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新课改十余年,各级各类的师资培训此起彼伏,培训的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兴师动众且热闹异常。然对培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却很少有人去关注、去研究。对此,笔者作为教研员,自当反思其优劣与成败。
一、音师资培训承载的使命
众所周知,培训对一线教师来说是催化剂。它可以唤醒教师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禁锢的情愫;它可以促使广大音乐教师精神的萌发,理念的弘扬,个性的彰显,经验的积累,学识的丰富、追求与创造;它可以激发教师理念的转变,素质的提升,形象的改变,行为的完善。所以说,培训对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收获的是今天的快乐,播种的是明天的希望,付出的是对未来的投资。
不论哪个学科、什么机构举办的师资培训,其宗旨都是提高教师之品行、素养、教学技能。其目的是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发掘新的教学潜能,触发新的教学思考,促进自我反思和感悟;其关键是提高教师观察与发现问题,分析与思考问题,总结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位音乐学者说得好:音乐学科的培训应该让每一位教师明确艺术教育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与意义;让每一位音乐教师找到自信的支点;让每一位教师的潜能得到挖掘;让每一位教师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一位教师都拥有成功的希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发展。
二、音乐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
音乐师资的培训要围绕教材中的音乐作品与教学案例来阐述和诠释音乐教育教学的理念,分析和解决教学中教学与教育、教法与学法、知识与技能、科学性与艺术性等存在的问题,并引导教师树立学习意识、探究意识、反思意识、科研意识。而不是一味故弄玄虚地说教,不说夸夸其谈的大话、空话、废话;不能让参训者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能让人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知所云。
近年来的音乐师资培训,问题甚多且不尽人意,有些可谓高耗低效。其原因:一是一些学者和专家脱离教学之实际,无视教师之需求,坐而论道、高谈阔论;二是有些所谓的专家言行偏激、信口开河,想当然、走极端;三是多数一线教师的思想认识、理论水平、觉悟态度跟不上,致使把路走偏了,把传统中优秀的东西抛弃了;四是培训中目标不明、定位不准,特别是有些专家的误导,或走极端的做法致使基层教师的理解与领会有差异,造成了在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和在教学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多年来,由于一些专家各执一词,众说纷纭,导致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困惑多、问题多,想法多、失误多的现状。
纵观十余年的课改,口号喊了一句又一句,提出的新理念、使用的新名词、新概念是一个又一个,教材换了一套又一套,专家请了一批又一批、各级辅导是一回又一回,各种师资培训是一轮接一轮。如今,学者满天飞、专家遍地跑,已成为了课改中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线。那些忽视国情、丢弃传统、盲目追求、机械照搬国外的教育理论、大量发明和使用一些令人费解的时尚名词,已成为当前国内一些所谓专家们的乐趣与嗜好。然而,从目前一些参加过各级培训的教师的现状来看,依然是戴着课改的帽子、唱着课标的调子、模仿别人的样子、走着过去的路子。如今,在课改的进程中是概念多、说教多、培训多、资料多、争论多,但对课改中出现的热点、焦点、难点的真问题却分析不透彻、解决不得力,措施不到位。
课改十余年来教育专家与学者是应运而生、层出不穷。有水平的与无水平的、有资质的与无资质的、有名气的与无名气的都可以自诩为“专家”。可叹许多基层音乐教师由于受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追求时尚的一些理论误导,搞乱了他们的思想,迷惑了他们的双眼,而那种假大空的理论与不切实际的作法,导致了音乐教育教学出现了不应有的失误和偏离。
笔者在新课改的进程中参加过无数次的培训,从中深感专家水平优劣不等。有的居高临下不接地气,故弄玄虚大话西游,不着边际的论调让许多教师水中望月、镜中看花不解其意;有的人对基础音乐教育不懂装懂,对音乐教材不熟悉,对音乐作品唱不了、弹不了,只会空谈理论坐而论道;只会用大话吓人、虚话哄人,假话忽悠人;有的人满嘴大话、虚话、套话、废话言之无物,东拉西扯;有的所到之处都是一本经,人云亦云、陈词滥调;有的对教育教学中的焦点、热点、难点、困惑的问题说不深、谈不透或轻描淡写,但却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的则是把别人的东西大言不惭的拿来贩卖,可笑的是自己并不熟悉更不解其意。总而言之,沽名钓誉者有之、徒有虚名者有之、假冒伪劣者有之。
