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落实。以八年级上册“黄河”为例,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练习反馈的有效性三方面阐述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练习反馈
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指教师依据课标、教学资源、学情制订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落实。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教学目标是否精准。(2)教学目标是否能够真正落实,是否能使大部分学生真正掌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3)达成目标所需要的时间,能否在相对少的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即教学效率。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正确方向的保证
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努力钻研课程标准,深刻理解课标的内涵,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必要的处理,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照本宣科,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既能紧扣课程标准,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落实。教学目标应多从学生的角度来剖析,尽量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如以八年级上册黄河一节为例,说明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标中体现了三个内容:①黄河的概况;②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差异;③黄河河流的开发与治理及存在的问题。从学情方面分析:学生在学习河流之前已经学习了行政区划和气候,但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因此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研读课程标准和分析学情,确定黄河本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在地图上观察黄河的流程、流向,认识黄河各段的基本概况。(2)通过阅读地图、分析资料,理清黄河各河段最重要的水文特征,培养学生的初步综合性思维。(3)通过学习黄河,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形成人地协调观念。
二、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其高度的关注,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因此要注意导入的有效性,一般而言,导入的时间在三分钟以内,一般不要超过五分钟,所以在导入的时候一定要有时间观念,过于拖沓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分散主题,效果适得其反。
导入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引入办法如:(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2)开门见山,直奔主题。(3)创设问题,情境导入。(4)图片视频导入新课。只有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案,才有可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投入到课堂中去,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本节黄河的课堂中,采取引入方法1设置问题情景:播放视频歌曲《黄河大合唱》,看视频中的黄河有关画面,并思考下面的问题:提到黄河,我们说它是母亲河,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文化源泉,但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它的决口泛滥,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那么我们怎样了解黄河,又怎样治理它呢?导入方法2诗歌谚语引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跳进黄河洗不清。思考:黄河注入哪个海,黄河为什么那么黄?说到后一句的时候,学生会意地笑了出来,从而以轻松、积极的状态进入课堂教学。
但导入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不能重导入而轻其他环节,否则会导致舍本逐末,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学形式、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课堂,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既可以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又能体现合作共赢的理念。由老师的讲为主,变学生的学为主,由老师的知识传递,变为学生自主构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精讲,把时间用在讲重难点,讲易错、易混点上。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就不讲,学生自己能够说的就让学生说,学生自己能够做到的,老师就不要包办。要多给学生机会,让他自己去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师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问题式、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解决,深刻地理解相关地理规律与原理,达到更加有效的知识建构与迁移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关注学生如何在教学资源中有效获取信息,以及学生如何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在分析、处理过程中是如何思考的。
如在完成黄河的概括这部分教学目标时,教师设计以下任务,把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完成以下教学任务:
第一组:在地图上标注黄河的发源地山脉名称、注入海洋、上中下游分界点(河口、桃花峪)。第二组:用彩笔在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上描绘出黄河,并写出黄河流经了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第三组:用彩笔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上描绘出黄河,并写出黄河流经了我国哪些地形区。第四组:用彩笔在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图上描绘出黄河,写出黄河流经的干湿区,并思考气候对黄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以上内容属于比较基础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可以大胆放手,少讲或不讲,把重点放在知识点获得的过程,并注意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在讲解黄河的中游河段含沙量大的特征时可以采用问题情境的方式,设计以下问题,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完成:(1)黃河泥沙量在哪个河段剧增?什么原因导致的?(2)思考: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泥沙量在下游发生了什么变化?会造成什么影响呢?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由小组代表发言,阐明本组观点,其他小组发表意见。 (三)学习成果的展示与评价
