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在哪里?路在何方?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3862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台阶》一文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教师教学用书》对其主题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对父亲正面形象的解析和肯定上。但这显然不能解释文章悲剧性的结局。这就难免造成教学过程中的龃龉,给师生留下疑问。本文从二次解读的层面,结合文章反映的时代背景做出个性化的主题探究,以图引发深层次的思考,彰显语文教学的本质。
  【关键词】 父亲;新时期;市场经济;悲剧路
  关于《台阶》的主题,最新人教版的教材给出了这样的阅读提示:“当父亲用汗水和辛劳砌成了向往已久的台阶后,他却又处处感到不自在,感到从未有过的空虚和寂寞,你是怎样看待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应该如何理解这篇小说的的主题?”
  而教师用书提示教师:“台阶只是一个外在形式,父亲却用它来判断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为之努力。这是小说最重要的主题,从中可以生发出多种解读。”显然未能有明确的指向。
  更遗憾的是,即使是李森祥本人对此似乎也不甚了了。他在给作家尤志心得信中写道“关于小说的结尾,当初我的确没有把它当作悲剧来写。在中国农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然后他就迅速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所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李森祥似乎只是一个时代的记录者而非思考者。在内容上侧重于对父亲形象和悲剧命运的描摹和讲述,充斥着同情和无奈却未解根由。作者甚至断言“即使富裕起来的农民,他们最终的命运会不会有所改变呢?我个人认为不能!”
  农民真的就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了吗?如果能,路在何方呢?这还得先从父亲的形象说起。
  确立父亲的形象是本文的核心目的,是文本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此,教师用书有明确总结:父亲“非常要强”“老实厚道”“坚忍不拔”“劳动就是他的命”,认为他“代表了觉醒的农民”,只是“缺少与这个世界的交流”。
  父亲固然是勤奋节俭、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这是一个中国传统农民的典型代表,是我们心目中传统的父亲形象。一如罗中立教授笔下的油画。强健的体魄、不屈的精神、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大家长式的伦理观念让他们撑起了山里人近乎偏执的自尊和自信,进而升华为愚公般克服万难、移山填海的情怀和气概。然而,就此认为父亲代表了觉醒的农民,将父亲的命运解释为与这个世界缺少交流未免有失偏颇。
  在笔者看来,父亲的悲剧恰恰在于他的不觉醒——尤其是在新时期背景下的不觉醒。
  本文1988年首次发表于《上海文学》,是在改革开放背景下,以浙东沿海地区农民生产生活为原型再现新时期劳动人民思想风潮的篇章,本身应当蕴含宏大的主题。但就现在的主流解读而言,似乎对主题的挖掘不深。问题显而易见,把文章的重点放在对父亲正面形象的塑造和歌咏上无法解释悲剧性的结尾。我们必须告诉学生,父亲到底悲从何来?
  个人认为,父亲的悲剧源自传统思想与新时期背景的格格不入,是一次完败的思想逃荒之旅。
  何谓新时期?开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十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十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十年,距离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前的四年……一个在思想领域和实践过程中迈步创新的十年,一个从农村开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渐让位于市场经济,传统的农业生产关系逐步瓦解,新兴的农业生产形式方兴未艾,农民开始走上思维创新和“先富起来”的道路。
  于是,先富起来的一些人就开始建高高的台阶了,因为“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高”。这在中国,尤其是早期的农民阶层里是一种太容易理解的心理了。然而,“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柳树枝摇来摇去,却摇不去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为什么?因为心理失衡了。越来越多的高台阶(富起来的穷兄弟们),让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矮了,自己仿佛也矮了别人一头。他开始对以往安之若素,甚至觉得“很舒服”的台阶耿耿于怀,时常唠叨着“我们家的台阶低”!在中国,这同样是一种极易理解的心态:我们可以畅谈马云的成功,却难以接受身边的人竟然成了马云。只是,智慧的人能看到努力的方向,而父亲没有看清台阶的本质。
  “台阶,其实就是阶级。一阶一重天。台阶,寓意着高贵和统治者。官员家里会有台阶,但绝对不会比皇宫多,这就是等级之分。”这段佚名的网文准确地揭示了台阶的内涵。台阶就是身份的象征。注意,是先有身份才有台阶,而非反之。先富的人先改变了“身份”,再改了台阶,而父亲恰恰相反!很多人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赞颂父亲的“进取意识”。但我认为,这恐怕是一种美丽的误解。作为一个层进理论,马先生的高论启示我们不应在基础需求未满足的情况下追求过多的高层次需求,这才是理性的。(作者注:教师用书154页“如何理解小说的结局”中有类似精辟论述,请读者自飨)父亲在物质上较为贫乏,所以在精神上感觉荒芜,这本身可以理解——但他却企图凭借坚韧、勤奋、节俭、倔强地加高台阶来提升身份就值得同情和警示了。这是一次思想逃荒的尝试,然而分明就是一次缘木求鱼的妄举,一种堂吉诃德式地冲锋。其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高高的台阶让他“无地自容”(因为和身份不匹配),也谈不上有身份(因为还是那身份)。最可悲的是,他的健康和精气神儿也消耗殆尽了……悲乎!南辕北辙,越行越遠,越行越远哪……
  还得说那句老话儿:“既要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那么,路在何方?
