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下建筑空间环境较为封闭,一旦产生火灾事故,将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倘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救火措施,则极易使工作人员命悬一线。本文主要围绕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阐明有关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灭火救援的有效对策,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地下空间;火灾事故;灭火救援
众所周知,在各种灾害中,产生火灾事故的频率最高,也最容易危害社会各界,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大量消耗社会财产,制约社会的发展。而针对地下建筑空间而言,相关人员必须掌握灭火救援的措施,从而维护自身安全。
一、掌握火灾初期应急疏散与自救逃生方法
(一)火灾初期应急疏散
在通常情况下,地下建筑空间内会配置大量的火灾报警器以便感应火情,一旦火灾报警器发出警示音,建筑管理单位需要立即拉响警报,并根据发生火灾的位置及其火势大小顺序疏散地下建筑内的人员,通过多种路线分离人员,防止出现人员走失或是踩踏的现象。与此同时,为了能够使得整体的应急疏散过程更加具有规范性,提高疏散的速度,建筑管理单位可以充分利用建筑内部的广播设备,及时提醒人员,同时缓解人员紧张的情绪,使其保持镇静,为后续的引导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火灾初期,除快速疏散人员之外,建筑管理单位需要在第一时间委派专门负责人进行合理有效的灭火工作,同时立即联系消防部门,记录灭火指导意见,并根据火灾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不同的解决对策。例如在火灾初期,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关闭任何可能产生“送风”现象的装置,如空调、鼓风机等,从而防止火势借助风力进一步蔓延。而就算在火灾初期,逃生人员也极易出现气体中毒的现象,再加上狭小的区域会聚集大量烟雾,降低可见范围。为了防止产生上述现象,必须在第一时间打开排烟设施,工作人员在疏散的过程中若是看见窗户,也需要立即打开,从而加快浓烟的消散速度,使得应急疏散工作能够更为迅速。除此之外,尽量充分利用地下建筑空间内所具备的消防设施进行简要的灭火工作,从而能够全力控制火势蔓延的速度。
(二)自救逃生方法
火灾初期还未形成高浓度的烟雾,人员的可见范围较大,因而火灾初期可谓是控制火势蔓延的关键时期,也是便于逃生的最佳阶段。基于此种情况,人员便可以采取有效的自救逃生方法。笔者以地下停车库发生火灾事故为例,地下建筑内的人员可采用封隔方法自救逃生,具体来说,就是在疏散时发现隔壁车间火势较大,无法进行疏散工作,便可退入一个车间内,可将门缝用毛巾、车毯或其他织物封死,防止受热,可凭借洗车用水通过浇水的方式进行冷却。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从而延长时间,防止火势快速蔓延。除此之外,还有两种较为有效的自救逃生方法:
1.毛巾、手帕捂鼻护嘴法
因火场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氧气少、一氧化碳多的特点,吸入后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烫伤或神经中枢中毒,因此在疏散过程中,应采用湿毛巾或手帕捂住嘴和鼻(但毛巾与手帕不要超过六层厚)。
2.遮盖护身法
将浸湿的棉大衣、毯子等遮盖在身上,确定逃生路线后,以最快的速度有序地逃出地下火场。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捂鼻护口,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值得注意的是,在应急疏散以及自救逃生的过程中不要顺风,应当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上风处,从而防止烟雾或者火苗的侵害。这主要是因为在火势蔓延的过程中,烟气具有向上蔓延快、横向蔓延慢的特点,都会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在疏散逃生的過程中,切勿直立行走,应当采取弯腰或者匍匐前进方式。然而,若是石油液化气或城市煤气引起火灾,则不可采用匍匐前进的方式[1]。
二、消防人员实现高效科学灭火的消防措施
针对消防部门而言,只要接收到了救火信号,便应当立即根据所反映的火灾情况配置满足救火要求数量的消防人员,并选择充分且必要的消防器械以及其他物质保障,以此确保后续的消防工作能够顺利且有效地开展。
当进入火场时,笔者认为可以在两个方面进行灭火救援工作:一方面,应当及时配置指挥部,从而全力进行火情侦察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侦察效果对于是否能够快速且有效地开展灭火救援工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消防部门需要在地下建筑的出口以及入口附近分别建设指挥部,以便随时探查火势的大小、火情状况以及整体灭火工作的情况,还应根据图纸迅速掌握地下建筑空间的整体结构布局,明确消防通道及安全避难间等消防设施的位置,进而以最快的速度得出最为准确且有效的侦察效果以及灭火救援的控制措施,为后续的灭火救援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除了上述讨论的内容,笔者认为还应确保侦察人员以及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基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在进行检测以及侦察时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利用具有现代化的先进智能工具,如气体探测仪、温度探测仪等,进而探查出入口的烟雾浓度以及毒性,以此更加准确地判断出地下建筑空间内部火灾事故的情况。
