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兴趣的产生对学生的引导往往比老师的枯燥的讲解更有效果。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开展趣味化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分别在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方面作了细致的阐述,并结合教学实例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化教学 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受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的影响,对抽象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很不适应,如不改进教学方法,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习的倦怠感。所以,教师要实施有效的趣味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趣味化的学习环境,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设趣味化教学情境
学生的兴趣是需要激发的,因此,教师课堂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趣味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搜集一些能够激发起学生兴趣的素材,把这些素材有机融入到备课教案当中。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新课的内容会伴随着很多插图,插图的描绘比较精美,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插图,甚至可以搜集一些更为直观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
例如,在100以内数字的认识教学中,笔者展示了一幅小羊在草原上吃草的图画,小羊的数量非常多,画面上提出问题,“请估一估共有多少只羊?”,自然而然的引入了数数问题的教学。而有一些新课的内容十分单调枯燥,教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笔者先引入妈妈给三个孩子分饼的故事。将一只饼分给三个孩子吃,每个孩子只能选择吃四分之三、六分之四或十二分之七的大小,哥哥争着要吃掉十二分之七,弟弟要吃六分之四,妹妹选择四分之三。笔者在陈述完故事片段以后,问了学生一个问题,谁吃的饼是最多的?通过笔者的情境创设和引导,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分析比较这三个数字的大小,课堂气氛瞬间被调动起来,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计算和学习,效果很好。
二、设计趣味化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的抽象性让学生很难适应,需要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小学生往往在形象思维方面比较擅长,这就会使学生在这些抽象性很强的内容面前无所适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必须要在上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内容新颖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对身边的生活中的事情比较熟悉,教师设计教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利用点滴小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掌握数学规律。
1.学习内容生活化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是很强的,而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阶段,因此,不能指望小学生用抽象逻辑思维来分析数学问题,应该做到发挥其优势和长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体形象的知识。
例如,如在讲授“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笔者是这样设计教学步骤的:首先,收集贴近生活的数学信息。上课伊始,我就请学生描述生活环境中有关小数的例子。其次是有目的选择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每块橡皮0.5元,买6块橡皮”,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是自主探究。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最后是教师引导。告诉同学们所提问题的含义,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这种源于生活的教学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数学的应用是无处不在的,进而更有利于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实践中,善于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2.运用多媒体技术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教育现代化政策的推进,使得现代化教育手段得以丰富,目前很多小学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图文并茂的效果来吸引小学生的眼球,实施趣味化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生动形象的视频和音频资料,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变抽象乏味的数学知识为形象的内容。
例如,提到“三角形”这一课,笔者考虑到三角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误区,此时运用多媒体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能够把抽象和逻辑性很强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东西,并展现在学生面前,实现动态和静态的有机结合,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关于“2cm、6cm、4cm”是否会成为三角形的三个边时,学生很可能是赞成的。笔者这时就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2厘米的小棒和4厘米的小棒放在一起,作为三角形的两个边,然后再把6厘米的小棒作为第三边,发现不能成为三角形,这种直观的展示告诉了学生三角形三个边之间的关系,比教師苦口婆心的说教要形象的多。
三、实施趣味化教学方法
数学题目中有很多答案并不是固定的,这时教师要创设些发散性的题目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回答出不同的答案和解题思路,不论答案正确与否,只要学生主动思考,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一幅图画中,树上有8只猴子,地上有5只猴子,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图画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有的学生回答树上的8只猴子加上地上的5只猴子,图画中一共有13只猴子;有的学生回答13只猴子减去地上的5只猴子,树上还有8只猴子。这时教师继续提问,还有没有不一样的问题?学生们积极思考之后,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树上的8只猴子和地上的5只猴子相减后,树上的猴子比地面上的猴子多了3只。班级的大多数学生在他的引导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这种趣味化的引导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去观察,去思考,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总之,趣味化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通过激發兴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课堂环境中去积极主动的思考,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秋丽.试论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156-157.
[2]张涛.探究小学数学趣味教学[J].学周刊,2014,08:133.
