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巴黎的“时间隧道”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kg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少年时光机


  我少年时的回忆和博物馆密不可分,如今一进博物馆,就可以大概找回十二三岁时的气息和情绪。
  当时,我因病休学一年,拥有了一段难得的脱线越轨的时光,可以尽情徜徉在博物馆空旷的挑高大厅里。那时候,中国还飘散着一层淡淡的“全民文艺气质”,人们被号召着集体爱科学,大多数人在财产二字上都相当感情用事。那时候,北京对我来说也还是一座值得探索的城市,而不是一个浮尘滚滚的加班地点,其中至少有三四个天堂般的存在,比如自然博物馆、天文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里那个有一座小小停机坪的航空馆,还有科普出版社的门市书店。那个时候还没有互联网、微博和手机,甚至不存在“畅销书”这个玩意儿,书就是书,基本上都有些值得膜拜的冷艳气质,至少也得有些字斟句酌、正襟危坐的老夫子气质。那时候书与书,甚至人与人的关系,都是同样的干脆利落、掷地有声。
  那是我的“黄金时代”,每一天,我都好像探索“未知的南大陆”的库克船长一样,而我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叫做“独立判断”。我在历史博物馆晒得到太阳的大窗子下面睡过午觉,醒来后发现自己能够理解,同一块石头,既可以在工匠的手里变成风景,也可以在囚徒的手中变成武器,你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心里有什么。我在自然博物馆的落地玻璃展柜前因为凝神观看一只普通又恶心的潮虫差点撞得头破血流,事后一点儿没为当时的博物馆还买不起安全玻璃这件事后怕,倒是一直在纳闷,为什么那么普通的一样东西,一旦摆放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显得那么高高在上,甚至带了神秘主义的美感,有了凛然不可侵犯的气质?那一年,在博物馆光滑的大理石地面和空无一人的走廊下发生的事情,如同慢慢从沙漏一头流向另一头的细沙,渐进地,但也是决定性地改变了我。
  后来我成了一个不断旅行的自由职业者,去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博物馆,它们有的如硕大的史前生物,有的如被抛弃的远海孤岛上的细小蚊蝇,但对我来说,它们都是奇迹般的存在,就像12岁那年一样。

巴黎的“黄金时代”不在铁塔下


  埃菲尔铁塔被很多人讥讽为“钢铁大裤衩”,但这并未妨碍它成为巴黎最著名的标志性景观。这座铁塔有一个“双胞胎妹妹”——巴黎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Muséum National d’Historie Naturelle),它们都是1889年落成,都是为了在“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博览会”中光彩亮相,都代表着当时席卷世界的工业革命的精神,只是后者显得更加柔美和灵秀。
  巴黎人称这座博物馆为“自然史的卢浮宫”,而博物馆馆长Johanne Landry则管它叫“our hidden Jewel(我们私藏的珠宝)”,言外之意,是说知音寥寥。其实,我们经常在大银幕上瞥见它的身影,比如吕克·贝松导演的奇幻剧《阿黛拉的非凡冒险》,还有《天使爱美丽》的女主角奥黛丽·塔图主演的《漫长的婚约》,充满工业革命时期奇幻风格的钢铁框架,布满蕨类植物、飞鸟走兽形象的工艺精巧的铁艺扶栏,以及高旷的玻璃穹顶,完美诠释了电影想要表达的怀旧和浪漫氛围。
  19世纪末,自然历史博物馆刚刚改建完成,埃菲尔铁塔也正光洁簇新,那是巴黎最为风华绝代的时光,是伍迪·艾伦的电影《午夜巴黎》中那个好莱坞小编剧吉尔·彭德仰慕不已的“黄金时代”,大师层出不穷。那时候,毕加索住在蒙马特高地,1926年,达利登门拜访,一心想借前辈的提携杀入光鲜亮丽的巴黎艺术圈子,而毕加索也没有让他失望,对他大加赞赏。同一年,海明威正带着一战中落下的枪伤,郁闷地混在巴黎,五光十色的巴黎让他大开眼界,脱胎换骨,很快他就将不再是寂寂无名的美国小子。那时候,《尤利西斯》刚刚出版4年,正在畅销,乔伊斯在巴黎高档餐馆中大快朵颐,享受着白驹过隙般短暂的幸福时光……仅仅18年后,这个传奇的时代终结于战火,自然历史博物馆也在炸弹的轰鸣中分崩离析,繁复华丽的玻璃穹顶被炸毁。此后,巴黎人忙于重整旧河山,挣扎着让生活重回正轨,完全无暇顾及标本与化石的优雅。1965年,博物馆彻底关闭,一关就是30年,它的“黄金时代”似乎是结束了。
  1994年,由于当时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大力支持,博物馆得以重开。长长的一段空白时光,并没有折损这只“钢铁恐龙”的光华,它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我所拜访过的众多博物馆中,最像“时空胶囊”和“时间隧道”的地方,弥漫着那个黄金时代的优雅与专注。这里的矿物馆收藏着60万件矿物标本,包括世界独一无二的巨大水晶和从前皇家收藏的贵重宝石,此外还有专门收藏植物和昆虫标本的展馆,长满奇花异草的壮观温室和植物园、人类馆,甚至还有一个供研究用的小型动物园……巴黎人真是有福,那些想要培养孩子对神奇自然的敬仰和好奇的家长,可以轻易地在这里度过无数个周末好时光,而博物馆给予孩子们的,不止是一个新奇的自然世界,还有开放的心胸和独立的思考。在一个信息与电子产品泛滥的年代,这些馈赠更显得尤为珍贵。

