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许多行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文化创意产品作为其中的一员,也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化创意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产品同质化、需求模糊化、创新低质化等突出问题。所以,我们根据新媒体时代发展的要求,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新设计,丰富其文化内涵,提高其技术含量,把握新媒体环境下楚凤文化创意产品的新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新媒体;楚凤;文创产品;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荆楚理工学院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楚凤纹样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201911336049)。
随着当下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各种新媒体形态对整个社会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这就为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目前,我国文创产品的发展主要依靠于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旅游业。这个问题存在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新媒体时代下文创产品创新设计发展的优势:文创产品的核心资源应是无形资源,例如符号、故事和文化IP等非物质因素,这才是文创产品未来发展的侧重点。因此本文将重点论述新媒体环境下楚凤文创产品所面临的问题和创新设计的发展方向。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新媒体时代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同时也推动了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拓宽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空间。它使“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成为了现实,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新媒体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跟它大众化的本性分不开,它唤醒了人们对参与社会进程的诉求欲望,开启了新的社会领域,激发了“一直保持沉默”的大众群体。人们的诉求欲望也是新媒体能够迅速崛起,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力量。
二、新媒体环境下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前景
(一)旅游热带动文创热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带来了日益庞大的旅游“热”,此旅游非彼旅游,不是像以前的走马观花式,用一个现代词语来形容,就是“精致”。从宿、食、文三个方面体现:民宿代替传统酒店,五谷杂粮代替快食餐饮,不仅要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最后一个就是文创产品代替低质纪念品,有着历史渊源、设计精良的文创产品对于许多游客来说,是一个地方历史的呈现,一生或许只来一次的地方,购买文创产品就上升为“刚性需求”。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可以促进国家、地区、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文创行业。
(二)文创产品的“个性化”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复制化、同质化产品泛滥,“个性化产品”稀缺。各地区的文创产品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独一无二的特点赋予了文创产品一定的“个性”,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他们开始通过文创产品表达自己的个性,关注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新媒体环境下楚凤文创产品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创意
如今楚凤文创产品发展缓慢,缺乏创新,投入市场的也都被淹没在茫茫商海中,没有走进大众的生活。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多数楚凤文创产品仅仅把文物实体进行传移模写,贴在餐具、抱枕、衣服、文具等物品上,并且大部分产品与旅游纪念品相似度极高,没有凸显艺术性和功能性。
(二)品种雷同
如今,大多数地方文化产业下,文创产品雷同,严重跟风。每次网上曝出新型文创产品热卖后,相似的产品就一拥而入的出现在市场上。如书签、纸扇、杯子等产品屡见不鲜,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失去了文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情况将文创产品的发展直接推向了恶性循环,也压缩了现有的文化创意市场。
通过以上对楚凤文创产品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文创产品设计,没有跟上新媒体时代发展的步伐,拉远了文创设计与大众高雅文化、传统文化的距离,也没有实现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四、新媒体环境下优秀文创产品设计分析
(一)无情感,不文创——宝岛台湾
要说到中国文创,那不得不提到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了,一直以来以文创产业进行输出,将中华文化创意表现的淋漓精致,从“朕知道了”胶带到妙趣横生的坠马髻颈枕,引领了一波又一波文创界的潮流。这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坚守,坚持书写繁体字,营造传统文化氛围,传达文化精神的成果;是他们突出历史内涵,打造个性品牌,执着专注精神的成果;是他们无情感,不文创,将好的历史故事注入到产品中,打造出一片文化创意和精神高地的成果。文化产品的创新创意设计需要经过无数次的雕刻、打磨、加工,其本身的价值早已超出经济价值范围,这才是文创产品该有的样子。
(二)上新了·故宫——首都北京
《上新了故宫》宣传片开头说到“故宫是一个穿越六百年而来的智者,有着最令人神往的历史积淀。六百年的风云变幻,惊鸿一瞥的世间大美,胜过万语千言。”它的美是高贵的,同时也是遥遥而不可及的,所以故宫文创会以人们生活中所需要的文化产品作为出发点,使之融入人们生活。在文创产品的创新思路上追求功能需求、文化创意的结合。故宫博物院对文化IP的选取已经远远超出了文物本身的范围,这种新颖独特的思考选取方式,对我们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五、新媒体环境下楚凤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的发展方向
