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教师高度关注。名著阅读的过程关系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自我调控能力的提升,它对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作用,重点阐述了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开展名著阅读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旨在通过名著阅读,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让学生学会自主把控学习行为,树立学习自信,学会正确地审视自我,以此助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语文核心素养;名著阅读;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者发挥学习主体性的具体体现,在名著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起到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作用,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经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积累名著阅读的经验,从而获得能力感、信念感、控制感与努力感,因此,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为动力,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规范了名著阅读的教学任务,并重点阐述了培养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学习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培养自我效能感既是学生成长的需求,也是课程改革的要求。那么,为何要在名著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又如何在名著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呢?
一、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1.影响学生对阅读作品的自我选择
在名著阅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自主选择经典名著进行阅读,这样一来,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可以在作品选择的过程中被激活,使学生对名著阅读充满了自信,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完成名著阅读的学习任务,而且在这种自信心的激励之下,学生可以向更复杂、难度更高的名著作品发起挑战。如果学生觉得自己的阅读能力有限,他们自然也会选择相对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的作品。在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下,学生都会从自己的学习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名著作品。例如教师可以设计鲁迅作品的专题阅读活动,向学生推荐《朝花夕拾》《呐喊》《彷徨》《野草》等作品,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阅读水平自行选择作品进行阅读。
2.决定学生在遇到阅读困难时的态度
自我效能感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学生在名著阅读时遇到困难的态度与行为。如自我效能感弱的学生在遇到阅读困难时,大多会选择放任不管或自暴自弃,他们的努力程度相对较低,缺乏克服困难的学习品质;相反,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对名著阅读具有极强的学习动机与学习信念,能够根据阅读目标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在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地分析思考,自主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如在鲁迅的作品阅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难以把握作品的语言文字、写作手法以及文本主题的问题,此时的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的名著阅读行为与态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影响学生的阅读情绪与状态
自我效能感的强弱还可以影响学习者的阅读情绪状态。根据相关调查与日常教学观察,我们发现自我效能感较强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更好,如阅读积极性更高,能够专心致志地开展阅读,阅读情绪饱满,将名著阅读视为一种愉悦的阅读享受。相反,自我效能感较弱的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容易因外界因素或者自身情感态度的影响,产生焦躁、厌烦等不良学习情绪,阅读情绪低沉,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的阅读效果不理想。由此可见,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对于学生阅读学习情绪与状态的改善,具有积极的影响。
4.影响学生阅读经验与方法的建构
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是作用于主体认知机制基础之上的一种学习者的认知层次与思维能力发展,通过在学生名著阅读中的适当指导,可以促进学生在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同时,主动地积累阅读经验、探究与总结阅读方法,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主动建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推进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深度学习。
二、在名著阅读中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
1.激发成就动机,促进能力感的提高
成就动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驱动,通过成就动机激发的途径提高学生的能力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从名著阅读的选择入手。无论是阅读作品的选择难度过高还是过低,都不利于学生的能力感提升,甚至还会带来学生的自我阅读期望值降低。因此在名著阅读作品的选择中需要教师的适当参与,让学生在难度适中的名著阅读中享受整个阅读过程,促使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开拓眼界,积累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学生积累的成功经验,将会有助于促进学生能力感的提升。
第二,制定略高于学生现有能力的可能实现的阅读目标,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跨越现阶段的最近发展区,还可以让学生在具有挑战性的阅读目标完成中,产生成就动机,进而提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如在《边城》这部作品的阅读中,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能力,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角度分别设计阅读目标。如在语言目标的制定中,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品味优美语言,掌握作者的表达手法,又如在文化目标的制定中,要求学生通过本篇文章的阅读了解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达成阅读目标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能力感的提升。
第三,通过多样化的名著阅读成果展示激活成就动。如教师应培养学生做阅读笔记的习惯,摘录在阅读中发现的精美句子,记录下自己在阅读中的疑惑,在成果展示中将所记录的内容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这是阅读成果展示的过程,也是学习与交流的过程,它可以让学生获得别样的学习体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辩论赛、趣味问答等活动,如在《西游记》的阅读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分别评判师徒四人的思想行为,在各自的想法表达中展示出个人魅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确信感。
