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重视、善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能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水平的综合检验。
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笔者认为,要做好群众工作,首先必须要有“群众思维”,即用群众喜欢的语言讲话,站在群众立场想事,从群众利益角度办事。树立“群众思维”要求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从战争岁月到和平年代,“群众思维”是我们党制胜的法宝。离开了群众,革命事业不可能成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可能兴旺发达。毛泽东1934年在中央苏区时期,就提出了要关心群众生活,他说:“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他当年在西柏坡,稍有空暇,还去教农民如何种水稻。革命斗争时期,党的领导干部这样关心群众的事例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新时期党的领导者,也是亲民爱民,将“群众思维”摆在第一位。胡锦涛总书记到各地考察调研,每到一处,都对群众嘘寒问暖,尤其到了农民家里,更是心细如丝,拧一下水龙头,看有没有水吃;拉一下电灯开关,看有没有电用。还有温家宝总理,时常深入基层听民生、察民情,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常、问冷暖。他走进帐篷,掀起被褥,关切地询问群众“冷不冷”、“生活有没有困难”。中央领导那殷殷关怀之情,那拳拳爱民之心,像慈祥的长者,像贴心的亲人,感动着、温暖着、鼓舞着每一位群众。
社会转型时期,群众工作产生了不少新情况,面临不少新挑战,出现一些新问题,干群关系矛盾凸显。一说起群众工作,一些人直摇脑壳,感到头痛,认为难做、烦做、厌做。其实,做群众工作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前提条件就是你有没有树立“群众思维”。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谈起自己做群众工作的体会时说:“基层群众工作难,但把群众当亲人并不难。”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原局长张云泉,和吴天祥有着同样的观点:“当前一些地方的群众工作难做,核心问题是一些干部将自己和群众对立起来,认为满足了群众的要求,就会触及部门和自己的利益。”
胡锦涛总书记说:“群众利益无小事”。树立“群众思维”,站在群众立场,就是党性,就是党风,就是原则。为了群众,就会得到群众拥护;依靠群众,就会拥有无穷动力;背离群众,就会被人民群众摔得粉碎。领导干部树立“群众思维”,做好群众工作,关键要把握好这样几个方面:
一要感情上亲近群众,对群众有感情。要了解群众,亲近群众,善于和群众交朋友,把群众当亲人看,知道群众想什么,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要带着感情去倾听群众呼声,带着感情去调解各类矛盾,带着感情去替群众办实事,用热情化解对峙,用真情赢得民心。感情是装不出来的,而是长期、经常深入群众中摸爬滚打培育出来的结晶。有了亲近群众的感情,自然就少了官腔、官味和官架子,消除了情感上的隔阂和陌生,也就能尽量避免了那些脱离群众、伤害群众事件的发生。
二要心里面装着群众,时刻为群众着想。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一颗为民之心,心中装着群众、脑中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在工作中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作决策时,要想着群众,想着决策是为了群众的利益还是为着自己的一己私利或是所谓的“政绩”;在抓落实的时候,要尽心、尽力、尽责,不能敷衍塞责;在举杯畅饮时,要想到还有一些老百姓生活困难,吃饭、住房、看病、入学都是大问题。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只有心中装着群众、想着群众、为了群众,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真心拥护。
三要语言上贴近群众,让群众听得懂。领导干部要掌握丰富的群众语言,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表述政策规定,与群众交换意见。要对群众说知心话、贴心话,不说空话、套话、官话和大话。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论是讲话还是写文章都通俗易懂,风趣幽默,老百姓既听得懂,又记得牢。领导干部面向群众的讲话,要做到语言上是老百姓的白话,形式上是群众能接受的套路,内容上包含着直截了当的思想。讲话不一定很长,不一定为了工整对仗加上很多的修饰词,不一定要大标题套小标题,不一定非要提几点要求——对老百姓而言,能从中受益才是关键。
四要行动上亲近群众,与群众交朋友。领导干部需要放下“官架子”走进群众工作、生活中,真正地“脱鞋下田”、“弯腰插秧”,与群众拉近距离,打成一片。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亲眼看看群众的衣、食、住、行,深入体察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要贴近社会生活,贴近群众实际需要,与群众交朋友,与群众平等交流,在交流中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到困难多、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做到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
五要真心实意关心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应当多说贴近群众感情的话,多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更重要的是多做使群众得实惠的事。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去对待、去重视、去解决。要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让群众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特别是要始终把关注点放在困难群众身上,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切切实实地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实践说明,只要各级党员干部能够真切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就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自身的凝聚力也就能够得到加强。
“群众思维”,是领导干部从政的“基本功”。领导干部只有树立了“群众思维”,才能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才能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在增进群众的信任感上下功夫,研究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把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作为第一信号,把关心和服务群众作为第一职责。领导干部按照“群众思维”要求讲话、想事、办事,就永远都不会脱离群众,将永远扎根于群众之中。
