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4
引 言:和谐校园环境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自己的长期活动中积淀下来的,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践行着自己的价值观念。它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和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园群体观点、信念等无形环境。下面,我就和谐校园环境文化在课堂教学的影响,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和谐校园环境文化在课堂上的育人功能的影响
和谐的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导向、凝聚、激励等功能,这些功能所起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教育不可替代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教育系统来看,可以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甄别雅俗,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坚持教育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育的需要。教育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学校的物质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一起发展。缺乏文化支撑的学校建设是不完整的,不科学的,也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保持学校高位发展,提升学校品位的需要。学校文化建设既可以积聚学校的文化底蕴,又可以开创学校内涵建设的新局面。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的需要。和谐校园文化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育人理念和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和谐校园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有利于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和谐校园环境文化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
和谐校园文化是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一小部分。只有以和谐文化内涵为理论基础,才能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坚持的正确方向,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的事业发展和师德培养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形成的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小部分,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精华。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主人翁意识、勤奋创新、诚信友善、乐于助人等等,通过它的熏陶必将提升人的境界,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职业教育苟以衣食主义相号召,则教师为衣食教,学生为衣食学。无声无臭之中隐然养成一副自私之精神”,要用和谐的校园环境影响学生,让他们懂得交往、学会报答、成就事业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价值观。
三、和谐校园环境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影响
和谐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观念形态的校园环境文化,它渗透于学校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参与并影响着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一项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可以有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而精神层面又包括观念形态、人际关系形态、知识形态、活动形态,具有规范性、多样性、复杂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因此,学校环境文化建设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做到全面规划。营造融洽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学校是师生学习、生活的地方,学校的环境文化氛围是影响师生思想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学校环境文化氛围的营造对广大师生都是极为重要的。我们要构建和谐校园环境文化,就要重视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更要突出环境文化的建设,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学生时时刻刻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尤其在课堂上他们就是课堂的主人。要加强德育和教育伦理的灌输,弘扬教师的敬业精神,让教师珍视和热爱手中的教育权力,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促使学校价值与教职工价值共同实现而获得双赢。让校园环境文化氛围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养料和水分”,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和阶梯。针对学生的环境文化氛围包括德育文化、学习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文化、文娱体育和审美文化、生活与心理卫生文化等。在这方面建设的实践中,应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之本”的理念,坚持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主动磨砺与修养;行为上求进,主动求索与进取;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和探究; 生活上自立,主动自理与服务;行为上自律,主动约束与反省。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讨论,让学校的环境文化氛围达到一种民主平等的融洽状态,使学校和学生同时得到进步和发展。
其次,加强学校和谐环境文化建设。这里所说的學校环境文化,具体指的是学校建筑文化的创设,如学校建筑的布局,各种建筑物的命名,校门、大型壁画、学校的绿化与美化,如绿化景点、场地划分、道路走向和标志雕塑等的创作与修建;教室、寝室、饭厅和走廊等的布置;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牌、广播、多媒体教学仪器方面的设置等。这些学校的硬件,如果能让它们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我们要坚持以“文化品位、现代信息、人文精神”为理念,着眼于学校布局的美观整齐和谐统一,着眼于环境建设文化氛围对师生的熏陶和感染。我们千方百计让草木“说话”,让石头灵动,使环境成为校本课程的载体,成为德育美育的载体,成为文化育人的载体。注意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有机结合,将现代文明气息与传统文化底蕴有机渗透,让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促进了学生在数控课堂上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和谐校园环境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
创建和谐校园课堂文化,校园文化有许多内容需要教学实践来体现,需要教学活动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这两者密不可分。许多事实表明,实训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共进,是促成和谐校园的关键性要素之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制度必须变成师生的共同追求,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与教学因素中的以实训课堂为主的课程教学产生和谐共振,才能为学校的发展、和谐校园文化的创建发挥出应有作用,才能让师生在和谐教育中受到多元文化的有利熏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和谐校园文化,在实训课堂上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让校园文化得以传播,用来丰富和提升师生的精神世界,塑造他们的人格品质,可以促进校园中人际关系与人事关系的和谐。
