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woool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学应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通过学生熟悉的现象揭示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进而使学生获得对物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随着这种教育战略思想的不断渗透和物理新教材的使用,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愈来愈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实现探究式教学,直接关系到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与成功.下面我就对探究式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环节进行阐述.
  1启发与讲授结合,接受与探究互补
  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笼统地说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也不能说就是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 不能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讨论这两种教学方法对立起来.应当因课制宜,因人制宜,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要由教师讲深讲透,讲清规律的来龙去脉,讲出问题所在,提出问题,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望,诱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而不必勉强组织讨论而流于形式.而有的内容一定要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练习.当知识障碍基本扫清,基本方法基本掌握,教师可精选几个典型例题供学生课堂讨论.这种讨论可以口述,各抒己见,互相交流,或上黑板演练,展示各种解法,组织全班评议,也可以先个别讨论,再组织全班讨论,发表各种见解,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大脑里的内部信息得到交换,促使思维得到不断调整,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学生的思维系统与外界产生了信息交换,促使学生自身思维的封闭系统转向开放系统,学生有争论、鉴别、独立思考、调整认识,直至引向更高的认识阶段,这种功能单纯依靠教师讲授是很难获得的.
  2设计情境,提出问题
  恰当的问题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并引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探究教学的重要使命.
  为了让学生能提出问题,我们可以合理地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提出有关物理问题,并且要贴近科学探究活动的主题,避免学生出现跑题现象.例如在引出“摩擦力”概念时,我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播放人和马在冰面上滑倒的录像;然后在拧紧的瓶盖上涂上润滑油,让班上力气较大的学生来拧(学生不容易拧开).从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很容易发现问题并提出:“为什么人在冰面上易滑倒?为什么涂上润滑油的瓶盖不容易打开?”课堂教学中探究的问题是教材内容决定的,到什么时候应该探究什么问题,都是由教材或教师提出的,学生在这方面很少有锻炼的机会.[HJ1.3mm]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生活中发现和提出一些有意义的物理问题.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海森堡说:“学生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物理教材内容,反复思考,仔细斟酌,向学生提出难度适中、符合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物理问题,以此引发学生对物理问题强烈的探究欲望.尤其是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对问题的探索欲.因此,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可以恰到好处地利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生活事件来创设问题情境.如,学习必修2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中“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的内容时,我就跟学生说:“目前,能源危机是一个比较国际性的问题,我们国家也一直在强调进行节能经济,但是我们要学的这节内容又表明能量是守恒的,不会被消灭的,那大家想一想,我们到底有没有必要节约能源?”学生明显对这个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开始纷纷发言、踊跃参与,也因为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所以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其他与此相关的问题也跟着学生的讨论不断涌现出来,从而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去思考其中的奥妙.
  3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创新教学氛围
  教师应努力营造出“教师—学生”及“学生—学生”间自由、平等的氛围.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同时,学生年龄尚小,经历甚少,有时提出的设想与现实有一定的反差,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在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氛围时,教师要做到:公开地向学生表示,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性行为以及任何探索迹象,都是好事情;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感兴趣并非常兴奋时,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教学气氛要轻松活泼;不反对猜测,特别是具有一定道理的猜测.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民主的态度组织教学,营造比较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的欲望.
  营造讨论的气氛: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要在备课中精心拟定所讨论的问题,预计讨论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活动.使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由此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发挥物理实验的优势: 物理实验是探究性教学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桥梁”和“中介”.在研究电阻定律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索规律,重温科学家的探索之路,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改进设计方案;同时,学生实验操作时,教师还应做到:给学生操作时间,给学生思考时间,给学生发问时间,给学生批判时间.总之,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学生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学生电子计算机辅助手段,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借助实物投影更加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从而通过现象,归纳出本质和规律.对于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教材,组织学生观看“嫦娥一号”的发射的电视转播,充分利用网络上异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全球化的学习资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和收集、分析、处理、合成、交流信息的能力.
  总之,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目前还处于摸索和实验阶段,当然,探究式教学不只是局限于某一节课上,而是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中.身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们要不断对我们的探究式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对其不完善之处进行改进,以制订出更加适合学生、并能为学生所接受的物理探究方式,使我们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且取得令我们满意的教学成效.以上仅是我个人对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几点探索和建议,在这里拿出来分享给大家,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其他文献
1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教育改革发展方略.要求教师应坚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作为教育的最高价值追求.高中物理课程,一方面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了科学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对学生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以及提高素质水平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智
[摘 要]  随着我国数字技术的不断提高,丰富多彩的数字化技术也应用到了高中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中。视唱练耳教学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实现了音乐教学的数字化。  [关键词]  视唱练耳教学;数字技术;应用  高中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可以有效的对学生学习音乐与掌握音乐的基本素质进行有效的检测,也是对学生是否具有音乐天分的重要衡量标准。视唱练耳指根据对乐理的掌握情况,通过视唱、练习
期刊
清晨,我被刺眼的阳光照醒。揉了揉蒙胧的睡眼,打了一个哈欠,望了望闹钟,“啊,7:30了.!”我连忙翻身下床,飞快地跑向书桌,开始整理书包。
1. evening与night  evening和night都指“晚上”,但evening表示日落或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到上床睡觉之前这段时间;而night指从日落到第二天黎明这段时间。如:  I have an evening party today. 今天我有一个晚会要参加。  The nights are longer in winter. 冬季夜长。  晚上相见时,不论多晚,习惯说:Goo
1 对小组合作式教学法的认识  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一大创新.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的形式来促进学生跟小组成员一起共同完成课堂的学习内容.这样学生处在小组中的位置跟处在整个班级中的位置是非常不同的,从而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也就不一样.例如我们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的时候,就可以采取这种方式,把我们物理课本中的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小组成员亲自动手来完成.教师可以分配给不同的小组不同的实验
维特罗克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参与活动接受信息,主动的去构建一个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并从中做出推断的过程.“他可能不理解教师讲解的语句,但他肯定理解自己加工生成的语句”,这句话从心理学角度确认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承担指导的作用.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必须注重“生成性”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共识,但是课堂的生成具有不确定性,在授课过程中经常出现超出了教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英语中的 begin 与 start 都有“开始”的意思,但在实际运用中,却有很多不同。现在我们就谈谈它们的用法:  一、相同之处  1. 意为“开始;发生;发起”时,两者可互换。如:  Then he began/started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然后他就开始做一系列的实验。  How did the accident begin/start?事故是怎样发生的? 
爸爸既不喝酒抽烟,也不游戏赌博,最大的爱好是看电视。这些天,爸爸迷上了“潜伏”大戏。就连吃饭都恨不得把电视搬进餐厅。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