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消防人员在进行灭火救援工作时需要听取指挥人员的命令,因而消防部门应当选择理论知识以及实操经验丰富的指挥人员。而火魔无情,基于此种情况下,无论何时指挥人员必须将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的任务以及根本职责,这就要求指挥人员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可以分析出潜在的危险,绝不能在指挥时抱有侥幸心理,更不能出现随意猜测、盲目指挥等违反工作职责的现象。在命令下达之后,指挥人员也不可松懈,需要实时注意火灾事故的变化,根据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战略部署,使得整体工作过程更具灵活性,以此降低或者避免发生险情的概率。
此外,指挥人员在开展部署工作时,需要充分掌握队内每位消防人员的行动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根据人员的实际情况分配任务,以免在进行灭火救援工作时产生其他难以预测的危害[2]。在地下建筑日常消防维护工作中,通过定期调查了解地下建筑空间的使用情况、每日客流量、运营状况等,为提升灭火救援方案可操作性提供有力保障,避免在突发情况下影响救援效率。与此同时,通过救援防控实战演练了解地下建筑与地上建筑间的关系,注意正确使用喷水枪,然后结合建筑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地下建筑空间的消防供水时间与建筑消防水箱的大小,实现最大化事半功倍的效果。灭火救援队伍还应及时更新救援设备,通过培训让学员了解并掌握热成像仪、烟雾视像仪的使用技巧,从而进一步提升地下建筑空间的灭火救援效果与效率,为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使地下建筑空间的灭火救援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本文通过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掌握火灾初期应急疏散与自救逃生方法,消防人员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消防措施实现高效灭火。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还需掌握更多有效的灭火救援措施,以此切实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在最大限度上降低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韩志军,吴建平.地下空间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措施研究[J].低碳世界,2020,10(05):141.
[2]梁毅龙.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方案[J].中国科技信息,2020(07):50-52.
作者简介:
李彬(1988.02.18—),男,汉族,山东泰安人,本科学历,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研究方向:灭火救援。
关键词:地下空间;火灾事故;灭火救援
众所周知,在各种灾害中,产生火灾事故的频率最高,也最容易危害社会各界,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大量消耗社会财产,制约社会的发展。而针对地下建筑空间而言,相关人员必须掌握灭火救援的措施,从而维护自身安全。
一、掌握火灾初期应急疏散与自救逃生方法
(一)火灾初期应急疏散
在通常情况下,地下建筑空间内会配置大量的火灾报警器以便感应火情,一旦火灾报警器发出警示音,建筑管理单位需要立即拉响警报,并根据发生火灾的位置及其火势大小顺序疏散地下建筑内的人员,通过多种路线分离人员,防止出现人员走失或是踩踏的现象。与此同时,为了能够使得整体的应急疏散过程更加具有规范性,提高疏散的速度,建筑管理单位可以充分利用建筑内部的广播设备,及时提醒人员,同时缓解人员紧张的情绪,使其保持镇静,为后续的引导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火灾初期,除快速疏散人员之外,建筑管理单位需要在第一时间委派专门负责人进行合理有效的灭火工作,同时立即联系消防部门,记录灭火指导意见,并根据火灾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不同的解决对策。例如在火灾初期,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关闭任何可能产生“送风”现象的装置,如空调、鼓风机等,从而防止火势借助风力进一步蔓延。而就算在火灾初期,逃生人员也极易出现气体中毒的现象,再加上狭小的区域会聚集大量烟雾,降低可见范围。为了防止产生上述现象,必须在第一时间打开排烟设施,工作人员在疏散的过程中若是看见窗户,也需要立即打开,从而加快浓烟的消散速度,使得应急疏散工作能够更为迅速。除此之外,尽量充分利用地下建筑空间内所具备的消防设施进行简要的灭火工作,从而能够全力控制火势蔓延的速度。
(二)自救逃生方法
火灾初期还未形成高浓度的烟雾,人员的可见范围较大,因而火灾初期可谓是控制火势蔓延的关键时期,也是便于逃生的最佳阶段。基于此种情况,人员便可以采取有效的自救逃生方法。笔者以地下停车库发生火灾事故为例,地下建筑内的人员可采用封隔方法自救逃生,具体来说,就是在疏散时发现隔壁车间火势较大,无法进行疏散工作,便可退入一个车间内,可将门缝用毛巾、车毯或其他织物封死,防止受热,可凭借洗车用水通过浇水的方式进行冷却。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从而延长时间,防止火势快速蔓延。除此之外,还有两种较为有效的自救逃生方法:
1.毛巾、手帕捂鼻护嘴法
