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社会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把“舌头”、“金钱”、“电脑”合称为“三大战略武器”是现在西方国家一种流行的观点,可见,良好的口才能帮助人们获得成功已成共识。中职学校语文效果一直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中职教师面对的是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后就走向社会的中职生,他们要成为21世纪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拥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口语训练从他们入学即着手开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了如下的方法。
一、 创设情境,感知口语交际的礼仪性
由于语文学科具有相当广泛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使得课堂之外的活动都可以成为口语交际的内容。众所周知,在日常交际中,如果说话文明礼貌、有理有节,往往能获得对方的好感,有利于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训练中,我将生活中某些不文明,不礼貌的交际现象作为典型例子搬到课堂上,组织学生就具体的情境展开“假如是我怎么办”的专题讨论。我曾创设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来引发讨论,启迪学生:情境一:小吴正在家里做作业,突然电话铃响了,小吴抓起话筒。听到对方说:“请问是××歌舞厅吗?”“你家才是歌舞厅呢!神经病!”小吴没好气地说了这样的话,“啪”的一声把电话挂了。情境二:星期天,小雄急冲冲地来到同桌小浩家,没进门就嚷,小浩,你拿了我的钢笔没有?小浩的妈妈听了脸一沉:“你说小浩偷了你的钢笔?”“不,不是这样的,我想问他……”小雄嗫嚅着。小浩的妈妈立刻下逐客令“我家小浩正忙着,请你马上离开!”学生通过热烈讨论,充分认识到“请”、“谢谢”“对不起”等简单的礼貌用语在交际中发挥着巨大的调和作用,对口语交际的礼仪性有了新的体悟,这为其今后养成良好的交际行为打下了思想基础。
二、 优化氛围,提高口语交际的规范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体文的最高境界是文章同说话一样。写在纸上的一句句文章念起来就是口头的一句句话。”但是这个口头语不是指一般方言口语,而是指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因而,说一口规范的普通话是现代交际的“通行证”,也是我们语文教学向来共同追求的。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自全省甚至全国,说的是不同的方言,要规范口头语言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应从平时的指导训练下手,做到逐步提高。然而,我们历来形成重课内轻课外,重书面轻口头的习惯,这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规范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的普通话由课堂用语转变为生活用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便是优化语言环境。首先通过抓“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的日常会话以及校园广播宣传等方式,优化校园内部的语言环境;其次通过早读、课堂阅读、播放普通话影音资料等途径,强化学生讲普通话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优化课堂的语言环境。我们运用教师示范,活动激趣、评分促进等手段,引导学生把普通话当做日常交往的语言,让学生在规范的语言氛围中得到熏陶和提高,从而逐步树立“讲普通话文明进步”的观念。
三、 积累知识,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一个人要把话讲得好,不仅是表达能力本身的问题,而且牵涉到思维能力和文化知识储备等问题。我们谈口语训练,如果离开了思维那只能是朗诵或朗读别人的东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中,要讨论问题,交流思想、传授经验,更为重要的是谈观点、谈见解。要使自己的讲话观点新颖,有说服力,就必须要有正确的判断和严谨的组织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换位”考虑问题。广东省职教学会语文指委会新编教材《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主题是“学会感恩”,我选取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参与讨论。例如:“丛飞资助贫困学生的事迹”、“母亲生病了,孩子不理会还独自拿钱下馆子”、“十九岁大学生背着生病的母亲上大学”等等例子,学生通过讨论,学会了多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及思辨能力。同时,为了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能力。我还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知识储备本”,在读书看报的过程中,都要留心记下精彩的语言交际片断并加以分类整理,以备信手翻看。久而久之,有些东西就能活学活用。有的学生说,这个方法真好,一到讨论和争辩时,平时储备的那些东西立刻浮现在脑际,有些话就派上用场了。实践证明,智力发展与知识积累有密切关系,学生的知识愈丰富,反应愈敏捷,口语表达能力就发展得愈快!
