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英语语言学科的特点,开展有效活动促进学生自然生成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中,部分教师在生成活动环节存在诸多问题:生成活动方式不恰当;生成活动呈现时机不合理;忽视学生对生成活动方式的个体感受;甚至,强加给课堂生成活动,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联想和创造潜能,助推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预设生成 自然生成 创造教育 检视与对策
课堂生成的最大特点就是创造性。生成性的英语课堂是以文本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学生全面发展、自然生长为根本,以创造意识和思维灵动地开掘课堂动态资源,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手段,引导学生在形象感知、情境感受、情感感染、心灵感动的英语创造性学习中,建构知识体系、发展言语能力、张扬独特个性、升华个人情感、完善自身人格。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由于对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不够准确、对英语学科的性质界定不够透彻、对生成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创造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以及教学技能的缺乏,对生成活动的组织往往走入一些误区。本文基于对英语课堂中“生成活动”存在问题的反思提出相应对策。
一、英语课堂“生成环节”的现状检视
1.生成活动方式不恰当。英语学科注重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素养和实践能力,然而,一些老师预设的生成活动方式不符合英语学科的特点,不符合文本解读的规则,出现了诸如大量播放视频、生搬硬套句型等为生成而生成的“强加”现象。
2.生成活动呈现时机不合理。一些老师为了在课堂上体现“生成理念”,往往在还没有深入解读阅读材料的时候,就急急忙忙展开了所谓的表演、朗诵、主持秀等生成活动,使课堂浮于热闹的表象下,学生的英语素养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升。
3.重视预设生成,忽视随堂自然生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在自然动态生成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认知能力才能得到提高,生命体验才能真实升华。然而,“活动教学”模式下,不少老师心中只有“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完全遵照课前的预设活动按部就班地推进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课堂教学的灵动性。
“生成性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的课堂状态。它强调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互动,学生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和提升。因此,“生成性”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是一种多样化的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教学,是一种提升的教学。
二、英语课堂开展“生成活动”的策略思考
1.根据英语学科特点,组织合适的生成活动。英语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既要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还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同时,充分渗透和体现“人文性、思想性”,引导学生将目光从课本投向更广阔的生活中去,在不断地探讨、钻研、交流等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分析、概括、创造、想象等英语能力。
“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这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的才能与精华。”初中英语学科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开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适的生成活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设计关于“生成活动”的环节预设时,就必须考虑以上内容,从英语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课堂需要达成的目标等角度,精心预设生成活动。
2.遵照课堂教学规律,开展适时的生成环节。陶行知认为:“必须有从自己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做根,然后别人相类的经验才能接上去。倘使自己对于某事毫无经验,我们决不能了解或运用别人关于此事的经验。人类全体的经验和个人经验有些分别,但是我们必须有个人经验做基础,然后才能了解或运用人类的全体经验。”任何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都有其基本规律,就英语课文教学而言,就是:整体感知——重点解读——难点突破——总结提升。“活动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堂活动通常是“自主研读——互助合作——反馈展示——点拨提升”。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利用丰富的生成资源。布鲁纳主张向儿童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用自己的方式亲自去获得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提倡的主要学习方式,也是学生课堂活动的主要方式,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说对于解决有关探究问题与活动的设计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为贯彻这一理念,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活动方案”设计尽量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设计问题,设计问题的探究结论要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我们在“活动教学”的英语课堂上,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需求点、矛盾点。尊重学生兴趣意愿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满足学生的内部探究需求,促进学生主动的生成发展。当学生围绕某个话题产生较大冲突时可抓住时机考虑生成活动。这时正是学生探求欲望的高潮,我们要善于捕捉这些教学契机,把它转化为新的生成资源。
陶行知认为,有了疑难,就是成功的一半,疑难是创造之师,是学生追求真理、创造的内驱力,有了它,教师勿用频挥教鞭,学生仍自进不息。英语课堂的生成就是疑难产生之后的学生自我创造,自我提升。愿我们的所有不懈努力都能化作课堂教学生成的智慧之火,点亮孩子前行的路。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
[2]成军民.关于“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3.
