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93-02
一、背景
某日,我班学生英语测验,迟放学十分钟。第二日到校,听同事说昨天放学后,相邻两班学生因口角发生矛盾并在校外摆开场子寻事,我班学生围观者较多。我先在本班学生中了解了一下情况,让围观者自己说明昨天究竟怎们回事,为何围观,有没有参与,学生第一反应都是推卸责任。第二节下课后,我们三位当事班的班主任都被政教处请去了解情况和商量处理方法。
事情原委是昨天放学时,正碰上某班学生喊了人来准备打另一班发生了点口角的学生,我班级里一个平常身体比较强壮的学生因与被打学生关系较好,怕他吃亏,又害怕学校纪律不敢从参与,处于站在旁边所谓“称场子”的。我准备在班上简单提下,让学生以后遇到此类事打电话告诉老师解决。
眼保健操的时候,我在班里说了昨天放学后的事,没想到昨天参与的这位学生正是当天值日班委,他认为老师这是在变相批评他,嘴里叽里咕噜地,眼保健操也不检查,自己回座位了。我当时想,这个学生是我班级的体委,身材高大,在班上有一定号召力,上周家长到校找任课教师了解他在校情况时,他对母亲的态度就比较横,我如果再淡化此事,今后对班级稳定肯定不利,因此就利用班会课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避免暴力事件。
二、活动目的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处理突发事件,避免冲突,远离暴力。
三、指导思想
架斗殴是校园的暴力行为,学生打架斗殴事件,不仅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给学校带来不好的声誉,而且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其危害性显而易见。我认为对打架斗殴事件应做到“未雨绸缪,及早防范”。 医学上讲究“查找病因”、“对症下药”。对打架斗殴这样的“顽疾”也应该首先探析学生的心理原因,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预防。本班会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使用暴力手段的危害,自觉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不具有暴力倾向和行为的人。
四、活动形式
通过班会活动,讨论分析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危害,谈个人感受,谈如何提高个人的修养。
五、活动流程:
(一)、引出班会主题:远离暴力,做个有涵养的中学生。
本周二放学后,发生了打群架我们班帮吗“撑场子”的事件(大家在座位上校笑),今天我们不追究责任,但就这件事讨论如何远离校园暴力。
用PPT展示校园暴力的定义
199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9届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暴力为危害健康的重要原因。
从医学的角度定义暴力:“暴力(vioience)是指蓄意地运用躯体的力量或权利,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行为。”(唐晓星主译 世界暴力与卫生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
(二)、讨论;揭示校园暴力有哪些?
学生讨论发言
进餐时排队发生纠纷,走路时发生碰撞,言语交流发生口角,朋友邀约替人出气,有人勒索、敲诈你,扬言要给你点“颜色”看看(恐吓你)……
教师总结
最常见的校园暴力男生打架斗殴,导致人身心受损;女生在背后说她他人是非,导致精神伤害(当然这属于冷暴力,今天我们暂不讨论)。
校园暴力——即使是一次——都会给受害者带来长时间的恐惧和痛苦。
(三)、思考讨论:青少年的暴力行为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
学生发言:同学之间产生仇恨、影响自己的学习、使自己的心胸变的狭窄,
对同学身体造成伤害、也给受害人的心理造成阴影
施暴者被批评或处分;施暴者受到法律的制裁
暴力使人走向犯罪,进而毁掉家庭的幸福和自己的前途。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还想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故事:冲动的惩罚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有一个年轻人,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他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狗聪明听话,能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有一天,他出门去了,让狗照顾孩子。
