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通过对西方歌剧理论研究的整体概况分析,结合学科建构及其规律的基本理论,以及中外在相关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提出“歌剧学”学科概念:“歌剧学”是研究歌剧艺术中相关理论问题与实践经验的学科,是对歌剧艺术及舞台实践的理性观照,并由此形成的科学性、系统性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歌剧学”建构的学理依据,提出学科基本属性:1.“歌剧学”属于以音乐研究为主体的相关艺术学科;2.从知识构成的角度,“歌剧学”属于复合型学科和交叉学科;3.“歌剧学”是具有网状知识结构特征,并指向歌剧实践的理论学科.据此进一步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西方歌剧理论研究的整体概况分析,结合学科建构及其规律的基本理论,以及中外在相关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提出“歌剧学”学科概念:“歌剧学”是研究歌剧艺术中相关理论问题与实践经验的学科,是对歌剧艺术及舞台实践的理性观照,并由此形成的科学性、系统性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歌剧学”建构的学理依据,提出学科基本属性:1.“歌剧学”属于以音乐研究为主体的相关艺术学科;2.从知识构成的角度,“歌剧学”属于复合型学科和交叉学科;3.“歌剧学”是具有网状知识结构特征,并指向歌剧实践的理论学科.据此进一步明确“歌剧学”中复合型研究及跨学科方法的必要性,搭建以“歌剧学元理论研究”为核心的复合型学科及其学科内涵.
其他文献
采用硫单质作正极和金属锂为负极组成的锂硫(Li-S)电池具有很高的理论比能量(2600 Wh·kg-1),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二次电池.其中,正极硫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Ah·g-1),储量丰富且环境友好.然而,硫较差的导电性、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和锂枝晶生长等导致了 Li-S电池在循环过程中容量衰减快、库仑效率低和安全隐患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大规模应用.通过隔膜修饰提高Li-S电池的性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碳材料是较常见的一种隔膜修饰材料,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常见碳材料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学科核心素养的系统构成对开展“素养导向”的教学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标分析,基于学科能力模型明确了高中必修学段“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的核心知识与活动经验、认识方式、研究对象及问题情境、学科能力活动及其表现等4个维度的具体内涵,系统建构了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学科核心素养模型.
热烈祝贺南开化学成立100周年!回顾百年来我校化学学科所历经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逐步从弱到强.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当时面对蝗虫、稻飞虱、小麦锈病等诸多病虫灾害和疟疾、霍乱、鼠疫、寄生虫等流行病施虐,国内根本无药可防,束手无策.尤为重要的是国家的粮食生产是立国之本,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当时杨石先校长率先带领一批有机化学青年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当时国家急需的农药开发中去,一方面当时国情急需,另一方面杨老发挥了独特的历史引领作用,更重要的是1956年毛泽东主席亲自到南开大学化学系视察刚自建的简陋农药车间,这样南开农药学
二次电池是应用范围广泛,发展前景广阔的电化学储能器件.综述了二次金属离子电池体系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研究现状,对二次金属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仪式能不能被听懂?我们能在仪式中听到什么?这是作为民族音乐学相关仪式声音景观研究期望回答的问题.笔者以声音如何建构仪式声音景观为切入点,在对蒙古族现代城市婚礼的描述与分析中,理解视觉与听觉的关系、声景建造与听觉感受的关系,进而对声音选择这一现象,展开学理化的阐释.
应尚能(1902年2月25日-1973年11月22日)是我国近现代声乐艺术家(男中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①本文通过梳理其艺术人生,总结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声乐演唱实践与特色,音乐创作概况与特征,声乐教学方法与原则,音乐理论著述与价值.将其置于历史背景中,可见欧洲传统歌唱艺术的“本土化”进程,中国新型声乐作品中西音乐语言的融汇方式及中国声乐教育和理论研究的求索、争鸣、繁荣之路.
南音北京传播可分为演出、教学、讲座、会议等多种方式.传播内容方面,考虑到观众接受能力,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与创新.进京团体主要为新型的、现代化的南音组织,多数受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等国有单位邀请而来.南音的北京传播具有双向影响,既增进人们对南音的了解,又令南音人倍感荣耀.笔者认为,南音的北京传播还应更加多样化,除了方式、曲目多样化外,进京社团组织也应该多样化.
老子“大音希声”的“希声”,就其文本原义来说,它同“大方”之“无隅”、“大象”之“无形”等一样,就是“无声”.但这“无声”之“希”,并非毫无声响,而是“听之不闻”.“听之”即意味着有“声”,有“声”而又“不闻”,是因为此“声”与人的听觉心理完全吻合,一如庄子所说“忘足,履之适也”.在老子看来,“声”并非音乐本身,而只是音乐的载体、手段或工具,它的功能仅仅是引导人进入音乐的意境,亦即人的生命自由、充实、美好的体验.当人们体及此“意”、进入此“境”之后,引导所用的工具(声)便显得不再重要而不为人注意,于是便有
传统的西方音乐史是专业/艺术音乐的历史.流行音乐是城市化的20世纪民间音乐,在非技术方面,它有群众性、社会性、商业性、媒体性、科技性、融合性、时代性特点,在音乐上也有其独特特点.在音乐发展史中,流行音乐无疑应占有一席之地.“全音乐史”意在重建人类的全部音乐活动,面对真正完整、全面的人类音乐文化历史,流行音乐是其中不可缺失的部分.
纯音乐的内涵极具争议.本文试图指出,“纯音乐”术语反映了纯器乐美学与历史地位的提高.美学上,它藉由浪漫主义初期形而上学的超验理念、汉斯立克的形式自律论、瓦格纳的音乐思想提升其美学价值;史学上,纯音乐不仅指纯器乐这种音乐类型,而且指以贝多芬交响曲为代表的古典器乐思维,体现了一种音乐价值典范.交响曲的发展是纯音乐观念形成的历史基础.如何继承与发展贝多芬交响曲的伟大成就,导致了“纯音乐”术语的提出及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