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最持久,最强大的动力。本人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摸索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几种方法,愿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数学 美 设疑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4-136-01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关键。对数学知识的内容和对数学思维方法的兴趣越厚,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保持得越长久。数学教学实践证明,越是抽象枯燥无味的教材,越需要教师以数学的艺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呢?
一、以数学美提高教学效果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向往。数学具有其自身的魅力,数学美集中在数学的形式、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方面,如数学图形体现其外在形式美、数学的抽象概括性体现着简单统一的内在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呈现出对称美、数学思想蕴涵着奇异美。如在教学黄金分割时让学生观察国旗、五角星等图案。提问:这些图案有那些特点?给你的感觉怎样?从而引入课题。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通过设疑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点燃其智慧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堂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逐步让学生具有冒险不怕失败的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踊跃参与。教学上引导学生去发现、类比、猜想,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强烈的创新动机,唤醒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并不时地用错误的陷阱,解题过程的繁简强烈反差等办法往往可以让学生自觉地创新,同时还让学生明白学习不要满足书本上的现成答案,更不要迷信老师。
疑是思维的起点,趣是学习的动力,有疑才可能展思,有趣才会爱学,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生疑、质疑,才能发挥智能的最大潜力。让学生在疑中生趣,在趣中探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开端。
三、通过教师的讲课艺术来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抽象的学科,为了让学生在数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此达到乐于思考、乐学于趣。如在讲“数列”时,我先讲了国王赏麦的故事:“传说西塔发明了国际象棋而使国王十分高兴,他决定要重赏西塔,西塔说:‘我不要你的重赏 ,陛下,只要你在我的棋盘上赏一些麦子就行了。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2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4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8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16粒,依此类推,以后每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放满第64个格子就行了’。区区小数,几粒麦子,这有何难,‘来人’,国王命令道。然而,一动手放起来,国王便呆住了。”国王为什么呆住了呢?国王能够满足西塔的要求吗?可以肯定,国王绝对不能满足西塔的要求。因为棋盘中的麦粒总共约有3.6×1012 吨,可让全世界60亿人口吃2000年。于是,学生本能地对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渴望知道其中的奥秘。
四、以实用来提高教学效果
学以致用是每一个学者的追求,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更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利润时:举例“小明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从批发市场批发了100个气球,共用了50元,当他在文化广场卖完这些气球时,共得70元钱。在这个过程中小明是盈利还是亏损?若盈利利润是多少?利润率是多少?”学生产生了浓厚兴趣,求知欲也很强。
五、以技巧促教学效果
好的解题方法不仅能事半功倍,而且还能促进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伴随着巧解题目成功的喜悦,又必然激励学生去进一步攻克新的数学难关,使学生在“求技巧→兴趣→求技巧”的良性循环中对数学的爱好得到加强。如分母有理化这种思维方式已在大部分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因而他们也就错过了许多本可用分子有理化来巧解题目的机会。
六、选择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作适当的提示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主要谈谈如何通过发现法、比较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发现法。中学数学中的发现法教学,就是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借助教材去主动、亲自发现知识的过程,就是当学生在掌握前人已有知识时,不能简单地塞给他们现成的结论,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像前人那样去发现知识。
2、比较法。数学教学,特别是数学概念的教学,用比较法既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锻炼学生的智力。而且,有比较才能鉴别。概念的本质属性,也只能通过比较或对比才能更好的揭露。
七、变换教学形式,发展学习兴趣
除了在改进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根据各类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新课改的今天,要求我们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要使学生学好数学,要根据我们本地的特点,根据我们学生的特点,课堂不仅要新颖、有趣,还要适时。评价学生不仅从成绩上,还要从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程度上来评价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他自己需要的数学。
关键词:数学 美 设疑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4-136-01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关键。对数学知识的内容和对数学思维方法的兴趣越厚,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保持得越长久。数学教学实践证明,越是抽象枯燥无味的教材,越需要教师以数学的艺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呢?
一、以数学美提高教学效果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向往。数学具有其自身的魅力,数学美集中在数学的形式、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方面,如数学图形体现其外在形式美、数学的抽象概括性体现着简单统一的内在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呈现出对称美、数学思想蕴涵着奇异美。如在教学黄金分割时让学生观察国旗、五角星等图案。提问:这些图案有那些特点?给你的感觉怎样?从而引入课题。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通过设疑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点燃其智慧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堂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逐步让学生具有冒险不怕失败的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踊跃参与。教学上引导学生去发现、类比、猜想,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强烈的创新动机,唤醒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并不时地用错误的陷阱,解题过程的繁简强烈反差等办法往往可以让学生自觉地创新,同时还让学生明白学习不要满足书本上的现成答案,更不要迷信老师。
疑是思维的起点,趣是学习的动力,有疑才可能展思,有趣才会爱学,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生疑、质疑,才能发挥智能的最大潜力。让学生在疑中生趣,在趣中探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开端。
三、通过教师的讲课艺术来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抽象的学科,为了让学生在数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此达到乐于思考、乐学于趣。如在讲“数列”时,我先讲了国王赏麦的故事:“传说西塔发明了国际象棋而使国王十分高兴,他决定要重赏西塔,西塔说:‘我不要你的重赏 ,陛下,只要你在我的棋盘上赏一些麦子就行了。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2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4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8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16粒,依此类推,以后每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放满第64个格子就行了’。区区小数,几粒麦子,这有何难,‘来人’,国王命令道。然而,一动手放起来,国王便呆住了。”国王为什么呆住了呢?国王能够满足西塔的要求吗?可以肯定,国王绝对不能满足西塔的要求。因为棋盘中的麦粒总共约有3.6×1012 吨,可让全世界60亿人口吃2000年。于是,学生本能地对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渴望知道其中的奥秘。
四、以实用来提高教学效果
学以致用是每一个学者的追求,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更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利润时:举例“小明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从批发市场批发了100个气球,共用了50元,当他在文化广场卖完这些气球时,共得70元钱。在这个过程中小明是盈利还是亏损?若盈利利润是多少?利润率是多少?”学生产生了浓厚兴趣,求知欲也很强。
五、以技巧促教学效果
好的解题方法不仅能事半功倍,而且还能促进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伴随着巧解题目成功的喜悦,又必然激励学生去进一步攻克新的数学难关,使学生在“求技巧→兴趣→求技巧”的良性循环中对数学的爱好得到加强。如分母有理化这种思维方式已在大部分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因而他们也就错过了许多本可用分子有理化来巧解题目的机会。
六、选择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如何作适当的提示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主要谈谈如何通过发现法、比较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发现法。中学数学中的发现法教学,就是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借助教材去主动、亲自发现知识的过程,就是当学生在掌握前人已有知识时,不能简单地塞给他们现成的结论,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像前人那样去发现知识。
2、比较法。数学教学,特别是数学概念的教学,用比较法既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锻炼学生的智力。而且,有比较才能鉴别。概念的本质属性,也只能通过比较或对比才能更好的揭露。
七、变换教学形式,发展学习兴趣
除了在改进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根据各类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新课改的今天,要求我们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要使学生学好数学,要根据我们本地的特点,根据我们学生的特点,课堂不仅要新颖、有趣,还要适时。评价学生不仅从成绩上,还要从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程度上来评价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他自己需要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