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源自体验——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sd123qweq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就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谈几点做法。
  一、 激动—冲动—不动
  探究是人类的天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后,学习者会逐渐进入探究的活动之中。探究活动明显有四种特征:
  1.产生兴趣。问题要能足够引起学习者重视,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
  2.产生疑问。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中得到启示。
  3.动手操作。采用对照、反复观察、重复实验等手段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4.评价操作。有自我评价、互评、教师评价等几种方式,通过这些方式得出科学的或合理的解释。
  读张天孝老师的《学数学长智慧》一书,有这样一段文字:生物学家一直运用“捕获—标记—再捕获”的方法来估计池塘里有多少鱼。例如:第一次捕获20条鱼,做上标记,再放入鱼塘。第二次捕获16条鱼,其中2条是上次做标记的,占第二次捕获鱼的1/8。于是就推断出第一次捕的20条鱼大约也占鱼塘中鱼总数的1/8。所以,池塘中有160条鱼。当我把这个故事告诉学生时,那些优秀的孩子产生了疑惑:为什么第一次捕的20条鱼也占鱼塘中鱼总数的1/8呢?带着疑问,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准备材料:1.若干火柴2.一支彩笔,用来做记号3.一个不透明的袋子,用来放火柴。
  实验过程:1.把火柴放入不透明的袋子里。
  2.从袋子里取出一定数量的火柴(建议大约取出总数量的1/4)然后数一数,做为第一个样本。然后用彩笔把这些样本做上记号。
  3.把做好记号的火柴放回袋子里,并摇晃袋子,使里面的火柴充分混合。
  4.从袋子里重新取一些火柴,作为第二个样本(尽量不要超过第一次所取的数量),数一数有多少根火柴,其中有标记的火柴是多少根。
  5.根据第二次取出的火柴中,做上记号的火柴占第二次所取火柴的几分之几,估计袋子里面一共有多少根火柴(结果是小数用四舍五入取整)。
  6.数一数袋子里实际有多少根火柴。
  7.看一看你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相差多少。
  活动开始,学生很有兴趣,按部就班操作结果误差很小,但善于思考的孩子会提出这样两个问题:1.为什么第二次取的火柴数不能超过第一次取的数量?2.为什么摇晃袋子使火柴充分混合?就他们的疑惑我们按照不充分摇晃、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再分别操作,结果同学们发现误差实在太大。几次实验你对用“捕获—标记—再捕获”的方法有什么想法?其实产生疑问是件好事,他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实验才能得出合理的解释。其实那种推断也无法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只是做的多了才发现的。
  二、 压力—动力—努力
  实践活动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全体参与活动为主要形式,学生间产生一种良性竞争(压力),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在“做”、“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并产生向上的一种动力。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努力、及时调整自己的想法。下面是我上完浙教版《平均数》一课,程心仪同学写的一段文字: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徐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个测试,目的是对照书上的表格看看我们的反应时间。而且,四个大组算出的平均反应时间也要比个高低,最后求出全班的平均反应时间。同学们都很兴奋,因为大家都想知道自己的反应快不快。徐老师又补充说:“一个人做三次,以居中的成绩作为反应时间。”
  第一组开始测试了!只见全体第一组同学站起来,一个个心里像揣了只小兔似的激动。徐雨辰第一个接受测试。徐老师拿出一把直尺垂直向下,让他在老师松手尺子掉下时,用最快的速度抓住直尺,测试他的反应时间。哎——一把长长的尺子像脱缰的野马从徐老师手中飞快掉落。终于,尺子在快落地时被徐雨辰一把抓住。他抓住了22厘米的地方。同学们哄堂大笑,刘泽宇笑倒在桌上。同学们做了记录以后,周杰又试了一次,哎呀,25厘米。算了,她是女孩嘛。等到第一组同学全部测完,同学们开始算平均反应时间。一阵沉默之后,张一楠报出“0.19秒”。“嗯,保留三位小数是0.189,约等于0.19”。我也报出自己算出的答案。徐老师把结果写在了黑板上。到第二组(我们组)做测试了,我的心怦怦直跳,,因为我反应很慢的!终于到了我。看着长尺,我有些胆怯。我第一次的结果是27厘米。我有些失望。最终的结果是22厘米。唉,还好我们组的平均成绩(秒数)是0.18秒。没拖后腿,太good了。我心想。目前我们组是第一,我猜肯定也比三四组高。结果果然和我想的一样,三四组的成绩都是0.19,没我们高。我们组第一名!太棒啦!第二组的每位成员都很高兴。最后是求全班的平均反应时间。我把一二三四组的总秒数加起来,除以53。我努力的算着,最后保留了三位小数,是0.188秒。徐老师说是0.187秒到0.188秒。虽然我的反应时间只比全班的平均反应时间短一点点,但我还是很高兴。
  通过这次测试,我们练习了平均数,也知道了自己的反应时间,真是受益匪浅。下次我算平均数时,一定会有更大的提高。
  三、 发现—发展—发掘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在于使学生经历、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养成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与人合作交流的技能。如教学《年月日》一课,首先让学生发现一般情况下,每4年闰一次,进而研究特殊情况——整百、整千的年份,每400年闰一次。课后,我们继续研究,像1900年,不是闰年,而它前后的1896年和1904年都是闰年,这种情况下,每8年闰一次。
