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年前,有幸目睹漫画家左川先生创作的一幅漫画,题目叫“殊途同归”。画面是一个记者请两位寿星介绍自己的养生之道,一位说:饮食清淡,不嗜烟酒;另一位说:每顿吃肉,抽烟喝酒。做了几十年科普期刊美编的左先生笑着说,这是人们很难搞明白的养生话题。
好基因也有局限
“百岁寿星”这个词儿正在变得既新鲜又平常,仅在美国,上寿之人就超过10万。大家很好奇,为什么他们可以活那么久?而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针对这一人群的研究都指向一个结果———基因。这说明,遗传是长寿与否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日本庆应大学的科研人员经过研究认为,人的寿命可以通过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六个人的死亡平均年龄加以预测,报道中也声称,有大量的调查研究证实此规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此,也有很多科学家不以为然,他们表示,寿命预测不是天气预报,何况天气预报还没那么准呢!而且,天气预报通常只报24小时的天气,寿命预测要测几十年后的情况,这期间的变数太大了。单纯从理论上说,如果人能像实验室的小白鼠一样在一定的环境、一定的规律下生活,预测或许会接近真实,但实际上是很难测准的,说不定偶然生一场疾病、一次意外伤害,还有环境状况的变化,都可能改变寿命的轨迹。
但基因决定论的声音仍不绝于耳。最近,一位研究人类寿命的世界级专家认为,长命百岁靠基因,非健康生活方式对百岁老人几无影响。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人类衰老研究所所长尼尔·巴尔齐莱表示,百岁老人可以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受其影响。巴尔齐莱追踪研究了五百多位年龄在95岁~112岁之间犹太老人后发现,他们中大约30%的人身体肥胖,30%的人一直到95岁仍在吸烟,而这并不妨碍他们向一般人高不可攀的100岁冲刺。正是他们特有的顽强基因很好地保护了他们,把吸烟和饮食不健康等外在因素的影响降至最低的同时,延缓了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等与年龄有关的疾患的发生。统计发现,导致百岁人瑞们健康恶化的原因也是那几样老年病,唯一的区别是,普通人七八十岁就罹患的疾病,他们却有能力抵御三十多年。
令人遗憾的是,持基因决定论的科学家还无法弄清这种助人长寿的基因的工作机理,所以他们的观点尚不具备很强的说服力。
中国寿星留下启示
在四川绵阳出了件新鲜事。家住游仙区六里村的101岁的秦洪老人,一天三顿不离酒,旱烟袋随身带,人走到哪就抽到哪。秦洪老人至今身板硬朗,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记忆力也不错,不仅能清晰回忆如烟往事,还能背诵出大段古诗词,成为当地闻名的百岁奇人。新闻媒体报道了秦洪老人的故事后,引起健康研究机构的重视,他们决定对老人的基因、家族史和生活习惯进行检测追踪,希望能在某种程度上揭开老人长寿的秘密。
科学界主流一直认为,影响人类健康寿命的无外乎三个因素: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和遗传基因,三者的比例各占三分之一。有人形象地将人的寿命比作一个三角形面积,遗传因素是三角形的底边,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因素是另外两边。底边遗传因素比较稳定,若欲延长寿命,则应着力于其他两边的延长,以期达到较高的寿龄。
秦老爷子的基因,在某些重要的节点上均显示出明显的“鲜明独特”。一天一斤白酒,一个月一斤叶子烟,都在他的承受范围内。然而,这样的量对秦爷爷来说“不过量”,而对某些人来说已经足以致命了。
酒量很大却没有伤及肝脏,每天吸烟却没有患上呼吸道的毛病,这说明老人家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代谢系统等重要系统的功能都先天顽强,是寻常人难以企及的。
检测发现,老人体内的醇脱氢酶水平出奇地高,高于常人三四倍。而醇脱氢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人酒量的大小,它主要靠遗传获得。秦爷爷说自己年轻时每天能喝几斤酒,而他的大儿子,八十多岁的小秦爷爷,年轻时喝得更多,令周围人瞠目结舌。
当然,老人生活在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的环境中,他每天早上7点就出门走六公里,“沿着河堤徒步走到芙蓉桥头的凉亭与好友聚会”,买一根茄子吃两顿,一回家就“直接走进厨房,淘米、煮饭、洗菜”,一个星期吃一次肉等细节,都透露出老人的生活简朴,有规律。晚上,一台袖珍电视机就满足了,“不看未来,不思量过去,平平淡淡过好每一天”。
实事求是地讲,世界上哪有完美无缺的人?每个人身上都会携带一些不良基因。比如,赵君和钱君同样都吸烟,但是赵君得了肺癌,錢君却没有,这里也许是基因起了点儿作用———或许是赵君的某个基因对尼古丁更敏感,也或许是赵君的修复基因较弱。但基因并不能决定一切,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弥补基因上的劣势———如果赵君不吸烟,他也许就不会得肺癌;如果他生活在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里,他可能比钱君更长寿。
