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农村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农村农业发展过程中,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生产生活垃圾的排放,对农村土壤、空气、水体等产生污染,从而引发了农村面源污染现象,破坏了农村人们的居住环境,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些面源污染现象,有针对性的采取技术上合理、经济的治理方案,以保证农村人们居住环境的健康化。
【关键词】农村面源污染;现状;治理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247-02
在现代农业技术不断创新和推广使用的情况下,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在带来丰润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造成农村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导致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直接影响着农村人民的健康生活,因此,对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刻不容缓,文章在充分认识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其产生原因,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理策略,可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1.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1.1 农药、化肥污染
农村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农药、化肥的使用,但也带来了诸多的污染问题。一是化肥的商品使用量逐年稳步增加。据统计,近年来农村化肥施用量平均每年增加约6.6%,平均每亩纯氮投入量27.5kg,纯磷4.5kg,复肥10.9kg。按照氮肥30%利用率计算,除土壤固定约30%外,还直接损失近30%的氮肥,其中挥发到大气中约20%,淋溶到地表和地下水的约12.5%。二是农药的商品使用量呈现上升趋势。统计结果显示,农村近年农药和除草剂使用量大约在200t/a左右,然而,化学农药的利用率不足30%,其余部分直接进入环境,土壤、水以及农产品,污染现象时有发生。
1.2 农村垃圾污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垃圾由过去易自然腐烂的菜叶瓜皮发展为由塑料袋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农药瓶和作物秸秆、腐败植物组成的混合体,成分复杂,其中许多东西无人回收,不可降解。受经济条件和传统习惯影响,农村垃圾既没有固定的存放点,也没有处理场所,大多随意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经过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不少垃圾,散发出恶臭气味。目前,垃圾包围农村,已成为一个令农民十分头疼的问题,一方面污染了农村环境,影响了村容村貌;另一方面随着风吹雨淋,流入、浸入河流和湖泊,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1.3 人畜粪便污染
农村人畜粪便污染主要以畜类粪便污染为主。目前,发展畜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据调查,以农村户均4人,养猪3头,禽5只(以鸡计),大牲畜(以牛计)0.35头,按人均排泄粪便1.2kg/d,猪15kg/d,牛30kg/d,鸡0.05kg/d计算,农村户均每天产生人畜粪便61kg,是城镇(以户均3人计)的17倍。
随着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畜禽粪便利用并未得到同步发展,与速效化肥相比,使用畜禽粪便入田作肥料的比重不断下降。据调查,仅有49%的畜禽粪便得到利用,其余皆与生活污水一样以污水形式,直接排入沟渠,汇流入湖,特别是近湖、沿湖农村,污水直接排入湖泊,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占全流域总氮、总磷、有机质污染负荷的35%以上。
1.4 农村水污染
农村水污染来源很多,包括生活污水、生產污水和村内地表径流水。近年来,随着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大多数农村皆已使用上了方便的自来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幅增长,人均日生活污水排放量在80kg以上。同城镇生活污水相比,农村生活污水因常清洗生产工具等,污染负荷相对要高,加上浸渍了农村垃圾的地表径流水和养殖业生产废水,农村污水在数量上和污染负荷上均远高于城镇污水。目前,农村污水处理基本是空白,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外排,向水体输送污染物,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速度和程度。
1.5 大气污染
农村年产农作物秸秆数量巨大,农民缺乏有效的利用手段,大部分秸秆被露天焚烧,不但浪费了生物资源,在焚烧过程中,还产生滚滚浓烟,生成了和极易形成酸雨的二氧化硫,严重破坏了大气环境,直接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2.农村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分析
对于上述面源污染现象,笔者总结出以下原因。
一是农村环保立法工作滞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环保监督和执法、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缺乏必要的法规依据,造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无法可依。
二是各级政府对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没有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各部分工协作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财政投入不足,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
三是缺乏对农民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教育。许多农民一味追求产量的最大化和劳动强度最小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加剧了农业环境污染。
四是土地使用权过于分散,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和门类齐全的产业结构仍占主体,农业面源污染呈现“点多、面广、分散、处理难”的状况。
五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标准化、资源化利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工作力度不大。
六是农村面源污染表现出的系统性、复杂性以及投入不足,目前尚缺少适宜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技术。农村生态研究和面源污染防治的科研攻关滞后,使农村面源污染状况得不到有效控制。
3.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策略
