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性的思维方式,它往往能突破习惯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富有新的创意。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热情奔放,充满对新世界、新事物的好奇,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对他们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具备心理发展的基础和可能性。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化学知识与实际联系密切,方法多样,思路灵活,每一条规律都蕴涵着科学的思维方法。中学生的身体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素质都处在不断发育和完善阶段,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需要有不断深化和活化的过程,培养能力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化学教学的规律,适时渗透科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亦师亦友,这是化学老师都应该做到的。在课堂是以及课后时间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都应该建立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哪个学生不想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呢,尤其是正在读初中,身体和心理都在逐渐成熟的孩子。这个时期也正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蓬勃的时机。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着很多弊端,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历来都只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单一。对于初中课堂来说,这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甚至还会磨灭以及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因此,在化学课堂上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鼓励他们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形成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二、善于制造情景问题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应利用孩子求知欲正旺盛的时机,满足他们好奇心的需求,尽可能的创造一些有趣的情景问题。让学生们去自己找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通过自己去克服困难,然后明白事情的真理。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索的能力以及培养发散思维意识。在讲解例题中,教师应该善于多角度、多条件的提出疑问,让学生听得更明白,记得更深刻。同时多变化的提问,让学生在获得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努力的进行探索和思考。从而展开新问题的发生,也许答案不只是一个,从而让学生又从多方面的展开思维,不断的进行意识创新。对于围绕一个问题展开的一系列提问,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激发。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它打破了单一性和局限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新能力都有了很大的一个激发。
三、增加实验操作
如果教师细心的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强,对实验操作可能更感兴趣。实验操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到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实际生活中,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实验操作不仅是动手也是脑力劳动的过程,化学本就是一门实验学科,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操作,不仅有利于他们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灵活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例如:我给我的学生们上第一堂化学课的时候,就和我的學生做了一个实验,找一个合适大小的矿泉水瓶,用小刀把木塞削成正好能密封矿泉水瓶大小的“子弹”,然后往矿泉水瓶中依次加入洗衣粉、醋和水。再把子弹塞紧矿泉水瓶,这时微微摇动矿泉水瓶(最好先用手按紧木塞),然后对准目标发射出去。这次的实验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游戏和科学相结合,让他们明白了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当碳酸钠与醋酸化生化学反应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得瓶内压强远远大于瓶外压强把子弹发射出去。在他们刚接触这门学科的时候,新鲜感和知识性同时交融在了一起,给了一个很好的引入前提。同时,教师对实验内容的选择也要贴近生活,具有可行性、科学性、新颖性以及创造性。还要注意师生之间的配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调,在学生收获到课堂知识的同时,还有思考的空间。
四、重视课外延伸,把探究养成一种习惯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现象和证据、得出结论、反思和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过程。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课余、课外甚至家中主动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生要养成热爱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就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创设探究问题,提供或建议探究方式与探究场所。于是我在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在学校实验室开展了学生实验之后要求他们自行组织兴趣小组,利用下午学校兴趣课时间就氧气的其他实验室制法进行课外探究实验,比如如何用过氧化氢溶液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或者用氯酸钾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等,这些就全是学生自发组织,自行设计并进行探究实验活动,学生们的热情很高,最可贵的是他们所做的一切全是他们自己的创意,整个过程中他们都在不断的开动脑筋,相互讨论,有时还会彼此发生争执等,如此活动孩子们在多次开展之后便不自觉的具备了一定科学探究能力,而且增强了他们对团队理解,知道了如何交流、讨论,到后来有不少的小组甚至不需老师提要求,常常就一些问题在家里、在校外等不同场所自行的开展探索活动。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创造性的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玉卫秀.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1):155-155.
[2]陈桂荣,郝东,张江华.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化学知识与实际联系密切,方法多样,思路灵活,每一条规律都蕴涵着科学的思维方法。中学生的身体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素质都处在不断发育和完善阶段,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需要有不断深化和活化的过程,培养能力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化学教学的规律,适时渗透科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亦师亦友,这是化学老师都应该做到的。在课堂是以及课后时间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都应该建立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哪个学生不想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呢,尤其是正在读初中,身体和心理都在逐渐成熟的孩子。这个时期也正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蓬勃的时机。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着很多弊端,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历来都只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单一。对于初中课堂来说,这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甚至还会磨灭以及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因此,在化学课堂上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鼓励他们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形成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二、善于制造情景问题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应利用孩子求知欲正旺盛的时机,满足他们好奇心的需求,尽可能的创造一些有趣的情景问题。让学生们去自己找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通过自己去克服困难,然后明白事情的真理。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索的能力以及培养发散思维意识。在讲解例题中,教师应该善于多角度、多条件的提出疑问,让学生听得更明白,记得更深刻。同时多变化的提问,让学生在获得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努力的进行探索和思考。从而展开新问题的发生,也许答案不只是一个,从而让学生又从多方面的展开思维,不断的进行意识创新。对于围绕一个问题展开的一系列提问,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激发。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它打破了单一性和局限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新能力都有了很大的一个激发。
三、增加实验操作
如果教师细心的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强,对实验操作可能更感兴趣。实验操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到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实际生活中,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实验操作不仅是动手也是脑力劳动的过程,化学本就是一门实验学科,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操作,不仅有利于他们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灵活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例如:我给我的学生们上第一堂化学课的时候,就和我的學生做了一个实验,找一个合适大小的矿泉水瓶,用小刀把木塞削成正好能密封矿泉水瓶大小的“子弹”,然后往矿泉水瓶中依次加入洗衣粉、醋和水。再把子弹塞紧矿泉水瓶,这时微微摇动矿泉水瓶(最好先用手按紧木塞),然后对准目标发射出去。这次的实验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游戏和科学相结合,让他们明白了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当碳酸钠与醋酸化生化学反应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得瓶内压强远远大于瓶外压强把子弹发射出去。在他们刚接触这门学科的时候,新鲜感和知识性同时交融在了一起,给了一个很好的引入前提。同时,教师对实验内容的选择也要贴近生活,具有可行性、科学性、新颖性以及创造性。还要注意师生之间的配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调,在学生收获到课堂知识的同时,还有思考的空间。
四、重视课外延伸,把探究养成一种习惯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或假设、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现象和证据、得出结论、反思和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过程。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课余、课外甚至家中主动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生要养成热爱科学探究的良好习惯就需要老师有意识地创设探究问题,提供或建议探究方式与探究场所。于是我在学生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并在学校实验室开展了学生实验之后要求他们自行组织兴趣小组,利用下午学校兴趣课时间就氧气的其他实验室制法进行课外探究实验,比如如何用过氧化氢溶液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或者用氯酸钾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等,这些就全是学生自发组织,自行设计并进行探究实验活动,学生们的热情很高,最可贵的是他们所做的一切全是他们自己的创意,整个过程中他们都在不断的开动脑筋,相互讨论,有时还会彼此发生争执等,如此活动孩子们在多次开展之后便不自觉的具备了一定科学探究能力,而且增强了他们对团队理解,知道了如何交流、讨论,到后来有不少的小组甚至不需老师提要求,常常就一些问题在家里、在校外等不同场所自行的开展探索活动。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创造性的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玉卫秀.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1):155-155.
[2]陈桂荣,郝东,张江华.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