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明确提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近年来,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第一中心小学紧抓德育工作,将德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不断梳理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提炼课程中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和发挥课程潜在的德育功能。在知识学习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理想信念、核心价值等层面的内容。运用德育素材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真正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责任。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校不仅应该注重向小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将立德树人作为小学阶段的教育重点。语文作为包罗万象的学科,本身就带有德育属性,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德育熏陶,提升综合素质,为人格的健全发展和积极向上态度的形成打好基础。
挖掘教材内涵,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教材中蕴含着丰富而珍貴的道德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重视并进行挖掘,将教材中的道德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有机整合,并进行创新设计,从而更加自然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例如,我在教学《父爱之舟》这篇课文时,在完成了传授基础知识的任务以后,我借助多种措施指引学生对文章的内涵主旨进行深入挖掘,总结出了其中蕴含的优秀道德理念。文章采用倒序的手法,从梦境中的往事写来,一桩桩一幕幕在作者眼前浮现,父亲为我做的虽是一些烦琐小事,却体现了父爱的深沉。这种饱含深情的叙述把学生带入了自己的生活,我们的父亲何尝不是这样爱着自己,只是有时由于某些原因,他们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已。抓住这篇文章的德育契机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十分契合这个年段学生的特点,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理解父亲的不易,这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效果显著。
指导阅读分析,给予学生深入感受的机会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科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应先从语文阅读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爱上阅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我经常结合课内教学开发阅读的德育功效,浸润学生心灵,使课内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得到延伸和拓展。例如,我在执教《慈母情深》一课时,通过阅读分析,组织学生回忆关于自己母亲有哪一件事印象最为深刻,并让学生互相陈述。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亲情和母爱,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优秀品质。此外,在本课的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做角色扮演,将文中“妈妈”和“女工”的对话绘声绘色地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更加理解“妈妈”不惜一切让孩子读书是很有远见的表现,从中体会“妈妈”深沉的爱。在学生与文本的碰撞中,不仅保证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使德育教育具有生命力。
重视写作教学,促进学生道德行为改善
写作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思维构建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将教学生作文与教学生做人结合起来,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我在作文指导中,强调学生要通过写出自己最动情的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平常小事、细微处去感受生活。例如,在“那一次,我长大了”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知道记叙文写作不仅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要写清这件事如何让你成长,再引导学生通过抒情,揭示从中得到的启迪,明白一个道理,使写作主题得到升华。通过这样的指导就能够让学生在写作时做到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作文素材也自然不会再凭空捏造,文章内容也会写得充实具体,写作兴趣自然随之产生。
抓住批改作业的机会,进行德育教育
批改作业不仅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一面镜子,更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因为透过学生的作业可以看见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状况。作为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些信息,借助批改作业之机,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从而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我曾教过一个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次在批改学生的听写作业时,我发现他全部做错了。我虽然非常生气,但为了保护他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我将其作业中正确的字打钩,而错的地方只画上横杠,最后写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批语,鼓励他克服困难,努力学习。这个学生看到批语后很感动,他激动地说:“老师,这么差您都没有嫌我,我一定会努力改正。”并开始发奋学习。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应只看学生的错误,而应多鼓励他们,使其建立学好语文的自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为首,德育为先,在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懂得如何将语文教学更好、更有效地与德育工作相融合、相渗透。我们要在教学中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结合语文课文要素与课文相关内容,立足语文学科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雨露“随风潜入夜,润物于无声”,致力于将“小树苗们”培养成为有责任担当的国家栋梁。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第一中心小学)
近年来,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第一中心小学紧抓德育工作,将德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不断梳理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提炼课程中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和发挥课程潜在的德育功能。在知识学习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理想信念、核心价值等层面的内容。运用德育素材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真正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责任。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校不仅应该注重向小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将立德树人作为小学阶段的教育重点。语文作为包罗万象的学科,本身就带有德育属性,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德育熏陶,提升综合素质,为人格的健全发展和积极向上态度的形成打好基础。
挖掘教材内涵,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教材中蕴含着丰富而珍貴的道德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重视并进行挖掘,将教材中的道德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有机整合,并进行创新设计,从而更加自然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例如,我在教学《父爱之舟》这篇课文时,在完成了传授基础知识的任务以后,我借助多种措施指引学生对文章的内涵主旨进行深入挖掘,总结出了其中蕴含的优秀道德理念。文章采用倒序的手法,从梦境中的往事写来,一桩桩一幕幕在作者眼前浮现,父亲为我做的虽是一些烦琐小事,却体现了父爱的深沉。这种饱含深情的叙述把学生带入了自己的生活,我们的父亲何尝不是这样爱着自己,只是有时由于某些原因,他们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已。抓住这篇文章的德育契机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十分契合这个年段学生的特点,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理解父亲的不易,这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效果显著。
指导阅读分析,给予学生深入感受的机会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科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应先从语文阅读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爱上阅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我经常结合课内教学开发阅读的德育功效,浸润学生心灵,使课内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得到延伸和拓展。例如,我在执教《慈母情深》一课时,通过阅读分析,组织学生回忆关于自己母亲有哪一件事印象最为深刻,并让学生互相陈述。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亲情和母爱,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优秀品质。此外,在本课的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做角色扮演,将文中“妈妈”和“女工”的对话绘声绘色地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更加理解“妈妈”不惜一切让孩子读书是很有远见的表现,从中体会“妈妈”深沉的爱。在学生与文本的碰撞中,不仅保证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也使德育教育具有生命力。
重视写作教学,促进学生道德行为改善
写作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思维构建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将教学生作文与教学生做人结合起来,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我在作文指导中,强调学生要通过写出自己最动情的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平常小事、细微处去感受生活。例如,在“那一次,我长大了”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知道记叙文写作不仅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要写清这件事如何让你成长,再引导学生通过抒情,揭示从中得到的启迪,明白一个道理,使写作主题得到升华。通过这样的指导就能够让学生在写作时做到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作文素材也自然不会再凭空捏造,文章内容也会写得充实具体,写作兴趣自然随之产生。
抓住批改作业的机会,进行德育教育
批改作业不仅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一面镜子,更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因为透过学生的作业可以看见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状况。作为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些信息,借助批改作业之机,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从而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我曾教过一个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次在批改学生的听写作业时,我发现他全部做错了。我虽然非常生气,但为了保护他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我将其作业中正确的字打钩,而错的地方只画上横杠,最后写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批语,鼓励他克服困难,努力学习。这个学生看到批语后很感动,他激动地说:“老师,这么差您都没有嫌我,我一定会努力改正。”并开始发奋学习。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不应只看学生的错误,而应多鼓励他们,使其建立学好语文的自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为首,德育为先,在语文学科渗透德育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懂得如何将语文教学更好、更有效地与德育工作相融合、相渗透。我们要在教学中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结合语文课文要素与课文相关内容,立足语文学科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雨露“随风潜入夜,润物于无声”,致力于将“小树苗们”培养成为有责任担当的国家栋梁。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