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3-6岁的儿童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语言能力正在飞速发展。幼儿教师语言教学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活动、学习、情绪、情感的发展,如果在幼儿阶段,老师的教学行为能有意识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注重适宜语言教材的选择,引导幼儿积极、健康、有效地进行语言学习,将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 语言策略
一、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
1.教师必须加强思想修养:古人云:“言为心声”,没有高尚的心灵,就不会有高尚的语言。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其语言才可能健康、文明、丰富、美好。2.教师必须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包括语音的训练,即练好普通话;仪态的训练,即举止稳重、态度大方、讲究仪容、从容镇定;必要的朗读训练、胆量训练和讲话训练等等。
二、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掌握语言技能、运用语言策略、实施良好语言教学行为的前提。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幼儿思维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幼儿不能理解教师的“反话”。我班里有两位活泼好动的小男孩,他俩很喜欢模仿影视武打片里的“侠客”,总是拳脚相加,嬉戏不停。有一次,我见他俩又闹腾起来,就没好气的说:“好好打,你们再打一次我看看。”谁知,这两个孩子还真的又操练起来,而且表现出神气十足的样子。见此情景,我哭笑不得,一下子不知所措了。我本意是想制止孩子们的打斗,可是由于我说的是反话,所以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这件事给我的感触很深: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因而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也必须具体、直观,要他们怎么做,老师一定要简单明了地说出来,切不可拐弯抹角,含糊不清,更不能对孩子讽刺、挖苦、说“反话”。
三、为幼儿创造发展口头语言的良好环境
1.采用恰当的方式与幼儿交流: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给予每个孩子说话的机会,引导、鼓励幼儿树立自信心,使之连贯、大胆地对主题发表自己的想法。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不惜赞赏语句,及时抓住幼儿表述的亮点进行肯定的评价。2.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幼儿多观察各种事物,扩大孩子的眼界,增长知识,从而丰富孩子说话的内容,在向别人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时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3.让幼儿多讲、多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单纯的集体语言教学活动是远远不能满足幼儿语言发展的,因此,教师应将目光投射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关注从孩子中生成的,又有利于他们的语言发展的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言,从而获得最佳的发展效果。如语言游戏“说相反”,故事续编“猫医生过河”,儿歌创编“动物世界真奇妙”,表演“咕咚”的故事,看图讲述“小雨伞”“让座”,拼图讲述“聪明的公鸡”等。另外,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开展语言活动,如“今天的新鲜事儿”、“论天气”、“报食谱、说菜名”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为使所学的内容得以巩固,可将活动时使用的相关教具、情景图等放置在固定的区角中,方便幼儿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体验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幼儿的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兴趣。4.增加幼儿与同伴、成人的交流机会:幼儿所生活的家庭、幼儿园、社区中的成人、伙伴所使用的语言,往往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这种语言环境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人应做到发音正确、用词恰当、语法规范、声调自然而适中,不能错误地以幼儿语言为标准,迁就幼儿。
四、启发幼儿思考
1.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引导性: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应从启发、激励孩子的思维出发。古人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提问贵在巧字。教学过程中,一个接一个的“好不好”、“对不对”、“是不是”只会使孩子机械地不假思索地去回答、去应付,失去学习的兴趣。但如果问题过于复杂,孩子们只会启而不发,导而不思,百思不得其解,从而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的提问要考虑到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使问题具有引导性。2.教师的提问应具有想象力:教学活动中应设计出能培养幼儿想象力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如果将故事中的“怎么说?怎么办?怎么做的”改为“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孩子的答案就不会局限于故事的原文,他们就会凭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大胆想象,拓展思维,这不正是想象力引发的功效吗?3.教师的提问应具有灵活性:语言教育活动中应采用各种方式灵活地进行提问。如:在《大象手帕》的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环节:大象先生的手帕被风吹落掉进了河里,小青蛙捞起并玩耍,大象先生告诉小青蛙这是它的手帕,并要小青蛙还给它。当我问到:大象先生是用什么样的语气和小青蛙说话时,有的孩子说是“高兴的”、有的说是“生气的”等,但是唯独没有想到应该用请求的语气。后来,我又换了一种方式问:如果别人捡到了我们丢失的东西,我们是应该用高兴的语气、生气的语气、还是应该用请求的语气,让别人还给我们呢?孩子们经过慎重比较,认为请求的语气应该更合适。所以,我们教师的提问不要让问题绊住自己,在原地转圈,而要灵活地变换方式,让幼儿更快地理解提问的意图,从而延续对话的进行。4.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双向性:任何数学活动都不要变成教师的一问到底,要给幼儿思考、反思、質疑、表达的空间,这样幼儿就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并且敢于大胆表达,而不再是盲目跟从。5.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幽默感:语言教学中的提问,教师应把握契机,运用幽默诙谐的问题调节枯燥无味的活动气氛,孩子们会更富有趣味性回答,也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五、重视游戏活动
