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得感性经验 、发展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小班幼儿好奇心强,他们喜欢对周围的新鲜事物进行探究,但受能力、经验、水平等方面的限制,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我们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宽松的探究氛围,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支持幼儿的探究过程;重视幼儿的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给予支持性的语言引导,促进幼儿的探究动力;注重家园合作,丰富幼儿的探究经验。
【关键词】《指南》 小班幼儿 科学探究 开展
一、创设宽松的探究氛围,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科学探究中的首要目标。一些自然的、身边的、生活中的事物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也最能激发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热情。作为成人,我们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如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滑梯上的落叶,好奇地捡起来玩耍,我们趁机引导幼儿观察落叶的样子,还能找到其它的落叶吗?落叶都是一样的吗?它们哪里不一样?等等,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树叶探究的兴趣。《指南》中指出:“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容忍幼儿因探究而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引导他们活动后做好收拾整理”。
例如在“沉浮”实验中,孩子们尝试把各种物品放到水里观察沉浮现象,有的物品如橡皮泥、彩纸掉色,把水的颜色变混浊,但孩子们的热情没有受到丝毫影响,这时我们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来谴责幼儿,而是允许他们大胆地探索和尝试,在活动结束后引导幼儿清理干净,收拾整理好物品。
二、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支持幼儿的探究过程
材料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物质中介。《指南》中指出:“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探索、发现、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我们要根据小班幼儿在年龄特点投放适宜的材料。小班幼儿受到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如语言表达能力弱,在探究中不能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自我为中心较突出,交往能力水平有限,不能很好地与同伴合作探究;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喜欢模仿成人和同伴的语言和行为等等。因此我们投放的材料要适度适宜,在材料的层次上、种类上、结构上要能满足幼儿的需要。
例如:在“水的溶解”探究活动中,我们先和幼儿了解了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的液体。为了初步感受水的溶解特性,我们提供了便于幼儿观察的方糖:一方面方形在溶解的过程中形状变化明显,另一方面方糖溶解后甜甜的可以品尝,能激发小班幼儿探究的欲望。此外我们还提供了透明玻璃杯、吸管、温水等材料,活动中引导幼儿用“变小了”“变没了”“不见了”等简单词语表示“溶解”的含意。
三、重视幼儿的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萌芽。他们是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提升经验。一般幼兒的科学探究过程包括产生疑问、猜想和假设、观察和实验、记录和整理、解释和交流等基本环节和步骤。小班幼儿虽然表达能力较弱,有意注意时间短,但探索的欲望很强,任何一个科学小实验,教师都要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去提问、猜想、探索。例如在“方糖不见了”的实验中,我提出疑问:“方形的糖放水里会怎么样?”让孩子们自由猜想:有的说“会变圆形,“会变小,”“会变没”……接下来让幼儿带着疑问去做实验,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把方糖放进水里,用吸管搅动,慢慢地观察它的变化。“老师,方糖化了!”“老师,我的方糖变小了!”“我的糖没有啦!”孩子们惊喜地说出自己的发现。最后孩子们细细地品尝了溶解后的味道,甜甜的。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幼儿进行各种探究活动时,实际上是在支持和引导幼儿简约地经历科学家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更不能把知识经验直接传递给幼儿,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来获得相应的态度能力、知识经验。
四、给予支持性的语言引导,促进幼儿的探究动力
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与孩子的语言交流较多,首先教师用适当的语言提出问题,逐步引导幼儿层层递进地探究,幼儿也是通过语言描述自己在探究中的发现。小班的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不灵活,手眼协调能力较弱,完成精细动作的能力也较弱,教师要适当地运用语言来引导孩子积极探索。教师支持性的语言引导,是幼儿科学探究中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要重视并认真对待幼儿提出的问题,尊重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引导他们积极地进行猜想、观察、验证和表达。
五、注重家园合作,丰富幼儿的探究经验
首先、给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温馨的家庭探究环境。家长要允许幼儿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各种尝试,对幼儿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予支持,在探索中如发现幼儿犯错误、弄脏、弄乱等现象,家长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幼儿,而是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幼儿。其次、幼儿经常会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向家长提出各种问题,这是幼儿好奇、求知的表现,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提问”,不要表现厌烦,或者是觉得问题可笑等等,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认真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地探索和表达。若家长不懂孩子提的问题,应实事求是地告诉孩子。最后,开展“家庭科学小试验”。我们在幼儿园进行的科学小实验,可以鼓励家长在家和孩子们丰富和拓展实验,例如:“有趣的水”的科学探究主题,在幼儿园简单了解了水的溶解性后,我们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搜集材料,探索各种材料的溶解性,并将实验的过程以照片和视频的形式发到班级群里,大家一起学习分享。我们积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吸引家长的主动参与,让家长协同幼儿园一起进行科学探究,才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主动对科学活动产生探究需求。
