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只一次听人说:“能做自己喜欢工作实在是人生幸事。”无疑,我是幸运的,从师范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走上三尺讲台,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十五载光阴如梭,我却仍然记得初为人师时那点滴的小幸福——
教了两周的《论语》之后,看着孩子们摇头晃脑认真吟诵的可爱神态,我很自豪地为他们介绍这位至圣先师,并告诉他们:“孔子是我们中国最好最伟大的老师!”话音刚落,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嚷到:“就像吴老师一样!”看着那五十双明亮的眼睛,刹那间,我泪盈满眶。
一次板书时,我将一个拼音写错了,立即得到了孩子们的指正。我抓住了这一突发状况,及时改正了错误,并一本正经地告诉他们:“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你们给老师指出了错误,所以你们是最棒的。”孩子们似乎不认同这种说法,把小嘴撅得高高的,齐刷刷地伸出两只翘着大拇指的小手,“吴老师,你最棒,你永远都最棒!”那信任的表情让我心中暖暖的,一种莫名的情绪在心头泛滥开来。
……
“用心呵护,让相遇成为孩子们一生中的幸运。”成为了我坚守的初心。
我坚持“以身作则”,陪伴学生练好语文基本功
都说“学高为师”,“汉语言文化”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年年奖学金获得者、普通话一级乙等……这些荣誉的加持让我有着绝对的专业自信。我希望所教的孩子能和我一样先练好语文基本功:说流利的普通话,写漂亮的硬笔字。
于是,自进入学校的那一刻,不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后交流,我都要求孩子们用普通话;为了增加孩子们耳濡目染的机会,我利用班级公众号给孩子们讲故事,为他们录制课文配套朗读音频;每一届的一年级,我都会带着孩子们一起观察汉字的间架结构、练习笔画书写,假期也和他们一起练字打卡。同时,不论是课堂板书还是作业批改,我也都力求工整……我相信“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
我坚持编写课外读本,丰盈学生的文化素养
成语、对韵、诗词、古文……让我着迷的是蕴藏于文学中的文人墨客的风骨气节,怎样引导学生爱上古典文学,走近这些文学史上的“大家”,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开始为孩子们整理拓展资料,从手写的单页课文延伸资料单,到与课文配套的《我的学习我做主》自学手册、《悦读快车》系列读本,再到独立成体系的《国学经典系列教材》,十五载的坚持,十多册班本教材,丰盈了每一届的孩子文化素养,让引经据典成为了孩子们引以为傲的资本。
我坚持联科教学,构建多元语文学习
什么是语文?语文课是教孩子研习我们的母语,其内容涵盖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涵盖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的内容无处不在。我选择与班级的科任老师沟通,打破学科边界,针对同一教学点进行跨学科整合教学,比如:“花钟课程”——品读课文《花钟》+查阅“花朵开放的原因”+画“花钟”+种“花钟”;“蚕宝宝课程”——养蚕了解“蚕宝宝的一生”+拓展“蚕桑文化”+描绘捏制“蚕宝宝”;“脸谱课程”——赏析《画脸谱》+“画脸谱”+“唱脸谱”……这样,文化得以系统整合,以此构建符合班级学情的多元语文学习。
我坚持家校共建,多维度传承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除了文学涵养,还有分布在社会不同层面与不同领域。传承这些文化,需要获得校外的助力!于是,我积极和班级家委会沟通,让他们也参与到班级课程的建设中来。
我们组建“福娃驿站志愿服务队”,现有注册志愿者39人,大家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累计社会服务342小时,筹集公益基金8582元。2019年5月成为“粉红故事——点亮女童梦”公益项目优秀合作单位;2020年3月为武汉疫情捐款;2020年10月25日慰问大运村的建设者……一次次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尊老爱幼”、“帮困扶弱”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落地开花;
我们开展“24节气课程”,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植树、露营、采摘……发现四季变化赠予我们的小惊喜;教孩子们学做时令佳肴、美味小吃,体会美味佳肴的来之不易;制作节气小报,收集与节气有关的谚语、诗词与传说。
我们开办班级微信公众号,为孩子们送上“睡前故事”,推荐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真、善、美的种子;与家长们在春節、清明、端午、国庆等有意义的中国节日里,以微视频的形式记录下孩子们质朴的佳节情怀;挖掘孩子们不一样的闪光点,积极推送各类小达人,让孩子们的童年更加自信、阳光。
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让属于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建立。
我坚持建设班级文化,让家园情怀一脉相承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育学生,不仅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还需要引导他怎样做好。“知行唯美”彰显的是孩子们的素养;动与静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方式,也是两个极端,物极必反,动静结合方显和谐。“动静相宜”诠释了孩子们的状态。培养“行知唯美、动静相宜”的孩子成为我进行班级建设的宗旨。
我带领孩子们开展一系列的自主活动——变常见的岗位承包制为红领巾志愿申请中队岗位管理,在主动服务中育自主;聚焦小队建设,同伴抱团进取、相互监督,在与人交流中育自信;引导队员们探究科学课题,形成中队研究成果与报告,在实践过程中强信心……
用六年的学校生活让孩子们拥有“自主”的意识、“自信”的心态、“自强”的人格,班级是获得最大助力的“驿站”,“福娃驿站”因此得名。已毕业的2012届“福娃驿站”获得“全国动感中队”荣誉称号。
我所带的每一届班级都会以“福娃驿站”命名,我希望每一届入驻“福娃驿站”的孩子,都能成为“自主”、“自信”、“自强”的“幸福娃”。
