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争吵、闹纠纷是幼儿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我们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事,几个小朋友刚才还玩的高高兴兴的,一会儿就发生了争吵甚至打架,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往往采用阻止的方法,从表面看,教师在制止幼儿不良行为,其实不然,因为对幼儿来说,争吵、闹纠纷并非都是坏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幼儿间的冲突呢?
关键词: 幼儿 冲突
一、辩证地看待幼儿间的冲突
孩子间的冲突通常是发生在一起玩耍游戏的过程中,因为孩子的思维还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他们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很少采纳别人的意见,再加上自我控制能力与调节能力差,所以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产生误解,发生争吵甚至打架,幼儿的冲突的特点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会又重归于好,高高兴兴的玩耍,因此,教师不要急于去干预。
日本教学博士高野清纯曾说:“打架,对于社会知识的掌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为了培养幼儿的自尊心,最能发挥作用的是打架,因此彼此被打,双方都痛,由自己的痛就会想到对方一定痛,从而产生自尊心,并且逐步认识到通过暴力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如果只是好朋友在一起玩,不一定明白好朋友究竟好在哪里,从这一点看,孩子打架未必不是好事情。”有的心理学家还说: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有与人争吵过,甚至连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拿走或无故被别人打了也不吭声,那么,这个孩子的心理可能有缺陷。”为此,我们对待幼儿园的冲突要以辩证的态度看待。幼儿间的冲突虽然破坏了教育秩序,给教师增加了许多麻烦,有时还会使家长很气愤。但对于幼儿来说,孩子间争吵甚至打架是他们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与人交往,学习如何做人的一种方式,孩子在每一次冲突中获得可贵的经验,或学会保护自己或收敛自己,学会考虑对方的愿望和要求,谅解对方,以合适的形式与人相处。因此可以说,冲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二、针对幼儿之间的冲突,选择正确的教育形式
在日常生活中,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后教师经常会当众批评幼儿,让其他幼儿因以为戒,这样做就会大大挫伤幼儿的自尊心。更有甚者,对幼儿进行罚站、不吃饭等惩罚,尊重幼儿、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是教师面对幼儿冲突的首要原则。教师在发生冲突后,应先了解冲突的原因,然后决定进行个别指导还是集体教育,如果问题主要涉及一两个幼儿的行为,适合采用个别引导的方法。当个别幼儿屡次提醒仍无改造,就应采取“冷处理”的方法,让他单独坐在一边反思,在幼儿冷静后,教师在于他进行交谈,让他知道错在哪里。对于频繁出现、典型的冲突行为,教师可设计背景,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让幼儿明白该怎么做,让幼儿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问题,体会别人的情绪或感受。例如:在幼儿园中因争抢玩具发生冲突的现象比较多,记得一次组织小班晨间游戏,孩子们都自选了自己喜欢的玩具玩,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贾许宁和张鸣抢玩具了。”我扭头一看,两人都紧紧抓住不放,贾许宁往自己怀里拉,张鸣也不示弱,使劲往回拉,终于张鸣把玩具抢了过去。他刚想玩,又赶紧追上去抢,张鸣大声喊:“老师,贾许宁抢我们的玩具。”我叫住了他俩,友情祛斑的幼儿做好对他们说:“刚才,贾许宁小朋友和张鸣因抢玩具发生了争吵,我请大家想想应该怎么办?玩具只有一件时,大家应该怎么玩?”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林瑞说:“上次牛牛想玩我的玩具,我就让他先玩了一会儿,不应该抢玩具。”安琪说:“我先玩一会,再让别人玩。”郑世博说:“大家一起玩,玩具少,明天我把家里的玩具拿来。”我针对大家的讨论让幼儿总结,玩具是大家的,玩的时候要互相。并采纳了郑世博的建议,将每周五的下午定为玩具开放日小朋友把心爱的玩具拿来与别人换着玩,张鸣和贾许宁听了小朋友的话,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他们决定一起玩玩具。
现在的孩子做事情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独霸。
