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教学中,通过自制简易照相机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照相机成像原理,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更好地掌握视力缺陷成因与矫正方法,这种亲历探究,丰富体验的教学方式,能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 制作; 探究; 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009-001
一、难点分析与思路设计
1.制作简易相机,体验拍照成像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一课是属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也就是说只有在学生掌握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展开教学。对于“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一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学生有了前一节课的实验做铺垫,课堂上只要我们老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苹果经照相机的镜头在胶片上成了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加上老师适当的讲解,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并无困难。在实际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本节课在设计时先让学生观察老式照相机的模型,让学生了解照相机的主要构造,然后引导学生用身边的器材(硬卡纸、凸透镜、保鲜袋)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照相机来体验“拍照成像”的过程。
2.借助实物眼镜,感悟视力纠正
后半部分“视力的矫正”则用“眼球”——随身携带的“神奇的照相机”来过渡一下就可以了。这部分教学时我们提前为每一小组的同学准备好近视眼镜和老花眼镜各一副。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模拟视力的缺陷与矫正,只是在具体实验时我们很难做到“视力”从有缺陷到恢复正常,即我们很难做到“让光屏上的像一开始是模糊的,后来带上眼镜后就变得清晰”。我们选择了按照教材上操作步骤,将凸透镜看做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视网膜。给它“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并准确标出光屏的位置,然后“取下”近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这就是近视眼所看到的景象,前后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并标出光屏这时的位置。这样操作学生也很快就得出了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想必编写者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才如此编排教材的。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不说学生也知道怎么操作了。
二、实验准备与教学实施
1.取材源于生活,倡导做学合一
本课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制照相机,具体步骤如下:
(1)准备材料:凸透镜一块、硬卡纸(25cm×18cm)两张、双面胶、保鲜袋(大号)、橡皮筋等。
(2)一张硬卡纸作为外纸筒,用双面胶将其一端紧裹在凸透镜上,做成了照相机的镜头。
(3)将另一张硬卡纸(作内纸筒)也卷起来,并在一端紧套上保鲜袋(注意尽量避开保鲜袋的底)后插入刚才的镜头筒里。
(4)在另一端用力将保鲜袋拉紧后和内纸筒一起就做成了胶片。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简易照相机(如图1所示)。
2.情境贴近生活,自然引入课题
先用校运会的照片引入照相机拍照(如图2、3所示),从而引入新课,教学流程如下所示:
三、课堂变化与教学反思
以上设计的用意是:教学中通过生动、科学的实验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迫切愿望,提高他们进行探究学习的持久兴趣,从而在师生的教学合作与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的切实达成。
1.以具体实物启发抽象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物理教学应通过学生动手实验,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理解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从而逐步掌握物理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即“学会学习”,实验对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在制作照相机的学习过程中,很多知识点不用老师多讲学生就会明白,就如用凸透镜做镜头,用保鲜袋做胶片,学生自然就知道了照相机的主要结构是“放大镜”和“胶片”,而且不容易忘记,比起实际照相机复杂的结构,这个简易照相机更突显了这两个元件,因而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接受。抽象的知识距离学生的经验、实际的情境都比较远,所以教学中教师要让抽象知识获得具体感性内容的支撑,使那些不可触摸的抽象事物在学生心目中变成真实具体而且富有意义的东西,这样可以便于学生的自主建构。
2.以亲历制作优化学习过程,培养探究兴趣
物理课程标准提倡师生利用身边的随手可得的生活物品、器具、材料等进行物理实验,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而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事实证明,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用自制物理小实验充实物理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物理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热爱科学的品格。
3.以实践体验丰富学习内涵,回归学科本真
科学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思维螺旋发展的过程,科学探究活动能从物理现象揭示内隐的物理本质,学生亲自体验探究过程,从感性到理性,这是概念、规律逻辑层次显性化的过程。从学生体验制作照相机到掌握成像性质和规律,丰富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内涵,还可以与眼睛进行类比,分析其异同点,再通过实验来探究“视力的缺陷及矫正”,最终回归到了物理教学的本质。