  做有思想的行动者,这就更让我们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与行为,尽可能用数学的美打动学生,让他们领略到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张天孝《学数学长智慧》
其他文献
摘要: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于高中数学课堂,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本文分析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方案,并举例说明了其具体实施过程。  关键词:探究模式;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极好地把握引导学生认知规律,用素质教育基本思想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上的主动参与与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在进行这种模式的教学时,首先
从事英语教学很多年,发现学生经常会对以not为中心的句子在理解上出现偏差,从而导致失分。其实这类句子具有一定的句子结构,经常和某些副词、形容词、代词或某些词组搭配使用,表示各种不同的含义。下面我就一些常见的结构小结如下:  1 not + all/both/everything/everyone/always/quite~~表示部分否定,译为“并非所有、并非”  Not all of us agr
期刊
摘要:灞桥区东城第一小学从建校之初,就对校园文化做了全面的、系统的考虑。目前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主要归功于灞桥区区委、区政府及教育局的重视与支持。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浩大、耗时比较多的,非常有意义的工程,对促进学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成绩;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  一、全员参与,凝练主题  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学校个性魅力与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发展是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而数学自学能力的养成是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重要阶段。  一、自学能力的养成要从低年级做起  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又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提高的。
期刊
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和地形图为基本资料,研究设计了海防林体系建设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和数据流程.为实现海防林资源快速动态监测和自动化管理奠定了技术
【教材分析】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人教版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在高考中赋分比例不会很大,而难题分布较少。从知识点的分布看,试题长集中在细胞衰老的特征及原因等方面,因而这些方面也是本章的重点学习内容。细胞衰老、癌变和细胞全能性知识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使学生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表达交流及实践等能力
期刊
摘要:本文以新课改实施、数学课程标准等新课改理念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本人多年从事初中数学新课改的大量教育教学实践,对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从精心备课、激励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加强数学方法的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新课标的出台既给教师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每位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应
摘要 数学是中学比较难学的学科之一,有的学生酷爱数学,有的学生却极其厌恶数学。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数学是否感兴趣。在教学中要数学的特点,让学生认识数学的美妙所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字 兴趣 对称美 和谐美 简洁美 奇异美  中图分类号:G623.5  数学是中学比较难学的学科之一,对于在大石山区的孩子来说,由于很多客观条件的原因,那是难上加难。住在大石山区的孩子,对于数学有两种截然
期刊
案例  某老师是一所农村初中的一名班主任,他对教育教学工作认真负责,上进心强。做该校班主任工作已有几个年头了。  有一天课间,学生赵某,在教室里打乱,让他这个当班主任的正好撞见。他火冒三丈,随口吼道:“赵某!你过来,滚走!”赵某同学立即站在那里,被他的叫声震住了。他扫视了全班学生,有的学生表现出不服气的神情,他顿时清楚地知道那是学生对这句话的反抗,或者是对老师这种做法的蔑视。晚上,他躺在床上,乱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