教师应教育幼儿摆正及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从自我的概念中摆拖出来、学会谦让、学会友好相处,幼儿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多种多样,教师在处理幼儿间冲突时,应因人因事而异,这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有效措施,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三、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逐步培养幼儿的评价能力
冲突引起不良的客观效果被认为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人们通常给予消极的评价,其实,冲突这一外在行为恰恰是幼儿内在心理活动的表现 。我认为,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冲突源于幼儿自身行为,为什么不能让他们自己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呢?应让幼儿在自己解决冲突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其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是教师处理冲突必须体现的教育目标。为此,当幼儿出现冲突时,教师要帮助幼儿寻找改正错误、解决问题的办法,要让幼儿知道下次发生同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而不只是单单让幼儿知道不应该做什么。对于小冲突,教师应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当两个幼儿发生冲争执时,教师不要直接介入,要静观事态的发展。记得一次在大班角色游戏活动中,小朋友兴趣盎然的完小餐厅的游戏,突然,李昂和杨帅大吵了起来,李昂抓住了杨帅的衣服使劲地拉,杨帅手里的“钞票”掉在地上,孩子们围着他俩,只听见高雅说: “你们干吗打架?”李昂噘着嘴说: “我先来吃饭的,他比我来得晚,可非要先吃东西”杨帅红着脸说:“我去上了一天班,很饿,想吃完回家休息。”李昂说: “那你不会早点说,早说我会让给你。”杨帅说: “是我不好,我应该跟他商量商量。”旁边的小朋友说: “老师说过,互相谦让才是好孩子。”李昂和杨帅互相拉拉手,两人一起吃起饭来了,看着小朋友自己解决了冲突,我心里非常高兴。
幼儿之间的冲突使幼儿人际交往中产生矛盾的表现,幼儿在争吵和打闹中学会了观察和分析,有了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并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技巧。反之,如果幼儿之间始终平等相处,没有矛盾,就缺少了这种学习的机会,我们应适时正确引导,使幼儿逐步对自己的冲突行为加深理解,在感悟中把握自己。
总之,冲突是幼儿交往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冲突,要正确引导幼儿解决出现的冲突,逐步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的能力,让幼儿在冲突中健康的成长起来
关键词: 幼儿 冲突
一、辩证地看待幼儿间的冲突
孩子间的冲突通常是发生在一起玩耍游戏的过程中,因为孩子的思维还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他们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很少采纳别人的意见,再加上自我控制能力与调节能力差,所以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产生误解,发生争吵甚至打架,幼儿的冲突的特点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一会又重归于好,高高兴兴的玩耍,因此,教师不要急于去干预。
日本教学博士高野清纯曾说:“打架,对于社会知识的掌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为了培养幼儿的自尊心,最能发挥作用的是打架,因此彼此被打,双方都痛,由自己的痛就会想到对方一定痛,从而产生自尊心,并且逐步认识到通过暴力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如果只是好朋友在一起玩,不一定明白好朋友究竟好在哪里,从这一点看,孩子打架未必不是好事情。”有的心理学家还说: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有与人争吵过,甚至连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拿走或无故被别人打了也不吭声,那么,这个孩子的心理可能有缺陷。”为此,我们对待幼儿园的冲突要以辩证的态度看待。幼儿间的冲突虽然破坏了教育秩序,给教师增加了许多麻烦,有时还会使家长很气愤。但对于幼儿来说,孩子间争吵甚至打架是他们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与人交往,学习如何做人的一种方式,孩子在每一次冲突中获得可贵的经验,或学会保护自己或收敛自己,学会考虑对方的愿望和要求,谅解对方,以合适的形式与人相处。因此可以说,冲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二、针对幼儿之间的冲突,选择正确的教育形式
