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金属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

来源 :化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esh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次电池是应用范围广泛,发展前景广阔的电化学储能器件.综述了二次金属离子电池体系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研究现状,对二次金属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其他文献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普通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的“化学与职业”栏目是我国中学化学教科书中首次出现的职业生涯教育栏目,而职业生涯教育比较成熟的美国,其高中主流教科书Chemistr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中也有此类栏目.从职业的选择、职业的描述、栏目的特点等3个方面对美国教科书“在此领域”栏目与我国教科书“化学与职业”栏目进行比较,从中得出几点启示.
以氧化还原反应相关试题作为测试材料,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对12名高一学生进行3(学业水平)*3(试题难度)两因素混合实验,实验结束后进行追述性口语报告.结果 表明,在氧化还原反应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优生信息加工速度快、深度浅、难度小,采用正向加工和逆向排除结合的策略.学中生信息加工速度慢、深度深、难度大,采用正向加工策略.学困生轻易放弃,信息加工无效.随着问题难度的增大,学生信息加工速度变慢、深度变深、难度变大.
南开大学高分子学科由何炳林创建,他研制的大孔阴离子交换树脂成功用于分离浓缩放射性元素铀,为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高分子学科科研人员继承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深耕离子交换树脂研究及其在环保、医药等多方面的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主要对吸附树脂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做一简要的综述.
张全兴(1938-),江苏常州人.环境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专家,中国离子交换与吸附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树脂吸附法治理有毒有机工业废水及其资源化领域的开创者.196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现任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江苏省太湖污染控制与蓝藻治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和《离子交换与吸附》期刊主编等职.曾任南京大学环境工程教研室主任,环科所副所长,省部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
期刊
在搭建初中定量实验分析的思维模型的基础上,以“测定混有碳酸钠的氯化钠样品中碳酸钠含量”教学为例,在“总问题”与“子问题”驱动下,引导初中生逐步建立解决定量实验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升对定量实验的设计、评价与改进能力,形成具有迁移价值的关键性能力.
从定性和定量角度探究了卤化盐对金属置换反应的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卤族元素均有催化作用,Cl催化作用最为明显;碱金属与碱土金属离子相比,碱金属条件下铜枝晶形状更为规则,观赏性更好;同时该反应速率与C1-浓度呈正相关.通过对反应条件的摸索,实现了将铝置换铜的所谓“铜树”反应改造为能在20 min内产生明显现象的课堂演示实验,可为金属置换反应和电化学腐蚀动力学教学创设情境,培育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如果做一个简单的算术就会发现,自2017年8月28日人校起,成为南开化学人马上就要1400天了,有太多“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回忆,在如今毕业季的节点上,又在我脑海中翻涌起来,让人忍不住想起之前流行的《起风了》的歌词.在南开化院读书学习的四年时光,是我20岁青春年华里一抹最充实也最绚丽的色彩.我在这里犯错,在这里成长,在这里跌倒爬起,在这里奋起直追,在这里自信地笑,也在这里黯然神伤,这些属于我和南开、我和化学的独家记忆,就好像是散落于银河的点点星辰,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会猝不及防地闯进我的梦里,带给我怀念,带给我
期刊
采用硫单质作正极和金属锂为负极组成的锂硫(Li-S)电池具有很高的理论比能量(2600 Wh·kg-1),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二次电池.其中,正极硫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Ah·g-1),储量丰富且环境友好.然而,硫较差的导电性、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和锂枝晶生长等导致了 Li-S电池在循环过程中容量衰减快、库仑效率低和安全隐患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大规模应用.通过隔膜修饰提高Li-S电池的性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碳材料是较常见的一种隔膜修饰材料,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常见碳材料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学科核心素养的系统构成对开展“素养导向”的教学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标分析,基于学科能力模型明确了高中必修学段“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的核心知识与活动经验、认识方式、研究对象及问题情境、学科能力活动及其表现等4个维度的具体内涵,系统建构了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学科核心素养模型.
热烈祝贺南开化学成立100周年!回顾百年来我校化学学科所历经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逐步从弱到强.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当时面对蝗虫、稻飞虱、小麦锈病等诸多病虫灾害和疟疾、霍乱、鼠疫、寄生虫等流行病施虐,国内根本无药可防,束手无策.尤为重要的是国家的粮食生产是立国之本,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当时杨石先校长率先带领一批有机化学青年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当时国家急需的农药开发中去,一方面当时国情急需,另一方面杨老发挥了独特的历史引领作用,更重要的是1956年毛泽东主席亲自到南开大学化学系视察刚自建的简陋农药车间,这样南开农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