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学习是一个构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自我的知识体系,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未完全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利用情境来引导他们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从而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问题情境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高中物理这一课程在学生中普遍不受欢迎。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材编写的枯燥呆板,教师教学方法的单调是制约高中物理教学效果提高的主要原因。在新课标中,提倡在物理教学中以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的构建,建立健全知识网络。同时,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物理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文章就结合教学实践和新课程理念,就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作简要分析。
一、从生活出发,培养观察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践型的学科,高中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在生活中广泛应用。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水平,要求教师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促进物理教学的生活化,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和生活常识联系起来,从而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其中物理问题情境的生活化,就是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将物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从直观生活现象的观察中寻找和发现物理知识,从而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公式的原理并将其更好的应用于物理问题的解决。
如教师在对静摩擦力的教学中,教师可用生活中的手握啤酒瓶为例,先让学生上台握瓶,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啤酒瓶当前的受力情况,在教学中,为学生了留下充足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讨论结束,得出瓶子是受到重力以及手所给的向上的拉力这一初步结论后,教师根据学生所给的结论画出相应的受力图。这时,教师可以进行第一组试验,在瓶子以及学生的手上涂上一层油,并让学生根据试验一的力度和方法再次握啤酒瓶。这时候学生会发现,瓶子很难握稳,瓶子滑落。这时候,教师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对学生提出相应的提问,如“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是手给瓶子的力消失了吗?”“经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呢?”并通过引导学生就该试验进行讨论、交流。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中对物理知识进行的总结以及学生的反馈中,如果学生没有全面地总结出不同境况下的受力情况,教师就需要适时点拨。当瓶子静止时,向上的力并不是手直接给的拉力,而是手与瓶子发生了摩擦从而产生的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和瓶子和手接触的粗糙程度有关。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该方法对摩擦力与接触面关系等进行探究。
问题情境设计充分结合了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的参与中解决问题,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静摩擦力”的概念。应该说在高中物理中很多概念、定义以及物理公式都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要能够充分将教材和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更全面的理解生活与物理的联系,从而更积极的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同时,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自习观察,形成相对完善的知识构建。
二、问题情境层次化,循序渐进发展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知识的构建是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过程。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就需一步步将学生引入到对知识的解构中,从对一个概念的理解到对一个章节的认知,最后形成整体的认知观。
如教师在对物理的物体运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析物体的运动轨迹、再分析物体在每个阶段的不同受力,最后才对物体的动能等进行分析和计算。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引导为主,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过程,而不是一味的对物理的计算进行展示。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中,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倾听者。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多注意学生想要怎么学,需要学什么,而不是一味的关注怎么教。同时,教师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善于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问题中不断的思考、进步。
三、利用矛盾创设情境,造成思维碰撞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在教师眼里很简单的问题,到了学生眼中既模糊又难懂,这导致了教师教学的不全面,以及学生知识获取的不全面。解决了这些矛盾,不仅能很好地避免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常犯错的问题,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系统知识的构建。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对物理的概念、定义以及公式的认识是一个循序发展的过程,在这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遭受思维矛盾的困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从困境中走出来,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总之,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一门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学科。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就需在课堂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活化,通过生活情境创建来引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解决、思考问题,在循序渐进中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连方. 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 中学教学参考,2012年第2期.
[2] 宫恩荣. 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及应用[J]. 金色年华·下半月,2012年第1期.
[3] 郑元元.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J]. 考试周刊,2012年第03期.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问题情境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高中物理这一课程在学生中普遍不受欢迎。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材编写的枯燥呆板,教师教学方法的单调是制约高中物理教学效果提高的主要原因。在新课标中,提倡在物理教学中以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的构建,建立健全知识网络。同时,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物理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文章就结合教学实践和新课程理念,就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作简要分析。
一、从生活出发,培养观察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践型的学科,高中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在生活中广泛应用。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水平,要求教师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促进物理教学的生活化,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和生活常识联系起来,从而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其中物理问题情境的生活化,就是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将物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从直观生活现象的观察中寻找和发现物理知识,从而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公式的原理并将其更好的应用于物理问题的解决。
如教师在对静摩擦力的教学中,教师可用生活中的手握啤酒瓶为例,先让学生上台握瓶,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啤酒瓶当前的受力情况,在教学中,为学生了留下充足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讨论结束,得出瓶子是受到重力以及手所给的向上的拉力这一初步结论后,教师根据学生所给的结论画出相应的受力图。这时,教师可以进行第一组试验,在瓶子以及学生的手上涂上一层油,并让学生根据试验一的力度和方法再次握啤酒瓶。这时候学生会发现,瓶子很难握稳,瓶子滑落。这时候,教师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导,对学生提出相应的提问,如“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是手给瓶子的力消失了吗?”“经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呢?”并通过引导学生就该试验进行讨论、交流。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中对物理知识进行的总结以及学生的反馈中,如果学生没有全面地总结出不同境况下的受力情况,教师就需要适时点拨。当瓶子静止时,向上的力并不是手直接给的拉力,而是手与瓶子发生了摩擦从而产生的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和瓶子和手接触的粗糙程度有关。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该方法对摩擦力与接触面关系等进行探究。
问题情境设计充分结合了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的参与中解决问题,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静摩擦力”的概念。应该说在高中物理中很多概念、定义以及物理公式都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要能够充分将教材和我们的生活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更全面的理解生活与物理的联系,从而更积极的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同时,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自习观察,形成相对完善的知识构建。
二、问题情境层次化,循序渐进发展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知识的构建是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过程。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就需一步步将学生引入到对知识的解构中,从对一个概念的理解到对一个章节的认知,最后形成整体的认知观。
如教师在对物理的物体运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析物体的运动轨迹、再分析物体在每个阶段的不同受力,最后才对物体的动能等进行分析和计算。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引导为主,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过程,而不是一味的对物理的计算进行展示。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中,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倾听者。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多注意学生想要怎么学,需要学什么,而不是一味的关注怎么教。同时,教师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善于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问题中不断的思考、进步。
三、利用矛盾创设情境,造成思维碰撞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在教师眼里很简单的问题,到了学生眼中既模糊又难懂,这导致了教师教学的不全面,以及学生知识获取的不全面。解决了这些矛盾,不仅能很好地避免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常犯错的问题,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系统知识的构建。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对物理的概念、定义以及公式的认识是一个循序发展的过程,在这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遭受思维矛盾的困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从困境中走出来,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总之,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一门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学科。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就需在课堂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活化,通过生活情境创建来引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解决、思考问题,在循序渐进中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连方. 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 中学教学参考,2012年第2期.
[2] 宫恩荣. 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及应用[J]. 金色年华·下半月,2012年第1期.
[3] 郑元元.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J]. 考试周刊,2012年第03期.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