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社会热点问题”的有效复习策略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地理中的“社会热点问题”是指以社会热点为背景,以区域为载体,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解释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社会关注度高、问题情境创设新颖、考查范围广是时事热点问题的主要特征,以近几年的浙江高考地理试题为例,2014年考查丝绸之路经济带、荷兰退耕还海工程;2013年考查雾霾天气、我国东部沿海出现的“用工荒”、国务院批复舟山海洋经济新区;2012年考查热点为德班气候变化大会、泰国洪涝灾害、胜利油田“海油陆采”等。
  因此,如何在二轮专题复习中提高“社会热点问题”复习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新颖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完善答题思路,构建知识框架,提高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值得我们思考。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以“为最美天空——雾霾的那些事儿”一课为例,通过“三问”雾霾、“探访重霾区”等教学环节的设置,较好地串联起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储备,使学生掌握区域问题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生活引入——走进“穹顶之下”
  (一)发现身边的雾霾
  2013年,在一次主题为“寻找最美天空”的手机公益摄影活动中,全国各地的手机用户拍摄当时他们头顶的天空,组成了中国首张PM2.5地图(见图1),该图直观地显示出不同地区天空的污染程度。时值绍兴早春,天朗气清,笔者指导学生利用手机中的“污染地图”软件,查看当日家乡的空气污染指数和PM2.5浓度(见图2),并请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见图3和图4),展示绍兴人在“穹顶之下”的生活现状。通过此教学环节的设置,促使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从“让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观察、记录和交流,使学生获得最真切的情感体验。
  (二)回首高考,回归理论
  材料2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
  1. 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2. 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
  3. 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 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
  笔者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进一步建立了区域环境问题答题的思维导图(见图5),使学生掌握区域环境问题的答题方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三、实例引用——探访重霾区
  (一)华北从“风水宝地”到“十面霾伏”
  这部分教学环节中,笔者向学生课件展示了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制作的2001~2006年间全球空气污染形势图,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的华北、华东地区,特别是华北,是中国的重霾区,正所谓“华北是中国雾霾的缩影”(图6)。笔者在准备这部分教学资料时,参照《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第2期《北京湾、河北湾:谁把中国的“风水宝地”玩砸了》一文,将学生“带领”到华北地区,感受华北地区的空气污染状况。此外,2014年安徽高考地理也以华北地区作为切入点,考查雾霾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季节差异的原因。考虑到学生在之前的教学环节中已有相应的理论铺垫,因此笔者将高考题进行了适当改编,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强化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并注重语言的规范表达。
  2014年安徽卷改编:霾是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其形成和分布通常主要由污染源和气象条件决定。图7表示某地区1961~2008年霾的年平均日数分布。图中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
  问题设置:描述图示地区霾的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的原因。
  (二)情感升华——不在“雾霾”在“心霾”
  再次打开手机“污染地图”软件,华北地区的污染超标企业密集地分布在东部大地上(图8),《中国国家地理》2015年第2期《河北钢铁产业》刊出一张2014年河北唐山钢铁厂在夜间排放污染物(图9)。时值召开全国两会期间,“雾霾”问题再次成为热点议题之一,白岩松说“生命,在于一呼一吸之间”,也有代表说“不怕‘雾霾’,怕人的‘心霾’”。研究河北的产业结构发现,钢铁、水泥等对环境破坏大的产业恰恰是河北的支柱产业,河北的钢铁产量连续12年中国第一,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河北的钢铁产业撑起中国工业的脊梁,同时也成为吞噬华北蓝天的巨兽。
其他文献