(一)创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文创产品是建立在楚凤文化基础上的衍生品,我们想让它走得出去,也回得来,就得依靠创新设计。将楚凤文化中的优秀的元素进行解构与重组,既保留了传统楚凤文化特色,又开创了全新的形式。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从过去到如今的变化,而传统文化的发展就是如今到未来的变化,文创的发展是融合现代人与古代人的智慧,将其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从而实现文化脉络的延续。
(二)生活让文创产品“富”起来
這里“富”有两层意思,其一是丰富,其二是富有。生活消费品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消费的主导,将文创产品融入生活,一方面可以利用生活这个广大的载体延伸出不同形式的文创产品,另一方面可以深入挖掘生活中某个载体产品,并且赋予其内涵,然后推广开来,融入生活。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之所以独树一帜,受大家的喜爱与追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活当中,让人们有独特的文化体验。因此,文创产品不应该是“高上的”,而应该是“大的”,大到足以覆盖我们生活的每一面,让传统文化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及的,随时可感知到的真实存在。
(三)科技让楚凤文创“炫”起来
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文创产品转变发展形式,文物的保护、修复、陈列可以利用新的数字技术来实现,我们也可以利用科技的力量让楚凤文物“活”起来,将其与文化娱乐等现代生活元素融合起来,走进人们的生活。科技与文创产品的结合让文创产品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例如游戏制作、动画、互动产品等一系列高科技文创的问世,吸引很多年轻人关注、接触传统文化。由此可知,我们要勇于尝试与新科技的结合创新,使新媒体环境下的楚凤文创产品以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趋势走下去。
六、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在新媒体环境下楚凤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中,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立足点,坚持创新发展,使文创产品同质化现象得到改善。在创新、生活、科技三方面做重点建设,在学习发展中提高对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的认知高度,了解受众的需求,创作出优秀的文创产品。在此基础上,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也要支持文创产业发展,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使更多的人了解楚凤文化,提升人们对历史的认同感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蔡雪.云南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7(3):145.
[2]张飞燕. “互联网 ”背景下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2):23-25.
[3]王颖.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牌形象设计[J].设计,2018(14):139-141.
[4]马凓.“心”营销: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J].新闻大学,2012:5.
作者简介:柳一婧(1997-),女,汉族,湖北鄂州,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王亦涵(1998-),女,汉族,湖北钟祥,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费晓萍(1982-),女,汉族,湖北当阳,研究生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关键词】新媒体;楚凤;文创产品;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荆楚理工学院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楚凤纹样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201911336049)。
随着当下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各种新媒体形态对整个社会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这就为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目前,我国文创产品的发展主要依靠于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旅游业。这个问题存在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新媒体时代下文创产品创新设计发展的优势:文创产品的核心资源应是无形资源,例如符号、故事和文化IP等非物质因素,这才是文创产品未来发展的侧重点。因此本文将重点论述新媒体环境下楚凤文创产品所面临的问题和创新设计的发展方向。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新媒体时代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同时也推动了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拓宽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空间。它使“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成为了现实,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新媒体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跟它大众化的本性分不开,它唤醒了人们对参与社会进程的诉求欲望,开启了新的社会领域,激发了“一直保持沉默”的大众群体。人们的诉求欲望也是新媒体能够迅速崛起,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力量。
二、新媒体环境下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前景
(一)旅游热带动文创热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带来了日益庞大的旅游“热”,此旅游非彼旅游,不是像以前的走马观花式,用一个现代词语来形容,就是“精致”。从宿、食、文三个方面体现:民宿代替传统酒店,五谷杂粮代替快食餐饮,不仅要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最后一个就是文创产品代替低质纪念品,有着历史渊源、设计精良的文创产品对于许多游客来说,是一个地方历史的呈现,一生或许只来一次的地方,购买文创产品就上升为“刚性需求”。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可以促进国家、地区、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文创行业。