  任何人做大事前都应分析大势,洞观时局。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既然要提高农民身份,就应该结合时代背景,从改变身份思考。想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改变传统农民身份无外乎三种途径:
  一是彻底改变农民身份。即通过考学、参军、创业等渠道变身为知识分子、军人、企业家等。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头一个例子就是李森祥本人。这个农家子弟绝不甘心务农,不顾父亲的极力反对,毅然从军,舍弃了农民身份。接着又从少校军官变为了专业作家。想来,李森祥老师是不用再去筑台阶了。   二是对农民身份的拓展,即不仅仅是一个传统农民的身份。这里的典型代表就是农民工和服务业从业者。他们并不一定完全脱离土地,但更多的是城市生产力的代表。90年代以來的农民工群体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角色。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正如一篇网文所述:“农村的发展首先归功于市场化改革,最直观的证据就是村民都服务于私营部门。这既包括最狭义的市场化改革,如放松经济管制,也包括与之紧密相关的改革,如人口流动管制的放松,才有如此大规模的外出务工群体。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经济整体的发展,而市场化改革正是最根本的体制原因。”翻过来讲,农民身份的拓展是市场体制下劳动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是对农民身份的发展。让农民依靠土地,留在乡村,借助政策和科学创新、致富,成为现代职业农民。“现代职业农民是工业化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是农业内部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现代职业农民,是指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现代职业农民的涌现,改变了传统农户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有利于机械化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使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成为可能,代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时的农民应该变为农场主、畜牧业主、农村企业主等等。他们不再单纯地为城市输出劳力,而应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成为夯实第一产业、促进城乡平衡的生力军!成为新时期背景下的新型农民阶层!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联想到美国的农场主和高效的机器化作业。在中国,始终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刘永好和刘永行先生是我们的楷模。
  上述方法或途径均是已然形成的共识。笔者在此只作了粗陋的总结而已,绝不敢妄称指路。尤其对八十年代的农村父辈实不敢苛责。行文的目的是想与教育界诸君共榷,能否在文本教学的过程中做更深一步的解读,在读者层面上对文章进行二次创作。若有缺漏偏失之处,诚请大方之家雅正。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67.
  [2]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 教师教学用书(语文)[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52.
  [3]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 教师教学用书(语文)[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56.
其他文献
一所学校的学生中有几对双胞胎不是什么稀奇事,但美国伊利诺伊州北部一所初中同一年级的学生中竟然有24对双胞胎。经查证,这一数字远超世界纪录的16对双胞胎。目前,该校已向“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申请新纪录。据悉,目前美国共有3所学校保持着同一年级学生中有16对双胞胎的世界纪录。
【摘 要】青年教师的培养质量深刻影响学校未来发展的后劲和品质。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创新青年教师培养路径,建立青年教师“不倦”研究社,依托该社团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青年教师正逐步向科研型、智慧型、学者型教师迈进。  【关键词】青年教师培养;“不倦”研究社;校本研修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0-0055-03  【
“我的读书故事”征文活动得到了大家热烈的支持,全国各地的稿件如雪片一般飞来。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我的读书故事之红领巾情结”、“我的读书故事之书虫传奇”、“我的读书故事之书香世界”等系列文章或片段,以飨读者。    我读书,我快乐  ●四川省双流县籍田小学四(3)班 贾梦琪    有人喜欢听歌,有人喜欢画画,也有人喜欢跳舞,我却独爱看书。只要一看书,我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摘 要】 本文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通过朗读和对重点词句的推敲,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学习作者精妙的写作手法。体会人与猫之间那份和谐、美好,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温馨意境。  【关键词】 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  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基于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教学本课应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
《中国教育信息化》编辑部  一、惠普启动“星校园”变革之旅  10月,惠普携手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及微软公司启动“星校园”变革之旅活动。在未来一年,三方将深入到全国各省市地方,将惠普多座席共享解决方案等创新科技应用到众多普教、职教学校中,率先打造一批“星校园”—— 应用信息技术大幅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育模式,成功实现教育变革的样板学校,并通过这些样板学校的标杆作用,以点带面,将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先
【摘 要】 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逻辑性,因此,很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起,使我们的教学走入了困境。重视学生的兴趣、过程、运用三方面的教学,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  【关键词】 小学;数学;兴趣;过程;运用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逻辑性,这样的课堂对孩子来说,是枯燥
【摘 要】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在朗读指导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范读,让学生发现朗读的美;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朗读中表现美、创造美;通过做好朗读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朗读,从而提高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朗读;文本理解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嗨,目标列车长,2021年已经过去一半咯。你还记得自己年初立下的目标吗?列车监督员有没有检查你的目标完成情况呢?你坚持每期在“红红”上打卡了吗?  可能,大多数的列车长都会摇头。唉,拟订一个全年计划并坚持下去,太难了!但,再难的事也有人在坚持完成。  不信请看LDXZ号目标列车长刘佳馨的投稿——  收到投稿的小编第一时间和刘佳馨同学取得了联系,她说:“其实制订目标不难,难的是要全年坚持。小编呀小编
二十多年前,我听过黄雅芸老师许多课,日常课、研究课、观摩课,每周都听。听得最多的是《赶海》。她的课自然、灵动、轻松,学生都喜欢。   那时,教育现代化大潮正在黄海之滨、江苏大地奔涌,应各地邀请,她与朱雪梅、朱萍等几位年轻教师受“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课题指导组委派,前往苏北平原或江南水乡送教,一节节扎实又新颖的课给广大教师带去了惊喜、启迪和振奋。黄雅芸执教的就是《赶海》。这节课在苏教版小学语
2009年5月21日,戴尔公司在北京宣布推出专为中小学学生量身打造的上网本Latitude 2100。戴尔认为,每个孩子都应当有机会和合适的工具来学习必要技能,从而在数字时代获得先机。满足这一要求的关键在于需要有专门针对中小学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需求而开发的技术。戴尔中小学生上网本Latitude 2100的问世,开启了新的教育技术标准。对于需要经济、耐用的联网设备以发送电子邮件和进行协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