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与宋词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jo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传统思维的影响,中国的传统建筑是平面展开的,较少西方那种相对独立、向上直指的空间结构,楼的出现与风行正好弥补了这种空间缺陷,使平面建筑与高层结构优势互补,从而成为我国传统建筑中重要的一环。
  楼,多建在山间、路旁、水边,既是人类的居所和公共活动的场所,又是人类的审美集中所在。它们或面对漫漫远山,或俯视浩浩江河,或融于园林之中,或独立成景。有的高大壮观,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华美,有的朴实。但无论形式如何,位置怎样,都显示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特征和风土人情,展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政治、社会、宗教、艺术等文化因素。
  楼,不仅是一般人栖身、生活的建筑空间,更是诗人们留连忘返的诗意处所。攀登高耸挺立的楼,人会感到视野扩大、胸襟开阔,会产生“穷千里目”、“见万里景”的美感,得到精神力量的提升和发现新天地的空间审美体验,产生超越世俗的力量。传统的天人合一观使得楼的建造决非孤立,而是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一旦登临极目,则青山碧水、蓝天白云俱来眼前,使人缘情之心油然而生。诗人们常凭栏远望、临风送目,在俯仰自得中,领悟人生,领悟自然,构建出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独特空间。
  汉末以降,随着楼阁建筑的增多,形制的更加精美以及妇女更多地被束缚于楼阁之中 ,楼与女性、明月、思愁逐渐在中国文学中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曹植的《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江总的《闺怨篇》:“寂寂青楼大道边,纷纷白雪绮窗前。”到了唐代,楼受到了更多诗人的关注,成为唐诗多样化题材中不可或缺的一类,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白帝城最高楼》、李商隐的《安定城楼》、常建的《高楼夜弹筝》等。
  楼在宋词中的地位更是别的建筑无法媲美的。宋代城市经济发达,文人地位较高,社会压抑较轻,统治者提倡享受,使得文人们享乐意识高涨。同时,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内忧外患最严重的一个时期,中央政府长期偏安一隅,自始至终受到周围少数民族的威胁和欺凌,并最终灭于其手,故士人们的忧患意识也很浓厚。强烈的忧患意识与享乐意识相互交织,使得宋人重视自我,尊重个性,肯定个人欲望,敢于也乐于对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事物作具体、深入、细致的观察与描写。另外,宋代的建筑技巧有了长足发展,楼阁建筑趋于精巧秀丽 、细致优美,激发了词人们独特的审美感觉,故援楼入词或以楼为背景抒情在有宋一代形成了风气。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位宋词作家没有涉及楼的作品。在这些楼词中,楼不仅是现实生活的见证者,也是文人们种种思想情感的体现物。
  宋词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居楼,又主要是女性所居的闺楼和妓女所居的青楼、歌舞楼。宋代城市繁华,歌楼瓦肆遍布全国,成为文人们日常消遣所在。兼之宋代加大男女之防,将女性更多地禁锢在楼阁庭院之中,楼是女性生活的发生之处,是女性生活的指代物。词自产生之日起就形成了歌咏妇女体态、服饰、技艺或以代言体反映妇女生活情感的传统,故词人们多在词中描写女性居处来表达相思、伤别、怀远等种种情感。在宋词中,仅是女性居楼的名称就有玉楼、凤楼、画楼、红楼、朱楼、珠楼、琼楼、妆楼、花楼、碧楼、倡楼、锦楼、秦楼、青楼、金楼、翠玉楼、白玉楼、梳洗楼、鸳鸯楼等。
  这类以闺楼作为平台,抒发词人伤春悲秋、羁旅怀人以及种种离情别绪的楼词在宋词中比比皆是。如晏几道伤别怀人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王安石的伤秋之作《千秋岁引》:“当初漫留华表言,而今误我秦楼约。”赵令畴写闺人伤春怀远的《蝶恋花》:“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秦观写尽了闺人离貌别恨的《减字木兰花》:“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这种楼一般修在通都大邑、滚滚红尘之中,是世俗生活、爱情生活的一种象征。
  还有一些楼修在风景秀丽的山水之间,是词人观赏风景、思乡怀人以及抒发羁旅之情的感情平台。这种楼在宋词中主要有明月楼、月波楼、玩月楼、双溪楼、海岱楼、江湖楼、望湖楼、涵辉楼、雪楼、集山楼、海山楼、淮山楼、奠枕楼、武汉安远楼、西湖丰乐楼、栖霞楼、景疏楼 、烟雨楼等。这些楼多居于山水形胜之地,词人们在这里或感伤时事之变,或歌颂自然之美,或吟唱自然之真。如苏轼《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着重描写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情。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写他北望中原、忧虑国事、志在统一之志,全篇激荡着国难当头时民族英雄的忠心豪气。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则塑造了一位满腔悲愤、壮志难酬的爱国志士形象。张孝祥的《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则通过凭吊屈子、贾生,倾吐志士仁人怀才不遇的苦闷。
