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基本方式,同时也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幼儿学习成长阶段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放长线,钓大鱼”式观察能力即持续性观察能力的培养,更是让幼儿拥有良好科学探索品质和知识积累的重要手段和策略。本文以生态式项目活动《清理小水沟》为例,通过分析和提炼幼儿持续性观察的案例和经验,简单总结了一些培养幼儿持续性观察能力的方法。
【“清理小水沟”活动】
孩子们散步时发现小水沟里的植物慢慢从绿色变成了咖啡色;水变得浑浊并且散发着阵阵臭味。经过讨论,大家一起制订了“清理小水沟”的“作战计划”,并且亲手實施让小水沟恢复原来的样子。
步骤一:清理水鳖
小水沟里的生物叫“水鳖”,它会长出白色的小花,叶子的形状像爱心,要好好地清洁整理一下。孩子们从家中搜集了许多把水鳖从小水沟里打捞起来的工具,如小网兜、小铲子、小脸盆等,一起把水鳖清理了出来。
步骤二:修剪水鳖
水鳖被“救”出来后,孩子们接着选取一些生长得比较好的水鳖,剪剪枯叶,理理根茎,让它们更“貌美”一些,小水沟清理好了之后就可以重新“搬进”小水沟啦!
步骤三:清理水沟
水鳖清理好之后,孩子们利用从家里带来的小板刷、小牙刷、水桶、水管等工具,仔仔细细地把小水沟从里到外的淤泥清理了一遍。
步骤四:注入新水
如何给小水沟注水呢?孩子们有的用长长的水管接水,有的用小脸盆运送水,有的利用幼儿园的资源—水井灌水,不仅给小水沟注入了干净的水,还学会了用水井解决问题。
步骤五:植物搬家
最后,要把水鳖重新“搬进”小水沟,孩子们还和爸爸妈妈讨论有什么其他的水生植物可以“住”进小水沟,让小水沟更加“热闹”起来。水生植物有很多,他们也不断学习着新的知识。
在整个清理小水沟的过程中,每个步骤环环相扣,孩子们在主动观察和探索下,开展了连续有效的“拯救”措施,成功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一个个实际问题。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探究目标中的教育建议指出,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支持、鼓励幼儿主动观察和持续观察。让“持续观察”这根“长线”,“钓到”更多的知识的“鱼儿”。
在“清理小水沟”案例中,幼儿对小水沟相关问题的好奇心、教师的有效支持和手段、调查表的投入使用、水井的利用等都是让幼儿进行持续性观察和行动的有效策略。
教师应让幼儿有主动观察的机会。幼儿对大自然是充满好奇和期待的,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抓住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尽量创造条件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观察和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幼儿在“清理小水沟”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观察和探究中,他们是活动的主人,而非被动地接受信息者;他们是每一个关键环节的制订人和实践者,而不是简单地“照做”成人发出的“指令”。他们在自主、自由、自信的游戏中观察到感兴趣的小水沟问题,从而引发接下来一系列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
教师应聆听幼儿需求,支持幼儿持续观察。教师作为幼儿的好朋友,要了解幼儿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解读幼儿的观察行为,并用适宜、恰当的方式支持幼儿的观察活动。案例中,教师看到幼儿对“变色发臭”的小水沟很感兴趣,了解到幼儿想解决这个问题。幼儿常常会有一些与成人不同的思考和想法,当教师发现幼儿的行为很新奇时,不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决定下一步行为,而要通过询问、聆听等方式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的真实需求,并提供适宜的支持和帮助。
教师应让观察充满趣味性和参与性。游戏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方式,游戏的特征就是充满趣味性,让游戏活动充满趣味是引发幼儿持续性观察和积极主动参与的重要因素。教师从小水沟入手,这对孩子们来说,满足了参与主体的意愿,也具有一定挑战。实践中,孩子们对小水沟很感兴趣,每个幼儿都动手动脑,乐在其中。这说明,这样的探索活动是能够引发幼儿持续观察兴趣的。
教师应让成果可见,让幼儿有成就感。成就感是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情感体验,一旦在自主愉悦的观察中有了这种体验,孩子们的自信和自尊就能得到满足,从而促进持续性的观察和进一步的探索。
幼儿的持续性观察能力能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潜移默化的基础,锻炼其专注力、耐力、毅力,提升其主动性和参与性,升华幼儿的自尊和自信,为幼儿的学习生涯注入无穷动力。
(作者单位系苏州市吴江区芦墟中心幼儿园)
【“清理小水沟”活动】
孩子们散步时发现小水沟里的植物慢慢从绿色变成了咖啡色;水变得浑浊并且散发着阵阵臭味。经过讨论,大家一起制订了“清理小水沟”的“作战计划”,并且亲手實施让小水沟恢复原来的样子。
步骤一:清理水鳖
小水沟里的生物叫“水鳖”,它会长出白色的小花,叶子的形状像爱心,要好好地清洁整理一下。孩子们从家中搜集了许多把水鳖从小水沟里打捞起来的工具,如小网兜、小铲子、小脸盆等,一起把水鳖清理了出来。
步骤二:修剪水鳖
水鳖被“救”出来后,孩子们接着选取一些生长得比较好的水鳖,剪剪枯叶,理理根茎,让它们更“貌美”一些,小水沟清理好了之后就可以重新“搬进”小水沟啦!
