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料是历史教学的基石和证据,充分利用史料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拓展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探索精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分析运用史料
史料的正确与否和合理的筛选应用直接关系到史料教学的课堂效果,直接决定了史料教学的成败。史料教学运用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师生共同搜集与课程相关的原始史料或历史背景材料,并在课前进行筛选,以备课堂教学中的分析运用。
其次,课上师生共同分析历史材料,提炼观点,甄别历史真伪。这需要教师注重从材料的出处、注释、按语以及其他一些说明性文字中挖掘到有效信息。每一个历史事件或者历史评论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因此在运用材料的时候必须要密切注意这些细节中隐含的信息,多角度多方位地去认识材料,甄别史料的真伪,分析史家观点的历史背景,让学生真正感悟历史,了解到历史是时代的产物,感受到历史的多面性。
第三,帮助学生区分历史材料的主观见解和客观事实,并指出其立场、时代局限性和社会偏见。如对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鸦片战争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战争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马士的立场是站在英国侵略者的立场上讲的,其主观见解是违背历史客观事实的,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是英国要侵略和掠夺中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
第四,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对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恰当地补充一些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得出历史结论。高中历史教材重点和难点内容并不是都有史料及思考题的,但是教材中有些重点内容需要史实说明,因为历史是证据的科学,历史观点必须有可靠的史料佐证才能站得住脚。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估计到应补充史实的内容,并精心搜集补充史料来充实教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补充史料的同时必须设计一些相应的问题。
思考题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问题必须是教材的重点。2、问题要有坡度,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适用于不同水平的学生。3、在设计问题时要有适当难度,让学生但切忌问题太难,当然也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4、问题要带有一定的启发性,或促进知识迁移,或促使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启发学生积极深入思考。在史料运用方面则应切实注重史料的全面多方位解读,结合历史背景来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在补充史料时必须设计恰当的问题来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史料阅读的能力和对历史的感知能力。
二、史料的甄别和运用
选择史料、认知史料、分析理解史料和得出结论是史料在教学中应用的基本过程,如何甄别和恰当运用史料呢?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应科学地鉴别史料。历史资料是重构历史最重要的客观基础,但它不等于历史真实本身,它只是历史记载者对真实的历史的一种主观反映。每一个史学家都是特定时代,代表特点阶层的社会人,因此其中必然会融入了编撰者的个人好恶和观点、立场,史料也因而有真伪、偏全、粗精之分。这就要求在选择史料时,不能把艺术作品、遗闻逸事当作是正史来对待,而是要通过考察,对搜集的材料进行比较、剖析、鉴别,看其观点是否最大程度地符合实际,然后取舍。只有在史料的真实性得到充分鉴定后,才能利用它们对史实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否则所得出的结论就站不住脚,而所做的一切也都将徒劳无功。
第二,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选用史料。历史课堂教学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教学时空内,无限制地使用史料,会无形中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教学进度。面对大量的史料,应精心筛选,合理取舍,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用那些最具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的材料作为教学佐证材料,紧扣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主动创新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
一、正确分析运用史料
史料的正确与否和合理的筛选应用直接关系到史料教学的课堂效果,直接决定了史料教学的成败。史料教学运用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师生共同搜集与课程相关的原始史料或历史背景材料,并在课前进行筛选,以备课堂教学中的分析运用。
其次,课上师生共同分析历史材料,提炼观点,甄别历史真伪。这需要教师注重从材料的出处、注释、按语以及其他一些说明性文字中挖掘到有效信息。每一个历史事件或者历史评论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因此在运用材料的时候必须要密切注意这些细节中隐含的信息,多角度多方位地去认识材料,甄别史料的真伪,分析史家观点的历史背景,让学生真正感悟历史,了解到历史是时代的产物,感受到历史的多面性。
第三,帮助学生区分历史材料的主观见解和客观事实,并指出其立场、时代局限性和社会偏见。如对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鸦片战争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战争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马士的立场是站在英国侵略者的立场上讲的,其主观见解是违背历史客观事实的,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是英国要侵略和掠夺中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
第四,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对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恰当地补充一些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得出历史结论。高中历史教材重点和难点内容并不是都有史料及思考题的,但是教材中有些重点内容需要史实说明,因为历史是证据的科学,历史观点必须有可靠的史料佐证才能站得住脚。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估计到应补充史实的内容,并精心搜集补充史料来充实教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补充史料的同时必须设计一些相应的问题。
思考题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问题必须是教材的重点。2、问题要有坡度,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适用于不同水平的学生。3、在设计问题时要有适当难度,让学生但切忌问题太难,当然也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4、问题要带有一定的启发性,或促进知识迁移,或促使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启发学生积极深入思考。在史料运用方面则应切实注重史料的全面多方位解读,结合历史背景来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在补充史料时必须设计恰当的问题来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史料阅读的能力和对历史的感知能力。
二、史料的甄别和运用
选择史料、认知史料、分析理解史料和得出结论是史料在教学中应用的基本过程,如何甄别和恰当运用史料呢?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应科学地鉴别史料。历史资料是重构历史最重要的客观基础,但它不等于历史真实本身,它只是历史记载者对真实的历史的一种主观反映。每一个史学家都是特定时代,代表特点阶层的社会人,因此其中必然会融入了编撰者的个人好恶和观点、立场,史料也因而有真伪、偏全、粗精之分。这就要求在选择史料时,不能把艺术作品、遗闻逸事当作是正史来对待,而是要通过考察,对搜集的材料进行比较、剖析、鉴别,看其观点是否最大程度地符合实际,然后取舍。只有在史料的真实性得到充分鉴定后,才能利用它们对史实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否则所得出的结论就站不住脚,而所做的一切也都将徒劳无功。
第二,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选用史料。历史课堂教学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教学时空内,无限制地使用史料,会无形中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教学进度。面对大量的史料,应精心筛选,合理取舍,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用那些最具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的材料作为教学佐证材料,紧扣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主动创新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