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挨骂
坐在办公室里,突然外面传来一阵阵嘈杂声伴着时高时低的咒骂,听声音好像是我们班小孙的声音?我快步走出办公室,正看到小孙一边不停到的咒骂一边与他妈妈撕扯着。拉扯之间小孙看到了我,声音立时停了一下,然后转向他妈妈冲他妈妈嚷嚷到:“你滚开!我不用你管!你给我滚开!……”我立时顿悟,开才小孙咒骂的人是我!一时之间,愤怒、委屈、伤心、无奈,各种滋味涌上心头,看着撕扯中的两人,我不禁想了刚接班的时间。
下马威
我刚当班主任,就是从初二接的这个班。我接班的第一个星期,正忙碌着熟悉班内的情况,思量着要怎么开展工作,小孙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当时是第四节课,我们班正上着英语,班长慌张的跑进了办公室嚷嚷着:“杨老师,杨老师,小孙跑了!”“跑了?”我一时没有反映过来,“怎么回事”我下意识的问到。“英语老师叫小孙起来回答问题,他不说话,老师问他为什么不说话,他拿起书包就跑了?”小班长语言简练的叙述。“那……英语老师问小孙的时侯是怎么说的?”我迟疑了一下,我们英语老师是个很温和的人,应该不会有什么过激的语言。“就问为什么不说话,语气也很平和。”小班长很机灵,知道我想问的是什么,“当时,全班都傻了。”“好,你先去上课,我去找找他。”这一找就找到了小孙的家里,小孙的妈妈在,我一说明情况,小孙的妈妈说:“我还以为今天早放学了呢!杨老师,你不知道,我们小孙脾气很直,有什么就说什么,不像有些孩子那样圆滑会讨老师喜欢……”小孙对于我的到来也很是意外,瞪大了一双小眼睛看着我一句话也不说。我想了想告诉小孙:“杨老师就是来看看你是不是安全到家了,既然,你已经回来了,杨老师也就放心了,至于英语课上的事,我们下午再处理吧,和妈妈一起来学校,我想听听你怎么说?”看着小孙放松下来的表情,我感觉自己这样处理似乎对了。下午,小孙和妈妈到学校,我们进行了这段对话:
“上课发生了什么?”
“没什么?”
“那为什么不到放学就离开了课堂?小孙,杨老师不是想批评你,可你总要告诉我发生了什么,我才能帮助你呀?”
“英语老师问我问题,我不会?”
“不会可以跟老师说呀,也不用跑回家吧?”
“杨老师,我觉得英语老师是故意的,她看我不顺眼,故意为难我。她知道我英语不好,还叫我!”
“杨老师,我们小孙就是很直不会拐弯,……”小孙的妈妈插进话来。
“小孙,我们老师的作用就是传授知识,如果老师不问你怎么知道你不会呢。英语老师是看你聪明,所以才想帮助你进步,如果,一直不管你,你不是就更不好了……。”
我从对老师的角度,同学的角度以及小孙自己来跟小孙谈这件事。最后,小孙也说自己的作法不对,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跟英语老师道歉。
在处理整个事情的交流过程中小孙的妈妈似乎没有什么是非的观念,一直站在维护孩子的角度上,是个非常典型的溺爱型家长。而在这件事中,小孙表现出来的任性、冲动、钻牛角尖,也让我头痛。我隐隐觉得小孙不仅仅是青春期的叛逆,而是性格有些偏执。好在通过这件事,他似乎对我有了一定的认可,那接下来我应该更多的去关注他。
情况好转
经过这次,小孙似乎开始信任我了。他很愿意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说给我听,跟我分享。经过了解:小孙的父亲性格比较内向,在家里很少说话,跟孩子交流就更谈不上了。一旦孩子出现了问题,父亲总是以暴力的方式解决。小孙也曾经跟我抱怨,每次放假或周末,爸爸不是叫同事朋友回家喝酒就是带上他和妈妈去同事朋友家喝酒,他很烦爸爸的做法。在家中他是处于一种矛盾的环境中,父亲的粗暴和母亲的无原则溺爱。
我试着站在他的角度上跟他一起分析事情,討论怎么做可能得到总好的效果;遇事要冷静,如果遇到不高兴的事,在心里数到50再说话;对于自己认为不合理的事情,用平静我态度去交流;建议他遇事多站到别人的角度上去想问题。随着我们的交流,我感到小孙不那么“冲”了,可看问题还是很偏执,这固然与他的性格有关,更多恐怕是来自家庭的影响。
这两年中,我越来越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教育力量的渺小,尤其是在面对家庭教育时,孩子的优秀与否决定者,老师的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更多的是来自于家庭。小孙长期处于父母亲不一致的教育下,小孙的性格就发生的偏差。对于这个孩子,我花了很多的心思,可他像一个钟摆一样时而好转时而复发,但好在,他复发的频率越来越小,特征不再明显,这与我也是种成功吧。
回到原点
