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任务比较大,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情况下,如何能在有限时间内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并取得较高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深思和探讨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的素质教育观。而在数学教学方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某些数学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正是数学教学发展的趋势。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去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一、“兴趣当先”,做好快乐学习的铺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兴趣”。 说明兴趣对于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什么是兴趣呢?“兴趣”指的是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亲其师信其道”。教学中师生之间感情的融洽,会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可爱的人,让学生从内心喜欢老师。只有这样,课堂上学生才敢大胆发表不同的意見,阐述不同的见解,才敢大胆地进行质疑问难,勇于创新,敢于创造。为快乐学习做好铺垫。例如,在教学“整理房间”时,注意创设欢快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通过比一比、说一说、做一做等方法进行自主探索,上课时,让小朋友说出自己的属相,然后让他们同样的属相站成一对,同时出示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让他们摆一摆,其他小朋友也纷纷走到讲台前写出自己的发现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课堂沸腾了,学生不时有新的发现,教师只是在学生写出的各种发现中用红色粉笔圈出了分类的基本特征和方法,就完成了本课的板书。当学生回顾探究的过程,欣赏自己的“杰作”时,脸上都表现出喜悦的神情,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进而觉得“我真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鲜明地指出:“我发现J粒子的原因就是兴趣。”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会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惊异感。在学习过程中,他才能贯注全部热情,兴致激昂,乐此不疲,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觉得知识是他的良师益友,自己从中受到了启迪,并从中体验到时乐趣与满足。
二、“反客为主”, 体验课堂活动的乐趣。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教学媒体等手段,让学生感到课堂学习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益智“游戏”,上课就是在欣赏一部优美的“动画片”,是一种在知识世界的“高级旅游”,是一块美味的“鸡肉”,是一杯可口的“可乐”……例如:在教学《找质数》这部分内容时,在记忆20以内的质数方面我编了20以内的质数歌“二三五七和十一,十三后面是十七,十九十七并排立,九和十五要‘击毙’,二十以内心中记,质数合数常辨析!”,并在每句话的后面搭配趣味卡通图画,并创造一种情境,使学生融进动漫世界里,和卡通娃娃一同拍上节奏唱读这首儿歌,从而比较牢固地记住了20以内的质数。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有种“主人”的荣耀和幸福感。从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发展,并从中获取乐趣。
三、“抛砖引玉”,激发学习的实质兴趣。由表及里,设法由外在兴趣引出实质的、真正的兴趣。在教学中,利用传统教具和现代教育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利用“讲故事”“儿童乐园游” “做游戏”“参与数学万花筒”“说、折、量、掂、议、称”等,这些培养兴趣的手段只是表面的、暂时的,真正的、长久的兴趣应是对知识的“懂”上、攻克一个又一个知识的上“堡垒”获得的成功体验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即“懂” 。这正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颜色虽淡,但平中见奇,意境幽远,令人陶醉、令人回味无穷。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好几张不同形状的纸片和一把剪刀。一上课,就指出:“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看谁能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通过剪、拼、折等方法,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听后,都积极思考,认真剪拼。很快,有不少学生争先恐后的举起了自己的小手,希望第一个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一生说:“我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掉,拼成平角,平角是180度,所以,我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又一生说:“我与他的方法不一样,我把正方形纸片沿着一条对角线剪开,剪成两个三角形。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我及时表扬了这些同学,同学们都为自己的发现而异常兴奋,掩饰不住自己的自豪与喜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的兴趣和享受是:知道了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道生活问题所获得的兴奋远胜过一个故事给他带来的乐趣,正如初学钢琴者,自己能弹一首乐曲所获得的体验我想会比其它因素给自己的体验深得多。正所谓善教者教之以方,善学者学之以法。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应在如何使学生“学会”上多下功夫。改变课堂上老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尽量让学生自已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使之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假己不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快乐学习。我们可以不认为自己是老师,同学们可以是一个个小老师,我们和学生是朋友。许多学生喜欢学数学源于喜欢老师。如果教师对教育事业有无限的热情,对学生充满希望和真挚的爱,对教学有较强的驾驭能力,那么学生就能喜欢、乐于上这位老师的课,就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欣赏。如:对于经常犯错的个别学生,我从不冷落和嫌弃,不在办公室或教室大声训斥,而是私底下找他们交谈,给他们以真诚的爱,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对于作业不认真完成的学生,我是先查找原因,然后再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这样,就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和他们共同探讨问题,是和他们平等相处的,是在共同分析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步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想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师除用自己的精湛的业务能力、发展的眼光、良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外,还应注意创设宽松的、和谐的、民主的学习环境。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充分发挥好教学“双主体”作用,即发挥学生的“学习活动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主体”作用。