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贺小瑞(1986-),女,汉族,山西省运城人,助教,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本研究用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对民办院校951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在终极性价值体系中,家庭安全、幸福、真正的友谊、自我尊重是大学生价值观中评价最高的几种价值观;在工具性价值体系中,诚实、负责任评价最高;从性别、年龄上看,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民办院校;大学生;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227-02
1.问题提出
价值观是一种个体现象。在一些研究者看来,价值观对个体行为具有解释、预测和导向的作用[1]。也有学者认为,价值观是个体人格体系的核心和动力机制[2]。另有研究者则认为,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前提和基础,进而认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由现行的事后咨询治疗模式向事前的正确价值观养成模式转变[3]。
独立学院是一种依托普通高等学校(母体学校)教育资源,采用新机制运作的本科高等学校,进入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具有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共性特征,但同时也具有相对独特的特性,比如:以自我为中心、思想多样、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自觉性较差、责任意识淡薄等等,这些特征的存在与他们所持有的价值观密不可分。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场所,与知识技能、能力等手段性教育相比,价值观教育——方向性教育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本文擬探讨新时期我校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为我校价值观教育提供启示和建议。
2.研究方法
2.1研究工具
采用目前最常用的“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Rokeach’s Value Survey),将价值观分为工具性价值观(instrumental values)和终极性价值观(terminal values)。其中,每种价值体系各18项,每项均有简短的意义界定。让被试按其自身的重要性程度对两类价值观分别排序,将最重要的排在第一位,次重要的排在第二位,依次类推,最不重要的就排在第十八位。用这个量表可以测得不同的价值观在不同的人心目中所处的相对位置,或相对重要性程度。
2.2研究对象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调查我校六个学院各个年级的学生(大四学生在校外实习,排除在外),共发放问卷1006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951分。其中,男生348人,女生603人。
2.3施测过程和数据处理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测试结果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我校大学生价值观的一般特点
根据951名大学生对两种价值体系中18项价值重要性的排列,求出各项价值观的平均数,再依据中数由小到大排出两种价值体系中18项价值观的等级次序。本研究调查的大学生总体及男、女生的各种价值观在两种价值体系中的中数和等级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一般特点。总体来看,男女生与总体之间以及男女生之间在两种价值体系中对18项价值的评价相当一致。在终极性价值体系中,“家庭安全”、“幸福”、“真正的友谊”、“自我尊重”评价最高,“成熟的爱”、“得救”评价最低。在工具性价值体系中,“诚实”、“负责任”评价最高,“援助人”、“服从”评价最低。男女生在两种价值体系中对18项价值的等级排列,经计算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男女生在终极性价值观上为0.92,相关显著性检验P<0.01,在工具性价值观上为0.95,相关显著性检验P<0.01。
表1951名大学生对两组价值观的排序平均数和等级
终极性价值观男
(348人)女
(603人)总体
(951人)工具性
价值观男
(348人)女
(603人)总体
(951人)
成熟的爱12.06(17)14.92(17)13.87(17)诚实6.04(1)5.70(1)5.82(1)
得救14.02(18)14.98(18)14.63(18)独立7.90(3)7.40(3)7.58(3)
国家安全9.14(8)8.63(7)8.82(6)服从12.91(18)15.16(18)14.33(18)
和平的世界9.75(13)8.74(9)9.11(10)负责任6.61(2)6.65(2)6.64(2)
家庭安全4.86(1)4.53(1)4.65(1)富于想象10.38(12)11.89(17)11.33(16)
快感10.75(16)12.20(16)11.67(16)干净10.79(16)11.36(14)11.15(14)
兴奋的生活10.71(15)11.90(15)11.47(15)宽容8.43(6)8.13(6)8.24(6)
美的世界10.65(14)10.82(14)10.76(14)礼貌9.63(10)10.06(12)9.90(11)