【关键词】《指南》 小班幼儿 科学探究 开展
一、创设宽松的探究氛围,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科学探究中的首要目标。一些自然的、身边的、生活中的事物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也最能激发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热情。作为成人,我们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如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滑梯上的落叶,好奇地捡起来玩耍,我们趁机引导幼儿观察落叶的样子,还能找到其它的落叶吗?落叶都是一样的吗?它们哪里不一样?等等,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树叶探究的兴趣。《指南》中指出:“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容忍幼儿因探究而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引导他们活动后做好收拾整理”。
例如在“沉浮”实验中,孩子们尝试把各种物品放到水里观察沉浮现象,有的物品如橡皮泥、彩纸掉色,把水的颜色变混浊,但孩子们的热情没有受到丝毫影响,这时我们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来谴责幼儿,而是允许他们大胆地探索和尝试,在活动结束后引导幼儿清理干净,收拾整理好物品。
二、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支持幼儿的探究过程
材料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物质中介。《指南》中指出:“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探索、发现、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我们要根据小班幼儿在年龄特点投放适宜的材料。小班幼儿受到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如语言表达能力弱,在探究中不能清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自我为中心较突出,交往能力水平有限,不能很好地与同伴合作探究;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喜欢模仿成人和同伴的语言和行为等等。因此我们投放的材料要适度适宜,在材料的层次上、种类上、结构上要能满足幼儿的需要。
例如:在“水的溶解”探究活动中,我们先和幼儿了解了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的液体。为了初步感受水的溶解特性,我们提供了便于幼儿观察的方糖:一方面方形在溶解的过程中形状变化明显,另一方面方糖溶解后甜甜的可以品尝,能激发小班幼儿探究的欲望。此外我们还提供了透明玻璃杯、吸管、温水等材料,活动中引导幼儿用“变小了”“变没了”“不见了”等简单词语表示“溶解”的含意。
三、重视幼儿的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萌芽。他们是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提升经验。一般幼兒的科学探究过程包括产生疑问、猜想和假设、观察和实验、记录和整理、解释和交流等基本环节和步骤。小班幼儿虽然表达能力较弱,有意注意时间短,但探索的欲望很强,任何一个科学小实验,教师都要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去提问、猜想、探索。例如在“方糖不见了”的实验中,我提出疑问:“方形的糖放水里会怎么样?”让孩子们自由猜想:有的说“会变圆形,“会变小,”“会变没”……接下来让幼儿带着疑问去做实验,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把方糖放进水里,用吸管搅动,慢慢地观察它的变化。“老师,方糖化了!”“老师,我的方糖变小了!”“我的糖没有啦!”孩子们惊喜地说出自己的发现。最后孩子们细细地品尝了溶解后的味道,甜甜的。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幼儿进行各种探究活动时,实际上是在支持和引导幼儿简约地经历科学家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更不能把知识经验直接传递给幼儿,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来获得相应的态度能力、知识经验。
四、给予支持性的语言引导,促进幼儿的探究动力
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与孩子的语言交流较多,首先教师用适当的语言提出问题,逐步引导幼儿层层递进地探究,幼儿也是通过语言描述自己在探究中的发现。小班的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不灵活,手眼协调能力较弱,完成精细动作的能力也较弱,教师要适当地运用语言来引导孩子积极探索。教师支持性的语言引导,是幼儿科学探究中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要重视并认真对待幼儿提出的问题,尊重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引导他们积极地进行猜想、观察、验证和表达。
五、注重家园合作,丰富幼儿的探究经验
首先、给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温馨的家庭探究环境。家长要允许幼儿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各种尝试,对幼儿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予支持,在探索中如发现幼儿犯错误、弄脏、弄乱等现象,家长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幼儿,而是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幼儿。其次、幼儿经常会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向家长提出各种问题,这是幼儿好奇、求知的表现,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提问”,不要表现厌烦,或者是觉得问题可笑等等,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认真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地探索和表达。若家长不懂孩子提的问题,应实事求是地告诉孩子。最后,开展“家庭科学小试验”。我们在幼儿园进行的科学小实验,可以鼓励家长在家和孩子们丰富和拓展实验,例如:“有趣的水”的科学探究主题,在幼儿园简单了解了水的溶解性后,我们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搜集材料,探索各种材料的溶解性,并将实验的过程以照片和视频的形式发到班级群里,大家一起学习分享。我们积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吸引家长的主动参与,让家长协同幼儿园一起进行科学探究,才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主动对科学活动产生探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