光阴转瞬十五载,我一直勤勉躬耕于一线课堂,践行学科育人,谱写教育情怀。我会继续用心呵护每一颗稚嫩的童心,陪伴他们快乐成长,让相遇成为孩子们一生中的幸运。
十五载光阴如梭,我却仍然记得初为人师时那点滴的小幸福——
教了两周的《论语》之后,看着孩子们摇头晃脑认真吟诵的可爱神态,我很自豪地为他们介绍这位至圣先师,并告诉他们:“孔子是我们中国最好最伟大的老师!”话音刚落,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嚷到:“就像吴老师一样!”看着那五十双明亮的眼睛,刹那间,我泪盈满眶。
一次板书时,我将一个拼音写错了,立即得到了孩子们的指正。我抓住了这一突发状况,及时改正了错误,并一本正经地告诉他们:“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你们给老师指出了错误,所以你们是最棒的。”孩子们似乎不认同这种说法,把小嘴撅得高高的,齐刷刷地伸出两只翘着大拇指的小手,“吴老师,你最棒,你永远都最棒!”那信任的表情让我心中暖暖的,一种莫名的情绪在心头泛滥开来。
……
“用心呵护,让相遇成为孩子们一生中的幸运。”成为了我坚守的初心。
我坚持“以身作则”,陪伴学生练好语文基本功
都说“学高为师”,“汉语言文化”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年年奖学金获得者、普通话一级乙等……这些荣誉的加持让我有着绝对的专业自信。我希望所教的孩子能和我一样先练好语文基本功:说流利的普通话,写漂亮的硬笔字。
于是,自进入学校的那一刻,不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后交流,我都要求孩子们用普通话;为了增加孩子们耳濡目染的机会,我利用班级公众号给孩子们讲故事,为他们录制课文配套朗读音频;每一届的一年级,我都会带着孩子们一起观察汉字的间架结构、练习笔画书写,假期也和他们一起练字打卡。同时,不论是课堂板书还是作业批改,我也都力求工整……我相信“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
我坚持编写课外读本,丰盈学生的文化素养
成语、对韵、诗词、古文……让我着迷的是蕴藏于文学中的文人墨客的风骨气节,怎样引导学生爱上古典文学,走近这些文学史上的“大家”,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开始为孩子们整理拓展资料,从手写的单页课文延伸资料单,到与课文配套的《我的学习我做主》自学手册、《悦读快车》系列读本,再到独立成体系的《国学经典系列教材》,十五载的坚持,十多册班本教材,丰盈了每一届的孩子文化素养,让引经据典成为了孩子们引以为傲的资本。
我坚持联科教学,构建多元语文学习
什么是语文?语文课是教孩子研习我们的母语,其内容涵盖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涵盖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的内容无处不在。我选择与班级的科任老师沟通,打破学科边界,针对同一教学点进行跨学科整合教学,比如:“花钟课程”——品读课文《花钟》+查阅“花朵开放的原因”+画“花钟”+种“花钟”;“蚕宝宝课程”——养蚕了解“蚕宝宝的一生”+拓展“蚕桑文化”+描绘捏制“蚕宝宝”;“脸谱课程”——赏析《画脸谱》+“画脸谱”+“唱脸谱”……这样,文化得以系统整合,以此构建符合班级学情的多元语文学习。
我坚持家校共建,多维度传承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除了文学涵养,还有分布在社会不同层面与不同领域。传承这些文化,需要获得校外的助力!于是,我积极和班级家委会沟通,让他们也参与到班级课程的建设中来。
我们组建“福娃驿站志愿服务队”,现有注册志愿者39人,大家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累计社会服务342小时,筹集公益基金8582元。2019年5月成为“粉红故事——点亮女童梦”公益项目优秀合作单位;2020年3月为武汉疫情捐款;2020年10月25日慰问大运村的建设者……一次次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尊老爱幼”、“帮困扶弱”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落地开花;
我们开展“24节气课程”,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植树、露营、采摘……发现四季变化赠予我们的小惊喜;教孩子们学做时令佳肴、美味小吃,体会美味佳肴的来之不易;制作节气小报,收集与节气有关的谚语、诗词与传说。
我们开办班级微信公众号,为孩子们送上“睡前故事”,推荐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真、善、美的种子;与家长们在春節、清明、端午、国庆等有意义的中国节日里,以微视频的形式记录下孩子们质朴的佳节情怀;挖掘孩子们不一样的闪光点,积极推送各类小达人,让孩子们的童年更加自信、阳光。
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让属于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在潜移默化中悄然建立。
我坚持建设班级文化,让家园情怀一脉相承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育学生,不仅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还需要引导他怎样做好。“知行唯美”彰显的是孩子们的素养;动与静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方式,也是两个极端,物极必反,动静结合方显和谐。“动静相宜”诠释了孩子们的状态。培养“行知唯美、动静相宜”的孩子成为我进行班级建设的宗旨。
我带领孩子们开展一系列的自主活动——变常见的岗位承包制为红领巾志愿申请中队岗位管理,在主动服务中育自主;聚焦小队建设,同伴抱团进取、相互监督,在与人交流中育自信;引导队员们探究科学课题,形成中队研究成果与报告,在实践过程中强信心……
用六年的学校生活让孩子们拥有“自主”的意识、“自信”的心态、“自强”的人格,班级是获得最大助力的“驿站”,“福娃驿站”因此得名。已毕业的2012届“福娃驿站”获得“全国动感中队”荣誉称号。
我所带的每一届班级都会以“福娃驿站”命名,我希望每一届入驻“福娃驿站”的孩子,都能成为“自主”、“自信”、“自强”的“幸福娃”。
光阴转瞬十五载,我一直勤勉躬耕于一线课堂,践行学科育人,谱写教育情怀。我会继续用心呵护每一颗稚嫩的童心,陪伴他们快乐成长,让相遇成为孩子们一生中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