内心和谐9.27(10)8.59(6)8.84(8)心胸开阔8.29(5)8.00(5)8.11(5)
平等8.94(6)9.38(11)9.21(11)有爱心9.08(8)8.22(7)8.53(8)
社会认可9.15(9)8.93(10)9.01(9)有抱负8.79(7)8.33(8)8.50(7)
舒适的生活9.52(12)9.77(12)9.68(12)有逻辑10.56(14)11.73(15)11.30(15) 幸福7.56(2)6.82(3)7.09(2)有能力8.05(4)7.57(4)7.74(4)
有成就感9.41(11)10.12(13)9.86(13)有勇气9.68(11)9.42(9)9.51(10)
真正的友谊7.56(3)6.83(4)7.10(3)有自制力9.09(9)9.44(10)9.31(9)
智慧8.98(7)8.73(8)8.82(7)愉快10.65(15)10.17(13)10.34(13)
自我尊重8.00(5)6.77(2)7.22(4)援助人11.85(17)11.77(16)11.80(17)
自由7.91(4)7.24(5)7.48(5)知识10.52(13)9.56(11)9.91(12)
*括号外为平均数,括号内为等级;平均数越低,等级越高。
3.2各年级学生价值观的比较
从大一到大三各年级学生价值观等级排列比较见表2。从表2可见,在终极性价值体系和工具性价值体系中,均有一些价值项目的评定等级比较稳定,也有一些价值项目的评定等级逐渐有变化。各年级学生对“家庭安全”、“幸福”、“真正的友谊”以及“诚实”、“负责任”评价均最高,始终把它们排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上;而对“得救”、“成熟的爱”、“快感”以及“服从”、“援助人”评价都较低,始终把它们排在较不重要的位置上。从大一到大三,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们对“社会认可”、“有成就感”、“有爱心”、“礼貌”、“干净”重要性的评价逐渐增强;对“幸福”、“内心和谐”、“有勇气”、“愉快”重要性的评价却逐渐减弱;对“幸福”重要性的评价虽有所减弱,但其等级仍排在较前面(第4位)。
表2各年级学生价值观等级排列比较
终极性
价值观大一
(305人)大二
(339人)大三
(307人)工具性
价值观大一
(305人)大二
(339人)大三
(307人)
成熟的爱171717诚实111
得救181818独立353
国家安全7106服從181818
和平的世界8118负责任222
家庭安全111富于想象151614
快感161616干净161413
兴奋的生活151515宽容665
美的世界141414礼貌131110
内心和谐6712心胸开阔537
平等1199有爱心876
社会认可1087有抱负788
舒适的生活121213有逻辑141516
幸福224有能力444
有成就感131311有勇气9912
真正的友谊342有自制力10109
智慧9610愉快111315
自我尊重453援助人171717
自由535知识121211
4.讨论
从调查所得的数据来看,“家庭安全”、“幸福”、“真正的友谊”、“自我尊重”是我校大学生价值观中评价最高的几种价值观。这些价值目标多与大学生的角色特征和年龄特征有关(黄希庭等,1994),表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追求自我的幸福。在工具性价值体系中,“诚实”、“负责任”、“独立”、和“有能力”评价最高,表明大学生价值观手段总得来说具有积极性、进取性。这与戴斌荣等人(1999)的类似研究结果相一致。同时,这些人生价值目标反映了我们民族文化和时代的精神,是他们对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准内化的结果。
从性别上看,我校男同学和女同学的价值观相当的一致,在终极性和工具性价值体系上,男女生评价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是0.92和0.95,均显著相关。
从年龄上看,总得来说,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如,各年级学生对“家庭安全”、“幸福”、“真正的友谊”以及“诚实”、“负责任”评价均最高,始终把它们排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上;而对“得救”、“成熟的爱”、“快感”以及“服从”、“援助人”评价都较低,始终把它们排在较不重要的位置上。也就是说,对上述各项的评价反映了我校大学生的一般特点,而无年龄上的差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们对“社会认可”、“有成就感”、“有爱心”、“礼貌”、“干净”重要性的评价逐渐增强;对“幸福”、“内心和谐”、“有勇气”、“愉快”重要性的评价却逐渐减弱;对“幸福”重要性的评价虽有所减弱,但其等级仍排在较前面。这显然与大学生所处的年级存在密切的关系,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开始面临考研与就业的困惑,更希望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社会与周围人的认可,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同时,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所产生的自主自立价值取向增强的表现。
(作者单位:燕京理工学院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
参考文献:
[1]朱智贤著:《心理学大辞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Robinson,Shaver & Wrightsman.《性格与社会心理测量总揽》,远流出版公司1998年版.
