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又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说:“作文指导主要的工夫在作文前,而且主要是在阅读上,倘若在教学实验中,我们一味注重作文指导的详尽,而忽视了阅读课,天长日久的积累,那可以说是本末倒置了。”可见作文教学必须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广大的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回归文本,利用文本的有效资源,读写互动,以读助写,为学生的写作服务。
一、充分利用文本的优美语言为学生写作服务
没有大量的文本阅读帮助积累语言,要写出具体、语言准确的作文是不可能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写作而言,这“平地”就是扎实地大量地阅读文本,积累丰富的语言。教材是最理想的范文,集名家名作之大成,其精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高尚的情操无一不是常人习作所追求和向往的。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充分应用教材,合理地利用文本优美的语言,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语言进行对话,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深深感受语言艺术美,在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吸收积累写作语言。有了丰富的语言,学生写作时绝不会无话可说。例如教学《乡下孩子》一课,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到乡下孩子生活的快乐美好,也激发起他们的共鸣,学生畅所欲言,假如自己是乡下孩子会去做哪些有趣的事,然后仿照课文内容,自己也编写了有趣的诗歌,如:“采一把野花,放在房间能带来清香∥捉几条虫子,小鸡乐得叽叽叫∥拔一个萝卜,小兔乐得蹦蹦跳∥种一棵小树,为人们带来凉快∥捉一只蝈蝈,能带来动听的歌。
尽管仿写练习是对课文文本语言的“复制”,但正是这样无数的文本语言“复制”,可以在一个个刚刚抓起笔杆头写作的孩子心目中形成“写作就是那么简单的”的念头,写作的兴趣自然被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随着孩子阅历的加深,语言的丰富,孩子定会扔开文本语言“复制”的拐杖,学会创新写作。而且与文本语言的对话,包含着对语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积累—转换创造”的潜移默化过程。因此借助文本,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吸收积累大量的语言,再在吸收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转换创造,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库,就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创新写作。
二、充分利用文本的情景对话为学生写作服务
听、说、读、写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所培养的能力。叶圣陶曾言:写作与说话有相通之处,都是把心里想说的、要说的、非说不可的话“发表”出来,只是“发表”的方式不同而已,即一个用嘴,一个用笔。听、说、读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到写的能力的高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就是我们所说的口语交际。文本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赖以口语交际的“桥梁”,利用文本训练口语交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阅读教学除鼓励学生在师生交流中说话详尽、有条有理外,还应联系自己知道的课外知识和生活阅历,大胆紧扣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充分利用文本,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如结合文本中优美而有特色的句段模仿口语训练;结合故事性强的文本进行复述、续说的口语训练;结合文本的某个环节进行拓展口语交际等。在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课例观摩报告会上,陈金龙老师在上《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口语交际片段:如果你是作者,阔别了多年,又回到了德国,看到了家家户户的窗子前还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此时的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待会我来采访你。课堂上,学生众说纷纭。又如教学完《倔强的小红军》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口语交际片段:万里长征路漫漫,水迢迢,所发生的故事不计其数,请你结合课前的收集和阅读,说说你阅读的故事和你的感受。一时间学生象打开了的闸口的洪水,滔滔不绝,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有效地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充分利用文本的细腻情感世界为学生写作服务