【关键词】预设生成 自然生成 创造教育 检视与对策
课堂生成的最大特点就是创造性。生成性的英语课堂是以文本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学生全面发展、自然生长为根本,以创造意识和思维灵动地开掘课堂动态资源,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手段,引导学生在形象感知、情境感受、情感感染、心灵感动的英语创造性学习中,建构知识体系、发展言语能力、张扬独特个性、升华个人情感、完善自身人格。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由于对课堂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不够准确、对英语学科的性质界定不够透彻、对生成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创造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以及教学技能的缺乏,对生成活动的组织往往走入一些误区。本文基于对英语课堂中“生成活动”存在问题的反思提出相应对策。
一、英语课堂“生成环节”的现状检视
1.生成活动方式不恰当。英语学科注重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素养和实践能力,然而,一些老师预设的生成活动方式不符合英语学科的特点,不符合文本解读的规则,出现了诸如大量播放视频、生搬硬套句型等为生成而生成的“强加”现象。
2.生成活动呈现时机不合理。一些老师为了在课堂上体现“生成理念”,往往在还没有深入解读阅读材料的时候,就急急忙忙展开了所谓的表演、朗诵、主持秀等生成活动,使课堂浮于热闹的表象下,学生的英语素养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升。
3.重视预设生成,忽视随堂自然生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在自然动态生成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认知能力才能得到提高,生命体验才能真实升华。然而,“活动教学”模式下,不少老师心中只有“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完全遵照课前的预设活动按部就班地推进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课堂教学的灵动性。
“生成性教学”必须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的课堂状态。它强调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互动,学生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和提升。因此,“生成性”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是一种多样化的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教学,是一种提升的教学。
二、英语课堂开展“生成活动”的策略思考
1.根据英语学科特点,组织合适的生成活动。英语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既要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还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同时,充分渗透和体现“人文性、思想性”,引导学生将目光从课本投向更广阔的生活中去,在不断地探讨、钻研、交流等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分析、概括、创造、想象等英语能力。
“儿童是有创造力的,这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的才能与精华。”初中英语学科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开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适的生成活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设计关于“生成活动”的环节预设时,就必须考虑以上内容,从英语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课堂需要达成的目标等角度,精心预设生成活动。
2.遵照课堂教学规律,开展适时的生成环节。陶行知认为:“必须有从自己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做根,然后别人相类的经验才能接上去。倘使自己对于某事毫无经验,我们决不能了解或运用别人关于此事的经验。人类全体的经验和个人经验有些分别,但是我们必须有个人经验做基础,然后才能了解或运用人类的全体经验。”任何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都有其基本规律,就英语课文教学而言,就是:整体感知——重点解读——难点突破——总结提升。“活动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堂活动通常是“自主研读——互助合作——反馈展示——点拨提升”。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利用丰富的生成资源。布鲁纳主张向儿童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用自己的方式亲自去获得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提倡的主要学习方式,也是学生课堂活动的主要方式,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说对于解决有关探究问题与活动的设计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为贯彻这一理念,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活动方案”设计尽量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设计问题,设计问题的探究结论要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我们在“活动教学”的英语课堂上,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需求点、矛盾点。尊重学生兴趣意愿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满足学生的内部探究需求,促进学生主动的生成发展。当学生围绕某个话题产生较大冲突时可抓住时机考虑生成活动。这时正是学生探求欲望的高潮,我们要善于捕捉这些教学契机,把它转化为新的生成资源。
陶行知认为,有了疑难,就是成功的一半,疑难是创造之师,是学生追求真理、创造的内驱力,有了它,教师勿用频挥教鞭,学生仍自进不息。英语课堂的生成就是疑难产生之后的学生自我创造,自我提升。愿我们的所有不懈努力都能化作课堂教学生成的智慧之火,点亮孩子前行的路。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
[2]成军民.关于“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思考[J].时代教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