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描述
小林是一个极普通的女孩,相貌平平,话语不多,没有太多特长爱好,学习成绩在全班仅处于中等水平。唯一让她自己满意的就是画儿画得不错,是班级美术课代表。五年级第二学期,班里转来了一个扎马尾辫的漂亮女孩儿,说话甜甜的,笑起来也甜甜的。女孩儿的到来立刻吸引了同学们的视线,课间常有不少人围拢到女孩儿座位旁问这问那。小林也站在围拢的人群中,只是她一言不发,总是怔怔地看着女孩儿,看她雪白的肌肤、美丽的双眸……但是小林越看心里越不是滋味。
一天放学,小林像往常一样与好朋友嘟嘟、翘玲一道回家,这时身后传来“等等我……”的呼声,原来是新转来的“漂亮女孩儿”背着书包追了上来,要顺路一起走,于是嘟嘟和翘玲赶忙迎了上去……看着她们三人有说有笑,闷头走在最后面的小林心里难受极了,她不时用脚踢着石子,觉得地上那些石头子就是“漂亮女孩儿”。第二天,美术老师让小林把美术作业成绩登到记分册上去,小林故意把“漂亮女孩儿”的“优”写成了“待达标”。她想:要是被老师发现了,我就说是疏忽抄串行了。
新学期开学,班里进行了课代表改选。小林落选了,而顶替她的正是那个“漂亮女孩儿”,因为她多次在市区绘画比赛中获奖。在老师宣布结果的一霎那,小林的脸涨得通红通红的……一节体育课上,小林悄悄地溜回了教室,从“漂亮女孩儿”的书桌里翻出了一张她准备参赛的水粉画作品,狠狠地揉成一团,扔在了地上。
原因分析
小林各个方面虽然普通,但她是一个敏感的女孩。由于深知自身的劣势,所以一直让自己处于近乎封闭的状态。当“漂亮女孩儿”出现时,她越发感到自己在相貌、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不如别人。而此时只有“美术课代表”这一职衔才能抚慰她那颗失落的心。当这一优势也被别人取代时,强烈的嫉妒心击垮了她的理性,进而采取了损人不利己的幼稚行为来发泄。
实施措施
作为教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摆脱嫉妒的阴影,健康、阳光地面对生活呢?
1.教会孩子认清危害
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是贻误了自己。让孩子认清嫉妒的危害是帮助她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一个课间,我找到小林,递给她一本《恩典书房——嫉妒的七宗罪》,推荐她阅读。
2.教会孩子克服自私
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对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还要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利用班队会时间,我给孩子们讲了许多古今名人大公无私的故事。会后,我和小林聊天,听取她的看法,并因势利导和她交流。逐渐地,我感觉小林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3.教会孩子见贤思齐
一个有道德的人,当他发现有人比自己做得好时,从不会心生不满,而是从别人的成绩中找出自己的差距所在,从而向人家学习。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见贤思齐。为了教孩子们学会见贤思齐,我采用“我来夸夸你”这一形式,让孩子们将伙伴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写在便条上,粘贴到展板上。我看到了许多同学对小林的称赞,同时也看到了小林对“漂亮女孩”由衷的夸奖——“张晓迪的画儿画得不错……”
4.教会孩子调整心态
嫉妒是由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引起的,对别人的嫉妒,实际是对自己的一种惩罚。如果能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就会是另一番景像。我告诉小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次没竞争上美术课代表,下次还有机会,再说还可以尝试着竞选其他科的课代表,或许能发现自己更多的潜能呢。
5.教会孩子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俗语,在心理学上叫“感情移入”。教师要让孩子尝试用“换位法”思考问题。我告诉小林:当嫉妒之火燃烧时不妨设身处地为对方想想,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又该如何呢?运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别人,有利于遏制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蔓延。
实施效果
在我的点拨下,小林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给“漂亮女孩儿”造成的伤害,为自己的不理智感到了懊悔。她悄悄地将记分册上“漂亮女孩”的成绩改了回来,还用压岁钱买了一盒水彩笔,作为新年礼物送给“漂亮女孩儿”……那天,我看到了小林交来的日记作业,本子上写着:“其实,张晓迪真的很优秀——外表优秀,内心也优秀。与其徒劳地羡慕、妒忌,不如让自己也优秀起来……”读到这儿,我合上本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案例反思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林”这样的的孩子绝不只这一个,当他们发现别人在某些方面优于自己时,便会产生一种复杂的情感,其中包含羞愧、恼怒、怨恨等,这就是嫉妒。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能使人的性格扭曲,使人远离快乐。小学生是心智尚不健全的未成年人,他们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不能清楚地分辨可能与不可能的界限,所以,教师的指导、建议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处理小林问题的过程中,我始终没有指责她,而是通过讲道理、讲故事等形式,让小林自己比对,自己领悟,自我教育,从而水到渠成地化解了她心头的嫉妒,激发了她奋发向上的内驱力。■
□编辑 江泓