被时间定格的生命哲学


  想象一下,走进博物馆大厅,一支骷髅与白骨的大军正趾高气昂地迎面走来,马上就要与你撞个满怀,但突然间被时光施了什么法术,定格在那里……这就是我进入古生物和比较解剖学馆(Galeries de Paléontologie
其他文献
背靠江南膏腴之地、又坐拥远东第一大码头,『舌尖上的上海』自然也是尝遍南北,横扫东西。2016年秋天,全球美食界的权威榜单米其林指南发布了上海版,这是在中国大陆的第一次。尽管各路老饕对榜单褒贬不一,但都同意米其林的出发点——正如米其林国际部经理Michael Ellis所说:『上海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几十年来作为经济和文化的十字路口,它的美食能够很好地反映这段历史。』“米”到上海之前世界的味道早就到了 
中国经典奢华精品度假酒店品牌WEI落户江苏省,并已开门迎客。作为WEI酒店集团的旗舰酒店,WEI天目湖酒店坐落于风光秀丽的天目湖明珠半岛,不仅为客人们提供体贴入微的个性化服务,更从佛教禅宗、品茶以及包括孝道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汲取灵感,为客人打造匠心独具的入住体验。    为庆祝开业,酒店现推出三天两晚的双人优惠套餐,即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周日至周四,客人可以每晚3088元人民币的价格入
岷江上游的幽深山谷,分布着“最后的羌人地带”,这个古老的民族仍然保持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建筑、民俗、美食、手工艺都别具一格。去四川旅行,走过九寨、黄龙之后,不妨将目光转向其西南方向,寻访隐藏于高山之中的最美羌族村寨。  最建筑 桃坪羌寨,看最完整的羌族建筑  桃坪是最知名的羌寨之一,位于理县杂谷脑河畔桃坪乡,可以看到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配有
5月20日—22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和赤峰市政府联合主办、赤峰市旅游局和文广局承办的2016年“中国旅游日”内蒙古分会场活动在赤峰市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此次活动最大的亮点是“旅游一卡通”在“5·19中国旅游日”启动仪式上首发。该卡由旅游局、中国旅游报、华夏智旅联合推广,建设银行负责发行。“旅游一卡通”在赤峰首发后,将与在京津冀以及山东德州区域发行的“京津冀旅游一卡通”一同走入市场,为跨区域的
不知为了什么缘故,一年来只听见许多人喊着旅行。有些朋友曾经乘了小船游过富春江;有一位一条腿的朋友竟然踏上了泰山的顶尖。郁达夫的《履痕处处》便是他旅行的成绩。谁都想往外面跑,只有一位要“雅”的作家计算着在家里种菊花,每月需费一百五十九元六角。  我最喜欢听人在旅行以前所作的种种打算,尤其是老年的夫妇。女的预备乘着自己烧香的便,带了儿子女儿一同去游山,男的便盘算着怎样可以省些钱,一家人在客栈里究竟开一
大多数人去博物馆,关注的是里面的收藏品,而美国摄影师安迪却有意避开了展品,他的目光一直追随着那些陪伴展品的人,试图深入观察和解读俄罗斯博物馆中那些『守望者』的世界。  在这个国家最好的博物馆里,一群祖父祖母级的馆员,穿着舒适的毛衣,或者围着花披肩,守护在各种各样的展品前面,犹如一种现代艺术景观。如果参观者和展品靠得太近,他们会摇摇手指,做出温柔的责备,让人想起小时候试图一把抓住太多糖果时,爷爷奶奶
书与茶之间的城市理想国  有这样一种说法:近现代湖南人在历史舞台的崛起,与读书相关。  以湖南人为主体组成的湘军,固然善于扎硬寨打死仗,但同时几乎每位赫赫有名的统帅都是边打仗边读书。从长沙岳麓书院走出去的湘军最高统帅曾国藩,没带兵时就是一个十足的书迷,他在北京考完试后回家,曾“贷百金,过金陵,尽以购书,不足,则质衣裘以易之。”平定江南后,曾国藩也不忘从战火余烬中抢救出不少珍贵书籍“携以归湘”。  
几年前在印度德里旅行时,我走进一家工艺品商店,欣赏不同形制的工艺品刀具。老板是旅居印度的尼泊尔人,他说,纯手工制作的藏刀销量极好,可惜要几周之后才能到货。我没有时间等待,但从此心里多了一份惦记。两年之后,我终于有机会去往甘孜州白玉县的河坡乡,那里出产的白玉藏刀颇具特色,在整个西藏地区,乃至印度、尼泊尔等国家都享有盛名,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二楼平台上打造出的藏刀  藏族人爱刀,藏
如今,大量外表相似的现代主义建筑在城市中占统治地位,于是总能听到有人抱怨说,旅途中的都市几乎千篇一律。但如果能深入到城市的内核,还是可以看到一些不一样的面孔,而它们才是这个城市的未来。认识城市,先从认识这些不一样的建筑开始吧。  现代主义建筑(Modern Architecture)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出发点本是好的。20世纪20年代,为了与工业化社会相适应,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居住问题,现代
很多人参观过越南胡志明市郊外的古芝地道,但其市内作为越南战争时期见证的地下网络似乎还鲜为人知。位于胡志明市10区的“秘密地下室B”建于1950年,上面是一座民居,当年这里的住户曾按照军队命令,经营印刷工厂,制作宣传单,地下室也是紧急避难的场所之一。1957年,地下室因安全问题暂时封锁,1959年还曾被填埋。如今,民居的房间还保留着60多年前的样子,打开陈旧的衣柜,会发现一条通往“秘密地下室”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