步骤三:清理水沟
水鳖清理好之后,孩子们利用从家里带来的小板刷、小牙刷、水桶、水管等工具,仔仔细细地把小水沟从里到外的淤泥清理了一遍。
步骤四:注入新水
如何给小水沟注水呢?孩子们有的用长长的水管接水,有的用小脸盆运送水,有的利用幼儿园的资源—水井灌水,不仅给小水沟注入了干净的水,还学会了用水井解决问题。
步骤五:植物搬家
最后,要把水鳖重新“搬进”小水沟,孩子们还和爸爸妈妈讨论有什么其他的水生植物可以“住”进小水沟,让小水沟更加“热闹”起来。水生植物有很多,他们也不断学习着新的知识。
在整个清理小水沟的过程中,每个步骤环环相扣,孩子们在主动观察和探索下,开展了连续有效的“拯救”措施,成功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一个个实际问题。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探究目标中的教育建议指出,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支持、鼓励幼儿主动观察和持续观察。让“持续观察”这根“长线”,“钓到”更多的知识的“鱼儿”。
在“清理小水沟”案例中,幼儿对小水沟相关问题的好奇心、教师的有效支持和手段、调查表的投入使用、水井的利用等都是让幼儿进行持续性观察和行动的有效策略。
教师应让幼儿有主动观察的机会。幼儿对大自然是充满好奇和期待的,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抓住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尽量创造条件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观察和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幼儿在“清理小水沟”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观察和探究中,他们是活动的主人,而非被动地接受信息者;他们是每一个关键环节的制订人和实践者,而不是简单地“照做”成人发出的“指令”。他们在自主、自由、自信的游戏中观察到感兴趣的小水沟问题,从而引发接下来一系列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
教师应聆听幼儿需求,支持幼儿持续观察。教师作为幼儿的好朋友,要了解幼儿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解读幼儿的观察行为,并用适宜、恰当的方式支持幼儿的观察活动。案例中,教师看到幼儿对“变色发臭”的小水沟很感兴趣,了解到幼儿想解决这个问题。幼儿常常会有一些与成人不同的思考和想法,当教师发现幼儿的行为很新奇时,不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决定下一步行为,而要通过询问、聆听等方式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的真实需求,并提供适宜的支持和帮助。
教师应让观察充满趣味性和参与性。游戏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方式,游戏的特征就是充满趣味性,让游戏活动充满趣味是引发幼儿持续性观察和积极主动参与的重要因素。教师从小水沟入手,这对孩子们来说,满足了参与主体的意愿,也具有一定挑战。实践中,孩子们对小水沟很感兴趣,每个幼儿都动手动脑,乐在其中。这说明,这样的探索活动是能够引发幼儿持续观察兴趣的。
教师应让成果可见,让幼儿有成就感。成就感是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情感体验,一旦在自主愉悦的观察中有了这种体验,孩子们的自信和自尊就能得到满足,从而促进持续性的观察和进一步的探索。
幼儿的持续性观察能力能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潜移默化的基础,锻炼其专注力、耐力、毅力,提升其主动性和参与性,升华幼儿的自尊和自信,为幼儿的学习生涯注入无穷动力。
(作者单位系苏州市吴江区芦墟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