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我国职业学校教育获得了迅猛发展,职业学校的出现不仅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技术型人才,满足了社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而且也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多样化的发展。就目前职业学校来说,职业学校在校内设置各种各样的专业,这些专业的设置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学校可以根据学生所选择的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实地教学,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要不断进行提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这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各种事物的认知与认可程度各有千秋,尤其是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对审美的审视和认可更加不同。语文教师需要负责学生的审美教学,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概念,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美。针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分析研究。
[关 键 词]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056-02
一、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概述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们的关注,学校各种专业的设置也趋向合理。在职业学校设置语文专业,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且通过语文教育的扩展,对学生的审美进行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美学教育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这样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以及文化艺术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理解美以及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的周围不缺少美,而且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职业学校来说,虽然设置了语文课程,但并不是学生的专业课程,所以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认真听讲,达不到相关的教学目的;也有一些学生对语文课程并不感兴趣,认为语文十分枯燥,这些情况的存在说明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并未有效引导学生发现语文教育的美。
就目前的语文专业来说,学生所使用的教材主要是由倪文锦等主编的语文教材。对这套语文教材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教材中包含有大量的美学色彩,不仅有对大自然优美风光的描写,也有对优秀人物的描写,启迪着人们的思想。如徐迟的《黄山记》对黄山的松树有一段精彩的描写:“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仙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通过这样的描写,我们不仅能够跟随作者感受到黄山的魅力,而且还通过描摹让我们感受到黄山之美。每次阅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作者的描写感受到黄山松树的摇曳多姿。如丰子恺的《杨柳》对杨柳的奇谈花木的描写也十分精彩,作者通过对杨柳和其他花木之间的对比描写:“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了东君的势力而拼命向上,一味好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柳”“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根本”,通过对比的方式不仅强调了杨柳优秀的品质,而且通过对杨柳高而能下、不忘本的品质的描写也侧面地向人们展示了做人的道理,通过这种方式的描写,更加增强了语文的思想教育意义,这样比空洞的说教效果更有效,除此之外,在描写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杨柳之美,对学生进行美学教学。
社会生活中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美。选进职业教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艺作品不缺少美,尤其是由于语文教学存在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教材作品选择的过程中,不仅具有美、也具有现实性、教育性。如入选的一些作品,不仅能够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之美,而且也让人们通过这种文章和作品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措施
(一)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在职业教学中,学生是职业教育的主体,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因此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想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教育,必须要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只有学生有感受美的能力,教师才能够进行下面的操作。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十分重要,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感受到文学艺术之美,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审美教学和熏陶,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在这套语文教材中,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和展示了社会自然直观的美和人性之美,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体会到许多人生哲理。如课本中对大自然优美风光的描写,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也感受到了文字语言之美。而且在语文教材中,语言文字的运用也达到了极致,如凝练含蓄、生动形象、新鲜多样、韵律和谐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通过教师适当地引导以及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学生就可以通过学习语文使自己的审美情操得到提升。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将课本中的美词佳句挖掘出来,并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对这些美词佳句配上相关的情景,还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并比较抽象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除此之外,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生动展示,让学生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自然之美,对美的存在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将学校的思政教育融入其中。
(二)培养学生对美的充分感知能力
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培养学生对美的充分感知能力,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和措施进行:一是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审美感知过渡到复杂的审美体验。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进行复杂的审美体验,那么学生肯定会接受不了,这样就发挥不了教师教学设计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多媒体的功能,将课本的内容与音乐和图画结合在一起,创设审美的氛围和情景,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美、体验美,以此完成审美的熏陶。二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相关的文学作品中感知美,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中的文学作品,教师在辅导的时候还可以根据相關教育内容的安排,让学生感受美,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形象,并在辅导中让学生抓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并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生动的画面。如在面对烹饪专业的学生时,教师可以搜集整理一些和烹饪有关文化、起源、典故、诗词等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感受舌尖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舌尖上的中国》,让学生用视频不仅感受到舌尖之美,也可以感受其所散发出来的文学之美。