在回家的路上因遇大雪,第二天他才赶回家。狗闻声立即出来迎接主人。他打开房门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孩子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冲动的主人误杀了……
学生在沉默,各自在思考。
(四)、发生暴力事件当事人心理分析
我站在学生角度给学生们读了魏书生写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里面有一段关于两个打架学生的心理描述:
“我知道你们本来不想打架?”一听我说这话,他们顿时来了精神,感觉老师理解他们,便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我们真不想打架。”
我問“为什么不想打架?”他们抢着你一句我一句地说。
“打架的时候提心调胆,怕别人打伤了自己,又怕打别人打到要害处,把祸闯大了。”
“打得轻了,还怕吓唬不住对方。”
“打败了,被同年级的同学看不起,丢面子。”
“赢了呢,也害怕,走在路上,或半夜走黑道提心吊胆的,总怕对方再勾结别人突然报复,袭击。”
“打轻了不解决问题,打重了,伤了,残了,对人家对自己都不好。”
“打完架有時还不敢回家,怕爸爸打,在学校还怕老师批评,怕学校处分。” 这段话引起了学生的共鸣,班上的大部分男生说都曾有过这类想法。
(五)、探究高中生暴力产生的原因
由教师之前做好功课用PPT展示
1、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遵纪守法的习惯。从目前的高中阶段教育体制来看,高中的课程比较紧张,所以,许多高中学校缺失对高中生的法制教育。从导致校园暴力事件的诱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同学之间的偶发小摩擦积累成大冲突;高年级的同学恃强凌弱,欺负低年级的同学,寻衅滋事,索要钱财;因为早恋引发纠纷;为讲哥们义气,拉帮结派;争夺校园“老大”,聚众斗殴;与 外校学生发生冲突,引发不同高中学校同学之间的相互群殴;因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或学校处罚违纪学生不当而引发的过激行为。
2、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第一种为“心理幼稚症”,无精神病理症状,但心理发育不成熟,解决问题的方法幼稚单纯,心理认识水平低下,青少年极易冲动,爱炫耀自己,爱出风头,个性发展走上畸形。第二种则是“反社会性格缺陷”。这类属于青少年犯罪,轻微犯罪,多由于性格暴躁,不知道恐惧和危险或特殊家庭的影响,产生特殊的心理导致。对强权政治、黑恶势力、暴力游戏与灰色文学的认同与膜拜。
3、家庭的影响:一是独生子女被过分溺爱,使得心理成熟期推迟,自控能力差而好奇心强,容易情绪激动争强好胜,一些影视、游戏、漫画中的所谓英雄就成了他们盲目模仿的对象。其次是有些家庭对自己的子女教育不当,当孩子有特殊的行为时,大多采取容忍或教育完就不管的态度,并且没有建立一个很好家庭环境,这是孩子产生违法犯罪心理的最重要因素,即导致校园暴力的根源。另外,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孩子的压力大、负担重,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而经常逃学,甚至辍学。
教师总结,其实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实施暴力主要是为了面子,那么我们一起讨论如何做一个有涵养的中学生,远离暴力?
(六)、如何避免暴力行为的发生
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1、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冲动
很多暴力事件,都是由于当事人的一时冲动造成的……
如何避免冲动?
说出来 ——如果你对谁非常恼火,想要“教训”他,在这么做之前,一定要把想法告诉家长或老师,他们会想出一个合理的办法来解决你的愤怒。
换位思考 —— 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 ,如果你被别人愚弄、辱骂甚至是殴打,你会是什么感受?你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长时间的恐惧和痛苦,你忍心吗?
先想后果 —— 这值得吗 ?如果你在“收拾”别人时被逮住了,你就会受到惩罚。你也许会被记过、留校察看,甚至是法律制裁!而这一切,真的值得吗?
2、学会宽容,保持一颗善良、豁达的心,与人和睦相处
宽容是什么?宽容是一种依托于博大胸襟的高尚境界。寬容不是放任、不是纵容,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宽容意味着尊重、信任、理解和沟通。宽容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君不见,有多少心灵的创伤在宽容中弥合,有多少无谓的纷争在宽容中消散!
