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话的反复问形式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亳州话的反复问形式由“克(是)+谓词性词或词组构成。本文详细分析了其形式分类及语义类型,并对其句法功能的存在分布形式进行了细致地探讨。
  关键词:亳州话“克(是)+VP”型“克(是)+VP了”型“克+VP不”型“克+VP来”型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曹片,极具浓郁的地方特色。本文将重点阐述亳州话中反复问句的形式。在当地反复问一般均是由“克(是)+谓词性词或词组”这种形式构成。即普通话中的“你吃不吃?”,在亳州话中表达成“你克吃?”。“克”有些学者用“可”来表示。但笔者认为用“克”更接近亳州话的读音,读为[khi]。
  一、“克(是)+谓词性词或词组”的形式分类
  从句子形式上说,亳州话的反复问有四种形式:
  1.“克(是)+VP”型。这种形式在亳州话中最常用,表示一般的疑问。如:“克去?克(是)去看病?”2.“克(是)+VP了”型。如:“克(是)去了?克(是)去看病了?”3.“克+VP不”型。(该句型中的“不”是省略重复VP的否定副词虚化而来),如:“克去不(克去不去)?克去看病不(克去看病不看)?”4.克+VP来型。如:“克去来?克去看病来?”
  亳州话反复问的否定形式是由“克是+否定式的谓词性成分”构成的。“克”在亳州话中主要放在动词、形容词或动词形容词性词组前面作状语,可见“克”应属疑问副词。而与疑问副词不同的是,它不能直接放在否定副词“不”的前面。只有当其后加“是”组成“克是”时,才可放在“不”的前面,意思相当于“是不是”。如“小王克是没考上大学?”(小王是不是没考上大学?)。
  可见,在反复问的肯定与否定形式上,“克”只用在反复问句的肯定式中,“克是”在反复问的肯定与否定形式中均可运用。
  二、“克(是)+谓词性词或词组”的语义类型
  亳州话中的“克(是)+谓词性词或词组”一般表询问的语气,询问行为动作或情况本身发生与否、存在与否、正确与否等等,但询问并不等于对该行为动作情况全然不知。因此,根据产生问话的语境考察,根据语义把询问式进一步分为两类:
  一是问话人对所问情况一无所知,希望从对方那里得到了解,即所问的是未然的情况,这时多采用“克+VP”“克+VP了”“克+VP不”三种形式。二是问话人对情况已有所知,或者进而有所推测、估计,却不知是否正确、可靠,希望从对方那里得到证实。即所问的是已然的情况。这时多采用“克是+VP”“克是+VP了”及“克+VP来”三种形式。
  用“克是+VP”“克是+VP了”时,若所问的行为或情况已经发生或存在,其语气已不单纯地表询问,而是一种反诘。因此在语境交待不明的情况下,语句就会出现歧义,如“你克是校长?”(a.你是校长吗?b.对学生这样不负责任,你还是不是校长!)。
  三、“克(是)+谓词性词或词组”存在分布形式
  (一)“克+述语”构成的反复问形式
  “克”在肯定式的谓词性成分前面表示疑问,是亳州话中最常用表一般疑问的形式。其具体分布条件是,能加在“克”后面的谓词性成分可以是单音节的动词形容词,或者带上动态助词的动词,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性词组。讨论分布时,我们仅选择“克(是)+VP”“克(是)+VP了”“克+VP不”“克+VP来”这四种典型的形式。下面是各种典型分布的例子(*号表示不能说或者一般不说的形式):
   “克(是)+VP”型“克(是)+VP了”型“克+VP不”型 “克+VP来”型
  动词克听 克听了克听不 克听来
   (听不听) (听不听了) (听没听)(该听了吧)
   克是听*克是听了
   (是不是吃了)
  形容词克热 克热了克热不 克热来
   (热不热) (热不热了) (热没热)(该热了吧)
   克是热*克是热了
   (是不是热了)
  动+助克吃过 克吃过了克吃过不 克吃过来*
  (吃没吃过)(是不是吃过了)(吃没吃过)
  克是吃过 克是吃过了
   (是不是吃过) (是不是吃过了)
  动叠 克数数 克数数了克数数不 克数数来
   (数数不数数) (数数不数数了) (数没数) (该数数了吧)
  克是数数*克是数数了*
  偏正 克真去 克真去了克真去不 克真去来*
   (真去不真去) (是不是真去了) (真去不真去)
  克是真去 克是真去了
   (是不是真去) (是不是真去了)
  连谓克去逛街 克去逛街了克去逛街不克逛街来
   (去不去逛街) (该去逛街了吧) (去不去逛街)(该去逛街了吧)
   克是去逛街 克是去逛街了
  (是不是去逛街) (是不 是去逛街了)
  述宾 克吃饭 克吃饭了克吃饭不 克吃饭来
  (吃不吃饭) (吃不吃饭了)(吃饭不吃饭) (该吃饭了吧)
  克是吃饭 克是吃饭了
  (是不是在吃饭)(是不是吃饭了)
  由上述句法分布可以得出:
  1.仅是光杆谓词性词充当谓语的是非问句,“克”后不能加“是”,至少其后要带上语气助词,如“克是听*” “克是热了”;此外,当“克”后接重叠性动词时,也不能用“克是”这一形式,例如“克是数数*”“克是数数了*”。
  2.“克+VP来型”其述语不能由“动+助”和“偏正短语”来充当。
  (二)述补结构中的反复问形式
  亳州话述补结构中的反复问句形式大体可以分为带“得”的述补结构和不带“得”的述补结构两类。
  1.带“得”的述补结构
  (1)表示可能
  “克(是)+VP”型“克(是)+VP了”型 “克+VP不”型“克+VP来”型
   克看得见 克看得见了*克看得见不*克看得见来
   (看得见看不见)(该看得见了吧)
  克是看得见*克是看得见了
  (是不是看得见了)
  可见,带“得”的述补结构,表示可能时可直接出现在“克”的后面,且一般没有“克+VP了”型和“克+VP不”型;而“克是”后接述补结构时,必须带“了”。
  (2)表示状态
  1)形容词作补语
  “克(是)+VP”型 “克(是)+VP了”型“克+VP不”型“克+VP来”型
  克疼得很*克疼得很了* 克疼得很不*克疼得很来*
   克是疼得很 克是疼得很了
  (是不是疼得很) (是不是疼得很了)
  疼得克很 疼得克很了
   (疼得很不很) (疼得很不很了) 疼得克狠不*疼得克很来*