小林是一个极普通的女孩,相貌平平,话语不多,没有太多特长爱好,学习成绩在全班仅处于中等水平。唯一让她自己满意的就是画儿画得不错,是班级美术课代表。五年级第二学期,班里转来了一个扎马尾辫的漂亮女孩儿,说话甜甜的,笑起来也甜甜的。女孩儿的到来立刻吸引了同学们的视线,课间常有不少人围拢到女孩儿座位旁问这问那。小林也站在围拢的人群中,只是她一言不发,总是怔怔地看着女孩儿,看她雪白的肌肤、美丽的双眸……但是小林越看心里越不是滋味。
一天放学,小林像往常一样与好朋友嘟嘟、翘玲一道回家,这时身后传来“等等我……”的呼声,原来是新转来的“漂亮女孩儿”背着书包追了上来,要顺路一起走,于是嘟嘟和翘玲赶忙迎了上去……看着她们三人有说有笑,闷头走在最后面的小林心里难受极了,她不时用脚踢着石子,觉得地上那些石头子就是“漂亮女孩儿”。第二天,美术老师让小林把美术作业成绩登到记分册上去,小林故意把“漂亮女孩儿”的“优”写成了“待达标”。她想:要是被老师发现了,我就说是疏忽抄串行了。
新学期开学,班里进行了课代表改选。小林落选了,而顶替她的正是那个“漂亮女孩儿”,因为她多次在市区绘画比赛中获奖。在老师宣布结果的一霎那,小林的脸涨得通红通红的……一节体育课上,小林悄悄地溜回了教室,从“漂亮女孩儿”的书桌里翻出了一张她准备参赛的水粉画作品,狠狠地揉成一团,扔在了地上。
原因分析
小林各个方面虽然普通,但她是一个敏感的女孩。由于深知自身的劣势,所以一直让自己处于近乎封闭的状态。当“漂亮女孩儿”出现时,她越发感到自己在相貌、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不如别人。而此时只有“美术课代表”这一职衔才能抚慰她那颗失落的心。当这一优势也被别人取代时,强烈的嫉妒心击垮了她的理性,进而采取了损人不利己的幼稚行为来发泄。
实施措施
作为教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摆脱嫉妒的阴影,健康、阳光地面对生活呢?
1.教会孩子认清危害
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是贻误了自己。让孩子认清嫉妒的危害是帮助她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一个课间,我找到小林,递给她一本《恩典书房——嫉妒的七宗罪》,推荐她阅读。
2.教会孩子克服自私
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对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还要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利用班队会时间,我给孩子们讲了许多古今名人大公无私的故事。会后,我和小林聊天,听取她的看法,并因势利导和她交流。逐渐地,我感觉小林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3.教会孩子见贤思齐
一个有道德的人,当他发现有人比自己做得好时,从不会心生不满,而是从别人的成绩中找出自己的差距所在,从而向人家学习。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见贤思齐。为了教孩子们学会见贤思齐,我采用“我来夸夸你”这一形式,让孩子们将伙伴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写在便条上,粘贴到展板上。我看到了许多同学对小林的称赞,同时也看到了小林对“漂亮女孩”由衷的夸奖——“张晓迪的画儿画得不错……”
4.教会孩子调整心态
嫉妒是由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引起的,对别人的嫉妒,实际是对自己的一种惩罚。如果能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也许就会是另一番景像。我告诉小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次没竞争上美术课代表,下次还有机会,再说还可以尝试着竞选其他科的课代表,或许能发现自己更多的潜能呢。
5.教会孩子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俗语,在心理学上叫“感情移入”。教师要让孩子尝试用“换位法”思考问题。我告诉小林:当嫉妒之火燃烧时不妨设身处地为对方想想,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又该如何呢?运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别人,有利于遏制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蔓延。
实施效果
在我的点拨下,小林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给“漂亮女孩儿”造成的伤害,为自己的不理智感到了懊悔。她悄悄地将记分册上“漂亮女孩”的成绩改了回来,还用压岁钱买了一盒水彩笔,作为新年礼物送给“漂亮女孩儿”……那天,我看到了小林交来的日记作业,本子上写着:“其实,张晓迪真的很优秀——外表优秀,内心也优秀。与其徒劳地羡慕、妒忌,不如让自己也优秀起来……”读到这儿,我合上本子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案例反思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林”这样的的孩子绝不只这一个,当他们发现别人在某些方面优于自己时,便会产生一种复杂的情感,其中包含羞愧、恼怒、怨恨等,这就是嫉妒。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能使人的性格扭曲,使人远离快乐。小学生是心智尚不健全的未成年人,他们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不能清楚地分辨可能与不可能的界限,所以,教师的指导、建议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处理小林问题的过程中,我始终没有指责她,而是通过讲道理、讲故事等形式,让小林自己比对,自己领悟,自我教育,从而水到渠成地化解了她心头的嫉妒,激发了她奋发向上的内驱力。■
□编辑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