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结构素描与明暗素描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e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对美术语言以及美术的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的学习”。素描是绘画入门的基础,它能帮助我们提高整体而全面地观察世界、准确而客观地表现对象的能力,是促进初学者眼、脑、手高度协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而它成为高考学生迈入艺术殿堂的必考项目。
  根据美术课程的固有特点,高中美术素描教学应立足于传统具象写实的原则进行造型规律和形式规律的探索、研究与训练,引导学生以客观物象的研究作为素描入门之本,着重以结构素描。明暗素描分别展开教学。下面就这两个方面的教学展开讨论。
  一、结构素描
  结构素描就是充分利用线条的表现力表现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有时也结合一些必要的明暗色调来强调物体的结构特征,也就是运用由表及里的观察方法对物象内在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
  其实,所有的素描都离不开结构。在所谓的“明暗素描”中,结构也是重要的造型因素之一。对物象结构理解得不够清楚,画出来的明暗素描也是空洞无力,毫无表现力。从绘画的多种因素来看,构图中的位置、黑白、节奏等形式形成了一种结构。物质的形态、形体也具有结构。结构无所不在。无论是抽象绘画还是具象绘画,结构都是构成画面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于初学美术的学生,结构素描的训练是首要课程,也是重要课程。只有对物象的结构有了清楚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步“明暗素描”的教学。
  在结构素描教学中,要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理性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构成因素这三个方面的把握。
  1.透视法则的掌握
  运用透视分析方法是正确把握形体比例的有效手段。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透视原理便是“规矩”,是三维物体转换到二维平面上的桥梁,只有“规矩”准了,物体的方圆才会准确。
  从学习素描的角度来说,没有必要花大量时间去专攻透视学,只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形体透视,二是空气透视。形体透视是指形体近大远小的规律,作画者在观察同样大小的物体时,越靠近作画者视点的物体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在空间越深远的情况下,透视的大小变化越明显。空气透视是指近实远虚的变化规律。随着空间距离的拉远,形体之间的近实远虚会更为突出。
  教师还要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和余角透视的基本规律。这里以正方体举例说明。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跟地面平行的透视。在平行透视中,正方体处在心点时,只能看到一个面;在视平线上时,可以看到两个面;离开视平线时能看到三个面。在正方体中与画面成平行的线延长消失于心点,与画面平行的面形状不变,其它侧面按“近大远小“的规律发生透视变化。正方体垂直方向的线永远垂直,与画面平行的线永远平行。成角透视时任何一面都不与画面平行,但有一平面跟地面平行的透视。成角透视中正方体的两组线分别与画面成不同的成角透视,角度的线延长后,所有交点都在视平线上。在给学生讲透视时常有这样的现象,虽然我把理论知识、示范图和实物都结合起来了,学生好像听懂了,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生的透视严重错位,甚至还有学生问:“为什么在画圆柱体时上面那个圆要比下面那个圆小?”这说明学生对透视的原理还没有真正了解。其实,问题不外乎是怎样在二维的画面上表现物体的三维空间。我记得当时我是这样回答学生的:“孙悟空的金箍棒可以变成一个很长的圆柱体,假设你站在金箍棒下面抬头往上看,是不是越往上的看上去越小了?”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我接着又说:“你们平时坐在汽车里向外看时有没有发现,差不多等宽的公路离你越远时就越窄,最后甚至交于一点?”学生都好像略有所悟的样子。再加上我要他们反复研究透视示意图,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差不多都能够较清楚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变化。同时,练习结构素描时也应把看不见的部分(虚体)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都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这样更能清楚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
  2.理性的结构分析
  结构是构成物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靠形体透视原理,加强物体结构的穿插及构成关系来表达物体的体积空间关系。所以我们要用透明的眼睛去看物象,也就是说在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结构方面去认识,在构造上去把握,本质地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在对结构的分析上,人物像的教学是一个难点。为了画准头像,我们必须运用人体对称原理,先在面部找出骨点、肌肉位置、体表特征,也就是对皮肤下的骨骼、肌肉等形体结构要有深刻的认识。再就是五官的形体结构,如眼睛,它是由一个球形组成的眼球,然后上眼皮和下眼皮是由十分扁的长方体俯在球体上组成的。
  3.画面的构成因素
  “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这一著名观点教会了二十世纪的许多艺术家如何重新看待自然,要求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
  二、明暗素描
  物体在光的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明暗变化。掌握明暗规律也是训练我们将物体从二维空间“转化”到二维平面上的一种能力。通常我们对于物体上的明暗变化总是从“三大面”“五调子”上去认识,以达到光影真实、具立体感的视觉。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全因素素描。在明暗素描的课题训练中,应注意光影与结构的关系和明暗色调的黑白变化,增强空间体积感以及质感的表现。
  1.光影与结构
  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因此,物体的起伏变化凸凹。明暗虚实关系,都是光线作用于物体的内在结构的外部表现。要想深入地刻画对象,必须要做到“知其所以然”,要研究其内在结构关系。我们在绘画中,不能机械被动地去抄袭对象,抄袭光影,不要哪些地方深就画黑一点,哪些地方浅就画灰一点,然后却对这深和浅意味着什么却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这也就很难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
  我们在初期训练明暗素描时,一般都是从灯光作业人手,因为灯光光线相对集中,在光照下物体都会产生三种基本色调,即黑、白、灰。有了三种不同的色调,画面的层次就清晰,画面的效果就明显,也更利于学生对物体的理解和塑造。而到绘画水平提高后,我们就要进行自然光或散光的训练,这样就加深了作业的难度,学生只有准确、深入地分析和清楚了物体的结构才可能正确地表现物体的明暗。
  2.明暗色调的黑白虚实变化
  整体的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训练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调之间通过我们的视觉所产生的黑白虚实渐变规律,不要该暗的地方暗不下去,该亮的地方亮不起来,这样整个画面就灰了。也不要每个地方都刻得很仔细而打破整体效果。一般物象最暗处在明暗交界线,最亮之处在正受光面也就是高光,而其它面就是次亮,再次亮……,因此学生应减少中间色调的深度,加深物体的暗部,提高其亮度,保持画面的层次感。
  在写生的过程当中,在整体尊重客观对象的前提下,允许对局部的色调进行调整,进行或减弱或加强的艺术处理。素描写生的对象,或明或暗,或强或弱,或虚或实,都有着它的规律和秩序。写生时如果打乱这种客观秩序,就会零乱琐碎,影响画面的整体感。比如暗部里的反光,画得太亮甚至亮过灰面,就破坏了局部的整体。一个画面是由若干个局部组成的,如果每个局部都出现类似的情况,那么这个画面就支离破碎了。如果每一个局部都画得很好,很完整,但局部与局部之间没有联系,也就像一盘散沙。
  3.空间体积感