如教师在教授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这部作品时,就可以让学生感受文学之美、文字之美,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通过作者对海燕不惧风雨的描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海燕之美,而且通过对海燕的描写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大智大勇,这样不仅发挥了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意义,也培养了学生感知美的能力。三是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剖析结构理解美。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以及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剖析。由于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随着故事的情节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剖析文章的结构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并进一步理解文章中蕴含的美。如在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结构是:随母归省—看戏风波—看戏过程—戏后偷豆—送豆吃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沿着这个结构线索对课本内容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从《社戏》这篇文章中感受充满童趣的乡村生活,而且还可以感受生活之美。这样学生的思想情感也会随着作者所描述的情节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学生就会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理解在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美,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感知美的能力。 (三)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意境之美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力量和源泉。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提高审美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有学习语文的动力,让学生有学习语文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有这样的需求,因此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吸引学生的教学情景和审美情景。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学习《荷塘月色》时,作者描写到“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这样的美景,如果无法亲眼目睹,那么在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审美教育就会大打折扣。教师可以带着学生接近荷花,观察水中的荷花,从文章所描述的角度找出与文章相符的景色。
(四)培养学生创造审美的能力
每一个人都有爱美的心理,学生也不例外。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发挥学生爱美的特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情趣的培养。如在这套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的故事情节表达了各种复杂的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情感渗透审美教学,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参与进来,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本中的相关任务,更加有助于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到审美的情趣,而且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让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五)让学生领会形象美
语文课本中大量文章作品中其实有许多优秀人物的身影,通过学习这些优秀人物的精神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如一心为民的孔繁森、大禹;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爱因斯坦、达尔文;勤学苦练、不怕辛劳的梅兰芳等,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和描写,不仅展示了他们对科学、对真理以及对人类之美不断追求的精神,而且也激励了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这些优秀人物的事迹和描写来引导学生,好好琢磨他们的言行,通过简单的一些事件和文中所表达的情感,透过表面看内在,感受优秀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对这些人物有更深层次的接触。
三、结语
本文主要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分析研究,希望通过笔者的阐述可以为职业教育语文教育审美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孙钊.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研究: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2]杨霞.语文教学与中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以玉溪工业财贸学校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編辑 武生智
[关 键 词]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056-02
一、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概述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们的关注,学校各种专业的设置也趋向合理。在职业学校设置语文专业,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且通过语文教育的扩展,对学生的审美进行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美学教育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这样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以及文化艺术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理解美以及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的周围不缺少美,而且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职业学校来说,虽然设置了语文课程,但并不是学生的专业课程,所以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认真听讲,达不到相关的教学目的;也有一些学生对语文课程并不感兴趣,认为语文十分枯燥,这些情况的存在说明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并未有效引导学生发现语文教育的美。
就目前的语文专业来说,学生所使用的教材主要是由倪文锦等主编的语文教材。对这套语文教材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教材中包含有大量的美学色彩,不仅有对大自然优美风光的描写,也有对优秀人物的描写,启迪着人们的思想。如徐迟的《黄山记》对黄山的松树有一段精彩的描写:“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仙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通过这样的描写,我们不仅能够跟随作者感受到黄山的魅力,而且还通过描摹让我们感受到黄山之美。每次阅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作者的描写感受到黄山松树的摇曳多姿。如丰子恺的《杨柳》对杨柳的奇谈花木的描写也十分精彩,作者通过对杨柳和其他花木之间的对比描写:“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了东君的势力而拼命向上,一味好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柳”“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根本”,通过对比的方式不仅强调了杨柳优秀的品质,而且通过对杨柳高而能下、不忘本的品质的描写也侧面地向人们展示了做人的道理,通过这种方式的描写,更加增强了语文的思想教育意义,这样比空洞的说教效果更有效,除此之外,在描写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杨柳之美,对学生进行美学教学。
社会生活中充满了丰富多彩的美。选进职业教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艺作品不缺少美,尤其是由于语文教学存在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教材作品选择的过程中,不仅具有美、也具有现实性、教育性。如入选的一些作品,不仅能够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之美,而且也让人们通过这种文章和作品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措施