在日常生活中,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后教师经常会当众批评幼儿,让其他幼儿因以为戒,这样做就会大大挫伤幼儿的自尊心。更有甚者,对幼儿进行罚站、不吃饭等惩罚,尊重幼儿、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是教师面对幼儿冲突的首要原则。教师在发生冲突后,应先了解冲突的原因,然后决定进行个别指导还是集体教育,如果问题主要涉及一两个幼儿的行为,适合采用个别引导的方法。当个别幼儿屡次提醒仍无改造,就应采取“冷处理”的方法,让他单独坐在一边反思,在幼儿冷静后,教师在于他进行交谈,让他知道错在哪里。对于频繁出现、典型的冲突行为,教师可设计背景,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让幼儿明白该怎么做,让幼儿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问题,体会别人的情绪或感受。例如:在幼儿园中因争抢玩具发生冲突的现象比较多,记得一次组织小班晨间游戏,孩子们都自选了自己喜欢的玩具玩,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贾许宁和张鸣抢玩具了。”我扭头一看,两人都紧紧抓住不放,贾许宁往自己怀里拉,张鸣也不示弱,使劲往回拉,终于张鸣把玩具抢了过去。他刚想玩,又赶紧追上去抢,张鸣大声喊:“老师,贾许宁抢我们的玩具。”我叫住了他俩,友情祛斑的幼儿做好对他们说:“刚才,贾许宁小朋友和张鸣因抢玩具发生了争吵,我请大家想想应该怎么办?玩具只有一件时,大家应该怎么玩?”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林瑞说:“上次牛牛想玩我的玩具,我就让他先玩了一会儿,不应该抢玩具。”安琪说:“我先玩一会,再让别人玩。”郑世博说:“大家一起玩,玩具少,明天我把家里的玩具拿来。”我针对大家的讨论让幼儿总结,玩具是大家的,玩的时候要互相。并采纳了郑世博的建议,将每周五的下午定为玩具开放日小朋友把心爱的玩具拿来与别人换着玩,张鸣和贾许宁听了小朋友的话,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他们决定一起玩玩具。
现在的孩子做事情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独霸。
教师应教育幼儿摆正及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从自我的概念中摆拖出来、学会谦让、学会友好相处,幼儿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多种多样,教师在处理幼儿间冲突时,应因人因事而异,这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有效措施,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三、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逐步培养幼儿的评价能力
冲突引起不良的客观效果被认为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人们通常给予消极的评价,其实,冲突这一外在行为恰恰是幼儿内在心理活动的表现 。我认为,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冲突源于幼儿自身行为,为什么不能让他们自己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呢?应让幼儿在自己解决冲突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其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是教师处理冲突必须体现的教育目标。为此,当幼儿出现冲突时,教师要帮助幼儿寻找改正错误、解决问题的办法,要让幼儿知道下次发生同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而不只是单单让幼儿知道不应该做什么。对于小冲突,教师应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当两个幼儿发生冲争执时,教师不要直接介入,要静观事态的发展。记得一次在大班角色游戏活动中,小朋友兴趣盎然的完小餐厅的游戏,突然,李昂和杨帅大吵了起来,李昂抓住了杨帅的衣服使劲地拉,杨帅手里的“钞票”掉在地上,孩子们围着他俩,只听见高雅说: “你们干吗打架?”李昂噘着嘴说: “我先来吃饭的,他比我来得晚,可非要先吃东西”杨帅红着脸说:“我去上了一天班,很饿,想吃完回家休息。”李昂说: “那你不会早点说,早说我会让给你。”杨帅说: “是我不好,我应该跟他商量商量。”旁边的小朋友说: “老师说过,互相谦让才是好孩子。”李昂和杨帅互相拉拉手,两人一起吃起饭来了,看着小朋友自己解决了冲突,我心里非常高兴。
幼儿之间的冲突使幼儿人际交往中产生矛盾的表现,幼儿在争吵和打闹中学会了观察和分析,有了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并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技巧。反之,如果幼儿之间始终平等相处,没有矛盾,就缺少了这种学习的机会,我们应适时正确引导,使幼儿逐步对自己的冲突行为加深理解,在感悟中把握自己。
总之,冲突是幼儿交往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冲突,要正确引导幼儿解决出现的冲突,逐步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的能力,让幼儿在冲突中健康的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