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陈明珠学做邵芝岩毛笔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wang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授课门类:邵芝岩毛笔制作技艺
  邵芝岩笔庄开办于同治元年,原名“粲花室”,位于杭州官巷口,有上百年的毛笔制作历史,是杭州唯一经营各类毛笔和文房四宝的中华老字号企业。邵芝岩毛笔以选料必精、加工必严著称,每支毛笔需经选毫、梳毛、造型、结头、装套、刻字等70余道工序,达到尖、齐、圆、健四大特色,被誉为“四绝”,为许多知名书画家所称道。其长枝羊毫、小楷毛笔、紫毫笔、兼毫笔等,或锋长有力,或苍劲挺拔,或圆转如意,或刚柔相济,莫不挥洒自如。其中,以“特制玉兰芯”、“福禄寿喜庆”、“极品东紫毫”、“北狼毫”为上品。
  为了适应人们的多种情趣和爱好,邵芝岩还特制了鸳鸯笔,以男女的青丝制作而成,寓意白头偕老;还有象征聪慧的胎发笔,用婴儿第一次脱落的头发特制而成,祝福孩子长大后学业有成。目前,邵芝岩毛笔制作技艺为杭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授课大师:陈明珠
  1961年生,邵芝岩笔庄现任掌门,邵芝岩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人。1981年2月进入笔庄,满师后,在制笔技艺上刻苦钻研,每年都推出新的品种,来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在几十年的制笔生涯中,曾为许多著名书法家制作过毛笔,并得到一致好评。目前为邵芝岩十几位把作师傅之一,专门负责指导水盆工序。
  材料和工具
  制笔的主要材料包括笔料毛、笔管料和辅料:
  笔料毛主要有山羊毛、山兔毛、黄鼠狼尾毛、猫尾毛、石獾毛等。制作大型笔还要用马尾毛、猪鬃等。制作特小型笔还用到鼠须。
  笔管料以细竹杆为主,包括青梗竹、斑竹等。为突出装饰功用,也有紫檀、花梨、金、银、瓷、象牙、玳瑁、琉璃、珐琅等为材质的笔管。
  主要辅料有六角菜(学名“赤胶菜”),用于制作粘结笔头的胶水,沾水即化;松香,熔化后粘结笔头根部(小笔),现在基本用101胶水和707胶水。
  制笔的主要工具包括:
  晾板、瓷盆、牛骨梳、竹盆、切毫刀、剪刀、车刀、盖笔刀、盖石,用于水盆工序。
  敲笔尺、油灯、麻线,主要用于结头工序。
  择笔刀、车刀,用于择笔工序。
  装套座,主要用于装套工序。
  刻刀、磨石,主要用于刻字工序。
  盖笔石、干燥罐,用于包装工序。
  制作步骤
  毛笔制作的主要工序有:笔料、水盆、蒲墩、结头、装套、镶嵌、择笔、刻字、脱脂、揩色、贴商标、包装等12道工序,每道工序又有若干道小工序,故大小工序达120余道之多。各道工序的技艺都是非千日之功难以得其门径,所谓“毫虽轻,功甚重”是对毛笔制作技艺的形象写照。
  1 笔料
  主要是将原料毛按长短、粗细、色泽、有锋或无锋等不同,分成几十个品种,供制作不同种类、形制、品质的笔选用。
  2 水盆
  又称水作工,是制笔工艺最复杂和关键的工序之一。笔工将浸在水盆中的笔毛理顺,带湿剔除不适合做笔的杂毛、绒毛、无锋之毛等,并整理成半成品的笔头。其中,羊毫水盆要经过抖、联、合、挑、圆等15道工序,既要剔除断毛、杂毛,又要将锋颖长短不一的毛理开,以达到“肩架齐,黑子明”;兼毫水盆要经过浸、列、配、搅、做等22道工序;狼毫水盆则要经过拔、中、索、做、起等13道工序。
  【大师讲解】
  水盆工序中还有一个脱脂的过程。用草木灰将笔头根部脱脂,而笔毛锋尖的脱脂用较长时日的“日晒夜露法”,避免因剧变损伤锋颖,同时使毛色更加白嫩,笔工俗称为“人越晒越黑,羊毛越晒越白”,这也是制笔工艺的独到之处。
  笔庄的水盆搬特制的陶瓷盆,钵头的沿口有一寸来宽,用来搁毛毛。以前,造笔时夏天不能扇扇子取凉,易将毛毛吹散,而冬天毛入水盆时,必须取用凉水,很是艰苦。即便现在,制作一个笔头也得花上一星期时间。