[3]李春燕.浅谈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J].学周刊,2012,22:38-39.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化教学 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受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的影响,对抽象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很不适应,如不改进教学方法,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习的倦怠感。所以,教师要实施有效的趣味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趣味化的学习环境,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设趣味化教学情境
学生的兴趣是需要激发的,因此,教师课堂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趣味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搜集一些能够激发起学生兴趣的素材,把这些素材有机融入到备课教案当中。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新课的内容会伴随着很多插图,插图的描绘比较精美,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插图,甚至可以搜集一些更为直观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
例如,在100以内数字的认识教学中,笔者展示了一幅小羊在草原上吃草的图画,小羊的数量非常多,画面上提出问题,“请估一估共有多少只羊?”,自然而然的引入了数数问题的教学。而有一些新课的内容十分单调枯燥,教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笔者先引入妈妈给三个孩子分饼的故事。将一只饼分给三个孩子吃,每个孩子只能选择吃四分之三、六分之四或十二分之七的大小,哥哥争着要吃掉十二分之七,弟弟要吃六分之四,妹妹选择四分之三。笔者在陈述完故事片段以后,问了学生一个问题,谁吃的饼是最多的?通过笔者的情境创设和引导,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分析比较这三个数字的大小,课堂气氛瞬间被调动起来,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计算和学习,效果很好。
二、设计趣味化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的抽象性让学生很难适应,需要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小学生往往在形象思维方面比较擅长,这就会使学生在这些抽象性很强的内容面前无所适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必须要在上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内容新颖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对身边的生活中的事情比较熟悉,教师设计教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利用点滴小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掌握数学规律。
1.学习内容生活化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是很强的,而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阶段,因此,不能指望小学生用抽象逻辑思维来分析数学问题,应该做到发挥其优势和长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体形象的知识。
例如,如在讲授“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笔者是这样设计教学步骤的:首先,收集贴近生活的数学信息。上课伊始,我就请学生描述生活环境中有关小数的例子。其次是有目的选择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在学生所列举的众多信息中选择出一条“每块橡皮0.5元,买6块橡皮”,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三是自主探究。学生提出问题中很多是学生已知领域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最后是教师引导。告诉同学们所提问题的含义,让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这种源于生活的教学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数学的应用是无处不在的,进而更有利于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实践中,善于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2.运用多媒体技术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教育现代化政策的推进,使得现代化教育手段得以丰富,目前很多小学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图文并茂的效果来吸引小学生的眼球,实施趣味化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生动形象的视频和音频资料,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变抽象乏味的数学知识为形象的内容。
例如,提到“三角形”这一课,笔者考虑到三角形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误区,此时运用多媒体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能够把抽象和逻辑性很强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东西,并展现在学生面前,实现动态和静态的有机结合,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关于“2cm、6cm、4cm”是否会成为三角形的三个边时,学生很可能是赞成的。笔者这时就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2厘米的小棒和4厘米的小棒放在一起,作为三角形的两个边,然后再把6厘米的小棒作为第三边,发现不能成为三角形,这种直观的展示告诉了学生三角形三个边之间的关系,比教師苦口婆心的说教要形象的多。
三、实施趣味化教学方法
数学题目中有很多答案并不是固定的,这时教师要创设些发散性的题目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回答出不同的答案和解题思路,不论答案正确与否,只要学生主动思考,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一幅图画中,树上有8只猴子,地上有5只猴子,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图画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有的学生回答树上的8只猴子加上地上的5只猴子,图画中一共有13只猴子;有的学生回答13只猴子减去地上的5只猴子,树上还有8只猴子。这时教师继续提问,还有没有不一样的问题?学生们积极思考之后,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树上的8只猴子和地上的5只猴子相减后,树上的猴子比地面上的猴子多了3只。班级的大多数学生在他的引导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这种趣味化的引导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去观察,去思考,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总之,趣味化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通过激發兴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课堂环境中去积极主动的思考,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秋丽.试论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156-157.
[2]张涛.探究小学数学趣味教学[J].学周刊,2014,08:133.
[3]李春燕.浅谈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J].学周刊,2012,2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