2.科学评价阅读结果,促进信念感的提高 评价是对学生阅读效果判断的一种方式,通过科学评价阅读结果,促进学生信念感的提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制定多元主体评价机制。改变教师单向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模式,让学生从被评价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评价的主体,采取自我评价、生生互动评价、师生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结果的评价中树立主体意识,对比自身与同伴之间的阅读结果差距,进而树立强烈的学习信念。
第二,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传统的一刀切式的评价标准是导致学生自我效能感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制定分层评价标准,以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发现不足的同时,也看到自身的进步。
第三,丰富评价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信念感的提高。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作用之一便是语言说服,特别是在学习者在遇到学习困难时,常常会怀疑自我能力,若是此时学习者可以通过他人的语言支持或者可以从书籍阅读中受到名人名言的鼓励,都可以提升学生的信念感,让学生更加坚定自己阅读学习的意愿。
3.有效指导阅读行为,促进控制感的提高
阅读行为的指导是指教师在发现学生遇到阅读困难时,所给予的适当帮助,通过阅读行为指导培养学生的控制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的适当参与指导。初中生在名著阅读中的控制感普遍较低,这一问题的存在是初中生自我效能感不足的间接体现。为了促进初中生提高在名著阅读中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控制感,并在名著阅读中充分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作用,根据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节阅读进步。当然,教师的参与并非目的,教师应将控制感的培养目标最终落实在学生具备自我阅读控制能力方面,提高学生自身对阅读行为、阅读情绪以及阅读态度的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发挥榜样的作用。控制感的培养一方面源于学生自身,另一方面来源于外界环境的影响,榜样精神的树立,可以为初中生的名著阅读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氛围,初中生在榜样的带动下会更加有自信、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阅读任务,使学生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不自觉地控制自身的阅读行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并坚信自己能够取得进步。
4.引导学生正确归因,促进努力感的提高
大量实践证明,当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努力”与“能力”时,他们往往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获得类似的成功,这就是正确归因对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通过正确归因的指导,促进学生努力感的提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让学生正确地审视自我。在名著阅读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审视自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性格、气质、优点、缺点等不同的方面对自身優点与缺点作出客观的评价,并要求学生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与判断自身阅读能力与阅读水平的高低,建立在正确评价、正确认识自我之上的归因才能让学生真正找出成功与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二,进行合理的归因训练。在名著阅读中,教师应找到合适的训练时机,提高学生对归因理论的了解程度,并且能够通过归因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与自我效能感发展之间存在的关系,更加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名著阅读成果的好坏以及名著阅读成果好坏的原因。同时,需要教师在归因训练中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任务的期待与努力程度,以努力感的提升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总之,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生成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应以名著阅读为依托,通过在名著阅读中对学生进行能力感、信念感、控制感与努力感的培养,让学生逐渐提高自我效能感,助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关键词 语文核心素养;名著阅读;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学习者发挥学习主体性的具体体现,在名著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起到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作用,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经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积累名著阅读的经验,从而获得能力感、信念感、控制感与努力感,因此,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为动力,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规范了名著阅读的教学任务,并重点阐述了培养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学习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培养自我效能感既是学生成长的需求,也是课程改革的要求。那么,为何要在名著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又如何在名著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呢?
一、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1.影响学生对阅读作品的自我选择
在名著阅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自主选择经典名著进行阅读,这样一来,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可以在作品选择的过程中被激活,使学生对名著阅读充满了自信,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完成名著阅读的学习任务,而且在这种自信心的激励之下,学生可以向更复杂、难度更高的名著作品发起挑战。如果学生觉得自己的阅读能力有限,他们自然也会选择相对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的作品。在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下,学生都会从自己的学习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名著作品。例如教师可以设计鲁迅作品的专题阅读活动,向学生推荐《朝花夕拾》《呐喊》《彷徨》《野草》等作品,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阅读水平自行选择作品进行阅读。
2.决定学生在遇到阅读困难时的态度
自我效能感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学生在名著阅读时遇到困难的态度与行为。如自我效能感弱的学生在遇到阅读困难时,大多会选择放任不管或自暴自弃,他们的努力程度相对较低,缺乏克服困难的学习品质;相反,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对名著阅读具有极强的学习动机与学习信念,能够根据阅读目标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在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地分析思考,自主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如在鲁迅的作品阅读中,学生经常会遇到难以把握作品的语言文字、写作手法以及文本主题的问题,此时的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的名著阅读行为与态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影响学生的阅读情绪与状态