  这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一幅画如果没有空间没有体积,就是一幅败作。因此也要注意物体的形体结构、虚实变化以及处理好物体边缘线与背景的关系,同时还需要注意整体的关系。
  4.质感的表现
  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器皿、金属制品、木材、石膏、花卉、水果、蔬菜等物体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怎样才能把这些质感表现出来呢?这就要通过线条有序地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模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成功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同时也是一种教育方法。我们应该充分运用成功教育,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回或加强自己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从而促使他们成功。  关键词:小学语文;成功教育;要求;方案  用成功教育学家、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的话来说,教育就是一个“夸”字,此语甚为深刻。我们向来主张“失败是成功之母”,但他却大胆提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成功教育
期刊
民歌,即民间歌曲,是由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集体创作的,经过口口相传,并不断地加工演变的一种艺术形式。她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及思想感情,音乐语言凝练简明,音乐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纯真质朴。民歌具有很大的继承性,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精神特征,同时又最富有时代气息,是民族音乐艺术发展的根基。  小学音乐教材中出现了一部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歌。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
期刊
数学课堂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主战场。教材则是载体,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探索、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落实课程改革,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从而落实课程标准呢?我认为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细读课程中的数学“纲”“本”,领会精神,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支配、控制
期刊
科学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所以我们要以教材为主线,以知识目标为载体,精心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求是精神,促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的达成。  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是培养兴趣和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让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里,畅所欲言,张扬个性,激发起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的愿望。传统的科学教学中,规
期刊
摘 要:在高职教学中,汽车维修课程有着自己独特的课程教学特点,实践性相当强,还具有别的教学课程不具备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在高职的汽车维修培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有关汽车维修的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使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因此,在高职汽车维修培训中,就需要运用任务导向法。本文就任务导向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高职;汽车维修教学;任务导向法;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
期刊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授课,可以突出教材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体育教师也要掌握应有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进行体育教学。  一、运用电教媒体,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知识获得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
期刊
摘 要:笔者从对教师在备课方面的要求,学生之间的学习形式和实际教学三个方面,围绕“以学定教,同伴互助”这一话题展开论述,旨在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以学定教;同伴互助;教学实例  “以学定教,同伴互助”是我校2013年申请并通过的一个省级研究子课题。结合实际的英语教学,笔者将从三个方面分析这一主题。  一、“以学定教”对于教师在备课方面的要求  “以学定教”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
期刊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使学生在摄取已有的知识或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取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应用“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呢?  一、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概述  1.实验式  所谓实验式探究,就是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主要通过做实验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探究方式,根据问题
期刊
摘 要:合理运用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指导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是新课程改革实现自主学习的一项有力措施,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开发学生潜能。本文从创设实验探究情境,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和利用课外实验等谈谈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化学教学;实验探究;探究能力  实验是化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的灵魂。学生在实验中,学到新知识,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
期刊
摘 要: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一点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高职学生的交际能力与社会需求尚有一定差距。在现有条件下,高职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于对阅读课方式和内容的再认识。  关键词:阅读理解;交际能力;英语教学  交际能力包含了语言能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及对语言的认知和感知能力(李筱菊,1985)。那么,怎样才能获得交际能力?阅读在这中间又起了一种什么样的作用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