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僅要夯实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之间存在客观差距,统一的教学模式难以取得因材施教的良好效果。本文围绕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从合理分层、目标分层、任务分层、评价分层四个方面探讨了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法
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兼顾知识与技能培养目标,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开拓创新,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中职学校生和普通高中生相比,学习基础较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距更大,这更需要教师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分层教学。
一、合理分层,动态调整
分层教学的基础在于全面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信息,认真做好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状态,然后将学生合理分层。我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将他们划分为三个层次:先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教师要做好学生情绪的安抚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分层,被划分为后进生并不代表对学生个体的轻视和不尊重,仅代表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定期动态调整,以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凭借自己的努力,提升个人的学习水平,尽快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在新学期开始对全体学生进行分层,并在每个期末阶段对分层进行调整。在开学分层阶段,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成绩评比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掌握情况,将学习基础较好、兴趣浓厚的学生划分为先进生层次,将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划分为中等生层次,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划分为后进生层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包括作业完成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针对学生个体的学习计划。在期末阶段,教师应对分层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开学时进行对比,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实现学生层次不断向上递进的正向发展。
二、目标分层,因材施教
在对学生合理分层后,教师需要结合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这需要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课程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制定更加符合他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要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对于先进生应着重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中等生则强调夯实理论基础培养实践能力,而对于后进生更多的精力放在巩固基础知识层面。教学目标分层可引导学生有计划的参与学习,激发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我在“Word插入文本框”教学中,设定以下教学目标:先进生利用word制作结构流程图,中等生插入不同的文本框后输入文字,而后进生仅需掌握word插入文本框的操作。每个层次学生在完成基本目标后,可以尝试完成更高一个层次的学习目标,这种目标分层方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挑战性,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任务分层,高效训练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在教学目标分层的基础上,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适合的学习任务,以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在任务的设置上,对于先进生要有充足的思维发展空间,对于后进生要有基本操作练习的空间,尽量不给学生制定最低标准,而是鼓励学生向更高标准挑战。例如,在“图文混编的设计和制作”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结合“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制作一个海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其中,后进生主要负责收集相关信息,先进生负责海报的具体设计,由中等生负责操作环节。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各个层次学生的作用,在合作互助下完成了整体学习任务。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发挥先进生带动后进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在“互联网 ”背景下,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不仅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可以采用网络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图文混排”时,教师可以制作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微课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反复观看视频,在完全掌握后尝试去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任务的合理分层,可使学生的学习训练不会浪费大量精力在暂时难以掌握的知识上,而是集中力量攻克最接近的知识点,循序渐进,不断进步。因此,任务分层是高效训练的重要保障,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布置中要注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任务。
四、评价分层,有效激励
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如果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死板,可能会挫伤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和信心,无法指导学生更加科学高效的参与学习。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肯定与鼓励为主,鞭策和指正为辅,不能过于严苛。例如,对学生制作海报的评价要符合学生的层次划分,要肯定后进生搜集信息的努力和成果,根据海报的成果展示情况中肯评价海报的设计水平和制作情况,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指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引导他们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能仅限于学习成绩,而是要覆盖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重视过程性评价。同样以制作海报为例,要肯定学生互相合作、积极交流的表现,不仅关注于最终的成果展示,更侧重于海报制作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考察学习态度、操作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情况。再次,评价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发挥学生自评、互评的作用。在完成海报的制作后,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也可以对组内其他同学的评价给出自己的意见,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在和其他同学的互相评价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后,评价结果的运用要充分,取得实效。比如海报制作中某个学生表现不积极,在了解情况后,要批评该学生的消极表现,还要对同组其他学生给出建议,小组合作要发挥每个人的作用,积极带动其他组员共同完成任务。有的学生在制作海报过程中不能熟练使用相关技巧,可以督促其自行复习“图文混编的设计和制作”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多加练习。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法,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全体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分层,因材施教,在教学目标、学习任务、教学评价等方面落实分层教学法,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熊希璐,张欣.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70.