参考文献:
陈兵兵.浅谈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设计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1):110-111
关键词:初中物理; 制作; 探究; 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009-001
一、难点分析与思路设计
1.制作简易相机,体验拍照成像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一课是属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也就是说只有在学生掌握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展开教学。对于“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一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学生有了前一节课的实验做铺垫,课堂上只要我们老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苹果经照相机的镜头在胶片上成了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加上老师适当的讲解,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并无困难。在实际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本节课在设计时先让学生观察老式照相机的模型,让学生了解照相机的主要构造,然后引导学生用身边的器材(硬卡纸、凸透镜、保鲜袋)一起制作一个简易的照相机来体验“拍照成像”的过程。
2.借助实物眼镜,感悟视力纠正
后半部分“视力的矫正”则用“眼球”——随身携带的“神奇的照相机”来过渡一下就可以了。这部分教学时我们提前为每一小组的同学准备好近视眼镜和老花眼镜各一副。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模拟视力的缺陷与矫正,只是在具体实验时我们很难做到“视力”从有缺陷到恢复正常,即我们很难做到“让光屏上的像一开始是模糊的,后来带上眼镜后就变得清晰”。我们选择了按照教材上操作步骤,将凸透镜看做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视网膜。给它“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并准确标出光屏的位置,然后“取下”近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这就是近视眼所看到的景象,前后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并标出光屏这时的位置。这样操作学生也很快就得出了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想必编写者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才如此编排教材的。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不说学生也知道怎么操作了。
二、实验准备与教学实施
1.取材源于生活,倡导做学合一
本课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制照相机,具体步骤如下:
(1)准备材料:凸透镜一块、硬卡纸(25cm×18cm)两张、双面胶、保鲜袋(大号)、橡皮筋等。
(2)一张硬卡纸作为外纸筒,用双面胶将其一端紧裹在凸透镜上,做成了照相机的镜头。
(3)将另一张硬卡纸(作内纸筒)也卷起来,并在一端紧套上保鲜袋(注意尽量避开保鲜袋的底)后插入刚才的镜头筒里。
(4)在另一端用力将保鲜袋拉紧后和内纸筒一起就做成了胶片。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简易照相机(如图1所示)。
2.情境贴近生活,自然引入课题
先用校运会的照片引入照相机拍照(如图2、3所示),从而引入新课,教学流程如下所示:
三、课堂变化与教学反思
以上设计的用意是:教学中通过生动、科学的实验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迫切愿望,提高他们进行探究学习的持久兴趣,从而在师生的教学合作与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的切实达成。
1.以具体实物启发抽象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物理教学应通过学生动手实验,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理解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从而逐步掌握物理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即“学会学习”,实验对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在制作照相机的学习过程中,很多知识点不用老师多讲学生就会明白,就如用凸透镜做镜头,用保鲜袋做胶片,学生自然就知道了照相机的主要结构是“放大镜”和“胶片”,而且不容易忘记,比起实际照相机复杂的结构,这个简易照相机更突显了这两个元件,因而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接受。抽象的知识距离学生的经验、实际的情境都比较远,所以教学中教师要让抽象知识获得具体感性内容的支撑,使那些不可触摸的抽象事物在学生心目中变成真实具体而且富有意义的东西,这样可以便于学生的自主建构。
2.以亲历制作优化学习过程,培养探究兴趣
物理课程标准提倡师生利用身边的随手可得的生活物品、器具、材料等进行物理实验,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而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事实证明,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用自制物理小实验充实物理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物理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热爱科学的品格。
3.以实践体验丰富学习内涵,回归学科本真
科学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思维螺旋发展的过程,科学探究活动能从物理现象揭示内隐的物理本质,学生亲自体验探究过程,从感性到理性,这是概念、规律逻辑层次显性化的过程。从学生体验制作照相机到掌握成像性质和规律,丰富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内涵,还可以与眼睛进行类比,分析其异同点,再通过实验来探究“视力的缺陷及矫正”,最终回归到了物理教学的本质。
参考文献:
陈兵兵.浅谈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设计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1):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