  3 蒲墩
  精选笔管的工序。在逐根挑选中,把干裂、虫蛀、皮色苍老、粗细不匀的笔管剔除,并按笔的各个品种规格要求,分类选出色泽、粗细、杆长一致的笔管。
  4 结头
  也叫扎毫,水盆做好的半成品的笔头,送到这一道工序进行结扎。然后将液体乳胶涂于笔头根部,使笔毛不易脱落。
  【大师讲解】
  这个工序要求笔头底部平整,线箍深浅适当,捆扎粘合牢固,防止脱毛和笔锋不齐。
  5 装套
  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装笔头,将经精选的笔管进行挖孔,把结扎好的笔头安装其中;二是为装好的笔配制笔帽。
  【大师讲解】
  这个工序的技术难点在于“车”,即在笔管中挖孔。孔的大小深浅正好合适所套之笔头。质量要求头平、脐口齐。毛笔有“毫毛不脱”的美誉,这道工序尤其关键。
  6 镶嵌
  属于对某个种类毛笔的笔管进行装饰的工序。此类笔一般用天然青竹、湘妃竹、凤眼竹以及象牙、红木、檀木等材料为笔的主杆,再用牛角进行镶嵌,使笔管造型更美观。其中分镶嵌(笔头端)和镶尾(笔尾端)两种。
  7 择笔
  又称为修笔。是制笔工艺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择笔是对前面工序形成的半成品毛笔进行最后检验并修整的工序,要将影响内在和外观质量的笔毛剔除,并将笔头整形,最终达到尖、齐、圆、健的品质要求。
  【大师讲解】
  这个工序一般要经过注面、挑削、择抹等工序。择抹是把笔头念和成形的工序,行话叫“择三分,抹七分”。羊毫笔头要求的“光”和“白”主要靠手抹的技巧来体现。因此,择笔工种的学徒首先要苦练基本功,待手势准确,方可练习实际操作。笔头的“圆”和“塌”也金凭择笔工手感进行修整。
  8 刻字
  在笔管上刻各种字体的品名和生产厂家名号,字体镌刻要不拼刀、不偏刀、不漏刀、不脱体、划头平整。
  【大师讲解】
  刻字是功夫颇深的工种。各种笔划的刀法称为点、划(横)、挺(竖)、撇、捺、踢(跳)、勾。刻字时的笔顺并非按书写笔顺进行,而是一次性刻好各个字的相同笔划,再刻另一种笔划,要求刻字工对字体笔划的结构和字的排列娴熟于心。
  Tips
  邵芝岩笔庄不断发展和创新制笔的技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上世纪70年代笔厂老员工创制的独特散毛笔种类(又叫“齐头笔”)。这类毛笔采用上等纯羊毛为主要原料,既坚固耐用又富有弹性,书写时线条浑厚,笔墨合成一气,深受沙孟海、启功等海内外书家的好评,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特别在日本市场独树一帜,成为中国毛笔的代表性产品。
  此外,邵芝岩制作的最大毛笔是为沙孟海先生拍摄电影书写“龙”字使用,笔长125cm,口径12cm,笔头45cm。最小的毛笔是“狼圭笔”,笔头长仅0.9cm,用狼毫制成,笔型纤小精细,毛毫可数。
其他文献
茶,是大自然对人类的美好馈赠。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彰显灿烂的东方文明。中国尚有上千年的喝茶历史。古人喝茶目的是解毒、消食、清心、益思、少睡眠,细细品味,那悠长的茶香在唇齿间一点一滴饮出醉心的甘露琼浆。而今,人们对于茶叶的认识也在时代的更迭中转变。新时代下的茶人,通过喝茶,认识自己,找到内在的和平与平静,创造出鲜活的生命。  超越知识 泡活一杯茶  聆听,茶人、茶道课程教学老师  “闻一口就会流口水
虽然以球鞋作为创作主题的作品屡见不鲜,但由巴黎艺术家Christophe Guinet塑造的“鞋子”着实令我们眼前一亮。Christophe 把耐克的球鞋变为了花盆,再种上植物,于是从鞋子里生长出独特的植物景观。不过Christophe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继续深入挖掘,竟然直接把鞋子变成植物本身。在鞋身上覆盖花瓣、种子、泥土甚至是树皮木材,令鞋子与生长的植物融为一体。经过一双巧手与不可思议的创意,这
