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情境理解有关语句。
3.凭借生动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河惊涛骇浪的气势,领悟黄河的主人——艄公的勇敢、镇静、智慧、机敏的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感受黄河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黄河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板书:黄河)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文中这样几个词语进行概括——
(出示)
黄河滚滚 激流汹涌 万马奔腾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浊浪排空
3.大声地读读这些词语,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4.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再来读读这些词语。
5.真有气势!如果到黄河边上走一走,大家对这些词语还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6.播放录像。(几秒后)让我们想着画面,带着心中涌动的激情,再来读读这几个词语!
黄河滚滚 激流汹涌 万马奔腾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浊浪排空
7.小结:这就是黄河,让人心潮澎湃的黄河!令人胆战心惊的黄河!可是有一只小小的羊皮筏子却能在这惊涛骇浪中自由地穿行,想见见吗?
【设计意图:抓住文中描写黄河的词语,借助丰富的想象,依托真实的画面,通过一次次诵读,引导学生逐渐走近黄河、聆听黄河、触摸黄河,从而感受它惊涛骇浪的情景,体验它万马奔腾的气势,为下文的羊皮筏子和艄公的“登场”铺垫好一个动感的背景。】
第二板块:认识羊皮筏子
1.请大家读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描写羊皮筏子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可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一写。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羊皮筏子的呢?
3.交流,出示语段: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止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4.谁来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黄河上的羊皮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A.听了他的朗读,大家能感到羊皮筏子的“小”和“轻”吗?谁再来试一试?
一只又小又轻的羊皮筏子漂来了,你们看到了吗?把你看到的读出来。
B.羊皮筏子还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C.在黄河岸边,看到又小又轻的羊皮筏子,竟然载着六个大人和满满两麻袋货物,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惊讶?带着你的惊讶读读这句话。
害怕?带着你的害怕读读这句话。
5.在这样的黄河上——(男生一起读)
黄河滚滚 激流汹涌 万马奔腾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浊浪排空
有这样的一只羊皮筏子——(女生一起读)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如果你就坐在这只羊皮筏子上,面对着惊涛骇浪,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6.小结:大家有这样的感受都可以理解,因为我们毕竟第一次看到黄河,第一次乘坐这样的羊皮筏子!可是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却能如履平地,乘客却能谈笑风生,这是黄河上一道奇特的风景!想不想欣赏一番呢?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走近艄公,羊皮筏子是一个很重要的凭借。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羊皮筏子的“小”、“轻”、“负担重”,就必须把它放在黄河惊涛骇浪的情境中去体验、认识。如果离开了黄河的滔滔波浪,学生就不能体察到羊皮筏子的“险”,就不能体验到艄公驾驶羊皮筏子的“难”,这样“黄河主人”的形象就难以在学生心中真正地“立”起来!】
第三板块:赞颂艄公
1.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的6—8小节,画出乘客、艄公在羊皮筏子上具体表现的语句。
2.交流,出示:
▲皮筏子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A.读懂了吗?想想看,羊皮筏子上的乘客会谈些什么?
B.如果这样的谈笑发生在一辆旅游车上,实在太常见了。可是在他们的脚下却是——(学生齐读)
黄河滚滚 激流汹涌 万马奔腾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浊浪排空
是什么让他们这样从容,这样自在呢?
D.教师小结:对,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我们敬仰和赞美!(板书:艄公)让我们读读下面的句子——
▲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A.读着这句话,大家的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的情境呢?
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个情境,来当一当黄河上的艄公!
不好,前面有一个巨浪正向羊皮筏子扑来,只见艄公___________。
啊,前面有一个暗礁,只见艄公_________。
见鬼!前方有一个巨大的漩涡,只见艄公___________。
B.小结:这就是艄公,面对着——(学生齐读)
黄河滚滚 激流汹涌 万马奔腾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浊浪排空
他很沉着——(齐读)
“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因此作家袁鹰称赞羊皮筏子上艄公是“黄河的主人”。下面是作家对艄公的“颁奖词”——(出示,学生齐读)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A.你们觉得这段“颁奖词”用在艄公身上合适吗?说说理由。(板书: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B.如果你是“黄河的主人”颁奖会上的主持人,该怎样来宣读这段颁奖词呢?
C.既然是颁奖会,就得有奖杯!你们打算颁给“黄河的主人”——艄公一个怎样的奖杯呢?喜欢画的同学可以用线条勾一勾,喜欢写的同学可以用文字来写一写。
3.总结:从大家的朗读中、文字中、图画中,老师感受到黄河的主人——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形象已经矗立在大家心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艄公一定会给我们勇气,给我们力量,给我们智慧,我们也就会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大自然的主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关注艄公、认识艄公、理解艄公、最终赞颂艄公,在教学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层层推进、不断强化的情感过程。如果说上面两个板块的教学是“旁敲侧击”的话,那么本板块的教学就是“重锤敲打”。这个环节的教学试图从四个层面展开:首先,从乘客的“谈笑风生”入手,将艄公从“幕后”推向“前台”;其次扣住“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这句话,借助话语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艄公搏斗风浪的勇者形象;其三以“颁奖词”的形式推出课文的中心段落,鼓励学生以“黄河的主人”颁奖会的主持人身份宣读“颁奖词”,引导学生将积蓄的情感借助生动文本语言倾泻出来,将教学推向高潮;最后用为“黄河的主人”——艄公设计奖杯的形式,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由语言积累引向言语表达。通过逐层深化,艄公渐渐走出了课本,走向学生的精神生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情境理解有关语句。
3.凭借生动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河惊涛骇浪的气势,领悟黄河的主人——艄公的勇敢、镇静、智慧、机敏的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感受黄河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黄河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板书:黄河)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文中这样几个词语进行概括——
(出示)
黄河滚滚 激流汹涌 万马奔腾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浊浪排空
3.大声地读读这些词语,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4.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再来读读这些词语。
5.真有气势!如果到黄河边上走一走,大家对这些词语还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6.播放录像。(几秒后)让我们想着画面,带着心中涌动的激情,再来读读这几个词语!