[3]古人伏,朱炜.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冲突与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1998(02).
摘要:本研究用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对民办院校951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在终极性价值体系中,家庭安全、幸福、真正的友谊、自我尊重是大学生价值观中评价最高的几种价值观;在工具性价值体系中,诚实、负责任评价最高;从性别、年龄上看,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民办院校;大学生;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227-02
1.问题提出
价值观是一种个体现象。在一些研究者看来,价值观对个体行为具有解释、预测和导向的作用[1]。也有学者认为,价值观是个体人格体系的核心和动力机制[2]。另有研究者则认为,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前提和基础,进而认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由现行的事后咨询治疗模式向事前的正确价值观养成模式转变[3]。
独立学院是一种依托普通高等学校(母体学校)教育资源,采用新机制运作的本科高等学校,进入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具有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共性特征,但同时也具有相对独特的特性,比如:以自我为中心、思想多样、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自觉性较差、责任意识淡薄等等,这些特征的存在与他们所持有的价值观密不可分。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场所,与知识技能、能力等手段性教育相比,价值观教育——方向性教育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本文擬探讨新时期我校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为我校价值观教育提供启示和建议。
2.研究方法
2.1研究工具
采用目前最常用的“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Rokeach’s Value Survey),将价值观分为工具性价值观(instrumental values)和终极性价值观(terminal values)。其中,每种价值体系各18项,每项均有简短的意义界定。让被试按其自身的重要性程度对两类价值观分别排序,将最重要的排在第一位,次重要的排在第二位,依次类推,最不重要的就排在第十八位。用这个量表可以测得不同的价值观在不同的人心目中所处的相对位置,或相对重要性程度。
2.2研究对象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调查我校六个学院各个年级的学生(大四学生在校外实习,排除在外),共发放问卷1006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951分。其中,男生348人,女生603人。
2.3施测过程和数据处理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测试结果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我校大学生价值观的一般特点
根据951名大学生对两种价值体系中18项价值重要性的排列,求出各项价值观的平均数,再依据中数由小到大排出两种价值体系中18项价值观的等级次序。本研究调查的大学生总体及男、女生的各种价值观在两种价值体系中的中数和等级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一般特点。总体来看,男女生与总体之间以及男女生之间在两种价值体系中对18项价值的评价相当一致。在终极性价值体系中,“家庭安全”、“幸福”、“真正的友谊”、“自我尊重”评价最高,“成熟的爱”、“得救”评价最低。在工具性价值体系中,“诚实”、“负责任”评价最高,“援助人”、“服从”评价最低。男女生在两种价值体系中对18项价值的等级排列,经计算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男女生在终极性价值观上为0.92,相关显著性检验P<0.01,在工具性价值观上为0.95,相关显著性检验P<0.01。
表1951名大学生对两组价值观的排序平均数和等级
终极性价值观男
(348人)女
(603人)总体
(951人)工具性
价值观男
(348人)女
(603人)总体
(951人)
成熟的爱12.06(17)14.92(17)13.87(17)诚实6.04(1)5.70(1)5.82(1)
得救14.02(18)14.98(18)14.63(18)独立7.90(3)7.40(3)7.58(3)
国家安全9.14(8)8.63(7)8.82(6)服从12.91(18)15.16(18)14.33(18)
和平的世界9.75(13)8.74(9)9.11(10)负责任6.61(2)6.65(2)6.64(2)
家庭安全4.86(1)4.53(1)4.65(1)富于想象10.38(12)11.89(17)11.33(16)
快感10.75(16)12.20(16)11.67(16)干净10.79(16)11.36(14)11.15(14)
兴奋的生活10.71(15)11.90(15)11.47(15)宽容8.43(6)8.13(6)8.24(6)
美的世界10.65(14)10.82(14)10.76(14)礼貌9.63(10)10.06(12)9.90(11)
内心和谐9.27(10)8.59(6)8.84(8)心胸开阔8.29(5)8.00(5)8.11(5)