(一)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在职业教学中,学生是职业教育的主体,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因此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想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教育,必须要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只有学生有感受美的能力,教师才能够进行下面的操作。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十分重要,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感受到文学艺术之美,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审美教学和熏陶,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在这套语文教材中,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和展示了社会自然直观的美和人性之美,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体会到许多人生哲理。如课本中对大自然优美风光的描写,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也感受到了文字语言之美。而且在语文教材中,语言文字的运用也达到了极致,如凝练含蓄、生动形象、新鲜多样、韵律和谐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通过教师适当地引导以及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学生就可以通过学习语文使自己的审美情操得到提升。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将课本中的美词佳句挖掘出来,并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对这些美词佳句配上相关的情景,还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并比较抽象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除此之外,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生动展示,让学生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自然之美,对美的存在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将学校的思政教育融入其中。
(二)培养学生对美的充分感知能力
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培养学生对美的充分感知能力,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和措施进行:一是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审美感知过渡到复杂的审美体验。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进行复杂的审美体验,那么学生肯定会接受不了,这样就发挥不了教师教学设计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多媒体的功能,将课本的内容与音乐和图画结合在一起,创设审美的氛围和情景,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受美、体验美,以此完成审美的熏陶。二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相关的文学作品中感知美,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中的文学作品,教师在辅导的时候还可以根据相關教育内容的安排,让学生感受美,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形象,并在辅导中让学生抓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并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生动的画面。如在面对烹饪专业的学生时,教师可以搜集整理一些和烹饪有关文化、起源、典故、诗词等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感受舌尖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舌尖上的中国》,让学生用视频不仅感受到舌尖之美,也可以感受其所散发出来的文学之美。如教师在教授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这部作品时,就可以让学生感受文学之美、文字之美,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通过作者对海燕不惧风雨的描写,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海燕之美,而且通过对海燕的描写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大智大勇,这样不仅发挥了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意义,也培养了学生感知美的能力。三是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剖析结构理解美。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以及所表达的情感进行剖析。由于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随着故事的情节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剖析文章的结构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并进一步理解文章中蕴含的美。如在鲁迅先生的《社戏》一文,结构是:随母归省—看戏风波—看戏过程—戏后偷豆—送豆吃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沿着这个结构线索对课本内容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从《社戏》这篇文章中感受充满童趣的乡村生活,而且还可以感受生活之美。这样学生的思想情感也会随着作者所描述的情节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学生就会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理解在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美,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感知美的能力。 (三)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意境之美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力量和源泉。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提高审美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有学习语文的动力,让学生有学习语文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有这样的需求,因此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吸引学生的教学情景和审美情景。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学习《荷塘月色》时,作者描写到“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这样的美景,如果无法亲眼目睹,那么在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审美教育就会大打折扣。教师可以带着学生接近荷花,观察水中的荷花,从文章所描述的角度找出与文章相符的景色。
(四)培养学生创造审美的能力
每一个人都有爱美的心理,学生也不例外。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发挥学生爱美的特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情趣的培养。如在这套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的故事情节表达了各种复杂的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情感渗透审美教学,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参与进来,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本中的相关任务,更加有助于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到审美的情趣,而且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让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五)让学生领会形象美
语文课本中大量文章作品中其实有许多优秀人物的身影,通过学习这些优秀人物的精神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如一心为民的孔繁森、大禹;致力于科学研究的爱因斯坦、达尔文;勤学苦练、不怕辛劳的梅兰芳等,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和描写,不仅展示了他们对科学、对真理以及对人类之美不断追求的精神,而且也激励了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这些优秀人物的事迹和描写来引导学生,好好琢磨他们的言行,通过简单的一些事件和文中所表达的情感,透过表面看内在,感受优秀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对这些人物有更深层次的接触。
三、结语
本文主要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分析研究,希望通过笔者的阐述可以为职业教育语文教育审美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孙钊.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研究: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2]杨霞.语文教学与中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以玉溪工业财贸学校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編辑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