在完成上述任务后,选取两个不同的小组,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由其他的小组同学给予评分,从学习效果、小组内成员的合作关系、小组内成员整体的掌握情况来评判,评出优秀小组,并给予加分的奖励。展示学习成果,可以让老师明白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学习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有无代表性,产生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是概念不清楚,还是知识点理解没到位,教师在后面的教学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讲解,及时查缺补漏,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选取的是中等學生,出现的问题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选取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可以发现学生的掌握程度。如在黄河这节课中,前面如黄河的概况等基础内容,就可以选中下的学生,一来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二来也可以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从而树立他们的信心。而像地上河的成因分析以及黄河的治理,就可以选用中等偏上的学生来回答,便于发现问题。展示学习成果的同时,还要做出适当的评价。积极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动力,不仅能起到肯定的作用,还能起到导向的作用,适当的激励,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注意评价学生的时候,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更要说出好或不好的原因,多注意学生的闪光点,多过程性的评价,更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评价的时候多具体的评价,少空洞的表扬。
三、练习的有效性,是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检测手段
(一)练习必须做到精选精炼,内容必须做到有数量、有质量、有梯度、有层次
教师必须多研读课程标准,同时研究当下命题新方向。对已有的练习进行有目的的选择、调整和补充,也可以做一些适当的改编,选出的练习要与课程标准契合。在精选设计练习的时候,要考虑练习是否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要通过哪些题目来达到巩固哪些知识点,检测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课程标准要求什么,练习就做什么,平时讲什么,考试就考什么,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落实目标的效果。因此要求教师精选一些典型的练习,练习必须有一定的层次和适当的梯度,恰当的难易比例。既要保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又要有适当的能力提高,防止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最后变成好生当陪考,学困生当看客。在黄河这节课的练习设计中,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各地的质检试卷中,把有关黄河的考题都挑选出来,并做出一定的精选与整合,形成一份练习,这样的练习就能保证一定的质量。同时注意练习的题量不能过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做,使他们能当堂完成。
(二)注重练习的落实
练习必须做到练与评的及时性、有效性。凡是练习有考必须有收,有收必须有改,有改必须有评,甚至要做到即考即收、即收即改、即改即评,做到及时性。即做即评可以省去学生二次读图读题的时间,而且做题思维过程还容易重现,容易发现学生做题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这时讲评印象应该最为深刻、最有效果。
在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巡视,观察学生的答题情况,弄清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问题,是知识点不清楚,还是审题不认真,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有一定的预判,可能学生在哪些方面会出问题,这样教师在讲评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解,讲清关键处,从而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提高,有收获。
(三)讲解练习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老师只重点讲解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还要针对考试当中出现的问题重点讲解,也可以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相讲评,可以把答案投影出来自行核对,甚至叫学生上台来讲解。
(四)注意练习的总结、反思
做完一份练习后,还要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题目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有哪些答题规律。有哪些题做错了,错误的原因在哪里,哪些题可以总结。可以设置一些错题本,把每次考试的错题收集起来,制定成错题本。
参考文献:
肖瑜.“导学讲练”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练习反馈
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指教师依据课标、教学资源、学情制订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落实。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教学目标是否精准。(2)教学目标是否能够真正落实,是否能使大部分学生真正掌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3)达成目标所需要的时间,能否在相对少的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即教学效率。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正确方向的保证
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努力钻研课程标准,深刻理解课标的内涵,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必要的处理,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照本宣科,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既能紧扣课程标准,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落实。教学目标应多从学生的角度来剖析,尽量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如以八年级上册黄河一节为例,说明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标中体现了三个内容:①黄河的概况;②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差异;③黄河河流的开发与治理及存在的问题。从学情方面分析:学生在学习河流之前已经学习了行政区划和气候,但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因此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研读课程标准和分析学情,确定黄河本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在地图上观察黄河的流程、流向,认识黄河各段的基本概况。(2)通过阅读地图、分析资料,理清黄河各河段最重要的水文特征,培养学生的初步综合性思维。(3)通过学习黄河,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形成人地协调观念。
二、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其高度的关注,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因此要注意导入的有效性,一般而言,导入的时间在三分钟以内,一般不要超过五分钟,所以在导入的时候一定要有时间观念,过于拖沓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分散主题,效果适得其反。
导入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引入办法如:(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2)开门见山,直奔主题。(3)创设问题,情境导入。(4)图片视频导入新课。只有从教学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案,才有可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投入到课堂中去,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本节黄河的课堂中,采取引入方法1设置问题情景:播放视频歌曲《黄河大合唱》,看视频中的黄河有关画面,并思考下面的问题:提到黄河,我们说它是母亲河,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文化源泉,但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它的决口泛滥,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那么我们怎样了解黄河,又怎样治理它呢?导入方法2诗歌谚语引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跳进黄河洗不清。思考:黄河注入哪个海,黄河为什么那么黄?说到后一句的时候,学生会意地笑了出来,从而以轻松、积极的状态进入课堂教学。
