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办学模式是中职示范校建设计划的重点内容之一。从3年来的实际推进情况看,首批立项学校将办学模式改革的重点放在了集团化办学方面,在目前全国建设的700多家职教集团中,立项学校牵头组建职教集团达到241个,参与了513个职教集团,签约合作企业达到两万家。
重庆工商学校:创新“园团互动、产教融合”办学模式
职教集团与工业园区良性互动。职教集团与工业园区领导相互兼职,实行一体化管理。职教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兼任职教集团副理事长,职教集团理事长兼任职教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职教集团理事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质量评价委员会聘请园区企业技术骨干、高层管理人员、行业协会专家参与。集团与园区既是战略合作伙伴,又是利益共同体。集团部分职业学校与园区部分企业实行股份制运作,学校以技术、技能、人才入股,企业以提供学生实训、教师实践岗位及办学经费给集团分配利润。区政府每年从工业园区统筹经费1 000万元,建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已累计向重庆工商学校投入近2亿元用以改善办学条件。
专业与产业融合。集团围绕工业园区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和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开设了汽车工程、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1 2大类5 1个专业,对园区主要产业和重点企业实现了“全覆盖”。园区根据集团专业与人才优势布局产业,职业院校根据园区企业岗位能力制定了22门专业课程标准,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学校与工厂融合。引进了园区10家企业在校内建生产线,既使企业通过生产直接获得经济效益,又降低了学校的教学成本。校企双方联合建设了67个融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考核、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素质培养等为一体的教学实践基地。
教师与技师融合。通过专业教师定期和不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加强在职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及时掌握企业的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同时引进企业的技师充实教师队伍。企业引进集团学校教师参与企业项目攻关,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结对,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经营。近五年,集团内的教师参加企业实践3000余人次,从企业引进兼职教师600人次。
学生与员工融合。学生在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实训中,把课堂设在车间,园区企业组织员工到学校培训。学生和学员白天上班,利用晚上、周末的时间上课。或者企业订单多时上班,订单少时上课,做到半工半读、工学结合。
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实现“四轮”驱动集团办学
坚持“双主体”,校企合作掘“深度”。学校牵头组建安徽汽车职教集团,在集团内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一是企业工程师技师参与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产品安排到实训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生产、管理全过程;二是企业主动对接学校,奇瑞等合作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并提供发动机、变速箱等专项拆装设备给学生动手实操;三是大力开展订单培养,每学期均开设近10个定向班,累计为企业定向培养了5000余名技能人才。
搭建“立交桥”,校际合作拔“高度”。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学校积极探索并先后与30所县级职教中心开展“1 2”模式联合办学,联合招生达5115人,实现集团内成员学校间互利共赢;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合作,开设电大汽车班;成功申报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合肥工业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中心,大大扩展学校办学空间;学校还在自主招生、“3 2”联合办学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充分发挥集团内中高职教育资源效益,推进中高职衔接取得新进展。
融合“教学做”,课程改革增“亮度”。在“职教集团车企行”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职教集团对骨干专业教学计划进行重新调整。其中,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尝试“一年级开设公共实用基础课,二年级分专业方向”的教学模式,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确定“平台课程 岗位课程 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数控专业以职业能力模块构建课程体系,融入技能鉴定内容,采用模块化教学。学校还整合集团内教师资源,打造《汽车维护》等6门精品课程,教师自编《汽车维修基本技能》《汽车认知与基础维护》两本教材。
加快“走出去”,开放交流拓“宽度”。职教集团自2008年开始探索国际化合作办学,学校开设中德、中韩项目班。集团还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中英职业教育“影子校长”项目,学习借鉴先进办学理念。
重庆工商学校:创新“园团互动、产教融合”办学模式
职教集团与工业园区良性互动。职教集团与工业园区领导相互兼职,实行一体化管理。职教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兼任职教集团副理事长,职教集团理事长兼任职教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职教集团理事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质量评价委员会聘请园区企业技术骨干、高层管理人员、行业协会专家参与。集团与园区既是战略合作伙伴,又是利益共同体。集团部分职业学校与园区部分企业实行股份制运作,学校以技术、技能、人才入股,企业以提供学生实训、教师实践岗位及办学经费给集团分配利润。区政府每年从工业园区统筹经费1 000万元,建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已累计向重庆工商学校投入近2亿元用以改善办学条件。
专业与产业融合。集团围绕工业园区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和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开设了汽车工程、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1 2大类5 1个专业,对园区主要产业和重点企业实现了“全覆盖”。园区根据集团专业与人才优势布局产业,职业院校根据园区企业岗位能力制定了22门专业课程标准,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学校与工厂融合。引进了园区10家企业在校内建生产线,既使企业通过生产直接获得经济效益,又降低了学校的教学成本。校企双方联合建设了67个融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考核、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素质培养等为一体的教学实践基地。
教师与技师融合。通过专业教师定期和不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加强在职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及时掌握企业的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同时引进企业的技师充实教师队伍。企业引进集团学校教师参与企业项目攻关,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结对,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经营。近五年,集团内的教师参加企业实践3000余人次,从企业引进兼职教师600人次。
学生与员工融合。学生在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实训中,把课堂设在车间,园区企业组织员工到学校培训。学生和学员白天上班,利用晚上、周末的时间上课。或者企业订单多时上班,订单少时上课,做到半工半读、工学结合。
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实现“四轮”驱动集团办学
坚持“双主体”,校企合作掘“深度”。学校牵头组建安徽汽车职教集团,在集团内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一是企业工程师技师参与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产品安排到实训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生产、管理全过程;二是企业主动对接学校,奇瑞等合作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并提供发动机、变速箱等专项拆装设备给学生动手实操;三是大力开展订单培养,每学期均开设近10个定向班,累计为企业定向培养了5000余名技能人才。
搭建“立交桥”,校际合作拔“高度”。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学校积极探索并先后与30所县级职教中心开展“1 2”模式联合办学,联合招生达5115人,实现集团内成员学校间互利共赢;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合作,开设电大汽车班;成功申报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合肥工业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中心,大大扩展学校办学空间;学校还在自主招生、“3 2”联合办学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充分发挥集团内中高职教育资源效益,推进中高职衔接取得新进展。
融合“教学做”,课程改革增“亮度”。在“职教集团车企行”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职教集团对骨干专业教学计划进行重新调整。其中,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尝试“一年级开设公共实用基础课,二年级分专业方向”的教学模式,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确定“平台课程 岗位课程 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数控专业以职业能力模块构建课程体系,融入技能鉴定内容,采用模块化教学。学校还整合集团内教师资源,打造《汽车维护》等6门精品课程,教师自编《汽车维修基本技能》《汽车认知与基础维护》两本教材。
加快“走出去”,开放交流拓“宽度”。职教集团自2008年开始探索国际化合作办学,学校开设中德、中韩项目班。集团还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中英职业教育“影子校长”项目,学习借鉴先进办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