你不可能改变与生俱来的基因,但你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好基因也有局限
“百岁寿星”这个词儿正在变得既新鲜又平常,仅在美国,上寿之人就超过10万。大家很好奇,为什么他们可以活那么久?而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针对这一人群的研究都指向一个结果———基因。这说明,遗传是长寿与否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日本庆应大学的科研人员经过研究认为,人的寿命可以通过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六个人的死亡平均年龄加以预测,报道中也声称,有大量的调查研究证实此规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此,也有很多科学家不以为然,他们表示,寿命预测不是天气预报,何况天气预报还没那么准呢!而且,天气预报通常只报24小时的天气,寿命预测要测几十年后的情况,这期间的变数太大了。单纯从理论上说,如果人能像实验室的小白鼠一样在一定的环境、一定的规律下生活,预测或许会接近真实,但实际上是很难测准的,说不定偶然生一场疾病、一次意外伤害,还有环境状况的变化,都可能改变寿命的轨迹。
但基因决定论的声音仍不绝于耳。最近,一位研究人类寿命的世界级专家认为,长命百岁靠基因,非健康生活方式对百岁老人几无影响。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人类衰老研究所所长尼尔·巴尔齐莱表示,百岁老人可以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受其影响。巴尔齐莱追踪研究了五百多位年龄在95岁~112岁之间犹太老人后发现,他们中大约30%的人身体肥胖,30%的人一直到95岁仍在吸烟,而这并不妨碍他们向一般人高不可攀的100岁冲刺。正是他们特有的顽强基因很好地保护了他们,把吸烟和饮食不健康等外在因素的影响降至最低的同时,延缓了心脑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等与年龄有关的疾患的发生。统计发现,导致百岁人瑞们健康恶化的原因也是那几样老年病,唯一的区别是,普通人七八十岁就罹患的疾病,他们却有能力抵御三十多年。
令人遗憾的是,持基因决定论的科学家还无法弄清这种助人长寿的基因的工作机理,所以他们的观点尚不具备很强的说服力。
中国寿星留下启示
在四川绵阳出了件新鲜事。家住游仙区六里村的101岁的秦洪老人,一天三顿不离酒,旱烟袋随身带,人走到哪就抽到哪。秦洪老人至今身板硬朗,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记忆力也不错,不仅能清晰回忆如烟往事,还能背诵出大段古诗词,成为当地闻名的百岁奇人。新闻媒体报道了秦洪老人的故事后,引起健康研究机构的重视,他们决定对老人的基因、家族史和生活习惯进行检测追踪,希望能在某种程度上揭开老人长寿的秘密。
科学界主流一直认为,影响人类健康寿命的无外乎三个因素: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和遗传基因,三者的比例各占三分之一。有人形象地将人的寿命比作一个三角形面积,遗传因素是三角形的底边,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因素是另外两边。底边遗传因素比较稳定,若欲延长寿命,则应着力于其他两边的延长,以期达到较高的寿龄。
秦老爷子的基因,在某些重要的节点上均显示出明显的“鲜明独特”。一天一斤白酒,一个月一斤叶子烟,都在他的承受范围内。然而,这样的量对秦爷爷来说“不过量”,而对某些人来说已经足以致命了。
酒量很大却没有伤及肝脏,每天吸烟却没有患上呼吸道的毛病,这说明老人家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代谢系统等重要系统的功能都先天顽强,是寻常人难以企及的。
检测发现,老人体内的醇脱氢酶水平出奇地高,高于常人三四倍。而醇脱氢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人酒量的大小,它主要靠遗传获得。秦爷爷说自己年轻时每天能喝几斤酒,而他的大儿子,八十多岁的小秦爷爷,年轻时喝得更多,令周围人瞠目结舌。
当然,老人生活在青山绿水、空气清新的环境中,他每天早上7点就出门走六公里,“沿着河堤徒步走到芙蓉桥头的凉亭与好友聚会”,买一根茄子吃两顿,一回家就“直接走进厨房,淘米、煮饭、洗菜”,一个星期吃一次肉等细节,都透露出老人的生活简朴,有规律。晚上,一台袖珍电视机就满足了,“不看未来,不思量过去,平平淡淡过好每一天”。
实事求是地讲,世界上哪有完美无缺的人?每个人身上都会携带一些不良基因。比如,赵君和钱君同样都吸烟,但是赵君得了肺癌,錢君却没有,这里也许是基因起了点儿作用———或许是赵君的某个基因对尼古丁更敏感,也或许是赵君的修复基因较弱。但基因并不能决定一切,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弥补基因上的劣势———如果赵君不吸烟,他也许就不会得肺癌;如果他生活在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里,他可能比钱君更长寿。
你不可能改变与生俱来的基因,但你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而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