从农村面源污染存在的主要问题的产生原因来看,必须从社会氛围、政府领导、科学方法三个方面加以实施,使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达到理想的效果。
3.1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氛围的营造
一是要充分发挥电台、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的作用,因地制宜多层次、多形式地普及农业生态环境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二是要组织编写面向社会各界的科普读物。特别要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的教育作为我市中小学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普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三是要扩大公民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设立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投诉中心和公众举报电话。
3.2 政府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领导与监管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也是大力推进宁波生态市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首要课题。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出发,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牢固树立“发展生态农业,防治面源污染”的观点,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将它真正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与此同时,要加快创新工作机制,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一是要建立绿色GDP绩效考核机制。将这项工作纳入市、县(市、区)和乡镇(街道)政府的行政首长目标责任制,作为各级政府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是要建立农业环保组织机制。每个乡镇(街道)政府至少要配备一名行政编制的环保专职干部,重点乡镇(街道)可以设立环保部门的派出机构。
三是要建立村民环境自治机制。要通过村规民约等方式形成村民自治机制,起到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作用。
四是要建立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机制。环保部门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农业部门具体负责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作,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步伐:农科部门要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科研攻关及推广应用;建设部门要加大农村村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林业部门负责农田林网和湿地保护工作。发改、财政、贸易、工商等部门都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的支持力度,在項目立项、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3.3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实施
(1)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综合治理力度,防治化肥、农药污染。
一是要科学合理规范使用化肥。深入实施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主的“沃土工程”。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作物和重要环节,大力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肥时采取深耕深施,结合节水灌溉技术,减少肥料流失,提升科学施肥水平。大力推广有机肥和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料。鼓励和引导增施有机肥、生物肥、专用肥、BB肥、长效肥、缓释肥和有机复合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积极推广以控制氮、磷流失为主的节肥增效技术。
二是要切实有效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禁止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强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及时向广大农民提供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同时,要加强病虫草害抗性监测,通过科学、合理用药,延缓病虫草害抗性的产生,尽量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选用抗病虫的农作物良种是防治病虫害的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执行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在接近农作物收获期,一定要严格控制用药量、施药浓度、施药方法、施药次数和禁用时间等。调整优化农药产品结构,使杀虫、杀菌、除草剂之间的比例更趋合理。加快普及推广嫁接、轮作、防虫网、性信息引诱器、频振式杀虫灯和生物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
(2)加强农村垃圾、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轻环境污染。
一是建立垃圾收集坑。对于农村垃圾,最好的控制方法就是在农村建设垃圾收集坑,集中后运至垃圾处理场处理,此法成本低,效果佳。鉴于农村垃圾量较大,建议每50户农户建1个收集坑,规格以4m×4m×1.2m为宜。
二是要深入贯彻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通过签订责任状、划定禁烧区和强化宣传教育、监督检查等措施,做到禁烧区全面停止秸秆露天焚烧。
二是要积极开展秸秆饲料、秸秆发电、秸秆建材、秸秆沼气、秸秆食用菌、秸秆肥料等多渠道综合利用秸秆试点示范与推广。尤其要加大秸秆还田力度,要因地制宜采取与现行耕作制度相配套的粉碎还田、沤肥还田、过腹还田等省工、省时、实用的秸秆还田技术和方法,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4.结语
从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村面源污染涉及诸多方面的因素,其治理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过程,需要在农村人民、政府、社会的共同参与下,从制度、思想、技术等方面采取综合性的治理策略,以保证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桂洪杰,赵军平,杜海霞,张君弟,刘佳.兰州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J].北方环境,2011,(9)