自我效能感的强弱还可以影响学习者的阅读情绪状态。根据相关调查与日常教学观察,我们发现自我效能感较强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更好,如阅读积极性更高,能够专心致志地开展阅读,阅读情绪饱满,将名著阅读视为一种愉悦的阅读享受。相反,自我效能感较弱的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容易因外界因素或者自身情感态度的影响,产生焦躁、厌烦等不良学习情绪,阅读情绪低沉,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的阅读效果不理想。由此可见,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对于学生阅读学习情绪与状态的改善,具有积极的影响。
4.影响学生阅读经验与方法的建构
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是作用于主体认知机制基础之上的一种学习者的认知层次与思维能力发展,通过在学生名著阅读中的适当指导,可以促进学生在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同时,主动地积累阅读经验、探究与总结阅读方法,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主动建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推进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深度学习。
二、在名著阅读中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
1.激发成就动机,促进能力感的提高
成就动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驱动,通过成就动机激发的途径提高学生的能力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从名著阅读的选择入手。无论是阅读作品的选择难度过高还是过低,都不利于学生的能力感提升,甚至还会带来学生的自我阅读期望值降低。因此在名著阅读作品的选择中需要教师的适当参与,让学生在难度适中的名著阅读中享受整个阅读过程,促使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开拓眼界,积累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学生积累的成功经验,将会有助于促进学生能力感的提升。
第二,制定略高于学生现有能力的可能实现的阅读目标,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跨越现阶段的最近发展区,还可以让学生在具有挑战性的阅读目标完成中,产生成就动机,进而提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如在《边城》这部作品的阅读中,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能力,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角度分别设计阅读目标。如在语言目标的制定中,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品味优美语言,掌握作者的表达手法,又如在文化目标的制定中,要求学生通过本篇文章的阅读了解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达成阅读目标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能力感的提升。
第三,通过多样化的名著阅读成果展示激活成就动。如教师应培养学生做阅读笔记的习惯,摘录在阅读中发现的精美句子,记录下自己在阅读中的疑惑,在成果展示中将所记录的内容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这是阅读成果展示的过程,也是学习与交流的过程,它可以让学生获得别样的学习体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辩论赛、趣味问答等活动,如在《西游记》的阅读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分别评判师徒四人的思想行为,在各自的想法表达中展示出个人魅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确信感。
2.科学评价阅读结果,促进信念感的提高 评价是对学生阅读效果判断的一种方式,通过科学评价阅读结果,促进学生信念感的提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制定多元主体评价机制。改变教师单向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模式,让学生从被评价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评价的主体,采取自我评价、生生互动评价、师生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结果的评价中树立主体意识,对比自身与同伴之间的阅读结果差距,进而树立强烈的学习信念。
第二,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传统的一刀切式的评价标准是导致学生自我效能感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制定分层评价标准,以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在发现不足的同时,也看到自身的进步。
第三,丰富评价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信念感的提高。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作用之一便是语言说服,特别是在学习者在遇到学习困难时,常常会怀疑自我能力,若是此时学习者可以通过他人的语言支持或者可以从书籍阅读中受到名人名言的鼓励,都可以提升学生的信念感,让学生更加坚定自己阅读学习的意愿。
3.有效指导阅读行为,促进控制感的提高
阅读行为的指导是指教师在发现学生遇到阅读困难时,所给予的适当帮助,通过阅读行为指导培养学生的控制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的适当参与指导。初中生在名著阅读中的控制感普遍较低,这一问题的存在是初中生自我效能感不足的间接体现。为了促进初中生提高在名著阅读中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应该关注培养学生的控制感,并在名著阅读中充分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与引导作用,根据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节阅读进步。当然,教师的参与并非目的,教师应将控制感的培养目标最终落实在学生具备自我阅读控制能力方面,提高学生自身对阅读行为、阅读情绪以及阅读态度的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发挥榜样的作用。控制感的培养一方面源于学生自身,另一方面来源于外界环境的影响,榜样精神的树立,可以为初中生的名著阅读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氛围,初中生在榜样的带动下会更加有自信、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阅读任务,使学生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不自觉地控制自身的阅读行为,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并坚信自己能够取得进步。
4.引导学生正确归因,促进努力感的提高
大量实践证明,当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努力”与“能力”时,他们往往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获得类似的成功,这就是正确归因对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通过正确归因的指导,促进学生努力感的提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让学生正确地审视自我。在名著阅读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审视自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性格、气质、优点、缺点等不同的方面对自身優点与缺点作出客观的评价,并要求学生从理性的角度分析与判断自身阅读能力与阅读水平的高低,建立在正确评价、正确认识自我之上的归因才能让学生真正找出成功与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二,进行合理的归因训练。在名著阅读中,教师应找到合适的训练时机,提高学生对归因理论的了解程度,并且能够通过归因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与自我效能感发展之间存在的关系,更加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名著阅读成果的好坏以及名著阅读成果好坏的原因。同时,需要教师在归因训练中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任务的期待与努力程度,以努力感的提升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总之,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生成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应以名著阅读为依托,通过在名著阅读中对学生进行能力感、信念感、控制感与努力感的培养,让学生逐渐提高自我效能感,助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