黄河滚滚 激流汹涌 万马奔腾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浊浪排空
7.小结:这就是黄河,让人心潮澎湃的黄河!令人胆战心惊的黄河!可是有一只小小的羊皮筏子却能在这惊涛骇浪中自由地穿行,想见见吗?
【设计意图:抓住文中描写黄河的词语,借助丰富的想象,依托真实的画面,通过一次次诵读,引导学生逐渐走近黄河、聆听黄河、触摸黄河,从而感受它惊涛骇浪的情景,体验它万马奔腾的气势,为下文的羊皮筏子和艄公的“登场”铺垫好一个动感的背景。】
第二板块:认识羊皮筏子
1.请大家读读课文2—5自然段,画出描写羊皮筏子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可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一写。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羊皮筏子的呢?
3.交流,出示语段: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止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4.谁来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读一读,黄河上的羊皮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A.听了他的朗读,大家能感到羊皮筏子的“小”和“轻”吗?谁再来试一试?
一只又小又轻的羊皮筏子漂来了,你们看到了吗?把你看到的读出来。
B.羊皮筏子还给大家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C.在黄河岸边,看到又小又轻的羊皮筏子,竟然载着六个大人和满满两麻袋货物,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惊讶?带着你的惊讶读读这句话。
害怕?带着你的害怕读读这句话。
5.在这样的黄河上——(男生一起读)
黄河滚滚 激流汹涌 万马奔腾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浊浪排空
有这样的一只羊皮筏子——(女生一起读)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如果你就坐在这只羊皮筏子上,面对着惊涛骇浪,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6.小结:大家有这样的感受都可以理解,因为我们毕竟第一次看到黄河,第一次乘坐这样的羊皮筏子!可是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却能如履平地,乘客却能谈笑风生,这是黄河上一道奇特的风景!想不想欣赏一番呢?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走近艄公,羊皮筏子是一个很重要的凭借。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羊皮筏子的“小”、“轻”、“负担重”,就必须把它放在黄河惊涛骇浪的情境中去体验、认识。如果离开了黄河的滔滔波浪,学生就不能体察到羊皮筏子的“险”,就不能体验到艄公驾驶羊皮筏子的“难”,这样“黄河主人”的形象就难以在学生心中真正地“立”起来!】
第三板块:赞颂艄公
1.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的6—8小节,画出乘客、艄公在羊皮筏子上具体表现的语句。
2.交流,出示:
▲皮筏子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A.读懂了吗?想想看,羊皮筏子上的乘客会谈些什么?
B.如果这样的谈笑发生在一辆旅游车上,实在太常见了。可是在他们的脚下却是——(学生齐读)
黄河滚滚 激流汹涌 万马奔腾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浊浪排空
是什么让他们这样从容,这样自在呢?
D.教师小结:对,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我们敬仰和赞美!(板书:艄公)让我们读读下面的句子——
▲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A.读着这句话,大家的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的情境呢?
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一个情境,来当一当黄河上的艄公!
不好,前面有一个巨浪正向羊皮筏子扑来,只见艄公___________。
啊,前面有一个暗礁,只见艄公_________。
见鬼!前方有一个巨大的漩涡,只见艄公___________。
B.小结:这就是艄公,面对着——(学生齐读)
黄河滚滚 激流汹涌 万马奔腾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浊浪排空
他很沉着——(齐读)
“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因此作家袁鹰称赞羊皮筏子上艄公是“黄河的主人”。下面是作家对艄公的“颁奖词”——(出示,学生齐读)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A.你们觉得这段“颁奖词”用在艄公身上合适吗?说说理由。(板书: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B.如果你是“黄河的主人”颁奖会上的主持人,该怎样来宣读这段颁奖词呢?
C.既然是颁奖会,就得有奖杯!你们打算颁给“黄河的主人”——艄公一个怎样的奖杯呢?喜欢画的同学可以用线条勾一勾,喜欢写的同学可以用文字来写一写。
3.总结:从大家的朗读中、文字中、图画中,老师感受到黄河的主人——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形象已经矗立在大家心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艄公一定会给我们勇气,给我们力量,给我们智慧,我们也就会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大自然的主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关注艄公、认识艄公、理解艄公、最终赞颂艄公,在教学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层层推进、不断强化的情感过程。如果说上面两个板块的教学是“旁敲侧击”的话,那么本板块的教学就是“重锤敲打”。这个环节的教学试图从四个层面展开:首先,从乘客的“谈笑风生”入手,将艄公从“幕后”推向“前台”;其次扣住“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这句话,借助话语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艄公搏斗风浪的勇者形象;其三以“颁奖词”的形式推出课文的中心段落,鼓励学生以“黄河的主人”颁奖会的主持人身份宣读“颁奖词”,引导学生将积蓄的情感借助生动文本语言倾泻出来,将教学推向高潮;最后用为“黄河的主人”——艄公设计奖杯的形式,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由语言积累引向言语表达。通过逐层深化,艄公渐渐走出了课本,走向学生的精神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