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人物对话的过程,也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过程,是生命感动生命的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读者不能隔岸观火,必定是把自己也燃烧进去,把自己的心交出来,与主人公共命运同呼吸,共同承担着生命的轻与重,与作者同哭同笑同焦虑同挣扎,读者在不知不觉的言语体验中丰富着自己的情感世界,陶冶自己的情操。学生与《麻雀》《猫》《鸟情》等文本的对话,犹如进入一个由“情”编织的世界,又怎能不受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间的真情所熏陶呢?与《黄河魂》、《镜泊湖奇观》等文本对话,学生在被祖国山河的壮美陶醉的同时,又怎能不为大自然的力量所折服?有丰富的情感,学生才会对生活的一切触及得细腻,敏感,真诚之语才会流露于笔尖。受琦君《桂花雨》那份对童年的无比向往和浓浓的思乡情所熏陶,有位学生李舒莹在习作《第一次捉鱼》的结尾这样写道:“忘掉了许多落日的黄昏,却忘不了在北江河的捉鱼乐,忘不了那一分浓浓的捉鱼情,于是,站在阳台上,望着北江河上的浅滩,我又一次想起了第一次捉鱼的快乐情景,还有那溅起的阵阵水花。”正是读朱自清《匆匆》,面对时间的匆匆流逝而茫然而不甘的情感激发,有学生在《难忘的爱》的习作中留下了这样的情感:“看着妈妈两鬓增多的白发,额头加深的皱纹,我曾给妈妈留下些什么呢?我不禁头涔涔,泪潸潸了。”虽只是只言片语,但流露了面对妈妈对自己付出无尽的爱却无一以回报的茫然和不甘,自省。学生在习作中一字一句的情感流露,无不见证了文本对学生情感陶冶起着无足轻重的作用。
四、充分利用文本中的高超的艺术技巧为学生服务
生活再丰富,思想再深刻,感情再真挚,如果没有准确、生动、形象、意蕴无穷的语言去表现,如果没有独特高妙、出人意料、精巧灵活的艺术技巧去表现,有谁还愿意去读那味同嚼蜡的文字,接受那干巴巴的思想说教?叶圣陶先生言:“教学生阅读,一部份目的是给他们写作的榜样。”因此,我们阅读文本,与文本对话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作者运用的写作技巧和具有独特风格和个性特点的语言,以积累丰富多样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小学阶段的文本集名家名作之大成,构思精妙,手法多样,语言艺术的表现手法更是直接影响着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立足文本找准语言因素与作者情感、训练形式与写作意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技巧训练。抓住阅读吸收与说写表达的结合点,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思路与表达方法,让学生理解怎样用语言文字来准确表情达意,使作文教学借读悟写,以读促写,把写作建立在理解、吸收、积累,感悟上。 如写人的文本语言中,写了什么人,这些人有什么性格特征,有什么精神品质,作家用什么手法写这些人的,对这些人是怎样评价的,这些人物有什么典型意义,通过这些人物要反映什么社会现实等。写景的文本,写了什么景,作家是以怎样的视角抓了怎样的特征写景的;抒了什么情,借什么来抒情的;讲了什么道理,阐发了什么哲理,这些道理或哲理是怎样讲出的;作家要在景、情、理中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天长日久,在文本中学生可从中学到平日学不到的东西,可从中借鉴许多自己在生活中一时难以经历和体验到的经验,借助前人的阶梯从而使自己少走许多写作弯路,甚至超越前人。这样,文本的价值也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离不开文本,所以教师不可以忽略文本这一为学生写作服务的有效资源。利用好文本这一有效资源,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不断积累语言,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不断丰富情感,不断揣摩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龙塘镇中心小学)
一、充分利用文本的优美语言为学生写作服务
没有大量的文本阅读帮助积累语言,要写出具体、语言准确的作文是不可能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写作而言,这“平地”就是扎实地大量地阅读文本,积累丰富的语言。教材是最理想的范文,集名家名作之大成,其精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高尚的情操无一不是常人习作所追求和向往的。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充分应用教材,合理地利用文本优美的语言,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与文本语言进行对话,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深深感受语言艺术美,在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吸收积累写作语言。有了丰富的语言,学生写作时绝不会无话可说。例如教学《乡下孩子》一课,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到乡下孩子生活的快乐美好,也激发起他们的共鸣,学生畅所欲言,假如自己是乡下孩子会去做哪些有趣的事,然后仿照课文内容,自己也编写了有趣的诗歌,如:“采一把野花,放在房间能带来清香∥捉几条虫子,小鸡乐得叽叽叫∥拔一个萝卜,小兔乐得蹦蹦跳∥种一棵小树,为人们带来凉快∥捉一只蝈蝈,能带来动听的歌。
尽管仿写练习是对课文文本语言的“复制”,但正是这样无数的文本语言“复制”,可以在一个个刚刚抓起笔杆头写作的孩子心目中形成“写作就是那么简单的”的念头,写作的兴趣自然被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随着孩子阅历的加深,语言的丰富,孩子定会扔开文本语言“复制”的拐杖,学会创新写作。而且与文本语言的对话,包含着对语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积累—转换创造”的潜移默化过程。因此借助文本,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吸收积累大量的语言,再在吸收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转换创造,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库,就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创新写作。
二、充分利用文本的情景对话为学生写作服务
