结实验的成败所在,提出改进意见。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评价能力,也达到了一人实验全体受益的效果。 2.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参与能力
质疑可以激活课堂,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升华。学贵有思,学贵有疑。没有探索的发问,没有疑惑的眼神,也就没有对疑问的回应和释疑后的喜悦。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努力做到认真善意对待,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绝不要因为学生提出了没有意义、不好回答的问题而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保护好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同时认真做好引疑工作,不断提高质疑问难质量。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时开其意,“口欲言而不能时”达其辞。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做到三思而后问,多思而后问,问后再多思。
三、给学生合理评价,激发探究过程的良性循环
每个人都需要得到肯定。在学习中取得些许成绩,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学生的内心将会无比快乐和自豪,从而产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因此,我在学生的体验——探究过程中坚持多表扬,少批评,课堂上敏锐抓住有利时机,寓夸奖于评价中,如夸这个同学思路新颖,语言严谨或那个学生想法独特,审题精确独具慧眼,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参与度。
当然,如果滥用赏识评价,易被学生识破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反而容易给学生误导,难以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产生骄傲自满的心态。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应及时合理,不过可以采取先褒后贬的评价顺序!
让学生“动”起来是课堂改革的一个目的,“动”是好课堂的必要条件,体验——探究式教学则是学生作为主体“动”起来的一种学习方式。美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而学生想什么和做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所以作为教师在做好自己教学设计的同时,还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想法,尽可能地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己体验自己探究。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真正地实现高效轻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放我们教师自己,解放学生,减轻他们过重的学习负担。我想这也就是目前我们正在推行的新课程的一大要义。
[参考文献]
[1]周阳.浙江省高中生生物学习方式的调查分析.中学生物学,2009(02).
[2]江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让学生主动学习.中学生物学,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