平等8.94(6)9.38(11)9.21(11)有爱心9.08(8)8.22(7)8.53(8)
社会认可9.15(9)8.93(10)9.01(9)有抱负8.79(7)8.33(8)8.50(7)
舒适的生活9.52(12)9.77(12)9.68(12)有逻辑10.56(14)11.73(15)11.30(15) 幸福7.56(2)6.82(3)7.09(2)有能力8.05(4)7.57(4)7.74(4)
有成就感9.41(11)10.12(13)9.86(13)有勇气9.68(11)9.42(9)9.51(10)
真正的友谊7.56(3)6.83(4)7.10(3)有自制力9.09(9)9.44(10)9.31(9)
智慧8.98(7)8.73(8)8.82(7)愉快10.65(15)10.17(13)10.34(13)
自我尊重8.00(5)6.77(2)7.22(4)援助人11.85(17)11.77(16)11.80(17)
自由7.91(4)7.24(5)7.48(5)知识10.52(13)9.56(11)9.91(12)
*括号外为平均数,括号内为等级;平均数越低,等级越高。
3.2各年级学生价值观的比较
从大一到大三各年级学生价值观等级排列比较见表2。从表2可见,在终极性价值体系和工具性价值体系中,均有一些价值项目的评定等级比较稳定,也有一些价值项目的评定等级逐渐有变化。各年级学生对“家庭安全”、“幸福”、“真正的友谊”以及“诚实”、“负责任”评价均最高,始终把它们排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上;而对“得救”、“成熟的爱”、“快感”以及“服从”、“援助人”评价都较低,始终把它们排在较不重要的位置上。从大一到大三,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们对“社会认可”、“有成就感”、“有爱心”、“礼貌”、“干净”重要性的评价逐渐增强;对“幸福”、“内心和谐”、“有勇气”、“愉快”重要性的评价却逐渐减弱;对“幸福”重要性的评价虽有所减弱,但其等级仍排在较前面(第4位)。
表2各年级学生价值观等级排列比较
终极性
价值观大一
(305人)大二
(339人)大三
(307人)工具性
价值观大一
(305人)大二
(339人)大三
(307人)
成熟的爱171717诚实111
得救181818独立353
国家安全7106服從181818
和平的世界8118负责任222
家庭安全111富于想象151614
快感161616干净161413
兴奋的生活151515宽容665
美的世界141414礼貌131110
内心和谐6712心胸开阔537
平等1199有爱心876
社会认可1087有抱负788
舒适的生活121213有逻辑141516
幸福224有能力444
有成就感131311有勇气9912
真正的友谊342有自制力10109
智慧9610愉快111315
自我尊重453援助人171717
自由535知识121211
4.讨论
从调查所得的数据来看,“家庭安全”、“幸福”、“真正的友谊”、“自我尊重”是我校大学生价值观中评价最高的几种价值观。这些价值目标多与大学生的角色特征和年龄特征有关(黄希庭等,1994),表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追求自我的幸福。在工具性价值体系中,“诚实”、“负责任”、“独立”、和“有能力”评价最高,表明大学生价值观手段总得来说具有积极性、进取性。这与戴斌荣等人(1999)的类似研究结果相一致。同时,这些人生价值目标反映了我们民族文化和时代的精神,是他们对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准内化的结果。
从性别上看,我校男同学和女同学的价值观相当的一致,在终极性和工具性价值体系上,男女生评价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别是0.92和0.95,均显著相关。
从年龄上看,总得来说,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如,各年级学生对“家庭安全”、“幸福”、“真正的友谊”以及“诚实”、“负责任”评价均最高,始终把它们排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上;而对“得救”、“成熟的爱”、“快感”以及“服从”、“援助人”评价都较低,始终把它们排在较不重要的位置上。也就是说,对上述各项的评价反映了我校大学生的一般特点,而无年龄上的差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学生们对“社会认可”、“有成就感”、“有爱心”、“礼貌”、“干净”重要性的评价逐渐增强;对“幸福”、“内心和谐”、“有勇气”、“愉快”重要性的评价却逐渐减弱;对“幸福”重要性的评价虽有所减弱,但其等级仍排在较前面。这显然与大学生所处的年级存在密切的关系,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开始面临考研与就业的困惑,更希望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社会与周围人的认可,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同时,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所产生的自主自立价值取向增强的表现。
(作者单位:燕京理工学院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
参考文献:
[1]朱智贤著:《心理学大辞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Robinson,Shaver & Wrightsman.《性格与社会心理测量总揽》,远流出版公司1998年版.
[3]古人伏,朱炜.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冲突与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19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