听、说、读、写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所培养的能力。叶圣陶曾言:写作与说话有相通之处,都是把心里想说的、要说的、非说不可的话“发表”出来,只是“发表”的方式不同而已,即一个用嘴,一个用笔。听、说、读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到写的能力的高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就是我们所说的口语交际。文本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赖以口语交际的“桥梁”,利用文本训练口语交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阅读教学除鼓励学生在师生交流中说话详尽、有条有理外,还应联系自己知道的课外知识和生活阅历,大胆紧扣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充分利用文本,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如结合文本中优美而有特色的句段模仿口语训练;结合故事性强的文本进行复述、续说的口语训练;结合文本的某个环节进行拓展口语交际等。在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课例观摩报告会上,陈金龙老师在上《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口语交际片段:如果你是作者,阔别了多年,又回到了德国,看到了家家户户的窗子前还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此时的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待会我来采访你。课堂上,学生众说纷纭。又如教学完《倔强的小红军》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口语交际片段:万里长征路漫漫,水迢迢,所发生的故事不计其数,请你结合课前的收集和阅读,说说你阅读的故事和你的感受。一时间学生象打开了的闸口的洪水,滔滔不绝,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培养,从而有效地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充分利用文本的细腻情感世界为学生写作服务
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人物对话的过程,也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过程,是生命感动生命的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读者不能隔岸观火,必定是把自己也燃烧进去,把自己的心交出来,与主人公共命运同呼吸,共同承担着生命的轻与重,与作者同哭同笑同焦虑同挣扎,读者在不知不觉的言语体验中丰富着自己的情感世界,陶冶自己的情操。学生与《麻雀》《猫》《鸟情》等文本的对话,犹如进入一个由“情”编织的世界,又怎能不受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间的真情所熏陶呢?与《黄河魂》、《镜泊湖奇观》等文本对话,学生在被祖国山河的壮美陶醉的同时,又怎能不为大自然的力量所折服?有丰富的情感,学生才会对生活的一切触及得细腻,敏感,真诚之语才会流露于笔尖。受琦君《桂花雨》那份对童年的无比向往和浓浓的思乡情所熏陶,有位学生李舒莹在习作《第一次捉鱼》的结尾这样写道:“忘掉了许多落日的黄昏,却忘不了在北江河的捉鱼乐,忘不了那一分浓浓的捉鱼情,于是,站在阳台上,望着北江河上的浅滩,我又一次想起了第一次捉鱼的快乐情景,还有那溅起的阵阵水花。”正是读朱自清《匆匆》,面对时间的匆匆流逝而茫然而不甘的情感激发,有学生在《难忘的爱》的习作中留下了这样的情感:“看着妈妈两鬓增多的白发,额头加深的皱纹,我曾给妈妈留下些什么呢?我不禁头涔涔,泪潸潸了。”虽只是只言片语,但流露了面对妈妈对自己付出无尽的爱却无一以回报的茫然和不甘,自省。学生在习作中一字一句的情感流露,无不见证了文本对学生情感陶冶起着无足轻重的作用。
四、充分利用文本中的高超的艺术技巧为学生服务
生活再丰富,思想再深刻,感情再真挚,如果没有准确、生动、形象、意蕴无穷的语言去表现,如果没有独特高妙、出人意料、精巧灵活的艺术技巧去表现,有谁还愿意去读那味同嚼蜡的文字,接受那干巴巴的思想说教?叶圣陶先生言:“教学生阅读,一部份目的是给他们写作的榜样。”因此,我们阅读文本,与文本对话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作者运用的写作技巧和具有独特风格和个性特点的语言,以积累丰富多样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小学阶段的文本集名家名作之大成,构思精妙,手法多样,语言艺术的表现手法更是直接影响着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立足文本找准语言因素与作者情感、训练形式与写作意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技巧训练。抓住阅读吸收与说写表达的结合点,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思路与表达方法,让学生理解怎样用语言文字来准确表情达意,使作文教学借读悟写,以读促写,把写作建立在理解、吸收、积累,感悟上。 如写人的文本语言中,写了什么人,这些人有什么性格特征,有什么精神品质,作家用什么手法写这些人的,对这些人是怎样评价的,这些人物有什么典型意义,通过这些人物要反映什么社会现实等。写景的文本,写了什么景,作家是以怎样的视角抓了怎样的特征写景的;抒了什么情,借什么来抒情的;讲了什么道理,阐发了什么哲理,这些道理或哲理是怎样讲出的;作家要在景、情、理中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天长日久,在文本中学生可从中学到平日学不到的东西,可从中借鉴许多自己在生活中一时难以经历和体验到的经验,借助前人的阶梯从而使自己少走许多写作弯路,甚至超越前人。这样,文本的价值也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离不开文本,所以教师不可以忽略文本这一为学生写作服务的有效资源。利用好文本这一有效资源,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不断积累语言,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不断丰富情感,不断揣摩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 作者单位:广东省清远市龙塘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