引 言:和谐校园环境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自己的长期活动中积淀下来的,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践行着自己的价值观念。它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和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园群体观点、信念等无形环境。下面,我就和谐校园环境文化在课堂教学的影响,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和谐校园环境文化在课堂上的育人功能的影响
和谐的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导向、凝聚、激励等功能,这些功能所起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教育不可替代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教育系统来看,可以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以甄别雅俗,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坚持教育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育的需要。教育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学校的物质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一起发展。缺乏文化支撑的学校建设是不完整的,不科学的,也是难以持续发展的。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保持学校高位发展,提升学校品位的需要。学校文化建设既可以积聚学校的文化底蕴,又可以开创学校内涵建设的新局面。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的需要。和谐校园文化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育人理念和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和谐校园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有利于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和谐校园环境文化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
和谐校园文化是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一小部分。只有以和谐文化内涵为理论基础,才能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坚持的正确方向,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的事业发展和师德培养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形成的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小部分,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精华。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主人翁意识、勤奋创新、诚信友善、乐于助人等等,通过它的熏陶必将提升人的境界,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职业教育苟以衣食主义相号召,则教师为衣食教,学生为衣食学。无声无臭之中隐然养成一副自私之精神”,要用和谐的校园环境影响学生,让他们懂得交往、学会报答、成就事业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价值观。
三、和谐校园环境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影响
和谐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观念形态的校园环境文化,它渗透于学校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参与并影响着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一项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可以有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而精神层面又包括观念形态、人际关系形态、知识形态、活动形态,具有规范性、多样性、复杂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因此,学校环境文化建设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做到全面规划。营造融洽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学校是师生学习、生活的地方,学校的环境文化氛围是影响师生思想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学校环境文化氛围的营造对广大师生都是极为重要的。我们要构建和谐校园环境文化,就要重视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更要突出环境文化的建设,搭建民主平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管理氛围,让教师、学生时时刻刻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尤其在课堂上他们就是课堂的主人。要加强德育和教育伦理的灌输,弘扬教师的敬业精神,让教师珍视和热爱手中的教育权力,使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价值取向等与学校的主体文化协调一致,促使学校价值与教职工价值共同实现而获得双赢。让校园环境文化氛围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养料和水分”,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和阶梯。针对学生的环境文化氛围包括德育文化、学习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文化、文娱体育和审美文化、生活与心理卫生文化等。在这方面建设的实践中,应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之本”的理念,坚持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主动磨砺与修养;行为上求进,主动求索与进取;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和探究; 生活上自立,主动自理与服务;行为上自律,主动约束与反省。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讨论,让学校的环境文化氛围达到一种民主平等的融洽状态,使学校和学生同时得到进步和发展。
其次,加强学校和谐环境文化建设。这里所说的學校环境文化,具体指的是学校建筑文化的创设,如学校建筑的布局,各种建筑物的命名,校门、大型壁画、学校的绿化与美化,如绿化景点、场地划分、道路走向和标志雕塑等的创作与修建;教室、寝室、饭厅和走廊等的布置;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牌、广播、多媒体教学仪器方面的设置等。这些学校的硬件,如果能让它们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我们要坚持以“文化品位、现代信息、人文精神”为理念,着眼于学校布局的美观整齐和谐统一,着眼于环境建设文化氛围对师生的熏陶和感染。我们千方百计让草木“说话”,让石头灵动,使环境成为校本课程的载体,成为德育美育的载体,成为文化育人的载体。注意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有机结合,将现代文明气息与传统文化底蕴有机渗透,让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促进了学生在数控课堂上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和谐校园环境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
创建和谐校园课堂文化,校园文化有许多内容需要教学实践来体现,需要教学活动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这两者密不可分。许多事实表明,实训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共进,是促成和谐校园的关键性要素之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制度必须变成师生的共同追求,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与教学因素中的以实训课堂为主的课程教学产生和谐共振,才能为学校的发展、和谐校园文化的创建发挥出应有作用,才能让师生在和谐教育中受到多元文化的有利熏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和谐校园文化,在实训课堂上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让校园文化得以传播,用来丰富和提升师生的精神世界,塑造他们的人格品质,可以促进校园中人际关系与人事关系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