升入初三后,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并处理问题了,于是我就慢慢的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对于小孙,我也慢慢由“抓”着不放到“扶”着走。没想到初四开学才一个月,小孙在上操的时候和小董打闹,两人闹恼了就打起来。因为当时同学们都在上操,我看小孙和小董都很激动,就决定让两人冷静一下,下操后再处理。谁想到小孙冲我大叫一声:“不是我的错!”再次的绝尘而去。直到周一,出现了开头我挨骂的一幕。事后,我们一起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小孙很固执的认为:当时他心情不好,小董就不该惹他,所以小董错了,而我做为班主任就应该马上让小董给他道谦,我没这么做就是不公平,对他有意见。这一刻,我清醒的认识到,以往的教育并没有真正的触及到小孙的心灵,只是暂时的安抚了他,不知道什么事情就会成为导火线引暴他。
一直以来,对于小孙我是一刻都没有放松过。从我意识到小孙的心理有问题起,我就查阅了很多想关的资料,希望能找到解决的方法,可事实证我还没有能改变他。很多时候班主任即要教学又要管理还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一职多能。对于班级里大数孩子来说班主任的工作是有效的,可是对于班级里的个别心理异常或有这样倾向的学生来说,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工作就不够专业了。我曾经调查过像我们这样六百人的学校里,有这种心理异常或有这种倾向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也就说平均一个班级里有1至2个这样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他们的背后往往也有一对问题的父母。这些恐怕不是班主任工作能改变的,父母和孩子都需要专业的心理老师来做心理干预和引导。首先转变家长的观念,其次是孩子,只有从本源上改变才能解决问题。再者,如果孩子能从入学或是入园(幼儿园)起就有一份跟随他的记录他真实情况的心理成长档案,对于孩子的成长可能会更有帮助。
从教以来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孩子和家长,被任可过,也被质疑过,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虽然有时想过放任自己,但面对学生时总会被责任激励着。成功也不易,但失败也能为成功的提供经验,坦然的面对失败,希望能有机会修正,让自己成为一名专业的老师!
坐在办公室里,突然外面传来一阵阵嘈杂声伴着时高时低的咒骂,听声音好像是我们班小孙的声音?我快步走出办公室,正看到小孙一边不停到的咒骂一边与他妈妈撕扯着。拉扯之间小孙看到了我,声音立时停了一下,然后转向他妈妈冲他妈妈嚷嚷到:“你滚开!我不用你管!你给我滚开!……”我立时顿悟,开才小孙咒骂的人是我!一时之间,愤怒、委屈、伤心、无奈,各种滋味涌上心头,看着撕扯中的两人,我不禁想了刚接班的时间。
下马威
我刚当班主任,就是从初二接的这个班。我接班的第一个星期,正忙碌着熟悉班内的情况,思量着要怎么开展工作,小孙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当时是第四节课,我们班正上着英语,班长慌张的跑进了办公室嚷嚷着:“杨老师,杨老师,小孙跑了!”“跑了?”我一时没有反映过来,“怎么回事”我下意识的问到。“英语老师叫小孙起来回答问题,他不说话,老师问他为什么不说话,他拿起书包就跑了?”小班长语言简练的叙述。“那……英语老师问小孙的时侯是怎么说的?”我迟疑了一下,我们英语老师是个很温和的人,应该不会有什么过激的语言。“就问为什么不说话,语气也很平和。”小班长很机灵,知道我想问的是什么,“当时,全班都傻了。”“好,你先去上课,我去找找他。”这一找就找到了小孙的家里,小孙的妈妈在,我一说明情况,小孙的妈妈说:“我还以为今天早放学了呢!杨老师,你不知道,我们小孙脾气很直,有什么就说什么,不像有些孩子那样圆滑会讨老师喜欢……”小孙对于我的到来也很是意外,瞪大了一双小眼睛看着我一句话也不说。我想了想告诉小孙:“杨老师就是来看看你是不是安全到家了,既然,你已经回来了,杨老师也就放心了,至于英语课上的事,我们下午再处理吧,和妈妈一起来学校,我想听听你怎么说?”看着小孙放松下来的表情,我感觉自己这样处理似乎对了。下午,小孙和妈妈到学校,我们进行了这段对话:
“上课发生了什么?”
“没什么?”
“那为什么不到放学就离开了课堂?小孙,杨老师不是想批评你,可你总要告诉我发生了什么,我才能帮助你呀?”
