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终南山,对于爱好旅游的人来说,知道的人并不多,感兴趣的人就更少了。但它却备受世人瞩目,不是因为风景秀丽,而是因为其“隐士文化”。
从西安城往南约一小时的车程,就到了终南山。终南山属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宝鸡市眉县,东至西安市蓝田县。“天下修道,终南为冠”,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修道胜地。它既是佛教的策源地,也是道教的发祥地,不少高僧大德多聚于此,姜子牙、陶渊明、王维等历史名人也都曾隐居终南山。即便是现在,也有数以千计的隐士“藏居”于此。
一位关注终南文化多年的终南文化爱好者说:“这里的隐士规格很高,一般都是国师级。而且,终南山有所谓的‘秘境’,在这里修道易成,因为终南山有‘加持力’。” 与古代那些以入世为目的的假隐者不同,当今终南山中的隐士多数是真正的隐士。他们隐居不是为了求官、发财,而是为了修身弘法,摆脱世俗的纠缠和污染,以获得心灵的纯洁和宁静,了悟生命和自然的真谛。
在某个不知名的山谷中,在一个不起眼的山洞里,在一片巴掌大小的田地头的茅屋里,都可能藏住着隐士。一缕孤独的青烟袅袅升起,一曲清远幽长的笛声回荡缭绕,一声狗叫伴随着主人的轻笑,幽暗的屋里诵经读书声终日不绝……他们吃得很简单,自己动手种的蔬菜,从附近村民手里买来的油盐酱醋,基本不吃肉,每日一餐,过午不食。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打坐、诵经、读书、抚琴、吟诗……
东晋名士陶渊明的名作《饮酒》是隐士文化诗作的巅峰之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超凡脱俗的境界,就是隐士清修生活的真实写照。
不过,近年来,终南山作为修道胜地的“秘境”正在被破坏,变得喧嚣起来。
2009年,美国著名作家、汉学家比尔·波特的“中国寻隐之旅”《空谷幽兰》出版。该书描述了作者亲身探访终南山等地中国现代隐士的历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受此影响,有些成功人士、厭世人士以及受了挫折的人离开城市来到终南山,寻找内心的宁静、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更有众多媒体派出精兵强将,不畏艰辛,深入终南山腹地遍寻隐士足迹,揭秘隐士生活,揭示隐士的内心世界,以满足读者的好奇心。
不少户外爱好者也纷纷效仿,进山“寻隐士”。他们造访时,不顾隐士“止语”禁忌,乱丢垃圾,随便采摘隐士赖以维持生计的瓜果蔬菜,让偌大的终南山不再清净。为了寻找更宁静的清修之地,已有不少隐士搬离终南山,去了更远的其他山谷。
其实,隐士入山修行,大众进山“寻隐”,都反映了世俗大众对于生活本真的追问与心灵归属的追寻。无论身在喧嚣的城市,还是清幽的山谷,心灵上的修行,无一刻不在路上。
从西安城往南约一小时的车程,就到了终南山。终南山属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宝鸡市眉县,东至西安市蓝田县。“天下修道,终南为冠”,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修道胜地。它既是佛教的策源地,也是道教的发祥地,不少高僧大德多聚于此,姜子牙、陶渊明、王维等历史名人也都曾隐居终南山。即便是现在,也有数以千计的隐士“藏居”于此。
一位关注终南文化多年的终南文化爱好者说:“这里的隐士规格很高,一般都是国师级。而且,终南山有所谓的‘秘境’,在这里修道易成,因为终南山有‘加持力’。” 与古代那些以入世为目的的假隐者不同,当今终南山中的隐士多数是真正的隐士。他们隐居不是为了求官、发财,而是为了修身弘法,摆脱世俗的纠缠和污染,以获得心灵的纯洁和宁静,了悟生命和自然的真谛。
在某个不知名的山谷中,在一个不起眼的山洞里,在一片巴掌大小的田地头的茅屋里,都可能藏住着隐士。一缕孤独的青烟袅袅升起,一曲清远幽长的笛声回荡缭绕,一声狗叫伴随着主人的轻笑,幽暗的屋里诵经读书声终日不绝……他们吃得很简单,自己动手种的蔬菜,从附近村民手里买来的油盐酱醋,基本不吃肉,每日一餐,过午不食。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打坐、诵经、读书、抚琴、吟诗……
东晋名士陶渊明的名作《饮酒》是隐士文化诗作的巅峰之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超凡脱俗的境界,就是隐士清修生活的真实写照。
不过,近年来,终南山作为修道胜地的“秘境”正在被破坏,变得喧嚣起来。
2009年,美国著名作家、汉学家比尔·波特的“中国寻隐之旅”《空谷幽兰》出版。该书描述了作者亲身探访终南山等地中国现代隐士的历程,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受此影响,有些成功人士、厭世人士以及受了挫折的人离开城市来到终南山,寻找内心的宁静、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更有众多媒体派出精兵强将,不畏艰辛,深入终南山腹地遍寻隐士足迹,揭秘隐士生活,揭示隐士的内心世界,以满足读者的好奇心。
不少户外爱好者也纷纷效仿,进山“寻隐士”。他们造访时,不顾隐士“止语”禁忌,乱丢垃圾,随便采摘隐士赖以维持生计的瓜果蔬菜,让偌大的终南山不再清净。为了寻找更宁静的清修之地,已有不少隐士搬离终南山,去了更远的其他山谷。
其实,隐士入山修行,大众进山“寻隐”,都反映了世俗大众对于生活本真的追问与心灵归属的追寻。无论身在喧嚣的城市,还是清幽的山谷,心灵上的修行,无一刻不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