因火场烟气具有温度高、毒性大、氧气少、一氧化碳多的特点,吸入后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烫伤或神经中枢中毒,因此在疏散过程中,应采用湿毛巾或手帕捂住嘴和鼻(但毛巾与手帕不要超过六层厚)。
2.遮盖护身法
将浸湿的棉大衣、毯子等遮盖在身上,确定逃生路线后,以最快的速度有序地逃出地下火场。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捂鼻护口,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值得注意的是,在应急疏散以及自救逃生的过程中不要顺风,应当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上风处,从而防止烟雾或者火苗的侵害。这主要是因为在火势蔓延的过程中,烟气具有向上蔓延快、横向蔓延慢的特点,都会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在疏散逃生的過程中,切勿直立行走,应当采取弯腰或者匍匐前进方式。然而,若是石油液化气或城市煤气引起火灾,则不可采用匍匐前进的方式[1]。
二、消防人员实现高效科学灭火的消防措施
针对消防部门而言,只要接收到了救火信号,便应当立即根据所反映的火灾情况配置满足救火要求数量的消防人员,并选择充分且必要的消防器械以及其他物质保障,以此确保后续的消防工作能够顺利且有效地开展。
当进入火场时,笔者认为可以在两个方面进行灭火救援工作:一方面,应当及时配置指挥部,从而全力进行火情侦察工作。值得注意的是,侦察效果对于是否能够快速且有效地开展灭火救援工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消防部门需要在地下建筑的出口以及入口附近分别建设指挥部,以便随时探查火势的大小、火情状况以及整体灭火工作的情况,还应根据图纸迅速掌握地下建筑空间的整体结构布局,明确消防通道及安全避难间等消防设施的位置,进而以最快的速度得出最为准确且有效的侦察效果以及灭火救援的控制措施,为后续的灭火救援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除了上述讨论的内容,笔者认为还应确保侦察人员以及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基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在进行检测以及侦察时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利用具有现代化的先进智能工具,如气体探测仪、温度探测仪等,进而探查出入口的烟雾浓度以及毒性,以此更加准确地判断出地下建筑空间内部火灾事故的情况。
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消防人员在进行灭火救援工作时需要听取指挥人员的命令,因而消防部门应当选择理论知识以及实操经验丰富的指挥人员。而火魔无情,基于此种情况下,无论何时指挥人员必须将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的任务以及根本职责,这就要求指挥人员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可以分析出潜在的危险,绝不能在指挥时抱有侥幸心理,更不能出现随意猜测、盲目指挥等违反工作职责的现象。在命令下达之后,指挥人员也不可松懈,需要实时注意火灾事故的变化,根据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战略部署,使得整体工作过程更具灵活性,以此降低或者避免发生险情的概率。
此外,指挥人员在开展部署工作时,需要充分掌握队内每位消防人员的行动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根据人员的实际情况分配任务,以免在进行灭火救援工作时产生其他难以预测的危害[2]。在地下建筑日常消防维护工作中,通过定期调查了解地下建筑空间的使用情况、每日客流量、运营状况等,为提升灭火救援方案可操作性提供有力保障,避免在突发情况下影响救援效率。与此同时,通过救援防控实战演练了解地下建筑与地上建筑间的关系,注意正确使用喷水枪,然后结合建筑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地下建筑空间的消防供水时间与建筑消防水箱的大小,实现最大化事半功倍的效果。灭火救援队伍还应及时更新救援设备,通过培训让学员了解并掌握热成像仪、烟雾视像仪的使用技巧,从而进一步提升地下建筑空间的灭火救援效果与效率,为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使地下建筑空间的灭火救援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本文通过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掌握火灾初期应急疏散与自救逃生方法,消防人员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消防措施实现高效灭火。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还需掌握更多有效的灭火救援措施,以此切实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在最大限度上降低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韩志军,吴建平.地下空间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措施研究[J].低碳世界,2020,10(05):141.
[2]梁毅龙.地下建筑空间火灾事故灭火救援方案[J].中国科技信息,2020(07):50-52.
作者简介:
李彬(1988.02.18—),男,汉族,山东泰安人,本科学历,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研究方向:灭火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