  这类以风景楼作为背景的词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词人流连自然、忘情山水之作。如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寥寥几笔就描绘出了登楼所见金陵深秋的壮丽之景,气象开阔宏大:“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其《千秋岁引·别馆寒砧》用“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来,南来雁向沙头落”写出了空旷寥廓而又冷寂凄清的异乡秋色,抒发了离愁别恨和羁旅相思之情。吴文英《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用“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描写了丰乐楼内外所见之如诗如画的美景。廖世美《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描写了浮云楼外明丽的湖光山色;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写自己偶宿燕子楼,见到了燕子楼小园初冬深夜无限美好清丽之景。这些景物描写,既是词人们认真观察、感受自然的结果,也是他们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词人们在松风明月之中,在青山绿水之间登临远望,与或宁静或恬淡或空远或迷茫的大自然静静地进行心灵交流。当此之时,仕途的坎坷,世事的险恶,春秋代序之悲,生离死别之痛,羁旅行役之劳一齐涌上心头,他们吟啸歌咏,发而为诗、为词、为曲,其情真实自然、动人心魄,与广袤无垠的宇宙合而为一,达到了精神上的自由与永恒。
  宋词人喜用典、用事入词,其词中也常出现许多名楼或纪念楼。如著名的黄鹤楼、岳阳楼、燕子楼、黄楼、庾公楼、海岱楼、淮山楼、米公楼、北固楼、金谷楼、结绮楼等。这些楼要么建立在自然风光绝佳处,要么在历史关头曾充当重要的见证人。它们或被历代名贤登临览胜、题咏著文;或附会有美丽的传说、故事,令人遐想,其存在沟通了古今,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登临者在赏景之时,以丰富的联想,追问历史,反体自身,从而写出熔写景、抒情、怀古为一炉的具有特殊风韵的词作来。如苏轼的《永遇乐·明月如霜》通过自己在燕子楼夜宿梦见盼盼来抒发对人生如梦的思考与感慨:“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王安石的《桂枝香·登临送目》登高怀古,抒发借古伤今、抚今追昔的感情:“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怀古为伤今,词人们常借古人事浇自己胸中块垒,借古喻今,使读者、听众悠然心会。
  总之,作为一种传统的古典建筑,楼,以其特殊的审美价值吸引着人们,体现并符合了吐纳日月、包容自然的文化需求,使人们得以从有限的空间看到无限的自然、人生,在吟咏啸歌中扩展了自己的精神境界,从而在中国古代诗、词、文中特别是宋词中留下了自己灿烂的印迹。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明清之际获得秀才资格的好处,学人谈了很多,如吴晗在《明代的科举情况和绅士特权》中就指出可以享受免役等特权(收入《灯下集》,三联书店,1960年版)。但获得秀才的投资却鲜见
<正>每一门学科都是通过教学和实践相结合来实现的。没有任何人能够光教学不实践,也没有人是不按照一定的理论去进行盲无目的的实践。如果只一味的学习理论,那就变成了空想,
茶亭,是从前粤东北地区村镇间主要干道上行人歇脚的地方。那是一种敞开式的建筑,砖瓦结构的称作亭,茅草为顶竹木为柱的称作寮。五里十里之间,常常设有这样的亭或寮。在现代交通工具没有普及的年代里,茶亭与乡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亭子上往往有固定的小生意人,类似今天的承包人,在那里摆上茶具和糖果糕点,以方便行人;而茶水则大多是免费供应的。山路崎岖,肩挑手提的行人体力消耗很大,尤其是炎夏季节,挥汗如雨,更是疲惫不堪
黄宗湖  毕业于日本爱知艺术大学研究生院、艺术硕士,广西美术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漓江画派促进会常务理事、广西艺术学院和广西师范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硕士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广西书画院签约画家。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凝炼含蓄的语句和致远深邃的意境而被广为流传,深受人们的喜爱。古诗以简练、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鲜明、动
2017年12月21日,美国宇航局(NASA)第一位进行无系绳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布鲁斯·麦克坎德雷斯(Bruce McCandless)去世,享年80岁.rn1984年,麦克坎德雷斯成为第一位进行无系绳太空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卖妻、典妻习俗广泛存在于传统社会普通百姓间,特别是下层贫苦老百姓的生活世界。我国南方地区,如浙江、福建、台湾等省的地方志中均有零星的记载。由于这些资料对此一现象
南京,历史悠久厚重,朝代更迭频繁,历程起伏跌宕。翻开古都的履历表,与之相应的名号别称,竟多达几十个,这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时而“扬州”、“蒋州”,时而“建业”、“秣陵”,时而“秦淮”、“白下”,时而“钟山”、“集庆”。其中最响亮的,莫过于“金陵”之名,此外,当属“石城”这一雅号了。  说南京是“石城”,名副其实,它与石头结缘,多有要义。从南京建城伊始,中经“六代豪华”,再到南唐短暂的复兴,直至1
熊 丁  号坡竹熊,壮族。1976年8月1日出生,广西上林坡竹人。2008年研究生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导师为著名山水画家阳山教授。现任职于《美术界》编辑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理事、漓江画派促进会常务理事、广西区党委宣传部第二届签约美术家。作品入选第十、十一届全国美展,第一、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全国美展等20多次国家级展览并获奖。曾获广西美展一等奖三次,二等奖一次。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