作者单位: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责编/张立新)
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笔者认为,要做好群众工作,首先必须要有“群众思维”,即用群众喜欢的语言讲话,站在群众立场想事,从群众利益角度办事。树立“群众思维”要求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从战争岁月到和平年代,“群众思维”是我们党制胜的法宝。离开了群众,革命事业不可能成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可能兴旺发达。毛泽东1934年在中央苏区时期,就提出了要关心群众生活,他说:“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他当年在西柏坡,稍有空暇,还去教农民如何种水稻。革命斗争时期,党的领导干部这样关心群众的事例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新时期党的领导者,也是亲民爱民,将“群众思维”摆在第一位。胡锦涛总书记到各地考察调研,每到一处,都对群众嘘寒问暖,尤其到了农民家里,更是心细如丝,拧一下水龙头,看有没有水吃;拉一下电灯开关,看有没有电用。还有温家宝总理,时常深入基层听民生、察民情,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常、问冷暖。他走进帐篷,掀起被褥,关切地询问群众“冷不冷”、“生活有没有困难”。中央领导那殷殷关怀之情,那拳拳爱民之心,像慈祥的长者,像贴心的亲人,感动着、温暖着、鼓舞着每一位群众。
社会转型时期,群众工作产生了不少新情况,面临不少新挑战,出现一些新问题,干群关系矛盾凸显。一说起群众工作,一些人直摇脑壳,感到头痛,认为难做、烦做、厌做。其实,做群众工作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前提条件就是你有没有树立“群众思维”。全国道德模范吴天祥谈起自己做群众工作的体会时说:“基层群众工作难,但把群众当亲人并不难。”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原局长张云泉,和吴天祥有着同样的观点:“当前一些地方的群众工作难做,核心问题是一些干部将自己和群众对立起来,认为满足了群众的要求,就会触及部门和自己的利益。”
胡锦涛总书记说:“群众利益无小事”。树立“群众思维”,站在群众立场,就是党性,就是党风,就是原则。为了群众,就会得到群众拥护;依靠群众,就会拥有无穷动力;背离群众,就会被人民群众摔得粉碎。领导干部树立“群众思维”,做好群众工作,关键要把握好这样几个方面:
一要感情上亲近群众,对群众有感情。要了解群众,亲近群众,善于和群众交朋友,把群众当亲人看,知道群众想什么,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要带着感情去倾听群众呼声,带着感情去调解各类矛盾,带着感情去替群众办实事,用热情化解对峙,用真情赢得民心。感情是装不出来的,而是长期、经常深入群众中摸爬滚打培育出来的结晶。有了亲近群众的感情,自然就少了官腔、官味和官架子,消除了情感上的隔阂和陌生,也就能尽量避免了那些脱离群众、伤害群众事件的发生。
二要心里面装着群众,时刻为群众着想。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一颗为民之心,心中装着群众、脑中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在工作中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作决策时,要想着群众,想着决策是为了群众的利益还是为着自己的一己私利或是所谓的“政绩”;在抓落实的时候,要尽心、尽力、尽责,不能敷衍塞责;在举杯畅饮时,要想到还有一些老百姓生活困难,吃饭、住房、看病、入学都是大问题。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只有心中装着群众、想着群众、为了群众,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真心拥护。
三要语言上贴近群众,让群众听得懂。领导干部要掌握丰富的群众语言,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表述政策规定,与群众交换意见。要对群众说知心话、贴心话,不说空话、套话、官话和大话。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论是讲话还是写文章都通俗易懂,风趣幽默,老百姓既听得懂,又记得牢。领导干部面向群众的讲话,要做到语言上是老百姓的白话,形式上是群众能接受的套路,内容上包含着直截了当的思想。讲话不一定很长,不一定为了工整对仗加上很多的修饰词,不一定要大标题套小标题,不一定非要提几点要求——对老百姓而言,能从中受益才是关键。
四要行动上亲近群众,与群众交朋友。领导干部需要放下“官架子”走进群众工作、生活中,真正地“脱鞋下田”、“弯腰插秧”,与群众拉近距离,打成一片。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亲眼看看群众的衣、食、住、行,深入体察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要贴近社会生活,贴近群众实际需要,与群众交朋友,与群众平等交流,在交流中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到困难多、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做到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
五要真心实意关心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应当多说贴近群众感情的话,多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更重要的是多做使群众得实惠的事。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去对待、去重视、去解决。要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让群众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特别是要始终把关注点放在困难群众身上,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切切实实地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实践说明,只要各级党员干部能够真切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就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自身的凝聚力也就能够得到加强。
“群众思维”,是领导干部从政的“基本功”。领导干部只有树立了“群众思维”,才能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才能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在增进群众的信任感上下功夫,研究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把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作为第一信号,把关心和服务群众作为第一职责。领导干部按照“群众思维”要求讲话、想事、办事,就永远都不会脱离群众,将永远扎根于群众之中。
作者单位: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责编/张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