“英语老师问我问题,我不会?”
“不会可以跟老师说呀,也不用跑回家吧?”
“杨老师,我觉得英语老师是故意的,她看我不顺眼,故意为难我。她知道我英语不好,还叫我!”
“杨老师,我们小孙就是很直不会拐弯,……”小孙的妈妈插进话来。
“小孙,我们老师的作用就是传授知识,如果老师不问你怎么知道你不会呢。英语老师是看你聪明,所以才想帮助你进步,如果,一直不管你,你不是就更不好了……。”
我从对老师的角度,同学的角度以及小孙自己来跟小孙谈这件事。最后,小孙也说自己的作法不对,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跟英语老师道歉。
在处理整个事情的交流过程中小孙的妈妈似乎没有什么是非的观念,一直站在维护孩子的角度上,是个非常典型的溺爱型家长。而在这件事中,小孙表现出来的任性、冲动、钻牛角尖,也让我头痛。我隐隐觉得小孙不仅仅是青春期的叛逆,而是性格有些偏执。好在通过这件事,他似乎对我有了一定的认可,那接下来我应该更多的去关注他。
情况好转
经过这次,小孙似乎开始信任我了。他很愿意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说给我听,跟我分享。经过了解:小孙的父亲性格比较内向,在家里很少说话,跟孩子交流就更谈不上了。一旦孩子出现了问题,父亲总是以暴力的方式解决。小孙也曾经跟我抱怨,每次放假或周末,爸爸不是叫同事朋友回家喝酒就是带上他和妈妈去同事朋友家喝酒,他很烦爸爸的做法。在家中他是处于一种矛盾的环境中,父亲的粗暴和母亲的无原则溺爱。
我试着站在他的角度上跟他一起分析事情,討论怎么做可能得到总好的效果;遇事要冷静,如果遇到不高兴的事,在心里数到50再说话;对于自己认为不合理的事情,用平静我态度去交流;建议他遇事多站到别人的角度上去想问题。随着我们的交流,我感到小孙不那么“冲”了,可看问题还是很偏执,这固然与他的性格有关,更多恐怕是来自家庭的影响。
这两年中,我越来越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教育力量的渺小,尤其是在面对家庭教育时,孩子的优秀与否决定者,老师的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更多的是来自于家庭。小孙长期处于父母亲不一致的教育下,小孙的性格就发生的偏差。对于这个孩子,我花了很多的心思,可他像一个钟摆一样时而好转时而复发,但好在,他复发的频率越来越小,特征不再明显,这与我也是种成功吧。
回到原点
升入初三后,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并处理问题了,于是我就慢慢的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对于小孙,我也慢慢由“抓”着不放到“扶”着走。没想到初四开学才一个月,小孙在上操的时候和小董打闹,两人闹恼了就打起来。因为当时同学们都在上操,我看小孙和小董都很激动,就决定让两人冷静一下,下操后再处理。谁想到小孙冲我大叫一声:“不是我的错!”再次的绝尘而去。直到周一,出现了开头我挨骂的一幕。事后,我们一起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小孙很固执的认为:当时他心情不好,小董就不该惹他,所以小董错了,而我做为班主任就应该马上让小董给他道谦,我没这么做就是不公平,对他有意见。这一刻,我清醒的认识到,以往的教育并没有真正的触及到小孙的心灵,只是暂时的安抚了他,不知道什么事情就会成为导火线引暴他。
一直以来,对于小孙我是一刻都没有放松过。从我意识到小孙的心理有问题起,我就查阅了很多想关的资料,希望能找到解决的方法,可事实证我还没有能改变他。很多时候班主任即要教学又要管理还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一职多能。对于班级里大数孩子来说班主任的工作是有效的,可是对于班级里的个别心理异常或有这样倾向的学生来说,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工作就不够专业了。我曾经调查过像我们这样六百人的学校里,有这种心理异常或有这种倾向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也就说平均一个班级里有1至2个这样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他们的背后往往也有一对问题的父母。这些恐怕不是班主任工作能改变的,父母和孩子都需要专业的心理老师来做心理干预和引导。首先转变家长的观念,其次是孩子,只有从本源上改变才能解决问题。再者,如果孩子能从入学或是入园(幼儿园)起就有一份跟随他的记录他真实情况的心理成长档案,对于孩子的成长可能会更有帮助。
从教以来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孩子和家长,被任可过,也被质疑过,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虽然有时想过放任自己,但面对学生时总会被责任激励着。成功也不易,但失败也能为成功的提供经验,坦然的面对失败,希望能有机会修正,让自己成为一名专业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