三、音乐师资培训应回归本来面目
首先,培训需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和引领一线教师去认真分析和解决在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而不是听一大堆不切实际的空洞理论;培训要从教师的实际出发,要针对教师的需求和愿望去选择培训的内容、方法和模式;同时,要按培训者的年龄、教龄、职称等来分类、分层进行,不可忽略教师的个性差异、地域差异。
培训要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每一位教师的生活质量,而不要让培训成为少数人的特权与专利。有的培训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教师听到的还是远离教育教学的空洞理论,学到的还是书本上的定义和概念,看到的还是那些熟悉的老面孔。
培训的方式大多沿用的是讲授方式,或停留在传统的一言堂,只有将参与式、互动式、分享式融入培训、走进培训才能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培训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无论哪一级的师资培训贵在培养教师自觉学习的意识、自主钻研的精神、自愿提高的态度、自发研修的行为,贵在引领一线教师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反思中成长、研究中提高、进步中发展。在培训中只有做到人在、心在、情在,才能真正达到收获其中的培训目的。
除此之外,教育行政部门不能把培训当做是对基层教师的奖励或表彰,不能把名额或机会只给与一些名校的名师,或一些获有荣誉称号的少数人,更不能让培训成为少数人的专利和特权。如今,名师参加培训,外出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致使名师的所谓名气愈来愈大,愈来愈优秀,而真正需要得到培训和帮助的大多数教师却只能眼巴巴的望“训”兴叹,忍气吞声。对此,教育行政部门不能把一线的教师分为三六九等,不能把眼光只聚焦在少数人的身上给予高度重视和特殊照顾,而让大多数教师受到忽视或冷落。
教育要公平,首先是教育机会的公平。教育公平不是口号,应落实在教育领域的每一个层面。如果教师培训都做不到公平,还大谈公平就是自欺欺人了。在教育改革的今天,要让每位教师都有提高和发展的机会,让每位教师都能享受公平的权力,让每位教师都生活得有自己的尊严,让每位教师都能看到自我发展的希望。
一、音师资培训承载的使命
众所周知,培训对一线教师来说是催化剂。它可以唤醒教师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禁锢的情愫;它可以促使广大音乐教师精神的萌发,理念的弘扬,个性的彰显,经验的积累,学识的丰富、追求与创造;它可以激发教师理念的转变,素质的提升,形象的改变,行为的完善。所以说,培训对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收获的是今天的快乐,播种的是明天的希望,付出的是对未来的投资。
不论哪个学科、什么机构举办的师资培训,其宗旨都是提高教师之品行、素养、教学技能。其目的是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发掘新的教学潜能,触发新的教学思考,促进自我反思和感悟;其关键是提高教师观察与发现问题,分析与思考问题,总结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位音乐学者说得好:音乐学科的培训应该让每一位教师明确艺术教育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与意义;让每一位音乐教师找到自信的支点;让每一位教师的潜能得到挖掘;让每一位教师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一位教师都拥有成功的希望;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和发展。
二、音乐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
音乐师资的培训要围绕教材中的音乐作品与教学案例来阐述和诠释音乐教育教学的理念,分析和解决教学中教学与教育、教法与学法、知识与技能、科学性与艺术性等存在的问题,并引导教师树立学习意识、探究意识、反思意识、科研意识。而不是一味故弄玄虚地说教,不说夸夸其谈的大话、空话、废话;不能让参训者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能让人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不知所云。
