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有着社会发展和语文自身发展的深刻背景以及深厚渊远的理论基础,它是与研究性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适应能力,综合创造能力为根本目的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学习理念和新型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重整合、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等特征,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师生互动共同确定学习主题,重视过程体验和多种方式呈现学习成果,并注重成果的总结、交流与分享。
【关键词】语文 综合性学习 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究》(课题编号:JJYKT1742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045-01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这次语文课程改革推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新的学习理念与新型学习方式,从新课标到新教材都对这一新的学习方式作出了重要安排,综合性学习无疑是新课改最重要的亮点之一。然而倘若一线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没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和把握,便难以指导好这一新型的学习。事实上课改实验区的不少教师在指导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已经走入误区。或者不予重视,不组织不指导和草率应付了事;或者不知如何组织指导,茫然不知从何处入手;或者按照自己不正确的理解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搞成普通的第二课堂活动,搞成一次搜集作文素材的活动,强调语文必须姓“语”而限制综合性的必要拓展等等。因此有必要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从理论到实践作一较系统的探讨。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产生的背景
首先,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信息爆炸式传播、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网络资源被广泛利用的时代;21世纪是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是东西方文化激荡、融合的新世纪,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交融的新世纪。时代的发展变化必然对人才和教育提出全新的要求,新世纪不仅仅需要专业化、专家化的人才,更需要复合型、合作型、个性化、创造型的人才。新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主体适应能力、主体创造能力和主体实践能力。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再是以获取知识为重点,人们要求教育提供个体发展的广阔空间,提供高效率地认知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
其次,语文教育的特性与自身发展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产生的内在逻辑动力。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理念是在不断吸取不同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和完善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把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提出“儿童中心论”、实验“活动课程”。以瑞士皮亚杰和美国布鲁纳为代表的教育观真正地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教育的问题,为综合性学习奠定了心理学基础。他们认为学生的主体认知结构和建构过程不能简单的靠教师教,而要通过学生的主动作用才能获得,因此提出了“发现学习”。20世纪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教育观把个体的主体意识推到极至,认为教育是为学生个人自由的发展提供服务的,提倡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奋斗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奠定了“综合性学习”倡导创造性能力的理论基础。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一起探索其所不知道的过程,从而实现认识领域的拓展和延伸,而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师所知的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终生学习”、“全人发展”等思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加强教育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把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和人的一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各国纷纷出台各种措施,在注重教育理念的突破的同时,都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并试图以此作为突破口来体现新的教育理念。美国强调以“探究”为特征的学习策略,采用“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这两种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具有相同的理念和方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为主,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另外,一些国家开设综合学习课,旨在使学生能把各科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实践中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各个国家的课程结构来看,综合课程或实践课程是力图实现所有课程的整合。其目标是培养个性健全的人,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创造性”、“发现”等视为人的本性。
其实在我国的教育传统中,从《论语》,《学记》,一直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都有着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想理论渊源。
概括言之,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的创造潜力、探究意识和求知欲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更容易被激发。综合性学习特别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更注重学生学習创造性与主体性人格的培养。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自身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语文学习不同,它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是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个学段都有要求。为了进一步明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有必要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进行认识和分析。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常常与研究性学习结合在一起。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研究性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操作与实践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要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渗透到语文学习的全部内容之中。阅读中要强调综合性学习,写作中要强调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中也要强调综合性学习,同时,还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最后,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中还要处理好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处理好教材上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预设性材料、方案与教师创造性的设计开发怎样有机结合,一是处理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结果与语文教学评估、考试的辨证关系。
【关键词】语文 综合性学习 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究》(课题编号:JJYKT17420)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045-01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这次语文课程改革推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新的学习理念与新型学习方式,从新课标到新教材都对这一新的学习方式作出了重要安排,综合性学习无疑是新课改最重要的亮点之一。然而倘若一线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没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和把握,便难以指导好这一新型的学习。事实上课改实验区的不少教师在指导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已经走入误区。或者不予重视,不组织不指导和草率应付了事;或者不知如何组织指导,茫然不知从何处入手;或者按照自己不正确的理解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搞成普通的第二课堂活动,搞成一次搜集作文素材的活动,强调语文必须姓“语”而限制综合性的必要拓展等等。因此有必要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从理论到实践作一较系统的探讨。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产生的背景
首先,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信息爆炸式传播、经济全球化、科技创新、网络资源被广泛利用的时代;21世纪是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是东西方文化激荡、融合的新世纪,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交融的新世纪。时代的发展变化必然对人才和教育提出全新的要求,新世纪不仅仅需要专业化、专家化的人才,更需要复合型、合作型、个性化、创造型的人才。新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主体适应能力、主体创造能力和主体实践能力。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再是以获取知识为重点,人们要求教育提供个体发展的广阔空间,提供高效率地认知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
其次,语文教育的特性与自身发展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产生的内在逻辑动力。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综合性学习的教育理念是在不断吸取不同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和完善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把教育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提出“儿童中心论”、实验“活动课程”。以瑞士皮亚杰和美国布鲁纳为代表的教育观真正地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教育的问题,为综合性学习奠定了心理学基础。他们认为学生的主体认知结构和建构过程不能简单的靠教师教,而要通过学生的主动作用才能获得,因此提出了“发现学习”。20世纪中期兴起的人本主义教育观把个体的主体意识推到极至,认为教育是为学生个人自由的发展提供服务的,提倡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奋斗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奠定了“综合性学习”倡导创造性能力的理论基础。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一起探索其所不知道的过程,从而实现认识领域的拓展和延伸,而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师所知的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终生学习”、“全人发展”等思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加强教育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把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和人的一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各国纷纷出台各种措施,在注重教育理念的突破的同时,都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并试图以此作为突破口来体现新的教育理念。美国强调以“探究”为特征的学习策略,采用“以项目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这两种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具有相同的理念和方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为主,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另外,一些国家开设综合学习课,旨在使学生能把各科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实践中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各个国家的课程结构来看,综合课程或实践课程是力图实现所有课程的整合。其目标是培养个性健全的人,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创造性”、“发现”等视为人的本性。
其实在我国的教育传统中,从《论语》,《学记》,一直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都有着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想理论渊源。
概括言之,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学生的创造潜力、探究意识和求知欲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更容易被激发。综合性学习特别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更注重学生学習创造性与主体性人格的培养。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自身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语文学习不同,它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是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个学段都有要求。为了进一步明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有必要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进行认识和分析。
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常常与研究性学习结合在一起。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研究性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操作与实践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要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渗透到语文学习的全部内容之中。阅读中要强调综合性学习,写作中要强调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中也要强调综合性学习,同时,还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最后,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中还要处理好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处理好教材上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预设性材料、方案与教师创造性的设计开发怎样有机结合,一是处理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结果与语文教学评估、考试的辨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