摘 要:学习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条件。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和指导。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语篇开展深度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并通过学习监控,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学习能力;阅读教学;深度学习  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
“删除”不止用键  很多朋友删除文件时已经习惯按键,也知道按下可以彻底删除文件。“删除”可不一定要按键,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1.直接右击删除的文件(夹),选择“删除”命令;要彻底删除,可以按住键,然后选择“删除”命令。  2.在资源管理器里选中文件(夹)后,按热键也可以实现删除操作。是不是此热键大家还不太熟悉,整理文件时可得小心别按这个热键,不然很容易因此而误删文件。  3.将选中的文件(
摘 要: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有着许多新变化。主题教学无疑是破解内容多课时少的教学困境、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立足单元设计,确立教学主题,凝练教学主线,运用多元解读,有利于学生整合教材知识,理顺教学逻辑,建构知识体系。   关键词:主题教学;单元设计;核心素养  从2020年秋季开始,浙江省全面启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既要寻求“内容多课时少”这一矛盾的破解
摘 要:从表层学习到深度学习,从被动学习到能动学习,关键取决于问题的产生与驱动。挖掘教材内容,坚持学生立场,设计“主问题”、“真问题”激活课堂,从而培养学生不断产生“新问题”,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  关键词:主问题;真问题;新问题;整体性教学;深度学习  随着课堂改革的日益深入,“自主、合作、探究”成为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师作为知识传递者的角色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很多“伪探究”、“伪合作
摘 要:浙江省英语新高考首考卷阅读理解的文章长度适中、语篇主题类型丰富、能力考查全面,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但也存在着生词量控制过低、语篇模态形式较为单一、阅读技能考点不够均衡等问题。而新高考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着力解决好课内与课外、速度与准确度、文本理解与语言学习、专项微技能与综合训练之间的关系,努力顺应“新课标”所带来的课堂教学变化。  关键词:阅读理解;命题特点;教学启示  作为高考综合改革试验
讲述宋仁宗故事的古装剧《清平乐》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于宋朝历史文化的关注,很多网友表示,过去一直读作“清平乐(lè)”,原来是读错了吗?  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王国钦表示:“因为中国的诗词(尤其是词)本来就是能够配乐歌唱的文学,所以在词牌《清平乐》中读“yuè”才是准确的。”  那么,是不是所有词牌名中的“乐”都读作“yuè”呢?专家表示,词牌名直接来自音乐、音律的,便读“yuè”,比如《破阵乐》
角色定位指的是在群体活动中,某一个体为适应整个群体的发展,从而接受群体行为规范、适应角色要求的有机过程。高中政治课堂的一例贯穿式教学法,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某一案例及其相关资源的优势,来完成一堂课的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教学方法。在这种特定的教学方式下,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政治教师可以通过借鉴其他行业的角色行为,找到自己在课前、课中的不同角色定位。  一、课前准备:“
一、 有理数乘法法则需要数学证明  有理数乘法法则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负负得正”是其中的难点. 研究表明,虽然学生都能准确记忆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依据法则进行计算,然而绝大多数学生都不能举出实例来验证法则,更没有学生能够解释法则背后的数学道理[1][2]. 这也就是说,学生仅仅掌握了有理数乘法的算法,且只能遵循算法进行机械计算,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算理.  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然
倾诉:  苗与姐姐,上高中那一年,我彻彻底底的成了一个网瘾少年。本来刚上高中时我真的想好好学习,努力几年。以后考个像样点的大学,对父母也有个交代。然而上了几天学后,学校散漫的管理和我想像中的“学习圣地”完全不一样。身边的同学也没有几个是愿意学习的,于是,我又开始玩网路游戏,麻痹自己。网上的各种“杀人游戏”让我觉得很刺激,能给我带来一种无法形容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只有在网路中,我才觉得自己是最好的。—
一    我和果果在那个很精致的咖啡厅小坐,地方虽然不大,却有落地窗。我把热咖啡送进嘴里,其实它对我来说已经很久不起作用了,只剩下饮了。我听到它咕嘟咕嘟下肚的声音很寂寞,我对果果说,把寂寞喝下去,我便不再孤单。   果果笑:“你总是有那么多矫情腔调来安慰自己。”   我说:“我要借用琼瑶阿姨的才情把阿Q精神推向极致。”   果果沉默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我就不能不想起古诺。他的头比其他男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