福禄贝尔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发展最好的方式。因为它是内在本质的自发表现。因此,在游戏中儿童是最轻松愉快的。我们可以发现,游戏中儿童的语言是多样的、神奇的、充满幻想的,因为游戏本身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让儿童的语言得到极大的提高。如果说在课堂上儿童更多的是进行词汇的累积,那么在游戏中,则是实践运用的时候。许多在课堂中学到的词汇并不是经常使用,而在游戏中,孩子会随着情景的变换说出不同的语言。因此,为孩子创造一个开放的游戏空间,则是为孩子愿意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幼儿园 语言策略
一、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
1.教师必须加强思想修养:古人云:“言为心声”,没有高尚的心灵,就不会有高尚的语言。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其语言才可能健康、文明、丰富、美好。2.教师必须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包括语音的训练,即练好普通话;仪态的训练,即举止稳重、态度大方、讲究仪容、从容镇定;必要的朗读训练、胆量训练和讲话训练等等。
二、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掌握语言技能、运用语言策略、实施良好语言教学行为的前提。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幼儿思维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幼儿不能理解教师的“反话”。我班里有两位活泼好动的小男孩,他俩很喜欢模仿影视武打片里的“侠客”,总是拳脚相加,嬉戏不停。有一次,我见他俩又闹腾起来,就没好气的说:“好好打,你们再打一次我看看。”谁知,这两个孩子还真的又操练起来,而且表现出神气十足的样子。见此情景,我哭笑不得,一下子不知所措了。我本意是想制止孩子们的打斗,可是由于我说的是反话,所以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这件事给我的感触很深: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因而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也必须具体、直观,要他们怎么做,老师一定要简单明了地说出来,切不可拐弯抹角,含糊不清,更不能对孩子讽刺、挖苦、说“反话”。
三、为幼儿创造发展口头语言的良好环境
1.采用恰当的方式与幼儿交流: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给予每个孩子说话的机会,引导、鼓励幼儿树立自信心,使之连贯、大胆地对主题发表自己的想法。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不惜赞赏语句,及时抓住幼儿表述的亮点进行肯定的评价。2.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幼儿多观察各种事物,扩大孩子的眼界,增长知识,从而丰富孩子说话的内容,在向别人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时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3.让幼儿多讲、多练: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单纯的集体语言教学活动是远远不能满足幼儿语言发展的,因此,教师应将目光投射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关注从孩子中生成的,又有利于他们的语言发展的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言,从而获得最佳的发展效果。如语言游戏“说相反”,故事续编“猫医生过河”,儿歌创编“动物世界真奇妙”,表演“咕咚”的故事,看图讲述“小雨伞”“让座”,拼图讲述“聪明的公鸡”等。另外,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开展语言活动,如“今天的新鲜事儿”、“论天气”、“报食谱、说菜名”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为使所学的内容得以巩固,可将活动时使用的相关教具、情景图等放置在固定的区角中,方便幼儿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体验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幼儿的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兴趣。4.增加幼儿与同伴、成人的交流机会:幼儿所生活的家庭、幼儿园、社区中的成人、伙伴所使用的语言,往往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这种语言环境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人应做到发音正确、用词恰当、语法规范、声调自然而适中,不能错误地以幼儿语言为标准,迁就幼儿。
四、启发幼儿思考
1.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引导性: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应从启发、激励孩子的思维出发。古人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提问贵在巧字。教学过程中,一个接一个的“好不好”、“对不对”、“是不是”只会使孩子机械地不假思索地去回答、去应付,失去学习的兴趣。但如果问题过于复杂,孩子们只会启而不发,导而不思,百思不得其解,从而挫伤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的提问要考虑到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使问题具有引导性。2.教师的提问应具有想象力:教学活动中应设计出能培养幼儿想象力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如果将故事中的“怎么说?怎么办?怎么做的”改为“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孩子的答案就不会局限于故事的原文,他们就会凭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大胆想象,拓展思维,这不正是想象力引发的功效吗?3.教师的提问应具有灵活性:语言教育活动中应采用各种方式灵活地进行提问。如:在《大象手帕》的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环节:大象先生的手帕被风吹落掉进了河里,小青蛙捞起并玩耍,大象先生告诉小青蛙这是它的手帕,并要小青蛙还给它。当我问到:大象先生是用什么样的语气和小青蛙说话时,有的孩子说是“高兴的”、有的说是“生气的”等,但是唯独没有想到应该用请求的语气。后来,我又换了一种方式问:如果别人捡到了我们丢失的东西,我们是应该用高兴的语气、生气的语气、还是应该用请求的语气,让别人还给我们呢?孩子们经过慎重比较,认为请求的语气应该更合适。所以,我们教师的提问不要让问题绊住自己,在原地转圈,而要灵活地变换方式,让幼儿更快地理解提问的意图,从而延续对话的进行。4.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双向性:任何数学活动都不要变成教师的一问到底,要给幼儿思考、反思、質疑、表达的空间,这样幼儿就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并且敢于大胆表达,而不再是盲目跟从。5.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幽默感:语言教学中的提问,教师应把握契机,运用幽默诙谐的问题调节枯燥无味的活动气氛,孩子们会更富有趣味性回答,也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五、重视游戏活动
福禄贝尔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发展最好的方式。因为它是内在本质的自发表现。因此,在游戏中儿童是最轻松愉快的。我们可以发现,游戏中儿童的语言是多样的、神奇的、充满幻想的,因为游戏本身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让儿童的语言得到极大的提高。如果说在课堂上儿童更多的是进行词汇的累积,那么在游戏中,则是实践运用的时候。许多在课堂中学到的词汇并不是经常使用,而在游戏中,孩子会随着情景的变换说出不同的语言。因此,为孩子创造一个开放的游戏空间,则是为孩子愿意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