[2]朱清,甘欣,王溢谦.四川省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环境保护对策[J].四川环境,2011,(6)
[3]牛瑞芹,何荣.浅谈农村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7,(33)
【关键词】农村面源污染;现状;治理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247-02
在现代农业技术不断创新和推广使用的情况下,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在带来丰润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造成农村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导致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直接影响着农村人民的健康生活,因此,对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刻不容缓,文章在充分认识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其产生原因,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理策略,可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1.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1.1 农药、化肥污染
农村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农药、化肥的使用,但也带来了诸多的污染问题。一是化肥的商品使用量逐年稳步增加。据统计,近年来农村化肥施用量平均每年增加约6.6%,平均每亩纯氮投入量27.5kg,纯磷4.5kg,复肥10.9kg。按照氮肥30%利用率计算,除土壤固定约30%外,还直接损失近30%的氮肥,其中挥发到大气中约20%,淋溶到地表和地下水的约12.5%。二是农药的商品使用量呈现上升趋势。统计结果显示,农村近年农药和除草剂使用量大约在200t/a左右,然而,化学农药的利用率不足30%,其余部分直接进入环境,土壤、水以及农产品,污染现象时有发生。
1.2 农村垃圾污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垃圾由过去易自然腐烂的菜叶瓜皮发展为由塑料袋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农药瓶和作物秸秆、腐败植物组成的混合体,成分复杂,其中许多东西无人回收,不可降解。受经济条件和传统习惯影响,农村垃圾既没有固定的存放点,也没有处理场所,大多随意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渠,经过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不少垃圾,散发出恶臭气味。目前,垃圾包围农村,已成为一个令农民十分头疼的问题,一方面污染了农村环境,影响了村容村貌;另一方面随着风吹雨淋,流入、浸入河流和湖泊,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1.3 人畜粪便污染
农村人畜粪便污染主要以畜类粪便污染为主。目前,发展畜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据调查,以农村户均4人,养猪3头,禽5只(以鸡计),大牲畜(以牛计)0.35头,按人均排泄粪便1.2kg/d,猪15kg/d,牛30kg/d,鸡0.05kg/d计算,农村户均每天产生人畜粪便61kg,是城镇(以户均3人计)的17倍。
随着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畜禽粪便利用并未得到同步发展,与速效化肥相比,使用畜禽粪便入田作肥料的比重不断下降。据调查,仅有49%的畜禽粪便得到利用,其余皆与生活污水一样以污水形式,直接排入沟渠,汇流入湖,特别是近湖、沿湖农村,污水直接排入湖泊,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占全流域总氮、总磷、有机质污染负荷的35%以上。
1.4 农村水污染
农村水污染来源很多,包括生活污水、生產污水和村内地表径流水。近年来,随着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大多数农村皆已使用上了方便的自来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幅增长,人均日生活污水排放量在80kg以上。同城镇生活污水相比,农村生活污水因常清洗生产工具等,污染负荷相对要高,加上浸渍了农村垃圾的地表径流水和养殖业生产废水,农村污水在数量上和污染负荷上均远高于城镇污水。目前,农村污水处理基本是空白,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外排,向水体输送污染物,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速度和程度。
1.5 大气污染
农村年产农作物秸秆数量巨大,农民缺乏有效的利用手段,大部分秸秆被露天焚烧,不但浪费了生物资源,在焚烧过程中,还产生滚滚浓烟,生成了和极易形成酸雨的二氧化硫,严重破坏了大气环境,直接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2.农村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分析
对于上述面源污染现象,笔者总结出以下原因。
一是农村环保立法工作滞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环保监督和执法、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缺乏必要的法规依据,造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无法可依。
二是各级政府对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没有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各部分工协作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财政投入不足,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
三是缺乏对农民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教育。许多农民一味追求产量的最大化和劳动强度最小化,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加剧了农业环境污染。
四是土地使用权过于分散,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和门类齐全的产业结构仍占主体,农业面源污染呈现“点多、面广、分散、处理难”的状况。
五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标准化、资源化利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工作力度不大。
六是农村面源污染表现出的系统性、复杂性以及投入不足,目前尚缺少适宜有效的防治措施和技术。农村生态研究和面源污染防治的科研攻关滞后,使农村面源污染状况得不到有效控制。
3.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策略
从农村面源污染存在的主要问题的产生原因来看,必须从社会氛围、政府领导、科学方法三个方面加以实施,使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达到理想的效果。
3.1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氛围的营造