学生明白道理后,还要教会他克制手段和防范意识。首先,遇事冷静,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小事情不要太放在心上,不要为面子上的事和别人争个你上我下;第二,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找老师帮助,社会上有句流行语:“遇困难找警察。”在学校也有一句:“遇困难找老师。”第三,任何时候 都不要动手,也不要挑起别人动手,凡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学之间本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也不至于水火不容,即使有矛盾,大家也要守住底线,让事情冷一冷再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总结: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校园暴力的知识,了解了它的成因和预防的方法。我们衷心地希望校园暴力可以远离我们,校园成为纯净美好的地方。
六、班会课后记
班会课的两天后,那位“撑场子”的班干部主动来办公室找我,自己做了个口头检讨,承认当时的确是为了面子,但心理也挺忐忑,他保证以后遇事争取不冲动,想清后果,他也认识到这次班会其实是大家在帮助他,他表示今后绝不做给班级抹黑的事,并且很义气地表示班上的男生课间他也管了,不让他们在校内有任何暴力事件发生。
在这个案例的处理中带给我的启示是班主任工作不同于一般机械性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更多的应是一种策略、一种智慧、一种艺术。当代中学生自信、自负、甚至有点自傲,朝气蓬勃却又带着强烈的叛逆思想,有的学生信奉“哥们义气”, “为朋友两肋插刀”,寻衅闹事打群架;有的争强好胜,欺侮同学;很多时候他们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当与别的同学起利益冲突时,他们极易冲动而爆发出不满的情感,形成暴力行为,往往导致打架事件的发生。我们的教育重点不是在学生犯错后对他的责罚,而是让他认识的自己的错误,可能会造成的对人对己的严重后果,在道德层面和法律层面都让孩子心生畏惧,尽量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有时学生的错误对于教育者来说未必是坏事,我们可以通过一件事达到教育一群人的目的,这对班主任而言既是任务更多的是一种挑战。
当然,要想完全杜绝校园暴力也绝非一节班会课就能达到目的,这不仅和学校教育有关,还受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影响,还需从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犯罪学、教育学等领域多方位地探索研究,才能得出更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创立更为贴合实际的校园班级管理章程。
一、背景
某日,我班学生英语测验,迟放学十分钟。第二日到校,听同事说昨天放学后,相邻两班学生因口角发生矛盾并在校外摆开场子寻事,我班学生围观者较多。我先在本班学生中了解了一下情况,让围观者自己说明昨天究竟怎们回事,为何围观,有没有参与,学生第一反应都是推卸责任。第二节下课后,我们三位当事班的班主任都被政教处请去了解情况和商量处理方法。
事情原委是昨天放学时,正碰上某班学生喊了人来准备打另一班发生了点口角的学生,我班级里一个平常身体比较强壮的学生因与被打学生关系较好,怕他吃亏,又害怕学校纪律不敢从参与,处于站在旁边所谓“称场子”的。我准备在班上简单提下,让学生以后遇到此类事打电话告诉老师解决。
眼保健操的时候,我在班里说了昨天放学后的事,没想到昨天参与的这位学生正是当天值日班委,他认为老师这是在变相批评他,嘴里叽里咕噜地,眼保健操也不检查,自己回座位了。我当时想,这个学生是我班级的体委,身材高大,在班上有一定号召力,上周家长到校找任课教师了解他在校情况时,他对母亲的态度就比较横,我如果再淡化此事,今后对班级稳定肯定不利,因此就利用班会课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避免暴力事件。
二、活动目的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处理突发事件,避免冲突,远离暴力。
三、指导思想
架斗殴是校园的暴力行为,学生打架斗殴事件,不仅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给学校带来不好的声誉,而且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其危害性显而易见。我认为对打架斗殴事件应做到“未雨绸缪,及早防范”。 医学上讲究“查找病因”、“对症下药”。对打架斗殴这样的“顽疾”也应该首先探析学生的心理原因,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有效预防。本班会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使用暴力手段的危害,自觉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不具有暴力倾向和行为的人。
四、活动形式
通过班会活动,讨论分析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危害,谈个人感受,谈如何提高个人的修养。
五、活动流程:
(一)、引出班会主题:远离暴力,做个有涵养的中学生。
本周二放学后,发生了打群架我们班帮吗“撑场子”的事件(大家在座位上校笑),今天我们不追究责任,但就这件事讨论如何远离校园暴力。
用PPT展示校园暴力的定义
1996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9届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暴力为危害健康的重要原因。
从医学的角度定义暴力:“暴力(vioience)是指蓄意地运用躯体的力量或权利,对自身、他人、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造成或极有可能造成损伤、死亡、精神伤害、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行为。”(唐晓星主译 世界暴力与卫生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
(二)、讨论;揭示校园暴力有哪些?