  疼得克是很*疼得克是很了*
  2)动词性词组作补语
   “克(是)+VP”型 “克(是)+VP了”型“克+VP不”型“克+VP来”型
  克(是)富得流油克(是)富得流油了 克(是) 克(是)
  富得流油不 富得流油来
   (是不是富得流油) (该富得流油了吧)(是不是富得流油)(是不是富得流油了)
  富得克(是)流油富得克(是)流油了 富得克流油不 富得克流油来
   (是不是富得流油) (该富得流油了吧)(是不是富得流油)(是不是富得流油了)
  3)主谓词组作补语
  “克(是)+VP”型 “克(是)+VP了”型“克+VP不”型 “克+VP来”型
   克(是)气得 克(是)气得克(是)气得克(是)气得
  肺都炸* 肺都炸了肺都炸不* 肺都炸来
   (该气得肺都炸了吧)(该气得肺都炸了吧)
   气得克(是) 气得克(是) 气得克气得克
   肺都炸* 肺都炸了 肺都炸不* 肺都炸来
   (该气得肺都炸了吧) (是不是气得肺都炸了)
  由上述句法分布可以得出:
  形容词作补语时,“克”不能直接用在“VP”前,只有组成“克是”时,方可用在“克是+VP”型和“克是+VP了”型两种形式中。然而“克”可直接用在补语前,但只用于“VP”和“VP了”的内部。
  动词性词组作补语时,“克(是)”则既可加在“VP”前,亦可加在补语前,且在四种形式中都出现。
  主谓词组作补语时,“克(是)”虽也是既可加在“VP”前,亦可加在补语前,但只出现于“克(是)+VP来”型和“克+VP了”型两种形式中。
  2.不带“得”的述补结构
  (1)表结果
  “克(是)+VP”型“克(是)+VP了”型“克+VP不”型“克+VP来”型
  克(是)看明白*克(是)看明白了 克看明白不 克看明白来
   (看明白了没有)(看明白了没有) (该看明白了吧)
  可见表结果的述补结构,一般不能单独放在“克(是)”的后面,只有后加“了”“不”“来”时,才可放在“克(是)”之后。
  (2)表趋向
  “克(是)+VP”型 “克(是)+VP了”型 “克+VP不”型“克+VP来”型
   克(是)出去克(是)出去了 克出去不克出去来
   (出不出去) (是不是出去了) (出去了没有)(该出去了吧)
  可见,表趋向的述补结构可在四种形式中自由出现,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
  
  参考文献:
  [1]朱德熙.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J].中国语文 ,1985,(1).
  [2]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3]刘祥柏.六安丁集话的反复问形式[J].方言, 1997,(1).
  [4]吴晓红,吴芬芳.安徽颍上话的反复问句形式[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2).
  (焦伟娜安徽省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与传媒系236800)
其他文献
【正】 一、引言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简称承包制)是目前我国企业改革与组织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实践已经证明,承包制在更新企业经营机制、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与促进组织发展
本文以《金瓶梅》为蓝本分析了助动词“可”的演变过程,着重从语义句法结构等方面阐述了“可”由动词到助动词的转化过程,并分析了双音节词“可以”的句法结构、意义及其成词
本文简要介绍了"多元智力"学说的起源及其对教育观念的影响;阐述了乐观的学生观、个性化的课程观、"对症下药"似的教学观、灵活多样的评价观在高职教育中的运用;用实例阐述了
近期,韦祖汉副厅长经作处谭明处长等陪同下,先后到河池市蚕种场,宜州市蚕种场,崇左市蚕种场检查指导工作,韦祖汉副厅长在检查指导中指出:蚕种是决定蚕茧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蚕业
【正】 “孰与”是动词性结构,其中的“孰”是疑问代词,“与”的作用相当于介词,合起来意为“与……相比哪个(谁)……”或“与……相比怎么样”。《史记》中“孰与”主要用来
摘 要: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的新理论,也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尝试从模因传播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入手探讨语言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辩证关系:共时和历时是不可分割的,共时研究不能排除演化的概念,历时研究不能排除系统的概念。  关键词:模因论 共时性 历时性 辩证关系    一、引言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一直在发展,模因及其相关
本文论述了动宾结构中受事宾语前置现象在公文语言中的大量存在性和作为句子的内嵌成分的可生成性。动宾结构受事宾语前置组件具有均衡、协调读者对新、旧信息注意力的作用,在
由于体制、制度上的多种原因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使电力多经企业的经营者、主要技术人员的工资不能正确反映他们的劳动价值,严重影响了侈经企业经营者和主要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
【正】 英语听力是国家教委审定批准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要求的能力之一,也是全国四、六级统考、TOEFL、EPT等主要英语测试的题型之一.英语听力是衡量一个人英语综合水
针对夏、秋蚕期桑叶质量差、温度高、湿度大、易发病、易中毒的特点,在夏、秋蚕饲养过程中,应该重点抓好“四要”。