但导入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不能重导入而轻其他环节,否则会导致舍本逐末,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学形式、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课堂,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既可以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又能体现合作共赢的理念。由老师的讲为主,变学生的学为主,由老师的知识传递,变为学生自主构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精讲,把时间用在讲重难点,讲易错、易混点上。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就不讲,学生自己能够说的就让学生说,学生自己能够做到的,老师就不要包办。要多给学生机会,让他自己去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师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问题式、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解决,深刻地理解相关地理规律与原理,达到更加有效的知识建构与迁移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关注学生如何在教学资源中有效获取信息,以及学生如何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在分析、处理过程中是如何思考的。
如在完成黄河的概括这部分教学目标时,教师设计以下任务,把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完成以下教学任务:
第一组:在地图上标注黄河的发源地山脉名称、注入海洋、上中下游分界点(河口、桃花峪)。第二组:用彩笔在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上描绘出黄河,并写出黄河流经了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第三组:用彩笔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上描绘出黄河,并写出黄河流经了我国哪些地形区。第四组:用彩笔在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图上描绘出黄河,写出黄河流经的干湿区,并思考气候对黄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以上内容属于比较基础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可以大胆放手,少讲或不讲,把重点放在知识点获得的过程,并注意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在讲解黄河的中游河段含沙量大的特征时可以采用问题情境的方式,设计以下问题,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完成:(1)黃河泥沙量在哪个河段剧增?什么原因导致的?(2)思考: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泥沙量在下游发生了什么变化?会造成什么影响呢?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由小组代表发言,阐明本组观点,其他小组发表意见。 (三)学习成果的展示与评价
在完成上述任务后,选取两个不同的小组,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由其他的小组同学给予评分,从学习效果、小组内成员的合作关系、小组内成员整体的掌握情况来评判,评出优秀小组,并给予加分的奖励。展示学习成果,可以让老师明白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学习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有无代表性,产生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是概念不清楚,还是知识点理解没到位,教师在后面的教学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讲解,及时查缺补漏,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选取的是中等學生,出现的问题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选取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可以发现学生的掌握程度。如在黄河这节课中,前面如黄河的概况等基础内容,就可以选中下的学生,一来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二来也可以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从而树立他们的信心。而像地上河的成因分析以及黄河的治理,就可以选用中等偏上的学生来回答,便于发现问题。展示学习成果的同时,还要做出适当的评价。积极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动力,不仅能起到肯定的作用,还能起到导向的作用,适当的激励,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注意评价学生的时候,不能简单地说好或不好,更要说出好或不好的原因,多注意学生的闪光点,多过程性的评价,更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评价的时候多具体的评价,少空洞的表扬。
三、练习的有效性,是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检测手段
(一)练习必须做到精选精炼,内容必须做到有数量、有质量、有梯度、有层次
教师必须多研读课程标准,同时研究当下命题新方向。对已有的练习进行有目的的选择、调整和补充,也可以做一些适当的改编,选出的练习要与课程标准契合。在精选设计练习的时候,要考虑练习是否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要通过哪些题目来达到巩固哪些知识点,检测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课程标准要求什么,练习就做什么,平时讲什么,考试就考什么,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落实目标的效果。因此要求教师精选一些典型的练习,练习必须有一定的层次和适当的梯度,恰当的难易比例。既要保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又要有适当的能力提高,防止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最后变成好生当陪考,学困生当看客。在黄河这节课的练习设计中,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各地的质检试卷中,把有关黄河的考题都挑选出来,并做出一定的精选与整合,形成一份练习,这样的练习就能保证一定的质量。同时注意练习的题量不能过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做,使他们能当堂完成。
(二)注重练习的落实
练习必须做到练与评的及时性、有效性。凡是练习有考必须有收,有收必须有改,有改必须有评,甚至要做到即考即收、即收即改、即改即评,做到及时性。即做即评可以省去学生二次读图读题的时间,而且做题思维过程还容易重现,容易发现学生做题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这时讲评印象应该最为深刻、最有效果。
在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巡视,观察学生的答题情况,弄清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问题,是知识点不清楚,还是审题不认真,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有一定的预判,可能学生在哪些方面会出问题,这样教师在讲评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解,讲清关键处,从而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提高,有收获。
(三)讲解练习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老师只重点讲解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还要针对考试当中出现的问题重点讲解,也可以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相讲评,可以把答案投影出来自行核对,甚至叫学生上台来讲解。
(四)注意练习的总结、反思
做完一份练习后,还要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题目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有哪些答题规律。有哪些题做错了,错误的原因在哪里,哪些题可以总结。可以设置一些错题本,把每次考试的错题收集起来,制定成错题本。
参考文献:
肖瑜.“导学讲练”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