学生讨论发言
进餐时排队发生纠纷,走路时发生碰撞,言语交流发生口角,朋友邀约替人出气,有人勒索、敲诈你,扬言要给你点“颜色”看看(恐吓你)……
教师总结
最常见的校园暴力男生打架斗殴,导致人身心受损;女生在背后说她他人是非,导致精神伤害(当然这属于冷暴力,今天我们暂不讨论)。
校园暴力——即使是一次——都会给受害者带来长时间的恐惧和痛苦。
(三)、思考讨论:青少年的暴力行为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
学生发言:同学之间产生仇恨、影响自己的学习、使自己的心胸变的狭窄,
对同学身体造成伤害、也给受害人的心理造成阴影
施暴者被批评或处分;施暴者受到法律的制裁
暴力使人走向犯罪,进而毁掉家庭的幸福和自己的前途。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还想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故事:冲动的惩罚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有一个年轻人,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他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狗聪明听话,能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有一天,他出门去了,让狗照顾孩子。
在回家的路上因遇大雪,第二天他才赶回家。狗闻声立即出来迎接主人。他打开房门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孩子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冲动的主人误杀了……
学生在沉默,各自在思考。
(四)、发生暴力事件当事人心理分析
我站在学生角度给学生们读了魏书生写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里面有一段关于两个打架学生的心理描述:
“我知道你们本来不想打架?”一听我说这话,他们顿时来了精神,感觉老师理解他们,便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我们真不想打架。”
我問“为什么不想打架?”他们抢着你一句我一句地说。
“打架的时候提心调胆,怕别人打伤了自己,又怕打别人打到要害处,把祸闯大了。”
“打得轻了,还怕吓唬不住对方。”
“打败了,被同年级的同学看不起,丢面子。”
“赢了呢,也害怕,走在路上,或半夜走黑道提心吊胆的,总怕对方再勾结别人突然报复,袭击。”
“打轻了不解决问题,打重了,伤了,残了,对人家对自己都不好。”
“打完架有時还不敢回家,怕爸爸打,在学校还怕老师批评,怕学校处分。” 这段话引起了学生的共鸣,班上的大部分男生说都曾有过这类想法。
(五)、探究高中生暴力产生的原因
由教师之前做好功课用PPT展示
1、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遵纪守法的习惯。从目前的高中阶段教育体制来看,高中的课程比较紧张,所以,许多高中学校缺失对高中生的法制教育。从导致校园暴力事件的诱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同学之间的偶发小摩擦积累成大冲突;高年级的同学恃强凌弱,欺负低年级的同学,寻衅滋事,索要钱财;因为早恋引发纠纷;为讲哥们义气,拉帮结派;争夺校园“老大”,聚众斗殴;与 外校学生发生冲突,引发不同高中学校同学之间的相互群殴;因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或学校处罚违纪学生不当而引发的过激行为。
2、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第一种为“心理幼稚症”,无精神病理症状,但心理发育不成熟,解决问题的方法幼稚单纯,心理认识水平低下,青少年极易冲动,爱炫耀自己,爱出风头,个性发展走上畸形。第二种则是“反社会性格缺陷”。这类属于青少年犯罪,轻微犯罪,多由于性格暴躁,不知道恐惧和危险或特殊家庭的影响,产生特殊的心理导致。对强权政治、黑恶势力、暴力游戏与灰色文学的认同与膜拜。
3、家庭的影响:一是独生子女被过分溺爱,使得心理成熟期推迟,自控能力差而好奇心强,容易情绪激动争强好胜,一些影视、游戏、漫画中的所谓英雄就成了他们盲目模仿的对象。其次是有些家庭对自己的子女教育不当,当孩子有特殊的行为时,大多采取容忍或教育完就不管的态度,并且没有建立一个很好家庭环境,这是孩子产生违法犯罪心理的最重要因素,即导致校园暴力的根源。另外,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孩子的压力大、负担重,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而经常逃学,甚至辍学。
教师总结,其实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实施暴力主要是为了面子,那么我们一起讨论如何做一个有涵养的中学生,远离暴力?
