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作为一项工具学科,一直以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注重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却往往忽略学生的品格教育。车尔尼罗夫斯基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小学生正是各项思维习惯、品格情操养成的关键阶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加强学生的品格教育与培养,以便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品格素质,实现他们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从教学中学生意志型、主动型、思考型、合作型以及综合型人格的培养策略入手,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品格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品格;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他们的意志型人格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生突破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难题,比如,学习难度大、学习任务重、对于知识的困惑等,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学生怕困难、怕挫折,那么就很难继续有效地学习下去,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以便他们在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困惑的时候仍然能够克服困难、不断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只有树立了长远的学习目标,眼下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就能够从容地面对。比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很难一下子记住,而简单的背诵又枯燥无味,也导致很多学生的厌倦。于是笔者就给他们讲述了王献之小时候用水缸里的水练字,之后成为大书法家的故事,引导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同时也要在背诵的时候注意口诀的规律,比如,5的乘法口诀都是以5递加的,6的乘法口诀是以6递加的……学生接触的时间久了,自然就能够学好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动型人格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一直被认为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强将手下无弱兵”“名师出高徒”等都是对于教师教学地位的一种误读。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中的主角,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他们的数学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比如,在教学“可能性”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进行猜测,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而哪些又是一定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来,促进学生对于“可能性”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三、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思考型人格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身认知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学生自身的思考与探究。《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只有对于知识有了自己的思考与认知,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可见自主性的思考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数学作为一项理科科目,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规律的认知与运用,只有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了自己的认知与思考之后,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运用。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进行怎样的运用?让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四、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型人格
合作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必然关系,也是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一项重要素质体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一来教师布置的任务就可以分配给各个合作成员,不仅能够减轻他们的学习任务量,还能够促进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就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知识技能的提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能够弥补他们彼此的知识缺陷,提升他们对于知识的整体认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我们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型人格,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引导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型人格
学习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教学也是一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积累,还要重视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方法的培养,让他们能够真正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来。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与学习价值观的提升,即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知识、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也要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同时也要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连芳.浅谈数学学科品格的培养.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1(08).
[2]章亚萍.让数学文化丰润数学课堂: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9(01).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小学)
?誗编辑 王团兰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品格;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他们的意志型人格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生突破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难题,比如,学习难度大、学习任务重、对于知识的困惑等,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学生怕困难、怕挫折,那么就很难继续有效地学习下去,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以便他们在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困惑的时候仍然能够克服困难、不断进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只有树立了长远的学习目标,眼下遇到的一些小问题就能够从容地面对。比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很难一下子记住,而简单的背诵又枯燥无味,也导致很多学生的厌倦。于是笔者就给他们讲述了王献之小时候用水缸里的水练字,之后成为大书法家的故事,引导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同时也要在背诵的时候注意口诀的规律,比如,5的乘法口诀都是以5递加的,6的乘法口诀是以6递加的……学生接触的时间久了,自然就能够学好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动型人格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一直被认为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强将手下无弱兵”“名师出高徒”等都是对于教师教学地位的一种误读。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中的主角,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他们的数学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比如,在教学“可能性”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进行猜测,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而哪些又是一定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来,促进学生对于“可能性”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三、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思考型人格
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身认知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学生自身的思考与探究。《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只有对于知识有了自己的思考与认知,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可见自主性的思考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数学作为一项理科科目,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规律的认知与运用,只有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了自己的认知与思考之后,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运用。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根据这一特性,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进行怎样的运用?让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四、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型人格
合作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必然关系,也是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一项重要素质体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样一来教师布置的任务就可以分配给各个合作成员,不仅能够减轻他们的学习任务量,还能够促进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就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知识技能的提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能够弥补他们彼此的知识缺陷,提升他们对于知识的整体认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我们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型人格,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引导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型人格
学习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教学也是一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积累,还要重视学生对于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方法的培养,让他们能够真正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来。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与学习价值观的提升,即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知识、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也要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同时也要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连芳.浅谈数学学科品格的培养.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1(08).
[2]章亚萍.让数学文化丰润数学课堂: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9(01).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临海市杜桥小学)
?誗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