喜扇的文人多好艺术,爱为扇配备精美的饰物,于是有了扇坠、扇袋、扇箱等文化衍生物。尤其是小巧的扇坠垂在扇头下方,更添一道流韵之美。  宋人朱翌在《生查子·咏折叠扇》中说:“莫解玉连环,怕作飞花坠。”说扇坠与扇子的关系如同夫妇一般,要形影不离才好。扇坠一般用玉、石、珊瑚、玛瑙、象牙等雕成,长不过寸许(约3cm),重不过四钱(约20g)。  扇坠的拴法颇有讲究。明代是将扇坠拴于大骨之上,被称为正统拴法。
照褚秉超的话说,“修整一座山这事我早就想干了。”  我要走出去  从外貌上看,常住在野外的褚秉超黑乎乎的,有些显老。但他却说,“我三十而立的年纪还没到,还能躁一会。”在30岁之前,褚秉超确实够“躁”,他是个内心极不安分的人。  小时候的褚秉超曾被认为患有自闭症。他不爱说话,也不喜欢玩具,每天最开心的就是哥哥放学回家给他带了粉笔,随后便独自在院子里写写画画。“到处画画家人没意见吗?”“他们都去欣赏我
提到经典的手工皮具,人们最先想到爱马仕,但这种老手艺似乎从来只是『舶来品』。隐藏在重庆的一家手工皮具工作室却凭借着精湛的手艺和独到的设计,完成了好莱坞大片《铁拳无敌2012》的道具制作,开始在手工皮具界崭露头角。  隐居在重庆的“爱马仕”  穿过重庆沙坪坝喧闹的街道,走进静谧的小区,推开镶嵌着黑色鳄鱼皮把手的赭红色大门,便是手工皮具工作室。  雷镭正伏案画设计图,王惠在角落里下料,空旷的屋子里,只
俗年,是什么年?  它是传统的年,没有电子红包,也没有微信拜年;  它是小时候过的年,让人一天天数着日子在心里期盼;  它是有人情味的年,是亲友间面对面的温情与祝福,把酒相言欢。  它是中国大江南北里各种年俗大放异彩的年——  在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当地村民每年正月游大龙,绵延数里,十分壮观;在陕西省陇县,春节期间每个村子都有社火表演,是当地人一年一次的集体大狂欢;在甘肃省景泰县,元宵节的打铁花流
从40元一面的小汉镜,到价格上百万的精品铜镜,20年来,刘东收获的不仅是一件件让人羡慕的宝贝,还有让他沉醉的收藏乐趣。  在中国铜镜收藏界,刘东是典型的新生代收藏家。在他身上既无咬文嚼字的“学究气”,也无开口必谈收藏价值的“烟火气”,让人一时很难把他与时下正火的铜镜收藏联系起来。只有当他拿出一面面精美的铜镜,将其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的时候,才会让人不由得在内心惊叹:“这才是业界真正的藏家!”  收藏
凭着“红楼梦室内微雕陈设”和“华夏之宝”多宝格,周长兴早已功成名就,然而如今他依然握紧刻刀,马不停蹄地雕刻着,即使已经84岁。  周长兴又拒绝了家人要他搬家的好意。在上海西郊一栋老式公寓里,已经84岁的他住在顶层6楼,没有电梯,上下楼颇为不便。出于安全考虑,家人多次劝他搬到条件更好的小区居住。他不肯搬走的原因,是现在的房子虽然老旧,但采光极好,加上地处郊外,十分安静,是创作微雕的好地方。  过去2
因为喜欢,李永开、龚剑和何伦涛三人「半路出家」,过起了刀剑铸造师的江湖生活。  “我们的愿望是正本清源,所有的技艺都从历史中考据,从收藏的老器物中研究,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过去数年时间里,李永开、龚剑和何伦涛三位民艺爱好者“半路出家”,从零开始用传统古法复制中国古代兵器谱里工艺水平最高的刀剑。  三剑客 江湖梦  蓉城深处,宽窄巷旁,溪山工作室隐匿于此。推开工作室厚重的木门,入眼的是乾隆贯霄剑、
王大濛有心在他无锡住所的独栋院落内造一个蒲园,将百余盆菖蒲聚于其间。故而院子内正大兴土木,主角菖蒲则被分藏在院中角落两处。一处向阳,被一个大棚遮盖,大棚一掀,满目绿意,皆是盈手可握的蒲草盆栽,充满乡野之气。一处背阴,介于屋外壁与后院墙的隔断间,推开小门,层层叠叠高低错落有致,菖蒲虽小,气象万千。  “野生菖蒲长在深山里,没有什么风,但空气是流通的,湿度很高。我现在把它们请到家里来养,所以要模拟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