(六)、如何避免暴力行为的发生
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1、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冲动
很多暴力事件,都是由于当事人的一时冲动造成的……
如何避免冲动?
说出来 ——如果你对谁非常恼火,想要“教训”他,在这么做之前,一定要把想法告诉家长或老师,他们会想出一个合理的办法来解决你的愤怒。
换位思考 —— 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 ,如果你被别人愚弄、辱骂甚至是殴打,你会是什么感受?你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长时间的恐惧和痛苦,你忍心吗?
先想后果 —— 这值得吗 ?如果你在“收拾”别人时被逮住了,你就会受到惩罚。你也许会被记过、留校察看,甚至是法律制裁!而这一切,真的值得吗?
2、学会宽容,保持一颗善良、豁达的心,与人和睦相处
宽容是什么?宽容是一种依托于博大胸襟的高尚境界。寬容不是放任、不是纵容,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宽容意味着尊重、信任、理解和沟通。宽容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君不见,有多少心灵的创伤在宽容中弥合,有多少无谓的纷争在宽容中消散!
学生明白道理后,还要教会他克制手段和防范意识。首先,遇事冷静,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小事情不要太放在心上,不要为面子上的事和别人争个你上我下;第二,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找老师帮助,社会上有句流行语:“遇困难找警察。”在学校也有一句:“遇困难找老师。”第三,任何时候 都不要动手,也不要挑起别人动手,凡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学之间本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也不至于水火不容,即使有矛盾,大家也要守住底线,让事情冷一冷再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总结: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校园暴力的知识,了解了它的成因和预防的方法。我们衷心地希望校园暴力可以远离我们,校园成为纯净美好的地方。
六、班会课后记
班会课的两天后,那位“撑场子”的班干部主动来办公室找我,自己做了个口头检讨,承认当时的确是为了面子,但心理也挺忐忑,他保证以后遇事争取不冲动,想清后果,他也认识到这次班会其实是大家在帮助他,他表示今后绝不做给班级抹黑的事,并且很义气地表示班上的男生课间他也管了,不让他们在校内有任何暴力事件发生。
在这个案例的处理中带给我的启示是班主任工作不同于一般机械性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更多的应是一种策略、一种智慧、一种艺术。当代中学生自信、自负、甚至有点自傲,朝气蓬勃却又带着强烈的叛逆思想,有的学生信奉“哥们义气”, “为朋友两肋插刀”,寻衅闹事打群架;有的争强好胜,欺侮同学;很多时候他们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当与别的同学起利益冲突时,他们极易冲动而爆发出不满的情感,形成暴力行为,往往导致打架事件的发生。我们的教育重点不是在学生犯错后对他的责罚,而是让他认识的自己的错误,可能会造成的对人对己的严重后果,在道德层面和法律层面都让孩子心生畏惧,尽量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有时学生的错误对于教育者来说未必是坏事,我们可以通过一件事达到教育一群人的目的,这对班主任而言既是任务更多的是一种挑战。
当然,要想完全杜绝校园暴力也绝非一节班会课就能达到目的,这不仅和学校教育有关,还受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影响,还需从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犯罪学、教育学等领域多方位地探索研究,才能得出更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创立更为贴合实际的校园班级管理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