(二)文创产品的“个性化”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复制化、同质化产品泛滥,“个性化产品”稀缺。各地区的文创产品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独一无二的特点赋予了文创产品一定的“个性”,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他们开始通过文创产品表达自己的个性,关注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新媒体环境下楚凤文创产品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创意
如今楚凤文创产品发展缓慢,缺乏创新,投入市场的也都被淹没在茫茫商海中,没有走进大众的生活。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多数楚凤文创产品仅仅把文物实体进行传移模写,贴在餐具、抱枕、衣服、文具等物品上,并且大部分产品与旅游纪念品相似度极高,没有凸显艺术性和功能性。
(二)品种雷同
如今,大多数地方文化产业下,文创产品雷同,严重跟风。每次网上曝出新型文创产品热卖后,相似的产品就一拥而入的出现在市场上。如书签、纸扇、杯子等产品屡见不鲜,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失去了文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情况将文创产品的发展直接推向了恶性循环,也压缩了现有的文化创意市场。
通过以上对楚凤文创产品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文创产品设计,没有跟上新媒体时代发展的步伐,拉远了文创设计与大众高雅文化、传统文化的距离,也没有实现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四、新媒体环境下优秀文创产品设计分析
(一)无情感,不文创——宝岛台湾
要说到中国文创,那不得不提到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了,一直以来以文创产业进行输出,将中华文化创意表现的淋漓精致,从“朕知道了”胶带到妙趣横生的坠马髻颈枕,引领了一波又一波文创界的潮流。这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坚守,坚持书写繁体字,营造传统文化氛围,传达文化精神的成果;是他们突出历史内涵,打造个性品牌,执着专注精神的成果;是他们无情感,不文创,将好的历史故事注入到产品中,打造出一片文化创意和精神高地的成果。文化产品的创新创意设计需要经过无数次的雕刻、打磨、加工,其本身的价值早已超出经济价值范围,这才是文创产品该有的样子。
(二)上新了·故宫——首都北京
《上新了故宫》宣传片开头说到“故宫是一个穿越六百年而来的智者,有着最令人神往的历史积淀。六百年的风云变幻,惊鸿一瞥的世间大美,胜过万语千言。”它的美是高贵的,同时也是遥遥而不可及的,所以故宫文创会以人们生活中所需要的文化产品作为出发点,使之融入人们生活。在文创产品的创新思路上追求功能需求、文化创意的结合。故宫博物院对文化IP的选取已经远远超出了文物本身的范围,这种新颖独特的思考选取方式,对我们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五、新媒体环境下楚凤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的发展方向
(一)创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文创产品是建立在楚凤文化基础上的衍生品,我们想让它走得出去,也回得来,就得依靠创新设计。将楚凤文化中的优秀的元素进行解构与重组,既保留了传统楚凤文化特色,又开创了全新的形式。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从过去到如今的变化,而传统文化的发展就是如今到未来的变化,文创的发展是融合现代人与古代人的智慧,将其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从而实现文化脉络的延续。
(二)生活让文创产品“富”起来
這里“富”有两层意思,其一是丰富,其二是富有。生活消费品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消费的主导,将文创产品融入生活,一方面可以利用生活这个广大的载体延伸出不同形式的文创产品,另一方面可以深入挖掘生活中某个载体产品,并且赋予其内涵,然后推广开来,融入生活。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之所以独树一帜,受大家的喜爱与追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活当中,让人们有独特的文化体验。因此,文创产品不应该是“高上的”,而应该是“大的”,大到足以覆盖我们生活的每一面,让传统文化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及的,随时可感知到的真实存在。
(三)科技让楚凤文创“炫”起来
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文创产品转变发展形式,文物的保护、修复、陈列可以利用新的数字技术来实现,我们也可以利用科技的力量让楚凤文物“活”起来,将其与文化娱乐等现代生活元素融合起来,走进人们的生活。科技与文创产品的结合让文创产品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例如游戏制作、动画、互动产品等一系列高科技文创的问世,吸引很多年轻人关注、接触传统文化。由此可知,我们要勇于尝试与新科技的结合创新,使新媒体环境下的楚凤文创产品以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趋势走下去。
六、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在新媒体环境下楚凤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中,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立足点,坚持创新发展,使文创产品同质化现象得到改善。在创新、生活、科技三方面做重点建设,在学习发展中提高对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的认知高度,了解受众的需求,创作出优秀的文创产品。在此基础上,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也要支持文创产业发展,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使更多的人了解楚凤文化,提升人们对历史的认同感的归属感。
参考文献:
[1]蔡雪.云南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研发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7(3):145.
[2]张飞燕. “互联网 ”背景下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2):23-25.
[3]王颖.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牌形象设计[J].设计,2018(14):139-141.
[4]马凓.“心”营销: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J].新闻大学,2012:5.
作者简介:柳一婧(1997-),女,汉族,湖北鄂州,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王亦涵(1998-),女,汉族,湖北钟祥,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费晓萍(1982-),女,汉族,湖北当阳,研究生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