[2]张倬霖.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融入分层教学课堂实践[J].上海中学数学,2018(Z1):60.
【关键词】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法
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兼顾知识与技能培养目标,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开拓创新,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中职学校生和普通高中生相比,学习基础较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距更大,这更需要教师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分层教学。
一、合理分层,动态调整
分层教学的基础在于全面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信息,认真做好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状态,然后将学生合理分层。我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将他们划分为三个层次:先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教师要做好学生情绪的安抚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分层,被划分为后进生并不代表对学生个体的轻视和不尊重,仅代表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定期动态调整,以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凭借自己的努力,提升个人的学习水平,尽快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在新学期开始对全体学生进行分层,并在每个期末阶段对分层进行调整。在开学分层阶段,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成绩评比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掌握情况,将学习基础较好、兴趣浓厚的学生划分为先进生层次,将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划分为中等生层次,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划分为后进生层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包括作业完成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针对学生个体的学习计划。在期末阶段,教师应对分层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开学时进行对比,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实现学生层次不断向上递进的正向发展。
二、目标分层,因材施教
在对学生合理分层后,教师需要结合中职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这需要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课程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制定更加符合他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要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对于先进生应着重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中等生则强调夯实理论基础培养实践能力,而对于后进生更多的精力放在巩固基础知识层面。教学目标分层可引导学生有计划的参与学习,激发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我在“Word插入文本框”教学中,设定以下教学目标:先进生利用word制作结构流程图,中等生插入不同的文本框后输入文字,而后进生仅需掌握word插入文本框的操作。每个层次学生在完成基本目标后,可以尝试完成更高一个层次的学习目标,这种目标分层方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挑战性,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任务分层,高效训练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在教学目标分层的基础上,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适合的学习任务,以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在任务的设置上,对于先进生要有充足的思维发展空间,对于后进生要有基本操作练习的空间,尽量不给学生制定最低标准,而是鼓励学生向更高标准挑战。例如,在“图文混编的设计和制作”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结合“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制作一个海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其中,后进生主要负责收集相关信息,先进生负责海报的具体设计,由中等生负责操作环节。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各个层次学生的作用,在合作互助下完成了整体学习任务。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发挥先进生带动后进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在“互联网 ”背景下,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不仅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还可以采用网络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图文混排”时,教师可以制作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微课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反复观看视频,在完全掌握后尝试去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任务的合理分层,可使学生的学习训练不会浪费大量精力在暂时难以掌握的知识上,而是集中力量攻克最接近的知识点,循序渐进,不断进步。因此,任务分层是高效训练的重要保障,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布置中要注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任务。
四、评价分层,有效激励
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如果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死板,可能会挫伤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和信心,无法指导学生更加科学高效的参与学习。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肯定与鼓励为主,鞭策和指正为辅,不能过于严苛。例如,对学生制作海报的评价要符合学生的层次划分,要肯定后进生搜集信息的努力和成果,根据海报的成果展示情况中肯评价海报的设计水平和制作情况,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指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引导他们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能仅限于学习成绩,而是要覆盖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重视过程性评价。同样以制作海报为例,要肯定学生互相合作、积极交流的表现,不仅关注于最终的成果展示,更侧重于海报制作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考察学习态度、操作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情况。再次,评价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发挥学生自评、互评的作用。在完成海报的制作后,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也可以对组内其他同学的评价给出自己的意见,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在和其他同学的互相评价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后,评价结果的运用要充分,取得实效。比如海报制作中某个学生表现不积极,在了解情况后,要批评该学生的消极表现,还要对同组其他学生给出建议,小组合作要发挥每个人的作用,积极带动其他组员共同完成任务。有的学生在制作海报过程中不能熟练使用相关技巧,可以督促其自行复习“图文混编的设计和制作”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多加练习。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法,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全体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分层,因材施教,在教学目标、学习任务、教学评价等方面落实分层教学法,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熊希璐,张欣.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70.
[2]张倬霖.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融入分层教学课堂实践[J].上海中学数学,2018(Z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