四、 发掘资源,体验口语交际的实用性
陶行知先生说:“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也就是说,社会是实施口语训练的广阔课堂。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只靠课堂教学这一条主渠道是很不够的。语言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即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而学生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无疑为口语交际提供了实战演练的机会。无论是家庭里,学校中,还是社会上,学生的种种见闻、体验和感受,都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言语交际素材。教师要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有意识地将口语交际训练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本引向生活。还要善于发掘有吸引力的材料诱发学生的兴趣。因为人只有处在思维活跃和不吐不快的状况下,才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在情绪兴奋中发表意见,口语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另外教师还得精心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广阔天地,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在做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高交际水平。如组织学生现场采访典型人物;谈论有关于学生耳闻目睹的社会新闻;讲讲有趣的科普读物;讲述近期上映的优秀电视剧等等。教师只有在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口语交际实践中,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学生的口语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口语交际无所不在,无时不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有心、留心、用心,就可以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开拓一条宽广的途径。从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到走进生活,使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经历一个由练习到应用的过程,从而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言语表达的礼仪性、规范性、敏捷性,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交际态度和语言习惯,为学生能成功地踏进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 创设情境,感知口语交际的礼仪性
由于语文学科具有相当广泛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使得课堂之外的活动都可以成为口语交际的内容。众所周知,在日常交际中,如果说话文明礼貌、有理有节,往往能获得对方的好感,有利于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训练中,我将生活中某些不文明,不礼貌的交际现象作为典型例子搬到课堂上,组织学生就具体的情境展开“假如是我怎么办”的专题讨论。我曾创设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来引发讨论,启迪学生:情境一:小吴正在家里做作业,突然电话铃响了,小吴抓起话筒。听到对方说:“请问是××歌舞厅吗?”“你家才是歌舞厅呢!神经病!”小吴没好气地说了这样的话,“啪”的一声把电话挂了。情境二:星期天,小雄急冲冲地来到同桌小浩家,没进门就嚷,小浩,你拿了我的钢笔没有?小浩的妈妈听了脸一沉:“你说小浩偷了你的钢笔?”“不,不是这样的,我想问他……”小雄嗫嚅着。小浩的妈妈立刻下逐客令“我家小浩正忙着,请你马上离开!”学生通过热烈讨论,充分认识到“请”、“谢谢”“对不起”等简单的礼貌用语在交际中发挥着巨大的调和作用,对口语交际的礼仪性有了新的体悟,这为其今后养成良好的交际行为打下了思想基础。
二、 优化氛围,提高口语交际的规范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体文的最高境界是文章同说话一样。写在纸上的一句句文章念起来就是口头的一句句话。”但是这个口头语不是指一般方言口语,而是指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因而,说一口规范的普通话是现代交际的“通行证”,也是我们语文教学向来共同追求的。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自全省甚至全国,说的是不同的方言,要规范口头语言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应从平时的指导训练下手,做到逐步提高。然而,我们历来形成重课内轻课外,重书面轻口头的习惯,这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规范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的普通话由课堂用语转变为生活用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便是优化语言环境。首先通过抓“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的日常会话以及校园广播宣传等方式,优化校园内部的语言环境;其次通过早读、课堂阅读、播放普通话影音资料等途径,强化学生讲普通话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优化课堂的语言环境。我们运用教师示范,活动激趣、评分促进等手段,引导学生把普通话当做日常交往的语言,让学生在规范的语言氛围中得到熏陶和提高,从而逐步树立“讲普通话文明进步”的观念。
三、 积累知识,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一个人要把话讲得好,不仅是表达能力本身的问题,而且牵涉到思维能力和文化知识储备等问题。我们谈口语训练,如果离开了思维那只能是朗诵或朗读别人的东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中,要讨论问题,交流思想、传授经验,更为重要的是谈观点、谈见解。要使自己的讲话观点新颖,有说服力,就必须要有正确的判断和严谨的组织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换位”考虑问题。广东省职教学会语文指委会新编教材《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主题是“学会感恩”,我选取了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参与讨论。例如:“丛飞资助贫困学生的事迹”、“母亲生病了,孩子不理会还独自拿钱下馆子”、“十九岁大学生背着生病的母亲上大学”等等例子,学生通过讨论,学会了多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及思辨能力。同时,为了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能力。我还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知识储备本”,在读书看报的过程中,都要留心记下精彩的语言交际片断并加以分类整理,以备信手翻看。久而久之,有些东西就能活学活用。有的学生说,这个方法真好,一到讨论和争辩时,平时储备的那些东西立刻浮现在脑际,有些话就派上用场了。实践证明,智力发展与知识积累有密切关系,学生的知识愈丰富,反应愈敏捷,口语表达能力就发展得愈快!
四、 发掘资源,体验口语交际的实用性
陶行知先生说:“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也就是说,社会是实施口语训练的广阔课堂。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只靠课堂教学这一条主渠道是很不够的。语言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即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而学生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无疑为口语交际提供了实战演练的机会。无论是家庭里,学校中,还是社会上,学生的种种见闻、体验和感受,都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言语交际素材。教师要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有意识地将口语交际训练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本引向生活。还要善于发掘有吸引力的材料诱发学生的兴趣。因为人只有处在思维活跃和不吐不快的状况下,才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在情绪兴奋中发表意见,口语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另外教师还得精心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广阔天地,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在做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高交际水平。如组织学生现场采访典型人物;谈论有关于学生耳闻目睹的社会新闻;讲讲有趣的科普读物;讲述近期上映的优秀电视剧等等。教师只有在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口语交际实践中,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学生的口语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口语交际无所不在,无时不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有心、留心、用心,就可以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开拓一条宽广的途径。从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到走进生活,使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经历一个由练习到应用的过程,从而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言语表达的礼仪性、规范性、敏捷性,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交际态度和语言习惯,为学生能成功地踏进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