只有做到双向互动,才能激发、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灵活性,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的好学、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享受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内心的共鸣,培养其健康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兴趣当先”,做好快乐学习的铺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兴趣”。 说明兴趣对于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什么是兴趣呢?“兴趣”指的是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亲其师信其道”。教学中师生之间感情的融洽,会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可爱的人,让学生从内心喜欢老师。只有这样,课堂上学生才敢大胆发表不同的意見,阐述不同的见解,才敢大胆地进行质疑问难,勇于创新,敢于创造。为快乐学习做好铺垫。例如,在教学“整理房间”时,注意创设欢快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通过比一比、说一说、做一做等方法进行自主探索,上课时,让小朋友说出自己的属相,然后让他们同样的属相站成一对,同时出示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让他们摆一摆,其他小朋友也纷纷走到讲台前写出自己的发现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课堂沸腾了,学生不时有新的发现,教师只是在学生写出的各种发现中用红色粉笔圈出了分类的基本特征和方法,就完成了本课的板书。当学生回顾探究的过程,欣赏自己的“杰作”时,脸上都表现出喜悦的神情,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进而觉得“我真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就曾鲜明地指出:“我发现J粒子的原因就是兴趣。”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会对各种现象和问题会产生惊异感。在学习过程中,他才能贯注全部热情,兴致激昂,乐此不疲,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觉得知识是他的良师益友,自己从中受到了启迪,并从中体验到时乐趣与满足。
二、“反客为主”, 体验课堂活动的乐趣。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教学媒体等手段,让学生感到课堂学习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益智“游戏”,上课就是在欣赏一部优美的“动画片”,是一种在知识世界的“高级旅游”,是一块美味的“鸡肉”,是一杯可口的“可乐”……例如:在教学《找质数》这部分内容时,在记忆20以内的质数方面我编了20以内的质数歌“二三五七和十一,十三后面是十七,十九十七并排立,九和十五要‘击毙’,二十以内心中记,质数合数常辨析!”,并在每句话的后面搭配趣味卡通图画,并创造一种情境,使学生融进动漫世界里,和卡通娃娃一同拍上节奏唱读这首儿歌,从而比较牢固地记住了20以内的质数。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有种“主人”的荣耀和幸福感。从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发展,并从中获取乐趣。
三、“抛砖引玉”,激发学习的实质兴趣。由表及里,设法由外在兴趣引出实质的、真正的兴趣。在教学中,利用传统教具和现代教育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利用“讲故事”“儿童乐园游” “做游戏”“参与数学万花筒”“说、折、量、掂、议、称”等,这些培养兴趣的手段只是表面的、暂时的,真正的、长久的兴趣应是对知识的“懂”上、攻克一个又一个知识的上“堡垒”获得的成功体验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即“懂” 。这正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颜色虽淡,但平中见奇,意境幽远,令人陶醉、令人回味无穷。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好几张不同形状的纸片和一把剪刀。一上课,就指出:“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内角和,看谁能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通过剪、拼、折等方法,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听后,都积极思考,认真剪拼。很快,有不少学生争先恐后的举起了自己的小手,希望第一个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一生说:“我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掉,拼成平角,平角是180度,所以,我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又一生说:“我与他的方法不一样,我把正方形纸片沿着一条对角线剪开,剪成两个三角形。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我及时表扬了这些同学,同学们都为自己的发现而异常兴奋,掩饰不住自己的自豪与喜悦。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的兴趣和享受是:知道了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道生活问题所获得的兴奋远胜过一个故事给他带来的乐趣,正如初学钢琴者,自己能弹一首乐曲所获得的体验我想会比其它因素给自己的体验深得多。正所谓善教者教之以方,善学者学之以法。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应在如何使学生“学会”上多下功夫。改变课堂上老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尽量让学生自已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使之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假己不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快乐学习。我们可以不认为自己是老师,同学们可以是一个个小老师,我们和学生是朋友。许多学生喜欢学数学源于喜欢老师。如果教师对教育事业有无限的热情,对学生充满希望和真挚的爱,对教学有较强的驾驭能力,那么学生就能喜欢、乐于上这位老师的课,就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欣赏。如:对于经常犯错的个别学生,我从不冷落和嫌弃,不在办公室或教室大声训斥,而是私底下找他们交谈,给他们以真诚的爱,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对于作业不认真完成的学生,我是先查找原因,然后再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这样,就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和他们共同探讨问题,是和他们平等相处的,是在共同分析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步的,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想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师除用自己的精湛的业务能力、发展的眼光、良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外,还应注意创设宽松的、和谐的、民主的学习环境。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充分发挥好教学“双主体”作用,即发挥学生的“学习活动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主体”作用。只有做到双向互动,才能激发、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灵活性,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的好学、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享受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内心的共鸣,培养其健康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