一是要充分发挥电台、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的作用,因地制宜多层次、多形式地普及农业生态环境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二是要组织编写面向社会各界的科普读物。特别要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的教育作为我市中小学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普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知识。 三是要扩大公民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设立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投诉中心和公众举报电话。
3.2 政府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领导与监管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也是大力推进宁波生态市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首要课题。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出发,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牢固树立“发展生态农业,防治面源污染”的观点,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将它真正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与此同时,要加快创新工作机制,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一是要建立绿色GDP绩效考核机制。将这项工作纳入市、县(市、区)和乡镇(街道)政府的行政首长目标责任制,作为各级政府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是要建立农业环保组织机制。每个乡镇(街道)政府至少要配备一名行政编制的环保专职干部,重点乡镇(街道)可以设立环保部门的派出机构。
三是要建立村民环境自治机制。要通过村规民约等方式形成村民自治机制,起到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作用。
四是要建立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机制。环保部门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农业部门具体负责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作,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步伐:农科部门要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科研攻关及推广应用;建设部门要加大农村村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林业部门负责农田林网和湿地保护工作。发改、财政、贸易、工商等部门都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的支持力度,在項目立项、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3.3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实施
(1)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综合治理力度,防治化肥、农药污染。
一是要科学合理规范使用化肥。深入实施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主的“沃土工程”。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作物和重要环节,大力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肥时采取深耕深施,结合节水灌溉技术,减少肥料流失,提升科学施肥水平。大力推广有机肥和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料。鼓励和引导增施有机肥、生物肥、专用肥、BB肥、长效肥、缓释肥和有机复合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积极推广以控制氮、磷流失为主的节肥增效技术。
二是要切实有效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禁止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强病虫草害预测预报,及时向广大农民提供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同时,要加强病虫草害抗性监测,通过科学、合理用药,延缓病虫草害抗性的产生,尽量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选用抗病虫的农作物良种是防治病虫害的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严格执行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在接近农作物收获期,一定要严格控制用药量、施药浓度、施药方法、施药次数和禁用时间等。调整优化农药产品结构,使杀虫、杀菌、除草剂之间的比例更趋合理。加快普及推广嫁接、轮作、防虫网、性信息引诱器、频振式杀虫灯和生物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
(2)加强农村垃圾、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轻环境污染。
一是建立垃圾收集坑。对于农村垃圾,最好的控制方法就是在农村建设垃圾收集坑,集中后运至垃圾处理场处理,此法成本低,效果佳。鉴于农村垃圾量较大,建议每50户农户建1个收集坑,规格以4m×4m×1.2m为宜。
二是要深入贯彻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通过签订责任状、划定禁烧区和强化宣传教育、监督检查等措施,做到禁烧区全面停止秸秆露天焚烧。
二是要积极开展秸秆饲料、秸秆发电、秸秆建材、秸秆沼气、秸秆食用菌、秸秆肥料等多渠道综合利用秸秆试点示范与推广。尤其要加大秸秆还田力度,要因地制宜采取与现行耕作制度相配套的粉碎还田、沤肥还田、过腹还田等省工、省时、实用的秸秆还田技术和方法,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4.结语
从文章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村面源污染涉及诸多方面的因素,其治理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过程,需要在农村人民、政府、社会的共同参与下,从制度、思想、技术等方面采取综合性的治理策略,以保证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桂洪杰,赵军平,杜海霞,张君弟,刘佳.兰州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J].北方环境,2011,(9)
[2]朱清,甘欣,王溢谦.四川省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环境保护对策[J].四川环境,2011,(6)
[3]牛瑞芹,何荣.浅谈农村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