近年来的音乐师资培训,问题甚多且不尽人意,有些可谓高耗低效。其原因:一是一些学者和专家脱离教学之实际,无视教师之需求,坐而论道、高谈阔论;二是有些所谓的专家言行偏激、信口开河,想当然、走极端;三是多数一线教师的思想认识、理论水平、觉悟态度跟不上,致使把路走偏了,把传统中优秀的东西抛弃了;四是培训中目标不明、定位不准,特别是有些专家的误导,或走极端的做法致使基层教师的理解与领会有差异,造成了在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和在教学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多年来,由于一些专家各执一词,众说纷纭,导致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困惑多、问题多,想法多、失误多的现状。
纵观十余年的课改,口号喊了一句又一句,提出的新理念、使用的新名词、新概念是一个又一个,教材换了一套又一套,专家请了一批又一批、各级辅导是一回又一回,各种师资培训是一轮接一轮。如今,学者满天飞、专家遍地跑,已成为了课改中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线。那些忽视国情、丢弃传统、盲目追求、机械照搬国外的教育理论、大量发明和使用一些令人费解的时尚名词,已成为当前国内一些所谓专家们的乐趣与嗜好。然而,从目前一些参加过各级培训的教师的现状来看,依然是戴着课改的帽子、唱着课标的调子、模仿别人的样子、走着过去的路子。如今,在课改的进程中是概念多、说教多、培训多、资料多、争论多,但对课改中出现的热点、焦点、难点的真问题却分析不透彻、解决不得力,措施不到位。
课改十余年来教育专家与学者是应运而生、层出不穷。有水平的与无水平的、有资质的与无资质的、有名气的与无名气的都可以自诩为“专家”。可叹许多基层音乐教师由于受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追求时尚的一些理论误导,搞乱了他们的思想,迷惑了他们的双眼,而那种假大空的理论与不切实际的作法,导致了音乐教育教学出现了不应有的失误和偏离。
笔者在新课改的进程中参加过无数次的培训,从中深感专家水平优劣不等。有的居高临下不接地气,故弄玄虚大话西游,不着边际的论调让许多教师水中望月、镜中看花不解其意;有的人对基础音乐教育不懂装懂,对音乐教材不熟悉,对音乐作品唱不了、弹不了,只会空谈理论坐而论道;只会用大话吓人、虚话哄人,假话忽悠人;有的人满嘴大话、虚话、套话、废话言之无物,东拉西扯;有的所到之处都是一本经,人云亦云、陈词滥调;有的对教育教学中的焦点、热点、难点、困惑的问题说不深、谈不透或轻描淡写,但却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的则是把别人的东西大言不惭的拿来贩卖,可笑的是自己并不熟悉更不解其意。总而言之,沽名钓誉者有之、徒有虚名者有之、假冒伪劣者有之。
三、音乐师资培训应回归本来面目
首先,培训需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和引领一线教师去认真分析和解决在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而不是听一大堆不切实际的空洞理论;培训要从教师的实际出发,要针对教师的需求和愿望去选择培训的内容、方法和模式;同时,要按培训者的年龄、教龄、职称等来分类、分层进行,不可忽略教师的个性差异、地域差异。
培训要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每一位教师的生活质量,而不要让培训成为少数人的特权与专利。有的培训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教师听到的还是远离教育教学的空洞理论,学到的还是书本上的定义和概念,看到的还是那些熟悉的老面孔。
培训的方式大多沿用的是讲授方式,或停留在传统的一言堂,只有将参与式、互动式、分享式融入培训、走进培训才能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培训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无论哪一级的师资培训贵在培养教师自觉学习的意识、自主钻研的精神、自愿提高的态度、自发研修的行为,贵在引领一线教师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反思中成长、研究中提高、进步中发展。在培训中只有做到人在、心在、情在,才能真正达到收获其中的培训目的。
除此之外,教育行政部门不能把培训当做是对基层教师的奖励或表彰,不能把名额或机会只给与一些名校的名师,或一些获有荣誉称号的少数人,更不能让培训成为少数人的专利和特权。如今,名师参加培训,外出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致使名师的所谓名气愈来愈大,愈来愈优秀,而真正需要得到培训和帮助的大多数教师却只能眼巴巴的望“训”兴叹,忍气吞声。对此,教育行政部门不能把一线的教师分为三六九等,不能把眼光只聚焦在少数人的身上给予高度重视和特殊照顾,而让大多数教师受到忽视或冷落。
教育要公平,首先是教育机会的公平。教育公平不是口号,应落实在教育领域的每一个层面。如果教师培训都做不到公平,还大谈公平就是自欺欺人了。在教育改革的今天,要让每位教师都有提高和发展的机会,让每位教师都能享受公平的权力,让每位教师都生活得有自己的尊严,让每位教师都能看到自我发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