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的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这些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有人曾经对深圳市10000名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70%多的学生认为不良的学习习惯会对学习成绩有影响,其中认为习惯对学习成绩有轻度影响的占33%,有中等程度影响的占20%,有较重影响的占13%,有严重影响的占8%。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入手。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质疑、考试、收集和存放学习资料、课外阅读积累等。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以下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十大坏习惯。
一、学习无计划
学习上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总是让老师和家长在后面推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计划性都很强,学年有学年的总目标,学期有学期的规划,每周有每周的计划,每日有每日的任务。
二、学习不定时
学习时间不固定,每天必要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时完全凭情绪,情绪好的时候可以学到深夜,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干不了。
知识是日积月累起来的,人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饥一顿饱一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学习不定量
每天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喜欢搞集中复习、临考突击,每天该记忆的内容他欠账,该做完的作业他欠账,该复习的东西他还欠账。
要想较好地掌握知识,必须靠每日的知识积累,那种靠集中复习、临考突击学到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经不起严格的检验。
四、学习马马虎虎
上课时忘带课本和学习用具,抄写中明明是“b”可他抄下来就变成了“d”,作业经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字迹潦草错误率高,考试时草稿纸上明明做对了可就是忘记誊写到试卷中。
五、学习时一心二用
上课时经常精神溜号,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自习课时常沉迷于空想,或者东翻西看,浪费时间;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哪里说话哪里搭茬儿。
六、不懂的东西也不问
过于害羞,虽然学习上有许多没有搞懂的问题,但也不敢问老师;太爱面子,喜欢打肿脸充胖子,不会的东西从来也不向别人请教;学习心里没数,似乎什么都懂一点,但又没有完全掌握。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知识的过程,圣人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况且还在求学中的学生。
七、有错也不改
作业本发到手里,虽然上面有老师的许多订正,可很少往心里去;测验题和考试卷基本都是只看看分数便扔到一边,从不认真分析原因,检查和修改错误。
可以整理一个“错题集”,每次作业、测验和考试之后,将其中做错的题目都记录下来,经常看看这些题目,时间长了漏洞就会补上。
八、课前不预习
即使老师有要求,也很少预习第二天要学的内容,上课只带了一双耳朵,连最简单的东西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
在上课前没有预习,听课时对老师所讲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会大打折扣。
九、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课堂上思想开小差、小动作多、爱说话,快到下课时就更听不进去了,心思早已在课后的娱乐之中。
课堂45分钟对学习至关重要,如果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搞不明白,课下花几倍的时间都不一定能补上。
十、不复习就做作业
做作业前不看书,不看参考资料,不先消化和理解所学的内容,作业拿过来就做,做完了万事大吉。
做作业的目的是要让我们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所学的知识。如果不求甚解地完成了作业,根本就起不到这些作用。
然而,现在有许多学生走进了误区,他们普遍忽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而是把目光仅仅集中在了考试的分数上,总觉得习惯没什么了不起的,都是小事,成绩才是大事,升学凭的是成绩,而不是习惯。不少学生常常为考不好着急,但却很少为自己没有形成好习惯而努力。
现实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学习完全凭情绪,情绪好的时候学到深夜,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不干了;有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每次作业写完以后都要父母给检查;有的学生好动,思想不集中,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橡皮铅笔,一边看书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学习一边吃喝;有的学生性子急,做作业时经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字迹潦草,错误率还挺高……这些学生有的虽然很聪明,有的虽然整天忙忙碌碌,但他们的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像这些类型的学生,都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成绩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平时还不太明显,可一遇到考试,“马脚”就暴露无遗了。
这些活生生的事实当给学生、老师和家长以警醒:光把目光盯在考试的成绩上是近视的,学习成绩是一时的,这次考得好,下次未必考得好,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的。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这些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有人曾经对深圳市10000名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70%多的学生认为不良的学习习惯会对学习成绩有影响,其中认为习惯对学习成绩有轻度影响的占33%,有中等程度影响的占20%,有较重影响的占13%,有严重影响的占8%。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入手。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质疑、考试、收集和存放学习资料、课外阅读积累等。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以下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十大坏习惯。
一、学习无计划
学习上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总是让老师和家长在后面推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计划性都很强,学年有学年的总目标,学期有学期的规划,每周有每周的计划,每日有每日的任务。
二、学习不定时
学习时间不固定,每天必要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时完全凭情绪,情绪好的时候可以学到深夜,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干不了。
知识是日积月累起来的,人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饥一顿饱一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学习不定量
每天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喜欢搞集中复习、临考突击,每天该记忆的内容他欠账,该做完的作业他欠账,该复习的东西他还欠账。
要想较好地掌握知识,必须靠每日的知识积累,那种靠集中复习、临考突击学到的知识,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差,经不起严格的检验。
四、学习马马虎虎
上课时忘带课本和学习用具,抄写中明明是“b”可他抄下来就变成了“d”,作业经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字迹潦草错误率高,考试时草稿纸上明明做对了可就是忘记誊写到试卷中。
五、学习时一心二用
上课时经常精神溜号,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自习课时常沉迷于空想,或者东翻西看,浪费时间;做作业或复习时,常做一些小动作,一边听歌一边写文章、算题,哪里说话哪里搭茬儿。
六、不懂的东西也不问
过于害羞,虽然学习上有许多没有搞懂的问题,但也不敢问老师;太爱面子,喜欢打肿脸充胖子,不会的东西从来也不向别人请教;学习心里没数,似乎什么都懂一点,但又没有完全掌握。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知识的过程,圣人都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况且还在求学中的学生。
七、有错也不改
作业本发到手里,虽然上面有老师的许多订正,可很少往心里去;测验题和考试卷基本都是只看看分数便扔到一边,从不认真分析原因,检查和修改错误。
可以整理一个“错题集”,每次作业、测验和考试之后,将其中做错的题目都记录下来,经常看看这些题目,时间长了漏洞就会补上。
八、课前不预习
即使老师有要求,也很少预习第二天要学的内容,上课只带了一双耳朵,连最简单的东西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
在上课前没有预习,听课时对老师所讲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会大打折扣。
九、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课堂上思想开小差、小动作多、爱说话,快到下课时就更听不进去了,心思早已在课后的娱乐之中。
课堂45分钟对学习至关重要,如果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搞不明白,课下花几倍的时间都不一定能补上。
十、不复习就做作业
做作业前不看书,不看参考资料,不先消化和理解所学的内容,作业拿过来就做,做完了万事大吉。
做作业的目的是要让我们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所学的知识。如果不求甚解地完成了作业,根本就起不到这些作用。
然而,现在有许多学生走进了误区,他们普遍忽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而是把目光仅仅集中在了考试的分数上,总觉得习惯没什么了不起的,都是小事,成绩才是大事,升学凭的是成绩,而不是习惯。不少学生常常为考不好着急,但却很少为自己没有形成好习惯而努力。
现实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学习完全凭情绪,情绪好的时候学到深夜,情绪不好的时候,就什么都不干了;有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每次作业写完以后都要父母给检查;有的学生好动,思想不集中,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橡皮铅笔,一边看书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学习一边吃喝;有的学生性子急,做作业时经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字迹潦草,错误率还挺高……这些学生有的虽然很聪明,有的虽然整天忙忙碌碌,但他们的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像这些类型的学生,都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成绩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平时还不太明显,可一遇到考试,“马脚”就暴露无遗了。
这些活生生的事实当给学生、老师和家长以警醒:光把目光盯在考试的成绩上是近视的,学习成绩是一时的,这次考得好,下次未必考得好,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