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对课堂教学的几个方面进行改革,目的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发展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运行,产业结构调整,人才流动加快,无论在用人单位方还是人才自身,都意识到了提高能力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教育在教学领域中仍较多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很难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培养、发展能力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完成的任务之一。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教师传授知识时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现代教学方法不仅要强调教和学活动的辩证统一,而且要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出发,既要考虑教法得当,更要注意学法和发展能力,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力和发展能力。教学方法改革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品德,最终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能力在人的发展中,具有突出作用,它是学生掌握知识,适应生活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落实能力发展目标,应在如下几方面努力:
1.创设思维活动情境。学生是在教学实际和学习活动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因而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直接取决于课堂教学活动水平。为了发展学生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出特定的问题,用问题,用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2.以思维为轴心来组织课堂教学。要发展学生能力,除了课堂教学要注重创设情境外,还必须以思维为轴心来组织安排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学会结合以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3.调动非智力因素来促进课堂教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不断进行学习,更新知识,使之跟上和适应时代的要求。学习不仅要依赖于智力因素,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非智力因素,它包括学生的坚持性、自信心、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及勤奋、细致、踏实等因素。非智力因素虽然不是智力本身,但是却决定一个人的智力能否得到充分发挥。
二、 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
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实现潜能的开发,形成独立的人格。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则是学生主体地位确认与显示的前提。
培養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就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的改革。教师的职责在于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的环境和条件。只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敢于参与,才能产生信心和动力,乐于去参与,只有乐于参与,才能产生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将培养人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有效渗透,交织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并在参与成功和参与失败的磨练中,逐步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三、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学生要主动学习。教学的信息传递应该是双向的。作为学生,应从单向地接受知识转到主动学习知识,培养自己创造性思维。教学活动是学生学而不是教师学,学生要有主体意识。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要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创造了许多前人从未有过的学习条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运用自己的各种感官,作到眼观、耳听、鼻嗅、手动、脚走,去获取各种信息,以便于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教师对各类学生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不压抑学生的个性。学生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特长。只有把学生的特长、潜能发挥出来的教育,才是真正素质化的教育。
四、改进课堂教学
在所有教学环节中,毫无疑问,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一环,是其他环节的基础和前提。讲课不仅是对已有知识的简单复述,而且是一种再创造过程,是一种艺术。特别是在现代条件下,教师要从浩如烟海的知识库中发掘出学生最需要的思想和方法,从众多可能的途径中寻找出一条最佳途径去点拨学生,并通过各种手段使自己的思想变为学生的思想,这需要多方面的功力。一个好的教师的讲课常会令学生终生难忘。当前我们强调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即要求教师把讲课的着重点从数据公式的传授转向活的思维能力的开发上来,使学生不仅学到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获取知识与分析问题的方法。因此讲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科学性,科学性是指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指导和统帅教学。即做到寓理于事,就事说理,即对每一具体问题的阐述应尽可能做到严密与精确,符合现代科学的发展。启发性,教课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思维,这一原则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趣味性,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和思维能力,例如:联系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实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运用设问、联想、引申、假设、反证、比喻、悬念等手段,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紧紧吸引到教师的讲课上。
总之,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重心应转向培养学生能力。教师不宜以“讲”为专务,而应致力于“导”。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学习方法,也就是把教育的目的,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有了这种能力,就能游刃有余。
(作者简介:高 琳,女,福建长乐人,学士,副教授,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物理学研究。)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发展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运行,产业结构调整,人才流动加快,无论在用人单位方还是人才自身,都意识到了提高能力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教育在教学领域中仍较多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很难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培养、发展能力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完成的任务之一。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教师传授知识时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现代教学方法不仅要强调教和学活动的辩证统一,而且要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出发,既要考虑教法得当,更要注意学法和发展能力,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能力和发展能力。教学方法改革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品德,最终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能力在人的发展中,具有突出作用,它是学生掌握知识,适应生活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落实能力发展目标,应在如下几方面努力:
1.创设思维活动情境。学生是在教学实际和学习活动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因而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直接取决于课堂教学活动水平。为了发展学生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出特定的问题,用问题,用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2.以思维为轴心来组织课堂教学。要发展学生能力,除了课堂教学要注重创设情境外,还必须以思维为轴心来组织安排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学会结合以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3.调动非智力因素来促进课堂教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不断进行学习,更新知识,使之跟上和适应时代的要求。学习不仅要依赖于智力因素,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依靠非智力因素,它包括学生的坚持性、自信心、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及勤奋、细致、踏实等因素。非智力因素虽然不是智力本身,但是却决定一个人的智力能否得到充分发挥。
二、 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
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实现潜能的开发,形成独立的人格。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则是学生主体地位确认与显示的前提。
培養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就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参与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的改革。教师的职责在于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的环境和条件。只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敢于参与,才能产生信心和动力,乐于去参与,只有乐于参与,才能产生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将培养人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有效渗透,交织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并在参与成功和参与失败的磨练中,逐步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三、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学生要主动学习。教学的信息传递应该是双向的。作为学生,应从单向地接受知识转到主动学习知识,培养自己创造性思维。教学活动是学生学而不是教师学,学生要有主体意识。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要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创造了许多前人从未有过的学习条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运用自己的各种感官,作到眼观、耳听、鼻嗅、手动、脚走,去获取各种信息,以便于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教师对各类学生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不压抑学生的个性。学生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特长。只有把学生的特长、潜能发挥出来的教育,才是真正素质化的教育。
四、改进课堂教学
在所有教学环节中,毫无疑问,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一环,是其他环节的基础和前提。讲课不仅是对已有知识的简单复述,而且是一种再创造过程,是一种艺术。特别是在现代条件下,教师要从浩如烟海的知识库中发掘出学生最需要的思想和方法,从众多可能的途径中寻找出一条最佳途径去点拨学生,并通过各种手段使自己的思想变为学生的思想,这需要多方面的功力。一个好的教师的讲课常会令学生终生难忘。当前我们强调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即要求教师把讲课的着重点从数据公式的传授转向活的思维能力的开发上来,使学生不仅学到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获取知识与分析问题的方法。因此讲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科学性,科学性是指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指导和统帅教学。即做到寓理于事,就事说理,即对每一具体问题的阐述应尽可能做到严密与精确,符合现代科学的发展。启发性,教课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思维,这一原则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趣味性,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和思维能力,例如:联系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实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运用设问、联想、引申、假设、反证、比喻、悬念等手段,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紧紧吸引到教师的讲课上。
总之,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重心应转向培养学生能力。教师不宜以“讲”为专务,而应致力于“导”。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学习方法,也就是把教育的目的,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有了这种能力,就能游刃有余。
(作者简介:高 琳,女,福建长乐人,学士,副教授,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物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